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罗跃娥;刘冬莹;刘斌;周鸿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孝道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孝道认知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男女大学生在养亲尊亲、护亲荣亲、顺亲延亲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 =2.87,2.50,-2.43,P<0.05).城市、乡村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及交谈、交际与交友、异性朋友交友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t =-2.43,-2.16,-2.14,-2.26,P<0.05).(2)养亲尊亲、护亲荣亲分别与交谈、待人接物、异性朋友交往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r=-0.16,-0.19,-0.16,-0.17,P<0.05,P<0.01;r=-0.13,-0.15,-0.14,-0.13,P<0.05);丧葬纪念与待人接物呈现显著负相关(r=-0.14).结论:大学生对孝道认知越认同,则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则越少,正确的孝道认知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作者:冯辉;张小培;杨昕岳;雒保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荧光定量检测在鉴别诊断CIN和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正常女性组26例,CIN Ⅰ-Ⅱ组28例,CINⅢ组21例,宫颈癌组24例;采集宫颈粘膜脱落细胞标本以293细胞为阳性标准进行端粒酶TRAP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CINⅢ组、HPV阳性CIN组及宫颈癌组的宫颈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定量值明显高于正常女性组,P均<0.05.结论:宫颈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荧光定量测定,可作为鉴别诊断CIN和宫颈癌的手段,尤其可作为女性妇科对宫颈癌的有效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傅祝能;孙海芳;孙兰青;王贤芳;陈林海;吴荣辉;方海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教学是培养医学合格人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是重要的一环.我们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与导学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临床教学中,让学生通过PICOS模式构建导学式提纲的临床问题,翻阅资料,寻找佳证据,在教师引导下,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并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患者的临床问题为中心的临床思维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李建华;季云瑞;张力燕;汪矗;孙士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有效评价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综合素质.方法:改变以往抽签决定单项考核项目,用典型案例考核学生出入院护理、常见疾病、危急重症处理的综合能力,由学校教师、临床老师、患者或家属、实习学生四方共同组成评价小组.结果:该评价方法更贴近护理工作,可以更多的了解学生、患者或家属需求.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后期实习采用四方联动评价方法更切合实际.
作者:王丽华;吴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初步研究与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将医学生按照是否经过临床见习PBL培训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调查.结果:PBL教学组学生在医患沟通态度和能力的某些方面有一定优势.结论:PBL教学模式可能在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张媛媛;王晶桐;叶丽娜;刘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到民营医院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3所医学院校,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和访谈法调查了824名医学生.结果:433名(52.55%)医学生不愿意到民营医院就业;多因素分析显示,非临床专业、家庭收入低、成绩低、年级低的学生更愿意到民营医院就业(P<0.05).结论:建议民营医院合理自我定位、加强发展,提供更多福利措施,同时加强医学高校与民营医院之间的合作联系.
作者:毛晨峰;翁小瑜;马苑;魏燕;任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案例导学式(CBL)教学模式在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临床危重症医学科本科学生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临床重症医学科本科生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C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自学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判断性思维能力得到学生认可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带教采用CBL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余晓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学生的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就业质量,医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更影响社会医患关系.文章通过多方调研,分析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岗位上所需的核心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及满足度.并结合台湾技职教育的经验,系统设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一方面加强专业课程整体设计与考核,突出职业素养;一方面在课程之外,通过“专业实务”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实作能力”,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马菲菲;郁翠萍;张立新;孙峰;张好;李亚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多元智能理论在专科护生护理带教过程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3月-2013年02月间在我院进行护理实习的专科护生122名,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式.以护生的护理实习成绩和问卷调查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带教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可以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使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作者:江琴;吴炉芬;毛姬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探讨甲状腺激素在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感染脓毒症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状腺激素鼻饲治疗,观察两组休克时间以及脏器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休克时间(3.5±0.5)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FT3、FT4、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在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具有缩短休克时间和改善脏器功能的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建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军队院校护生知人能力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武警后勤学院护理专业三个学员队,共计212名学员进行测试.采用的主要测试工具是王进礼教授等人编制的知人能力测验.结果:智力、年龄、情绪、家庭所在地等因素与知人能力有相关性.结论: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学员的知人能力.
作者:胡国瑾;冯晓莉;郝占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医学生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通过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估五年制医学生临床麻醉学实习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实习生临床技能得分及实习考试总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
作者:贾梦醒;徐晓梅;孙晓楠;齐敦益;刘金东;刘功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充分了解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自拟的《医学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的11个班的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高年级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总体要比低年级的高.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73.51447,75.34954,77.60511,75.6446,79.13246,80.43495,80.86083,84.08919,80.86083,82.91606,82.0758.结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人文素质的专业课程.同时低年级的学生未经过实习的洗礼,没有实际接触过病人.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际活动中的体验唤起了心中的感受,达到有效的“移情作用”,人文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择业效能感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量表对670名医科院校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以及择业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医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成熟度、择业效能感均呈显著正相关;(2)择业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和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宗旨,针对医学类高职框架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诸多思考,进行改革探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整体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作者:张建标;吴昌;金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QQ作为一个成熟的网络交流软件,是现在大学生常用的聊天、交流工具.通过建立医学免疫学QQ学习交流群,使师生之间从原来课堂上有限时间的交流变为课堂外无限时间的交流,并且使原来单纯的课堂上灌输式教学辅助以课外讨论式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使教师之间得到共识,有力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作者:孙爱平;张国俊;牛志国;郭继强;孙书明;赵铁锁;徐春阳;宋向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高分为125分,低分为31分,平均(61.7±11.3)分;不同性别、年级、学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主观幸福感得分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8,P<0.01).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别、年级、学历不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刘洋;刘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较大,实验室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实验室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对实验室功能的新的要求,逐渐暴露出一些建设和管理上的问题.学校基础医学部适时地开展星级实验室评比活动,从教学实验管理、实验室资产管理、实验室综合管理、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比,以评比促进建设的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水平.
作者:陈启云;仇容;何新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第3、4季度和2014年第1季度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用药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住院患者各季度抗菌药物的AUD分别为64.94、59.63、56.11 DDDs/100人/天,呈稳步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要求中的40DDDs/100人/天.其中,青霉素类复方制剂和碳青霉烯类则逐步上升.结论: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内、儿科的AUD增加过快,医院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其临床监管.
作者:何莲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如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热点关注的课题.SCI论文是博士生科研产出的主要形式,分析博士生SCI论文产出情况及其与导师h指数相关性,可揭示博士生科研产出规律,并为制定相关培养政策和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戴慧芬;徐凌霄;徐承富;马涵;虞朝辉;王亦夫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