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结合巴林特小组活动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某校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结果:参与者能从心理学视角审视困难的患医关系.讨论:短期的巴林特案例讨论小组在医学心理学本科教学中能有效的开展,但仍需在方法和进程上加以优化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作者:梅松丽;张莹;胡远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改革传统考试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妇产科护理学考试体系.方法: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09级本科护理学生为对象,进行妇产科护理学考试改革,与未进行考试改革的本校2008级本科护理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护本2009级在总成绩平均分,及格率及80分以上学生数这三项均高于护本200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学考试方法改革顺应了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促进了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
作者:冯雅楠;姬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药疗护理技能,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护用药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将实践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实践形式与工作流程对接,实践成绩纳入课程成绩,以此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护生的临床岗位技能.
作者:陈妙茹;赖文思;饶静云;闫莉;保泽庆;石凤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自我解释”与“临床推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妇产科医学生自主学习及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将“自我解释—临床推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易跃雄;郭遂群;万波;刘艳;刘雪平;张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护理英语课开展合作式CBI教学效果研究.方法:实验班采用合作式CBI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书面英文测试成绩更佳,综合运用“护理英语”的能力极大的高于对照组,对“护理英语”的态度以及学习动机均产生了正向的增长.结论:CBI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并提高其英文的能力.
作者:楼璐铮;邬维娜;孙丽;刘欣;史必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课题组在传统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转转;付琳琳;孔德龙;刘宜升;汤仁仙;郑葵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QQ作为一个成熟的网络交流软件,是现在大学生常用的聊天、交流工具.通过建立医学免疫学QQ学习交流群,使师生之间从原来课堂上有限时间的交流变为课堂外无限时间的交流,并且使原来单纯的课堂上灌输式教学辅助以课外讨论式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使教师之间得到共识,有力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作者:孙爱平;张国俊;牛志国;郭继强;孙书明;赵铁锁;徐春阳;宋向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低年资全科医生和专科住院医生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认识及掌握的技巧.方法:采用全科医生或专科住院医生自评,带教老师评价,所管病人对其医生的评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医生在意愿,技巧,及患者接受情况方面的不同.结果:低年资全科医生在健康教育的主动意愿,沟通技巧及患者接受情况方面低于专科住院医生.结论:应加强全科医生的毕业后教育,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技巧的培训.
作者:苏琳;张庆文;李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司法鉴定形势发展和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开设司法鉴定必修课程,从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材、整合师资团队、引进PBL、CBL教学法、网络教学、实践训练、综合考核等方面实施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并提出今后的教学改革方向.
作者:喻林升;李兴彪;叶光华;范琰琰;廖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宗旨,针对医学类高职框架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诸多思考,进行改革探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整体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作者:张建标;吴昌;金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TC教学模式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TC教学方式——讲座+小组讨论+教授技能+场景演练,分8期培训163名学员,培训前后均考核相同的理论内容,培训结束后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以评价PTC培训的效果.结果:所有学员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87%的学员均认可这种开放式教学方式.结论:PTC教学方式新颖独特,理念科学又有特色,值得在技能教学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燕;卢彩兰;窦伟;刘鸿;刘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科研式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和意义.介绍了以提高本科生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多个药学专业开展的科研式教学实践的构建、实施及效果.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主动思维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推动教师关注教学内容前沿性、教学过程探索性与教学环节研究性,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提供有益的模式.
作者:俞媛;张巧艳;鲁莹;邹豪;陈琰;张翮;孙治国;钟延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创新性实践是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环节.以药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三模块、两结合、一体化”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新体系,解决确保新体系实施成效的三个关键问题,构筑创新性实践教学新体系的五个高水平支撑平台,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侯雪莲;夏焕章;宫平;毕开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留学生已成为继汉语言专业后第二大来华留学群体,这一群体来华的目的是用英语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明显缺乏.针对这一特点,创新开放式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医学留学生汉语言文化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国家“软实力”,这既是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联合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生带教中应用研究.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6月来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理专科生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3年9月-2014年6月来我院产科实习的护理专科生6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PCMC联合PBL教学模式,两组护生均带教9个月,带教结束后对比两组护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结业后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业后调查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导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生带教采用PCMC联合PBL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生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黄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本科护理实习生护理癌症临终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对13名本科护理实习生进行深度访谈,并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分析.结果:本科护理实习生在护理癌症临终患者时,经历了从紧张、恐惧到麻木的情绪变化及同情无力感、冲突感,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科护理实习生普遍抗拒尸体护理.结论:护理教育者需将临终护理教育及情感支持纳入本科护理实习生基本的培训课程,使他们更理性的面对死亡,稳定其专业思想,提高护理癌症临终病人的技术.
