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兆显;赵丹彤;张朋
目的::验证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中试工艺的可行性、可靠性。方法:按照确定的处方工艺中试生产3批样品,对工艺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验证。结果:验证批次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中试工艺生产可行,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工艺可靠、稳定。
作者:陈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仅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合并劳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康复训练措施;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 BPRS)、住院患者康复疗效量表( IPROS)进行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评定并比较两组评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BPRS和IPROS评分从第4周起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BPRS和IPROS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BPRS和IPROS评分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社交能力及认知功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汤庆平;张静;赖根祥;李宏;金国林;朱贵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大孔吸附树脂中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五种有机残留物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 -624毛细管色谱柱;进样口温度为200℃,FID检测器温度240℃,柱温为程序升温:柱起始温度为40℃,保持3 min,然后以每分钟14℃的速率升至200℃,保持2 min。甲醇为溶解介质,载气为氮气,测定常用大孔树脂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和苯乙烯五种有机残留物。结果:五种常用大孔树脂D101、HPD100、AB-8、DM301、NKA-9中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含量均小于20‰。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控制大孔树脂有机溶剂残留量。
作者:胡丽霞;王晓仙;张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人血浆中华法林及其代谢产物7-羟基华法林浓度的UPLC-MS/MS方法。方法:用乙腈沉淀血浆蛋白的方法处理,运用Waters XEVO TQD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柱(50 mm ×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40℃,内标为华法林-d5;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结果:华法林和代谢产物7-羟基华法林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8 min和1.5 min,线性范围分别为25~2000 ng·ml-1(r=0.9993)和5~500 ng· ml-1(r=0.9996),低定量限分别为5,2.5 ng·ml-1,回收率分别为96.9%~105.3%,97.1%~103.3%,日内、日间RSD均<10%。结论:该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于检测人血浆中华法林及其代谢产物7-羟基华法林的浓度。
作者:邹晓华;王双虎;周云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完善和提高白背叶根的质量标准。方法:显微鉴别白背叶根横切面和粉末;采用TLC法对白背叶根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特征图谱采用HPLC法以芦丁为参照物确定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色谱柱:SPOLAR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8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圆整、清晰、重复性好。特征图谱供试品色谱呈现5个特征峰,与参照物(芦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5%之内,其中峰3、峰4相对峰面积不低于0.23和0.6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白背叶根质量,可作为白背叶根的质量标准的主要控制指标。
作者:唐秀玲;罗轶;黄清泉;唐秀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氨溴特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体征症状的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咳嗽、湿性啰音、气喘和肺部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2.50%,两组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特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建新;吕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利用GRACE和CRUSADE危险评分指导PCI术患者使用抗血栓药。方法:对某三甲医院147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与CRUSADE评分进行研究,探讨PCI患者危险因素的积分情况以及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评分的危险因素部分相同,两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临床应同时评估GRACE评分和CRUSADE评分,充分权衡出血与缺血风险,制定抗栓治疗策略。
