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转化医学”时代背景探索大学教学医院科研管理创新模式

张艳丽

关键词:转化医学, 科研管理, 大学教学医院
摘要:文章通过对转化医学基础概念与内涵发展的回顾,结合目前大学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现状,探讨基于“转化医学”时代背景下大学教学医院科研管理的创新模式,旨在建立科学的“转化医学”科研管理模式,突破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体制瓶颈,使转化医学从一种概念演变为推动医院科研和临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引擎,使患者更快地受益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实现医院科研生产力水平提升和转化医学核心价值.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医学生人文素质评判

    目的:充分了解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自拟的《医学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的11个班的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高年级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总体要比低年级的高.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73.51447,75.34954,77.60511,75.6446,79.13246,80.43495,80.86083,84.08919,80.86083,82.91606,82.0758.结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人文素质的专业课程.同时低年级的学生未经过实习的洗礼,没有实际接触过病人.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际活动中的体验唤起了心中的感受,达到有效的“移情作用”,人文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以星级实验室评比促进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较大,实验室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实验室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对实验室功能的新的要求,逐渐暴露出一些建设和管理上的问题.学校基础医学部适时地开展星级实验室评比活动,从教学实验管理、实验室资产管理、实验室综合管理、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比,以评比促进建设的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水平.

    作者:陈启云;仇容;何新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以能力为核心的妇产科护理学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目的:改革传统考试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妇产科护理学考试体系.方法: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09级本科护理学生为对象,进行妇产科护理学考试改革,与未进行考试改革的本校2008级本科护理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护本2009级在总成绩平均分,及格率及80分以上学生数这三项均高于护本200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学考试方法改革顺应了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促进了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

    作者:冯雅楠;姬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科与理工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与评估研究

    对医科和理工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与评估体系进行探讨,提出一种面向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深造与就业指导等环节的支撑机制及其培养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总结了医科和理工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学特色,对研究生的个人发展、科研水平和团队建设及医院、学校和企业的影响进行评价,为部分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李钰伶;段志军;贺高红;王丽霞;杨冬;边腾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本科生临床实习施行导师制的研究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重要性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针对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改革,大家采取了多种办法,而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引入我国的一种教育教学机制,通过分析我国部分院校开展摸索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概括本科生实习阶段施行导师制的方式、方法以及导师制施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作者:马磊;赵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导学式教学法结合循证医学PICOS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

    临床教学是培养医学合格人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是重要的一环.我们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与导学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临床教学中,让学生通过PICOS模式构建导学式提纲的临床问题,翻阅资料,寻找佳证据,在教师引导下,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并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患者的临床问题为中心的临床思维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李建华;季云瑞;张力燕;汪矗;孙士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低年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对患者健康教育认知及技巧的调查

    目的:了解低年资全科医生和专科住院医生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认识及掌握的技巧.方法:采用全科医生或专科住院医生自评,带教老师评价,所管病人对其医生的评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医生在意愿,技巧,及患者接受情况方面的不同.结果:低年资全科医生在健康教育的主动意愿,沟通技巧及患者接受情况方面低于专科住院医生.结论:应加强全科医生的毕业后教育,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技巧的培训.

    作者:苏琳;张庆文;李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信息技术支持下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策略研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等医学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然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习者的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实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变革.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例,分析高等医学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以连接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教学模式变革等方面促进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策略.

    作者:焦金金;张建勋;马云伟;于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转化医学”时代背景探索大学教学医院科研管理创新模式

    文章通过对转化医学基础概念与内涵发展的回顾,结合目前大学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现状,探讨基于“转化医学”时代背景下大学教学医院科研管理的创新模式,旨在建立科学的“转化医学”科研管理模式,突破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体制瓶颈,使转化医学从一种概念演变为推动医院科研和临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引擎,使患者更快地受益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实现医院科研生产力水平提升和转化医学核心价值.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培训有效性的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的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以温州医科大学举办的住院师资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为例