作者:何娇波;朱元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BL结合循证医学(EBM)的教学方法运用于眼科学临床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传统学习法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以PBL与EBM相结合的教学法的学生为实验组,在实习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新教学模式效果调查.结果: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明显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关孟;马嘉;李燕;周华;季菲菲;刘英;袁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多元智能理论在专科护生护理带教过程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3月-2013年02月间在我院进行护理实习的专科护生122名,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式.以护生的护理实习成绩和问卷调查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带教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可以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使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作者:江琴;吴炉芬;毛姬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混合式学习模式旨在提取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E-Learning教学模式的优点并加以有效整合,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混合式学习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将结合烧伤科临床教学实际,对依托于Blended Learning模式的教学课程设计进行阐述.
作者:赵忠芳;牙生买买提·尼亚孜;张波;马少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医学生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通过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估五年制医学生临床麻醉学实习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实习生临床技能得分及实习考试总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
作者:贾梦醒;徐晓梅;孙晓楠;齐敦益;刘金东;刘功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病案导入式(Case-Based Instruction,CBI)联合团队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联合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及操作考核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联合教学组与TBL组比较,前者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及总成绩均有提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组与CBI组比较,前者在理论及总成绩方面均有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操作考核成绩提升上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总体满意度达96.1%.结论:CBI联合T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姚玲玲;覃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案例导学式(CBL)教学模式在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临床危重症医学科本科学生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临床重症医学科本科生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C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自学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判断性思维能力得到学生认可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医学科临床带教采用CBL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余晓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急诊科实习护生11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52人,分别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和传统带教模式带教.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笔试、实践即理论、操作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带教老师和教学质量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教学模式能让护生更快适应急诊工作,融合急诊团队,护生对实习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和尊重,增强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人文关怀,提高急诊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汤昌春;陆燕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EBM)在超声诊断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学影像系五年制本科实习学生80人,随机分为EBM组、对照组;每组40人.两组的教学总课时、大小课比例均相等.结果:对照组和EBM组的理论成绩分别为(84.41±4.17)和(85.34±4.05),文献检索成绩分别为(76.01±6.79)和(92.24±4.67),阅片考试成绩分别为(74.98±9.67)和(82.91±3.81).两组医学生的理论成绩相差不大(P=0.317);但EBM组阅片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0).结论:EBM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阅片能力.
作者:夏琼;孙爱民;吴凤林;李颖嘉;李传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重要性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针对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改革,大家采取了多种办法,而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引入我国的一种教育教学机制,通过分析我国部分院校开展摸索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概括本科生实习阶段施行导师制的方式、方法以及导师制施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作者:马磊;赵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章回顾总结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类专业群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开展教学的历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四改”即——改小组讨论为小班讨论,改教师不讲课为“小讲课”,改“全讨论”为“选择性讨论”,改“大病例”为“小病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PBL教学运用中对人力、物力、时间要求的瓶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利宏;姚荣中;马乾;徐健;崔波;郭继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探讨CBL教学法在留学生妇产科实习课中的优势,将在妇产科实习的109例留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及CBL教学组,比较两组教学效果.CBL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学习兴趣均高于传统教学组.CBL教学法在留学生妇产科实习中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临床思维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雪;王宇彤;薛凤霞;穆荣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BL和PBL双轨式教学在血管外科轮转住院医师培养中的效果.方法:将轮转血管外科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CBL+ PBL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对两组住院医师的考试成绩及教育环境测量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BL和PBL双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血管外科教学中是可行的,可以提高血管外科临床教学水平.
