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本科生对PBL的认知与教学效果评价

刘维维;李玲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PBL, 认知, 教学评价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PBL的认知与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学质量.方法:方便抽取14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对PBL学习的优点、缺点与学习困难有良好的认知,课堂表现自评为(7.64±1.096)分,学习效果自评为76.66%.结论:教师应针对PBL的缺点与学生困难给予指导,以提高其学习效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高三毕业生选择医学专业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在对944名高三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仅41.42%的学生表示“有意愿报考医学专业”,其中女生所占的比例更高一些,而近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也的确降低了高中学子们对医学类专业的兴趣.临床依然是高中生们喜欢的医学类专业,而中医学的走红似乎也意味着国学的复苏.医学的长足发展离不开高等院校、高中、招生办、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相信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教学改革的进行下,医学的前景将会日趋光明,越来越美好,“医学类专业遇冷”的现象也将得到改善.

    作者:张通;徐竞竞;兰雨桐;罗传琴;张志威;朱天任;陆红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FC+TBL”模式在留学生普通外科课间实习中的实践与应用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FC)联合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ning,TBL)的新模式(FC+ TBL)在留学生普通外科课间实习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40名留学生随机分为“FC+ TBL”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在普通外科课间实习的质量、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在教学效果方面,“FC+ TBL”组的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FC+ TBL”组在调查问卷中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学习压力和负担”的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FC+ TBL”教学新模式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留学生学习热情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利东;刘臻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MBBS解剖学工作坊”教学创意探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医学,全英医学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呈现诸多挑战与困难.探索将“工作坊”概念引入到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打造以解剖学教学为核心、医学人文素养为特色、科研熏陶为提升的“解剖教学-人文素养-科研熏陶”三位一体的“MBBS解剖学工作坊”,提升全英解剖教学的水平,以期达到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罗道枢;王玮;赵小贞;郑洪医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MiniQuest教学模式在呼吸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MiniQuest教学模式在呼吸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纳入100例本院呼吸科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带教计划,实验组实行MiniQuest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理论及实践考试合格率以及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构建情况.结果:实验组理论及实践考试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批判性思维构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niQuest教学模式在提高呼吸科护理实习带教效果,提升学生批判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章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改良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实践与调查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效果.方法:改变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加入CPC环节,采用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并进行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学生对教学改革模式表示满意,满意度高的为本部临床学生,本部预防和独立学院临床学生满意度无差别.结论:病理学实验引入CPC环节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朱兰;李倩;郑文雁;冯莉;孙红;孙影;薛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改良型PBL教学结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见习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型PBL教学结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见习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0名骨科见习生随机分为新式教学方法组和传统教学方法组,比较两组学习效果和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结果:新式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对临床见习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PBL结合3D打印技术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见习课程具有一定优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新宏;赵加力;潘伟;周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BL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CBL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级药学本科1-2班为试验对象,1班采用CBL教学法,2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依据每组学生讨论结果、讨论表现等进行评分,将两个班级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授课效果.

    作者:王浩;陈美华;张峰;王晓丹;徐晓燕;张继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血液肿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血液肿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随机选取的84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根究班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比较两组血液肿瘤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结果:两组学生教学前成绩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后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临床护理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极佳,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玉佩;陈伟卫;周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层级培训对新护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层级培训对肝科新护士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考虑研究对照需求,纳入肝科新护士40例参与此次研究,时间选取范围为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并将其设为实验组,予以层级培训;同期纳入肝科新护士4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带教.比较两组护士在此次带教过程中的情况,并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能力相关指标分值、考核结果以及带教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综合能力各项指标均较高,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技术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均较高,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带教满意度较高,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科新护士予以层级培训带教,可有效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提高了带教质量.

