王小凤;朱宗红
目的 探讨影响护士实施姑息护理的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自填式结构问卷收集资料,利用立意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河南省2所综合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260人.结果 护士对于实施姑息护理的自我效能总体处于不均衡状态,其中对“身体照护行为”自我效能平均得分4.00分,对“家属的照护行为”自我效能平均得分3.85分,“心理与精神护理”自我效能平均得分3.70分;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的护士的姑息护理自我效能有显著差异;护士对姑息护理的认知水平、护理终末期患者过去行为经验与自我效能均成正相关.结论 影响护士姑息护理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为对姑息护理的认知水平、护理终末期患者的过去行为经验和对待死亡的态度.
作者:陈香芝;白琴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授权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86例R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接受授权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后填写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均有提高,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并且提升幅度较大.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积极应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2个维度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个维度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授权赋能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在RA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和应对方式的改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个体对疾病的自我管理.
作者:张珺;魏蔚;姬海燕;王春梅 刊期: 2012年第25期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主要措施,1967年Starzle成功地将原位肝脏移植应用到临床以来,该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随着肝移植患者的日益增多,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精神障碍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多发生在术后1~3周,2周内发病者占65%[1~2].有研究报道术后早期精神障碍并发症发生率近30%,以谵妄多见,占13%,其中谵妄与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3].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病死率较无谵妄患者增加约3倍[4~5].而临床医护人员往往对术后谵妄的观察重视不够,谵妄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改善预后,有必要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谵妄常规的筛查.目前国内缺乏护理人员使用的针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的筛查工具,为此,本研究针对此筛查工具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丽芳;王永刚;鲍鹤玫;李焕新;陈素红;张丽冰;邵艳玲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新入职的60名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培训考核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比较2组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1年后的考核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士认为通过教学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2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安全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的预见能力,提高职业素质,确保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赵桂凤;赵庆华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分娩的180例初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针对性指导组)各90例.于干预前采用BSES量表对不同社会支持度、文化程度、相关培训参与情况、工作情况及生产方式的产妇进行分析,观察组接受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然后将2组产妇干预前及干预后6周的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产妇中高社会支持度、高文化程度、参与过相关培训及无工作者的BSES量表评分高于其他产妇,干预后观察组的BSES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受社会支持度、文化程度、相关培训参与情况、工作情况影响,给予针对性干预后可显著提高其产后育儿自我效能.
作者:高爱荣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在单用二甲双胍(MET)、磺酰脲类(SU)或MET+SU联合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艾塞那肽组各12例;艾塞那肽5μg2次/d先治疗4周,然后10μg2次/d治疗12周.观察2组从基线到终点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 hBG)指标的变化,及在护理干预前后2组的不良反应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HbAlc、BMI、FBG、P2 hBG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的水平均显著下降,护理干预对应用艾塞那肽产生恶心、呕吐、腹泻、低血糖、头痛的不良反应均有显著效果.结论 单用MET、SU或用MET+SU联合治疗控制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靶点治疗可长期有效控制血糖,疗效卓越;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陆群;姚孝娟;孙海峰;谈静;吴颖;曹蓉;陈明珠;金逸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预防肛周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78例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肛周感染发热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肛周感染发热发生率为30.77%,显著高于干预组的5.13%.结论 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肛周感染导致发热,而护理工作是其预防的重要环节,可使患者脱离肛周感染发热的危险,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周燕 刊期: 2012年第25期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名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1].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护理临床带教教师的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综合素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状况,对保障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2年至2010年以来国内期刊发表的关于临床护理教师方面的文章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临床护理教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更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焕丽;山慈明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探讨缓解护理工作压力,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方法.方法 对165名在职护士采用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了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探讨其压力的相关因素,护理部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压力,维护其群体心理健康.比较新的管理办法实施前后护理压力源、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的变化情况.结果 新的管理办法使护理压力源由原来的58.43%下降至48.76%.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82.80%上升至94.70%.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护患纠纷由原来的0.50%下降至0.01%.结论 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对于控制护理风险,缓解护士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热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白焕峰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因素,为患者肢体功能早日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2例已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3个月的患者进行家庭随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康复训练依从性、Harris髋关节功能康复3方面,并对所得资料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52例THR术后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得分为(30.76±5.28)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活自理能力、良好习惯、康复训练技能、疾病相关知识.