作者:张天华;迟德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产科专科医师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确定情景模拟教学的内容、目标,准备相关的物品和人员,设计标准化流程,通过特定的指标和参加者的讨论评价该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该方法在产科专科医师培训特别是危重症抢救训练当中具有优越性.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在产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海天;肖力;王子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遵循PBL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在设置问题、讨论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良,用于医用化学脂类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近两年的问卷调查、近四年考试成绩及后续课程教师反馈意见.结果显示,改良PBL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了相关题目得分率及总成绩,改善了后续课程教师对学生的满意度.
作者:林晓辉;王玉民;董建;姜洪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教学是培养医学合格人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是重要的一环.我们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与导学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临床教学中,让学生通过PICOS模式构建导学式提纲的临床问题,翻阅资料,寻找佳证据,在教师引导下,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并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患者的临床问题为中心的临床思维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李建华;季云瑞;张力燕;汪矗;孙士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实验教学是检验医学很重要一个环节,本研究采用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了未实施模拟预报告和实施模拟预报组间的一般学习状况、实验考核成绩模及学生问卷评价,结果表明模拟预报告是提高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同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也是一种提升培养.
作者:于欣;杨凤琴;杨震;楚元奎;李宗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急诊护理带教的效果.方法:对来我院急诊科室实习的护理人员进行抽样,选取68名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带教,观察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学习兴趣评分、操作考试得分、理论考试得分、沟通能力考核及教学满意度变化.结果:实验组学习兴趣评分、操作考试得分、理论考试得分、沟通能力考核及教学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急诊护理带教中可显著增强急诊护理带教效果,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带教需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琴节;任海瓯;苏少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室护士采用新的带教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近期一年内在院进修学习的血液透析室护士30名为特殊组,选择一对一分组新式带教;另取上一年度在院进修护士30名为普通组,应用传统培训方法.学习结束后特殊组进行成绩考核与上一年度普通组成绩做对比.结果:两组在考核成绩后比较结果,在实践与语言表达中都有明显优势,继而整体护理水平较普通组得到提升.在问卷调查中各指标均得到满意结果.结论:特殊组采用一对一小组新式带教,在血液透析室护士中产生良好效果,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技能水平.
作者:何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测评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教学工作量测评特点的阐述,分析当前高校教学工作量测评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教学工作量测评的改进对策,为高校教师工作量测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作者:王飞;刘辉;曾志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高分为125分,低分为31分,平均(61.7±11.3)分;不同性别、年级、学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主观幸福感得分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8,P<0.01).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别、年级、学历不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刘洋;刘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研究山东省医学院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效果,发现医学院校多数学生的身体形态评价良好,但女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远高于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男生高于女生,大学生整体呼吸系统机能较差.提出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等建议.
作者:娄志国;苗芳;周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孝道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孝道认知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男女大学生在养亲尊亲、护亲荣亲、顺亲延亲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 =2.87,2.50,-2.43,P<0.05).城市、乡村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及交谈、交际与交友、异性朋友交友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t =-2.43,-2.16,-2.14,-2.26,P<0.05).(2)养亲尊亲、护亲荣亲分别与交谈、待人接物、异性朋友交往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r=-0.16,-0.19,-0.16,-0.17,P<0.05,P<0.01;r=-0.13,-0.15,-0.14,-0.13,P<0.05);丧葬纪念与待人接物呈现显著负相关(r=-0.14).结论:大学生对孝道认知越认同,则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则越少,正确的孝道认知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作者:冯辉;张小培;杨昕岳;雒保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较大,实验室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实验室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对实验室功能的新的要求,逐渐暴露出一些建设和管理上的问题.学校基础医学部适时地开展星级实验室评比活动,从教学实验管理、实验室资产管理、实验室综合管理、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比,以评比促进建设的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水平.
