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生阶段性健康教育在胸外科的应用

沈奕炯;杨琴

关键词:实习护生, 性健康教育, 胸外科, 护理专业教学, 临床实习教学, 护理工作者, 实习阶段, 人才问题, 理论知识, 教学质量, 技能转化, 关键环节, 护理教育, 工作能力, 毕业, 准备期, 课堂上, 职业, 培养, 关系
摘要: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问题.在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护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护理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完成从护生到护理工作者这一职业过度的准备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性介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血管性介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除心血管介入术以外的588例血管性介入诊疗患者术后少见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情况.结果 共发生5例少见并发症,其中视力下降1例,患者双颞侧视野偏盲,夹层动脉瘤2例和肺栓塞1例,经治疗后患者已痊愈,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熟悉血管性介入诊疗方法,术后密切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少见并发症的发生,措施得当,护理到位,有利于减少其危险性,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蔡绿花;施巧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例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的围手术期监护

    联体双胎系单卵双胎于妊娠早期未能完全分离或分离不成功所致.联体婴儿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先天畸形,新生儿中联体儿发病率是0.001%~0.002%,女性大于男性2倍多,死亡率达91.5%[1].手术分离难度大,需多科室合作完成.我院于2010年7月收治了1对胸腹联体女婴,手术分离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梦琳;陈丽君;杨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司肤泰克软聚硅酮黏胶类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司肤泰克软聚硅酮黏胶类敷料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用2.5%碘伏消毒,外涂百多邦软膏和表皮因子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则选择司肤泰克软聚硅酮黏胶类敷料美皮康品种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愈率、换 药次数、愈合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愈合所需时间亦明显较对照组为短.结论 司肤泰克软聚硅酮黏胶类敷料可以保持溃疡创面的湿润,减少换药次数,促进溃疡的愈合,并可以减少护理的工作量.

    作者:陈秋玲;胡惠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心理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顺利康复的过程.即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护理程序对各种疾病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性的系统护理.

    作者:章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ICU收治的40例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了解VAP的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VAP7例,发生率17.5%.结论 做好相关性肺炎的护理预防是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叶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产褥期妇女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妇根据是否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后14 d乳汁分泌良好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14 d尿便通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42 d子宫复旧正常的产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对产褥期知识完全掌握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进行沐浴及脐带护理、更换尿布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产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产褥期乳腺炎、产褥感染、会阴伤口感染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产褥期妇女,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及产妇子宫复旧,提高了产妇对产褥期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梁桂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例腹腔镜腹主动脉-右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患者的护理

    腹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其手术路径有经腹、经腹膜后、经腹腔镜几种[1].20世纪90年代初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血管外科,尽管该技术难度大,对术者要求高,却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

    作者:吕凯;张菊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临床优质护理健康教育与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探讨

    在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的战略目标下,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医院的工作也逐步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保健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和信息传递,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1].

    作者:蔡素玲;陶红梅;彭虹;钟慧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术中保温对胃癌术后SSI发生率的影响

    手术室护理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病房护理的延续.手术室治疗时期也是外科治疗具风险和创伤时期,其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和预后.整体理念、路径化护理的实施使手术室护理更为确切、有效、安全.近年来文献[1~2]报道,手术麻醉的影响致低体温常是术中心脏意外、出血发生的危险因子.

    作者:刘永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头臂外固定架支具治疗的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严重的一种,常常导致患者上肢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遗留终生残疾[1].现在常用的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式有健侧颈7移位术、膈神经移位、腓肠神经移植术,术后均需要穿戴头臂外固定架4~6周来固定头臂,防止肢体的移动引起神经吻合口的断裂.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我科使用头臂外固定架支具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4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芳;贺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Orem模式在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Orem模式在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2010年1~12月,我院附属第一、二医院共收治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瓣膜置换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Orem自理模式运用于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若如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近20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几乎增加了一倍,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为了更好地做好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本人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工作中,总结了对8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映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2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良率为75.0%,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2个月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价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髋关节功能重建的关键,可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实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指标.方法 通过查阅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循证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2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立指标体系.结果 第1轮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为92%,第2轮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为100%;确立了包含3个维度,12个指标,50个评价依据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为0.987.结论 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临床医务人员可据此对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引流效能做出评价.

    作者:李娜;李红;陈丽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例胰腺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胰腺的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是近年来逐渐开始被认识的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国外文献报道[1],IPMNs占胰腺肿瘤的5%,国内罕见.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在术前往往误诊为胰腺囊腺癌、慢性胰腺炎、胰管腺癌等.它与传统胰腺癌相比,具有恶性度低,生长缓慢,很少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率低的特点.

    作者:仇淼;张雨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9年1~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可能引起药物外渗的因素,并于2010年1~12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实施前后药物渗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药物渗出的发生率为5.77%,皮肤坏死的发生率为0.64%;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化疗药物的渗出率为0.59%,无皮肤坏死的情况发生.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药物渗出的情况发生.

    作者:陈殷琴;陈国珍;郑婉婷;林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文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原因并提出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经治疗患者中行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病例资料15例,对其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经损伤后随访3~6个月,根据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评定,恢复等级:Ⅴ级13例,Ⅳ级1例,Ⅲ级1例,Ⅱ、Ⅰ级和0级0例.结论 输液穿刺侵入性操作是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重要原因,护士应精准其解剖位置和穿刺头静脉轻柔熟练是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关键.桡神经浅支损伤后应把握时机,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郦佳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AMI患者尽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放梗死相关血管可挽救濒死心肌,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AMI的常规治疗方法[1-2].接受PCI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只接受溶栓者,而且能及时了解冠状动脉的确切病变部位,从而有利于制订进一步的治疗方案,能大限度地开通血管,提高心源性休克的生存率,降低其死亡率[3].

    作者:乔香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方法 护理,干预组另给予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及血糖控制水平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饮食控制率及遵医用药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控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戴秀菊;杨金娟;方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护生阶段性健康教育在胸外科的应用

    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问题.在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护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护理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完成从护生到护理工作者这一职业过度的准备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

    作者:沈奕炯;杨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