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

邓广耀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系统解剖学, 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测试成绩也高于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数字切片的组织学实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构建及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已经成为新的教学辅助措施.结合我们教研团队构建组织学实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平台建设、硬件配置、资源构建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蓝永洪;林世珍;牛海艳;张彦慧;齐亚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OPPPS教学法在功能食品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探讨

    目的:探讨BOPPPS教学法在功能食品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态度,并将结果用于2010-2012级功能食品学教学中.课程结束后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以形成性评价教学效果.结果:53.8%学生对该教学法非常满意,对此方法有正向态度.考试平均成绩由既往77分上升到81分.结论:BOPPPS教学法可提高综合学习能力,该方法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蒋立勤;夏道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期带教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分期带教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为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产科200名产科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式进行划分,实验组为分期带教组,对照组为传统带教组,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分期带教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00名实习护生,实验组临床分期带教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临床带教中,应用分期带教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带教的效果,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能力,另外应用分期带教法还能够培养大批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值得在临床带教上推广应用.

    作者:褚桂方;陆美英;慎玲琴;王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

    为了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测试成绩也高于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邓广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的:初步构建一套客观、科学及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并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护理信息能力的评估提供了工具,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罗红;彭歆;于双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科见习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

    见习阶段是医学生从书本到临床的第一步,血液科患者以血液恶性肿瘤为主,医学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而且影响着治疗效果,所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临床见习阶段教学和血液科临床的特点,探讨在血液科见习带教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以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

    作者:董菲;景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高校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功能异化、流于形式和单向管理等突出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提出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式和考核评价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作者:夏睦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血透室收治的70例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透析次数284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透析次数290次),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低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肌肉痉挛、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透析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芬;姚海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标准化病人建立和应用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学生应用SP进行带教,对照组学生应用典型见习病例和随机观看病人进行带教,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素养、无菌观念和爱伤观念上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SP在口腔临床见习教学中效果较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古泉;张燕国;陈岱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我校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为平时表现、实验考核和期末成绩.终以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结果和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的综合成绩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者及格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问卷调查显示70-80%的学生认可形成性评价.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婷;刘燕;高莉晶;郭晓姝;张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良式PBL教学法在县市级医院的实践和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式PBL教学法在县市级医院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11名毕业实习护生和52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改良式PBL教学法,评价护生及带教老师对其认可程度,比较护生成绩改变.结果:护生及带教老师对改良式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持肯定态度,实施前后护生理论成绩、操作及床边综合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式PBL教学法适合在县市级医院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俏俊;尹志勤;朱元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BL与PBL融合教学模式在儿科本科教学中的探索和评价

    目的:探讨TBL与PBL融合教学在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效果.方法:本科临床专业学生80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PBL与TBL+ PBL融合教学,比较2组成绩、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融合组考试成绩、分析解决问题、团队配合、交流表达能力优于对照组,更具主观能动性,更易获得同伴反馈,组织形式更有效.2组均花费较多自学时间.结论:在PBL基础上融合TBL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同时提高带教能力,获得更好教学效果.

    作者:周文静;徐凌云;李亚琴;赵瑜;卢燕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我院实习的60例护生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进行急重症护理教学,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30例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带教结束后对护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更为科学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江旭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住院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患者6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信息,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5例老年患者中,共90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吸痰、胃食管反流均对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意识障碍、鼻饲、胃食管反流为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如稳定基础疾病、控制疾病发作、加强巡视、注意管路管理等,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孔一名;戴元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BL教学模式与CP教学模式结合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与CP教学模式结合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神经外科实习的88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则采用PBL+ CP模式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综合能力成绩以及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比较,并对比学生对两种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PBL+ CP教学模式满意度高.结论:PBL+ CP教学模式有利于使护理实习生全面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其自主学习及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作者:陈飞;潘金玉;陈晓英;鲜继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带教中护生安全意识培养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对护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护士实习生1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80名)与实验组(80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实验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意识培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室安全知识、理论知识、整体护理及手术辅助操作等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生安全意识培养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至关重要,是提高护生手术室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水平的关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陶千红;陈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2014级280名护理大专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以问卷调查评价其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课程开始前(P<0.01),97.1%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正性评价,49.6%的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18.6%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护生的认可,有助于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

    作者:杨希;宋峰;干敏;王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男护士的情绪劳动、情感耗竭及离职意愿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男护士的情绪劳动、情感耗竭及离职意愿现状.方法:选择210名在职男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劳动量表、情感耗竭量表与离职意愿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情绪劳动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表层扮演.情感耗竭总分低于常模.离职意愿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离职意愿3、离职意愿2、离职意愿1.结论:男护士情绪劳动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工作中情绪表达采用深层扮演策略较多;情感耗竭程度总体低于常模;离职意愿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杨莉;杜琳;柳秋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BL教学法及其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一种小组学习模式,近年来在医学教育领域中使用逐年增加.文章综述了TBL教学法的设计要素及其在医学院校妇产科教学领域的具体实施情况,并比较了T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之间教学效果的差异.

    作者:周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院保洁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对医院保洁员进行关于血源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工作的29名保洁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分别在其接受健康教育前后了解其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认知情况和对职业暴露防护情况,归纳对此类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随访,提示健康教育后保洁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例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进行关于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保洁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相关职业暴露事件发生,保障医院环境的安全.

    作者:张英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