作者:陈启云;仇容;何新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2年起开始在全院中青年教师中进行提升教师PBL教学能力的研究,从开展中青年教师PBL教学方法培训到组织教师撰写PBL病例、完善硬件建设与小组学习相关配合的安排,再到试点PBL教学、开展中青年教师PBL授课比赛及中青年教师全面开展PBL教学课程试点教学,提升了中青年教师的PBL教学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医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作者:姚娓;刘勇;吴佳颖;赵莉;张雪;刘毅梅;闫晓莹;尹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网络化的逐步深入,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对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广泛影响,使得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问题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因此,通过广泛调查,对当前学校医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网络化对医学生医德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并围绕如何运用校园网络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实效性进行系统探讨,以期将医学生培养成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等医学院校的内收公文是下级机关上报的诸如请示、报告等反映学校工作状态的重要文书,其处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公文处理的基本状况.近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内收文的上报、批示、转办等程序不断完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之处.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流程、提高公文流转效率是提高医学部内收文处理水平的关键,也是提升医学教育管理水平的举措之一.
作者:张雪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章通过对转化医学基础概念与内涵发展的回顾,结合目前大学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现状,探讨基于“转化医学”时代背景下大学教学医院科研管理的创新模式,旨在建立科学的“转化医学”科研管理模式,突破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体制瓶颈,使转化医学从一种概念演变为推动医院科研和临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引擎,使患者更快地受益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实现医院科研生产力水平提升和转化医学核心价值.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康复评定教学中构建以学习档案为主要载体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反馈教学信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能促进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不断地总结、反思、进步和提高.研究发现构建以学习档案为主线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实现学生以形成性评价促进自主学习,教师根据评价反馈适时调整授课方案,从而达到佳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双赢.
作者:方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有效评价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综合素质.方法:改变以往抽签决定单项考核项目,用典型案例考核学生出入院护理、常见疾病、危急重症处理的综合能力,由学校教师、临床老师、患者或家属、实习学生四方共同组成评价小组.结果:该评价方法更贴近护理工作,可以更多的了解学生、患者或家属需求.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后期实习采用四方联动评价方法更切合实际.
作者:王丽华;吴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等医学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然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习者的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实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变革.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例,分析高等医学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以连接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教学模式变革等方面促进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策略.
作者:焦金金;张建勋;马云伟;于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温州医科大学自2013年开始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努力为浙江培养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在培训过程中,温州医科大学发现现有的培训方式存在着一定问题.为达到预定的培训目标,基于培训有效性理论,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探讨,努力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
作者:徐天士;郑雅;张琪峰;朱杨威;方才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国家,但医学教育方法和体制却有很大差别.文章着重于外科教育方面对中日两国的本科医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教育等三阶段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医患沟通人文教育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认证的异同,对比两国的医学教育效果,希望立足于中国医学教育的国情,针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体制落后的现状,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教育之路.
作者:张胜;黄华兴;王水;沈历宗;徐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充分了解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自拟的《医学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的11个班的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高年级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总体要比低年级的高.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73.51447,75.34954,77.60511,75.6446,79.13246,80.43495,80.86083,84.08919,80.86083,82.91606,82.0758.结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人文素质的专业课程.同时低年级的学生未经过实习的洗礼,没有实际接触过病人.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际活动中的体验唤起了心中的感受,达到有效的“移情作用”,人文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实用急救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培训的有效模式,评价培训效果.方法:180名社区医生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人.两组均予相同培训教学模式,强化组于初训后1年、2年以在职继续教育的形式参加再培训,对照组于初训后由学员自行复习.两组均予初训前、初训后即刻、1年后和2年后考核.结果:两组培训后3次考核成绩均优于考核前(P<0.05),强化组1年和2年后的考核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医生的急救技术亟待提高,实用急救技术继续教育是提高社区医生急救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任天成;毛荣;王一镗;高想;张郁青;刘晨;陶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第3、4季度和2014年第1季度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用药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住院患者各季度抗菌药物的AUD分别为64.94、59.63、56.11 DDDs/100人/天,呈稳步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要求中的40DDDs/100人/天.其中,青霉素类复方制剂和碳青霉烯类则逐步上升.结论: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内、儿科的AUD增加过快,医院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其临床监管.