依从性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家庭社会支持情况、经济状况.结论 THR术后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与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技能、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家庭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术后家庭访视及康复指导,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可提高THR术后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丽英;洪哲;章泾萍;黄静;周丽琴;胡碧云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平台+模块”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学校实践中心、社区实践基地、临床教学医院3个实践平台,以基本操作技能、综合操作技能、健康评估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等5个模块的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平台+模块”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结果 通过“平台+模块”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提升了护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了就业率.结论 构建“平台+模块”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传统与新禁饮食方案2种不同方法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国内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3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新禁饮食方案在围手术期对患者主观感受、麻醉风险、代谢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与传统方案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新禁饮食方案可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改善围手术期的代谢状况,同时并不会增加麻醉过程中呕吐误吸的风险,优于传统禁饮食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毕默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sive dystonia,DRD)又称Segawa病,1976年由日本Segawa等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缺陷造成纹状体多巴胺合成不足导致的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1].DRD患病率约为0.5/100万[2],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明显,症状有晨轻幕重的波动特点[3],科学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11年5月收治1例DRD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凤;朱宗红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护生医疗锐器伤的发生状况,探讨实行一对一导师制进行干预的成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至2008年及2010年至2011年在内科系统初进临床的实习护生各50名,分别设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对其采取一对一导师制进行带教,对照组按照传统带教方法.分别调查2组实习护生2个月内发生锐器伤的情况,比较2组实习护生受伤情况.结果 对照组发生过锐器伤47人占94%,发生过2次或以上锐器伤21人;实验组发生锐器伤7人占14%,发生2次或以上锐器伤2人.2组发生率及重复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习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防护知识缺乏,采用一对一导师制进行带教,使得锐器伤尽量不发生或少发生.
作者:陈梅 刊期: 2012年第25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潜在危险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肺的并发症,重者可导致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夜间猝死.而OSAHS患者多因上颌骨位置偏后,咽腔较狭窄等病理解剖特点,导致全麻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插管困难.因手术的需要,又需经鼻腔插管,则更增加了插管的难度.以往在使用传统喉镜时,在显露声门不满意后,气管插管的过程就会延长和变得复杂,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Glidescope视频喉镜是一种新型的视频插管系统,其具有操作简单和喉部显露清晰,并改善喉部显露分级的优点[1].以往有关于Glidescope视频喉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报道,但用于OSAHS患者经鼻插管的护理配合则比较少见.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将其用于43例OSAHS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中,使插管过程更加顺畅简便,显著减少了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插管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宁;袁剑霞;杜娟;姜凤萍;王碧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不动纤毛综合征(IC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例I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中肺部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影像学及辅助检查可见内脏反位及鼻窦炎性表现,支气管扩张,少数男患者可发生不育.结论 根据不动纤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瑞丽;赵艳伟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情景式宣教模式在超声内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宣教模式组)和观察组(情景式宣教模式)各85例,后将2组患者的重复插镜率、并发症发生率、配合程度及宣教前后的POMS情绪量表测评结果、血压、心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重复插镜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插镜前的血压、心率水平均小于对照组,配合程度及POMS情绪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情景式宣教模式可显著改善超声内镜检查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提高其配合程度及缓解应激反应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鸿;周晏因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持续溶栓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经股动脉持续输注尿激酶治疗,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教育干预、物品准备,建立“糖尿病足持续溶栓护理观察与评估指标”,采取动态评价.结果 78例糖尿病足溃疡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专业的心理、教育干预,充分的物品准备为确保疗效奠定了基础,“护理观察与评估指标”的建立与应用可有效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溃疡面愈合,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慧伶;唐娇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效果和护理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47例经内镜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其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47例患者中EMBE31例,ERBD 16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2组患者围手术期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已经逐步成为恶性胆道梗阻无法根治手术的较好的替代治疗.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伟兰;李良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以及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关键在于质量,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学校教育质量的尺度,通过准确、客观、公平的质量评价,不仅可以检测护理本科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要求,同时质量评价的优劣对高等护理教育顺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为高等护理院校进行课程或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提供方向和指导.如何科学地评价护理本科生的质量,是护理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护理教育领域中,开展毕业生质量评价的实践和研究,引导护理教育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具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已形成系统、完善的制度[1~3].
作者:井坤娟;刘春蕾;王彦 刊期: 2012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