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王晶桐;叶丽娜;刘玉兰
目的:探讨CBL和PBL双轨式教学在血管外科轮转住院医师培养中的效果.方法:将轮转血管外科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CBL+ PBL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对两组住院医师的考试成绩及教育环境测量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BL和PBL双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血管外科教学中是可行的,可以提高血管外科临床教学水平.
作者:张天华;迟德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使医学生早期树立专业意识,克服传统课程体系造成的基础与临床割裂、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欠缺等弊端,实现人才培养中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进行了的探索与实践,效果评价表明,实施早期接触临床计划后对加深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以及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意义.
作者:张静;王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风险管理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4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74例患者采用风险管理策略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任海瓯;胡琴节;林海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测评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教学工作量测评特点的阐述,分析当前高校教学工作量测评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教学工作量测评的改进对策,为高校教师工作量测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作者:王飞;刘辉;曾志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病案导入式(Case-Based Instruction,CBI)联合团队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联合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及操作考核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联合教学组与TBL组比较,前者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及总成绩均有提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组与CBI组比较,前者在理论及总成绩方面均有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操作考核成绩提升上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总体满意度达96.1%.结论:CBI联合T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姚玲玲;覃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断方式与临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之间的1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2例,腹腔脓肿2例,胰漏3例.其中并发十二指肠瘘者,死亡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1例,其余10例治愈.结论:早期确诊、及时手术以及术后恰当处理,可有效降低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
作者:何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尝试构建护理文化教育新体系.方法:护生随机分实验和对照组,实施不同干预措施,问卷调查措施有效与否.结果:两组护生在提高兴趣、纠正错误观念等四方面差异具显著性(P<0.05),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护生实施系列合理、有效护理文化实践活动,可强化护生职业角色,有利塑造和巩固职业认同感.
作者:吴永琴;金伟琼;李菊芳;姜丽萍;蔡福满;唐王燕;刘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和评估人本位整体护理在老年人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收住院行前列腺电切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对护理质量各项评估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满意度95.3%,护理质量合格率99.1%,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2%,住院期间早期发现重大并发症率为8.6%,表明护理质量多项评估指标均有提高(P<0.05).结论:推荐加大推广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在国内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让患者大受益,达到患者医护和社会的共同满意.
作者:张亚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有效评价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综合素质.方法:改变以往抽签决定单项考核项目,用典型案例考核学生出入院护理、常见疾病、危急重症处理的综合能力,由学校教师、临床老师、患者或家属、实习学生四方共同组成评价小组.结果:该评价方法更贴近护理工作,可以更多的了解学生、患者或家属需求.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后期实习采用四方联动评价方法更切合实际.
作者:王丽华;吴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面对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和医疗环境复杂性,通过分析毕业班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职业规划和就业意愿,以期为医学教育供依据.结果表明,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提高,满意度没有变化,职业规划和就业意愿现状不容乐观,提示学生专业认知和职业教育有待改善,同时还需加强学生交流技能和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强化科研能力等全面素质培养,以更好服务于医疗事业.
作者:赵晓华;刘浩;薛志敏;黎志宏;蒋永芳;聂建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结合巴林特小组活动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某校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结果:参与者能从心理学视角审视困难的患医关系.讨论:短期的巴林特案例讨论小组在医学心理学本科教学中能有效的开展,但仍需在方法和进程上加以优化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作者:梅松丽;张莹;胡远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月经、激素水平、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1次,发现患者术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时间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H、E2、FSH水平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5d内出现短暂闭经、呕吐、血尿各2例,经对症治疗1周后,上述症状均消失,未出现盆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X线引导下介入治疗子宫肌瘤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董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军队院校护生知人能力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武警后勤学院护理专业三个学员队,共计212名学员进行测试.采用的主要测试工具是王进礼教授等人编制的知人能力测验.结果:智力、年龄、情绪、家庭所在地等因素与知人能力有相关性.结论: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学员的知人能力.
作者:胡国瑾;冯晓莉;郝占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TC教学模式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TC教学方式——讲座+小组讨论+教授技能+场景演练,分8期培训163名学员,培训前后均考核相同的理论内容,培训结束后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以评价PTC培训的效果.结果:所有学员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87%的学员均认可这种开放式教学方式.结论:PTC教学方式新颖独特,理念科学又有特色,值得在技能教学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燕;卢彩兰;窦伟;刘鸿;刘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研究山东省医学院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效果,发现医学院校多数学生的身体形态评价良好,但女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远高于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男生高于女生,大学生整体呼吸系统机能较差.提出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等建议.
作者:娄志国;苗芳;周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科研式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和意义.介绍了以提高本科生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多个药学专业开展的科研式教学实践的构建、实施及效果.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主动思维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推动教师关注教学内容前沿性、教学过程探索性与教学环节研究性,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提供有益的模式.
作者:俞媛;张巧艳;鲁莹;邹豪;陈琰;张翮;孙治国;钟延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国家,但医学教育方法和体制却有很大差别.文章着重于外科教育方面对中日两国的本科医学教育、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教育等三阶段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医患沟通人文教育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认证的异同,对比两国的医学教育效果,希望立足于中国医学教育的国情,针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体制落后的现状,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学教育之路.
作者:张胜;黄华兴;王水;沈历宗;徐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改革传统考试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妇产科护理学考试体系.方法: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2009级本科护理学生为对象,进行妇产科护理学考试改革,与未进行考试改革的本校2008级本科护理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护本2009级在总成绩平均分,及格率及80分以上学生数这三项均高于护本200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学考试方法改革顺应了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促进了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
作者:冯雅楠;姬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充分了解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自拟的《医学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的11个班的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高年级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总体要比低年级的高.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73.51447,75.34954,77.60511,75.6446,79.13246,80.43495,80.86083,84.08919,80.86083,82.91606,82.0758.结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人文素质的专业课程.同时低年级的学生未经过实习的洗礼,没有实际接触过病人.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际活动中的体验唤起了心中的感受,达到有效的“移情作用”,人文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术后老年胆石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96例术后老年胆石症患者,按护理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术后心理焦虑、术后并发症、进食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术后心理焦虑、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5.0310,9.8946,6.0952,P<0.05).护理后观察组进食时间、住院天数相较于对照组(t=5.1633,5.7317,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术后老年胆石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利萍;汪娅君;郑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