作者:何莲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探讨甲状腺激素在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感染脓毒症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状腺激素鼻饲治疗,观察两组休克时间以及脏器功能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休克时间(3.5±0.5)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FT3、FT4、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在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具有缩短休克时间和改善脏器功能的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建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情况,以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2月间内、外、骨科所有住院病例中使用质子泵抑制的患者进行适应症、用法用量、溶媒及疗程等分析.结果:内、外、骨科的质子泵抑制剂平均使用率为35.85%,平均合格率为43.42%,骨科的使用率高但合格率低.结论:住院患者尤其是骨科住院患者存在着质子泵抑制剂滥用现象,医院应加强对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规范,严格把握用药指征与疗程.
作者:张飞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荧光定量检测在鉴别诊断CIN和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正常女性组26例,CIN Ⅰ-Ⅱ组28例,CINⅢ组21例,宫颈癌组24例;采集宫颈粘膜脱落细胞标本以293细胞为阳性标准进行端粒酶TRAP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CINⅢ组、HPV阳性CIN组及宫颈癌组的宫颈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定量值明显高于正常女性组,P均<0.05.结论:宫颈粘膜脱落细胞端粒酶荧光定量测定,可作为鉴别诊断CIN和宫颈癌的手段,尤其可作为女性妇科对宫颈癌的有效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傅祝能;孙海芳;孙兰青;王贤芳;陈林海;吴荣辉;方海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导师”制度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对专业学位硕士学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经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至我校的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人为观察组,进行“双导师”带教制,与同年入我校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30人进行比较.结果:与普通带教模式相比,观察组硕士生的综合考核成绩显著提高(P<0.05).结论:“双导师”制度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卢青;蔡虎志;陈青扬;陈新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医科和理工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与评估体系进行探讨,提出一种面向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深造与就业指导等环节的支撑机制及其培养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总结了医科和理工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学特色,对研究生的个人发展、科研水平和团队建设及医院、学校和企业的影响进行评价,为部分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李钰伶;段志军;贺高红;王丽霞;杨冬;边腾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如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热点关注的课题.SCI论文是博士生科研产出的主要形式,分析博士生SCI论文产出情况及其与导师h指数相关性,可揭示博士生科研产出规律,并为制定相关培养政策和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戴慧芬;徐凌霄;徐承富;马涵;虞朝辉;王亦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术后老年胆石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96例术后老年胆石症患者,按护理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术后心理焦虑、术后并发症、进食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术后心理焦虑、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5.0310,9.8946,6.0952,P<0.05).护理后观察组进食时间、住院天数相较于对照组(t=5.1633,5.7317,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术后老年胆石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利萍;汪娅君;郑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治疗,统计病理数据,评价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疼痛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能显著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和预后效果,减轻疼痛指数,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叶珠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老年性糖尿病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188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作为对照组于观察组,各94例.在常规降糖治疗上,对照组配合集体心理护理,观察组配合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焦虑(SAS)评分、各项血糖生化指标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较具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临床护理效果较集中心理护理更有优势.
作者:汪锦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和评估人本位整体护理在老年人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收住院行前列腺电切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对护理质量各项评估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满意度95.3%,护理质量合格率99.1%,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2%,住院期间早期发现重大并发症率为8.6%,表明护理质量多项评估指标均有提高(P<0.05).结论:推荐加大推广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在国内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让患者大受益,达到患者医护和社会的共同满意.
作者:张亚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风险管理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4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74例患者采用风险管理策略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任海瓯;胡琴节;林海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即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随访,观察组患者生活行为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93.34%,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率6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优良率.
作者:潘淑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56例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组26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比组术后并发症(16.7%)、局部复发(10.0%)及远处转移(13.3%)相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比组(P<0.05).结论: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恢复更为迅速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周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月经、激素水平、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1次,发现患者术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时间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H、E2、FSH水平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5d内出现短暂闭经、呕吐、血尿各2例,经对症治疗1周后,上述症状均消失,未出现盆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子宫肌瘤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董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耳鸣治疗中联合使用盐酸氟桂利嗪与卡马西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耳鸣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传统治疗方法,即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此为观察组.另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联合用药方案,即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耳鸣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同时也有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需谨慎使用.
作者:洪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时联合少量舒芬太尼在新生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新生儿70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5人.使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和持续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切皮前缓慢静注少量舒芬太尼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及术后苏醒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苏醒时间,两组患儿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少于对照组,且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手术使用七氟醚进行麻醉时合用少量舒芬太尼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苏醒质量,并不降低麻醉效果.