    作者:车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形成性评价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实施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以药理学总评成绩、及格率、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总评成绩和及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60-80%学生认可形成性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刘元元;曲卫敏;杨素荣;徐昕红;王毅群;陈长瑞;黄志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评估体系的应用反馈与调查分析

    进行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对学生职业精神进行持续性评估.我们在完成了全国11所医学院校实习生职业精神评估后,对参与评价的1393名评价者发放自制职业精神评估体系反馈调查问卷,就评估体系的应用情况和修改完善意见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评价者对该评估体系较认可,多数评价者认为该评估能够帮助了解医学生职业精神的现况,并促进大家对职业精神的重视,评价者还对该评估方式、评价指标、评估实施要点及评估影响因素等提出了改进意见与建议.

    作者:李亚平;张霓妮;刘媛;梁莉;张国刚;常实;陈翔;田勇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考核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团体考核模式是否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实验室开放并提高他们的体格检查操作水平.方法:向101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表,调查体格检查操作个人考核模式和团体考核模式的体会并选择其中一种模式进行考核.考核前两个星期开放实验室,记录个人考核或团体考核模式两组学生利用实验室自主练习的次数,考核后对两组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团体考核组学生利用实验室自主练习的次数明显多于个人考核组,体格检查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个人考核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团体考核模式比个人考核模式更能有效促使学生利用实验室进行自主练习,并能有效提高体格检查操作水平.

    作者:蒋文功;刘玉华;陈燕;迟作华;张彩玲;邓梓健;朱冰毅;陈木坚;何惠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药学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药学类学生,因为其行业原因的特殊性,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本研究报告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药学院校的实际情况,以中国药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为研究对象,使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探索影响药学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要素,并寻找其中的关键指标,为今后药学类学生培养指明方向.

    作者:张仕英;李洋;言方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药离子导入三阴交对妇科术后失眠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三阴交对妇科术后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妇科术后患者分为导入组、假导入组和空白组.空白组给予常规干预,导入组在空白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离子导入三阴交,假导入组用生理盐水替换中药离子.各组干预4周后评定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导入组与假导入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导入组比空白组入睡潜伏期缩短,深睡眠期、REM期和总睡眠时间增加,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离子导入三阴交,可缩短妇科术后患者睡眠潜伏期,延长深睡眠期与REM期,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

    作者:李艳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CBS教学模式应用于全英肿瘤学教学的探索

    目的:在全英肿瘤学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进行教学,观察学习效果并加以评价.方法:将学习肿瘤学的留学生分为两组:CBS组及传统组.采用了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个方式来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CBS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全英肿瘤学教学中效果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CBS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于全英肿瘤学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

    作者:陈谦;韦长元;廖芝玲;张春燕;覃翔;潘泓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能力培养的药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改革探索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滨州医学院本科眼视光专业14、1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结课后比较两组学习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价能促进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论:与终结性评价方式比较,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栾海云;李金莲;秦国民;许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师承制”与“见习医生制”融合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师承制”与“见习医生制”融合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比较分析2008级与2009级中医学毕业生的执业医师考试成绩.结果:新教学模式的学生在执业医师通过率和总平均分上较传统模式下的学生高.结论:新教学模式的学生并没有因为理论授课时数的减少而影响其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反而有所提高.

    作者:宋巧玲;姚定国;来平凡;高祥福;阮善明;傅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角色扮演法在老年医学MBBS教学中应用的适用性探讨

    MBBS教学顺应了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文章介绍了角色扮演法在医学教育中的现状,老年医学MBBS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角色扮演法在老年医学MBBS教学运用适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张丽华;瞿秋;刘彬;马蕾;罗景梅;徐玉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目的:构建简单易操作的预防医学专业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遴选三级指标框架,两轮专家咨询法修改和调整指标并划分权重,统计平均法确定权重.结果:指标体系包括课前评价、课堂评价及课后评价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结论:该指标体系基本能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翻转课堂的评价.

    作者:张怀平;易洪刚;周明;唐少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护理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个性化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名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个性化教学改良组)(n=58)和对照组(n=58).试验组以改良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以传统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定性评价)教学.教学前后两组均采用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出科的理论知识、操作、临床能力得分和满意度调查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能力综合测评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成绩及临床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与提升.

    作者:陈晓英;鲜继淑;苏红;王飞龙;陈飞;王茜;陈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