作者:廖敏辉;李平;刘永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建立干姜HPLC指纹图谱,为干姜全面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 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40 nm,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0批干姜药材在240 nm下的色谱指纹图谱有10个共有峰,相似度在99%以上。结论:240 nm下干姜指纹图谱专属性及特征性较强,样品信息丰富,可作为干姜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郭琪;赵晓红;韩海建;申睿;杨莹;雷虹;李永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豚鼠急性过敏反应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质量控制效力模型的提高方法。方法:建立牛血清白蛋白诱导豚鼠产生急性过敏反应模型。激发后30 min内观察豚鼠全身反应,并根据致敏性症状评分标准分级。取血用ELISA法测致敏前、攻击前及攻击后豚鼠血清总IgE和组胺水平。结果:攻击后,模型组和卡介菌多糖核酸低剂量组豚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过敏反应症状,而卡介菌中、高剂量组豚鼠急性过敏反应症状明显缓解。模型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总 IgE 水平分别为1.6370±0.1586,1.6831±0.2281μg · ml-1,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1),而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后,卡介菌高剂量和中剂量处理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总IgE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经牛血清蛋白致敏后,在攻击前后,模型组血清中组胺水平分别为1.4997±0.1331,1.5121±0.0506μg ·ml-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后,卡介菌高、中、低各剂量处理组在攻击前、后采集的血清中组胺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牛血清蛋白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其抗急性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与降低血清总IgE和组胺水平有关。
作者:唐何;李瑞莲;李子珊;陈子渊;欧阳杰湖;王蓉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126例手外伤细菌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 g,ivd,bid;观察组予哌拉西林/舒巴坦1.25 g,ivd, bid。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品不良反应,并进行小成本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细菌清除率为96.83%;对照组则分别为92.06%,9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哌拉西林/舒巴坦成本-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手外伤细菌性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当,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但因哌拉西林/舒巴坦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丁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 AKBA)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KBA低剂量组、AKBA高剂量组。皮下注射ISO 100 mg·kg-1诱导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后,测定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检测血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心肌钙蛋白I( cTnI)、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变化,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性改变,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AKBA高剂量组大鼠心电图ST段移位显著低于模型组;AKBA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心肌酶的CK-MB、cTnI、LDH;AKBA高剂量组降低大鼠血清中MDA,升高SOD活力;AKBA高剂量组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小于模型组;AKBA高剂量组抑制心肌缺血损伤中的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AKBA组能有效抑制ISO所致心肌缺血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敏纯;李玉文;王明明;张一恺;陆扬;孙渊;丁一;爱东;王志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医疗机构推行药房托管的可行性,为药品零差率改革、药剂科向临床药学转型做出有价值的探索。方法:通过实地调研上海市7家不同类型医院药剂科和1家著名药品流通企业,访谈相关负责人,并对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进行现场非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使用统计学软件Statwing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回收得到93份有效问卷,尽管某医院药房托管改革成效显著,但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医院药房托管持否定态度,认为医院药房托管目前对临床药学的发展弊大于利。结论:未来全面药品零差率和发展临床药学的形势下,药房托管值得探索和尝试,应在法律上明确药房托管中各方的权利和责任,规范流通市场,保障患者权益。
作者:周忆南;蔡卫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多西环素作为广谱抗菌药物长期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多西环素通过抑制金属蛋白酶( MMPs)而具有抗肿瘤、改善心功能,保护神经,平喘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多西环素新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促进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陈薇;付翔;黄鹂莺姿;毛柳珺;戴莉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采用白砂多孔玻璃膜( SPG膜)乳化法结合W/O/W复乳-溶剂挥发法,研究制备载蛋白类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微球的一种新工艺。方法:以溶菌酶为模型药物,制备微球,比较制备过程中处方因素对微球性质的影响,并对所制得的微球进行理化性质、微球的体内相容性和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溶菌酶微球载药量为11.84%,包封率为72.43%,平均粒径为63.89μm,径距为0.675。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表明药物溶菌酶被包裹在微球内。微球的体内相容性良好,体内降解缓慢。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制备蛋白类药物-PLGA微球的新工艺,微球的体外体内性质良好。