作者:狄华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断方式与临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之间的1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2例,腹腔脓肿2例,胰漏3例.其中并发十二指肠瘘者,死亡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1例,其余10例治愈.结论:早期确诊、及时手术以及术后恰当处理,可有效降低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
作者:何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到民营医院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3所医学院校,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和访谈法调查了824名医学生.结果:433名(52.55%)医学生不愿意到民营医院就业;多因素分析显示,非临床专业、家庭收入低、成绩低、年级低的学生更愿意到民营医院就业(P<0.05).结论:建议民营医院合理自我定位、加强发展,提供更多福利措施,同时加强医学高校与民营医院之间的合作联系.
作者:毛晨峰;翁小瑜;马苑;魏燕;任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学生为样本,运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测试1-3年级241名学生职业成熟度,探索顶岗实习教学评价中科学可行的监控指标.职业成熟度测定可作为顶岗实习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的指标.
作者:刘芳;罗跃娥;刘冬莹;刘斌;周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军队院校护生知人能力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武警后勤学院护理专业三个学员队,共计212名学员进行测试.采用的主要测试工具是王进礼教授等人编制的知人能力测验.结果:智力、年龄、情绪、家庭所在地等因素与知人能力有相关性.结论: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学员的知人能力.
作者:胡国瑾;冯晓莉;郝占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初步研究与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将医学生按照是否经过临床见习PBL培训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调查.结果:PBL教学组学生在医患沟通态度和能力的某些方面有一定优势.结论:PBL教学模式可能在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张媛媛;王晶桐;叶丽娜;刘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择业效能感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量表对670名医科院校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以及择业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医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成熟度、择业效能感均呈显著正相关;(2)择业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和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尝试构建护理文化教育新体系.方法:护生随机分实验和对照组,实施不同干预措施,问卷调查措施有效与否.结果:两组护生在提高兴趣、纠正错误观念等四方面差异具显著性(P<0.05),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护生实施系列合理、有效护理文化实践活动,可强化护生职业角色,有利塑造和巩固职业认同感.
作者:吴永琴;金伟琼;李菊芳;姜丽萍;蔡福满;唐王燕;刘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学生的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就业质量,医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更影响社会医患关系.文章通过多方调研,分析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岗位上所需的核心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及满足度.并结合台湾技职教育的经验,系统设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一方面加强专业课程整体设计与考核,突出职业素养;一方面在课程之外,通过“专业实务”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实作能力”,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马菲菲;郁翠萍;张立新;孙峰;张好;李亚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推行的一项的重大举措,已成为制药工程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文章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出适合“卓越制药工程师”的企业培养方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作者:陈新梅;周萍;王诗源;徐溢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使医学生早期树立专业意识,克服传统课程体系造成的基础与临床割裂、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欠缺等弊端,实现人才培养中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进行了的探索与实践,效果评价表明,实施早期接触临床计划后对加深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以及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意义.
作者:张静;王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许多医药院校设立了市场营销专业,如何加快医学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如何拓宽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及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细分专业方向以适应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面对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和医疗环境复杂性,通过分析毕业班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职业规划和就业意愿,以期为医学教育供依据.结果表明,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提高,满意度没有变化,职业规划和就业意愿现状不容乐观,提示学生专业认知和职业教育有待改善,同时还需加强学生交流技能和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强化科研能力等全面素质培养,以更好服务于医疗事业.
作者:赵晓华;刘浩;薛志敏;黎志宏;蒋永芳;聂建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八年制博士临床能力培养与住院医师规培相结合的目标与策略.方法:对我院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八年制博士与正在接受规培的住院医生的年度考核及执业医师考试成绩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我院八年制博士和住院医师在年度考核及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建议:我院八年制博士临床能力基本达到第一阶段住院医师培训所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建议对即将进入住院医师规培的八年制博士毕业生进行临床能力测评,测评合格者缩短相应培训年限.
作者:柳红;邵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不断进行,就业创业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加大,而青年群体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其就业创业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广东省广州地区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现状,深入剖析共青团组织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途径,后对共青团组织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长效机制进行了探索.
作者:李树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