    温州医科大学自2013年开始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努力为浙江培养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在培训过程中,温州医科大学发现现有的培训方式存在着一定问题.为达到预定的培训目标,基于培训有效性理论,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探讨,努力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

    作者:徐天士;郑雅;张琪峰;朱杨威;方才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普通高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测评的问题与对策

    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测评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教学工作量测评特点的阐述,分析当前高校教学工作量测评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教学工作量测评的改进对策,为高校教师工作量测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作者:王飞;刘辉;曾志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四方联动评价护生实习效果的探索与研究

    目的:有效评价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综合素质.方法:改变以往抽签决定单项考核项目,用典型案例考核学生出入院护理、常见疾病、危急重症处理的综合能力,由学校教师、临床老师、患者或家属、实习学生四方共同组成评价小组.结果:该评价方法更贴近护理工作,可以更多的了解学生、患者或家属需求.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后期实习采用四方联动评价方法更切合实际.

    作者:王丽华;吴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72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月经、激素水平、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1次,发现患者术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时间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H、E2、FSH水平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5d内出现短暂闭经、呕吐、血尿各2例,经对症治疗1周后,上述症状均消失,未出现盆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子宫肌瘤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董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本科护理实习生护理癌症临终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本科护理实习生护理癌症临终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对13名本科护理实习生进行深度访谈,并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分析.结果:本科护理实习生在护理癌症临终患者时,经历了从紧张、恐惧到麻木的情绪变化及同情无力感、冲突感,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科护理实习生普遍抗拒尸体护理.结论:护理教育者需将临终护理教育及情感支持纳入本科护理实习生基本的培训课程,使他们更理性的面对死亡,稳定其专业思想,提高护理癌症临终病人的技术.

    作者:何娇波;朱元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提升医学院校附属教学医院青年教师PBL教学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2年起开始在全院中青年教师中进行提升教师PBL教学能力的研究,从开展中青年教师PBL教学方法培训到组织教师撰写PBL病例、完善硬件建设与小组学习相关配合的安排,再到试点PBL教学、开展中青年教师PBL授课比赛及中青年教师全面开展PBL教学课程试点教学,提升了中青年教师的PBL教学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医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作者:姚娓;刘勇;吴佳颖;赵莉;张雪;刘毅梅;闫晓莹;尹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室专科护士带教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室护士采用新的带教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近期一年内在院进修学习的血液透析室护士30名为特殊组,选择一对一分组新式带教;另取上一年度在院进修护士30名为普通组,应用传统培训方法.学习结束后特殊组进行成绩考核与上一年度普通组成绩做对比.结果:两组在考核成绩后比较结果,在实践与语言表达中都有明显优势,继而整体护理水平较普通组得到提升.在问卷调查中各指标均得到满意结果.结论:特殊组采用一对一小组新式带教,在血液透析室护士中产生良好效果,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技能水平.

    作者:何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CMC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生带教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联合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生带教中应用研究.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6月来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理专科生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3年9月-2014年6月来我院产科实习的护理专科生6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PCMC联合PBL教学模式,两组护生均带教9个月,带教结束后对比两组护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结业后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业后调查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导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生带教采用PCMC联合PBL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生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黄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模拟预报告在检验医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教学是检验医学很重要一个环节,本研究采用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了未实施模拟预报告和实施模拟预报组间的一般学习状况、实验考核成绩模及学生问卷评价,结果表明模拟预报告是提高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同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也是一种提升培养.

    作者:于欣;杨凤琴;杨震;楚元奎;李宗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22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高分为125分,低分为31分,平均(61.7±11.3)分;不同性别、年级、学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主观幸福感得分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8,P<0.01).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但程度不强,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别、年级、学历不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刘洋;刘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断与结局探讨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断方式与临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之间的1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2例,腹腔脓肿2例,胰漏3例.其中并发十二指肠瘘者,死亡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1例,其余10例治愈.结论:早期确诊、及时手术以及术后恰当处理,可有效降低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

    作者:何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