作者:杨梦琪;张永明;陈德;朱婉华;杨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吸烟患者气管内插管( ETT)套囊内注入碱化利多卡因能否减轻术后呛咳和咽喉疼的发生。方法:50例在全麻下行外科手术的吸烟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 L组)和对照组( S组)。 L组患者ETT套囊内注入碱化的2%利多卡因,S组ETT套囊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麻醉终止到气管拔管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呛咳和咽喉疼发生率。结果:L组在降低患者术后呛咳方面优于S组(P<0.001),在麻醉恢复室(PACU)内术后咽喉疼的发生率L组患者也明显低于S组(P<0.05)。拔管后24 h,两组患者咽喉疼发生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ETT套囊内应用碱化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吸烟患者术后咽喉疼和呛咳的发生率。
作者:谢冠楠;高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白藜芦醇微乳,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以白藜芦醇微乳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 PdI)、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制备白藜芦醇微乳的各个因素,并对制得的微乳进行表征;初步研究白藜芦醇微乳的稳定性。结果:白藜芦醇微乳的平均粒径为231±37.8 nm,PdI为0.228±0.047,zeta电位为-42.5±4.3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长期稳定性研究显示,微乳在25℃条件下放置3个月稳定。结论:高压均质法制备白藜芦醇微乳工艺简单易行。
作者:杨光;谢向阳;宋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与氟尿嘧啶(5-FU)的联合抗肝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香菇多糖联合5-FU对H2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接种H22细胞昆明小鼠为模型,进行体内抑瘤作用的考察,测定抑瘤率、脾/胸腺指数以及脾组织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体外研究结果表明,香菇多糖的加入并没有进一步提高5-FU对H22细胞的抑制率,对细胞周期也没有明显的影响;体内抑瘤实验表明,香菇多糖与5-FU具有协同抑瘤作用,与单独使用5-FU比较,香菇多糖25,50 mg·kg-1联合5-FU组抑瘤率显著提高(P<0.05);香菇多糖25、50 mg·kg-1可以纠正5-FU所致的荷瘤小鼠免疫抑制作用,并能提高荷瘤小鼠脾/胸腺指数。结论:香菇多糖与5-FU具有协同抑瘤作用,其机制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并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顾琼艳;吴美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25岁,1个月前于我院二部行肾穿刺检查,诊断为膜性肾病Ⅰ~Ⅱ期,应用甲泼尼龙片64 mg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早晚各750 mg口服治疗,2周后,患者复查24 h 尿蛋白定量无改变。1周前咳嗽、咳痰,未在意。3d前患者双下肢水肿加重,于2014年7月15日入我院治疗。入院诊断: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双肺肺炎。给予注射用磺苄西林钠2 g,ivd,qid,治疗7 d,肺炎好转,8月2日复查血常规和降钙素原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8月2日起更改治疗方案为给予甲泼尼龙足量联合环孢素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530)50 mg,po,bid治疗膜性肾病,患者入院以来甲泼尼龙片一直维持64 mg · d-1, po。查真菌D-葡聚糖117.9 pg·ml-1,为预防真菌感染加剧,给予伏立康唑片(北京博康健基因有限公司,批号:20140305)200 mg, po,bid。当时查血钾3.84 mmol·L-1,AST 26 U·L-1,ALT 39 U·L-1,γ-谷氨酰转肽酶42 U · L-1。8月7日复查肝功:AST 360 U·L-1,ALT 445 U·L-1,血钾3.12 mmol·L-1且自述双下肢无力。考虑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药师提出可能与伏立康唑使用有关。当时复查真菌D-葡聚糖58.06 pg· ml-1。经与主治医生商议考虑真菌感染已经控制,可以停用伏立康唑片,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d-1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d-1,同时针对低血钾给予口服枸橼酸钾颗粒2 g ,tid。8月12日复查肝功:AST 100 U· L-1,ALT 147 U·L-1。8月10日复查血钾为3.84 mmol· L-1。治疗期间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89.2 ng·ml-1,在正常范围内,经继续治疗,肝酶恢复正常,患者于8月19日要求出院。
作者:张晓荧;李月阳;张文锐;宋燕青;张四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骨质疏松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碳酸钙片1粒,po,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50 IU, im,qd。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骨密度、骨代谢相关指标等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各骨密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GP、β-CTX、PTH、BNALP、25OHVitD等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骨质疏松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骨代谢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单用钙剂治疗,但不良反应明显增多。
作者:赵杰;袁义;蒋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po,bid,疗程1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血浆D-乳酸的变化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D-乳酸水平,减少术后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安全性较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闻久辉;罗世云;夏中平;黄宏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