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超;王奕萍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时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6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经验性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治疗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组患者则额外采用雷贝拉唑.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GMBF,胃粘膜NO2-/NO3-,血浆NO2-/NO3-和胃液pH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中能够迅速提高患者胃液pH,起到止血和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志仁;朱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胸心外科临床实习带教时间短,任务重.根据胸心外科教学的特点,结合临床教学实际经验,在胸心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使用了混合学习法(Blending Learning),提高了学习效果.文章探讨在胸心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赵铁军;李冰;卞亚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探讨Sandwich和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对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5期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和五年制1-4班的学生为实验组;以相同教师授课的95期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5-8班和五年制13-16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病理学Sandwich和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结论:病理学Sandwich和PBL相结合教学模式,满足个性化教学需要,通过灵活调整实现多样化教学.
作者:孙丽梅;邱雪杉;王恩华;沙宪政;曲波;孙宝志;闻德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人际沟通是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学习和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在生活中与人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医学生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条件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疗,对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向贤宏;谭国胜;叶姗姗;李子平;罗柏宁;王淑珍;杨建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能力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医学生对于灾害事件的处理能力.结果:对于国内外灾害事件的关注程度67.34%是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的占76.73%;结论: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提高既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作者:李淑兰;吴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方向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学习动机与策略、学习风格现状与特点及其之间相关性,以期为护理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应用Fisher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Biggs学习过程问卷、Kolb学习风格量表对354名护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不同专业方向护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三个层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方向护生具体经验与感知信息维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专业方向护生自主学习水平相当,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对自主学习的主观态度较好;护生学习动机与策略以深层型为主,即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为弄懂和掌握知识而进行学习.不同专业护生学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专业方向特征.
作者:张扬;王燕;张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分析医学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特点和德育渗透教学的优势,挖掘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与切入点.针对专业课教材内容,开发具有高度针对性和教育性的德育内容,使德育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思想,掌握好教育要点的切入时机和火候,使德育渗透真正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张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一对一带教模式在提升产科实习护生综合素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产科实习的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名护生,对照组以常规带教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护生则按照一对一的模式进行带教,然后将两组护生带教前后的护理基础知识与操作评估结果及应急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带教后第4周时的护理基础知识与操作评估结果及应激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带教前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对一带教模式可有效改善产科实习护生基础护理操作与知识,对于改善其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夏卫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加强基层医院口服药物退药管理、降低口服药物退药风险.方法:总结我院近五年退药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结果:医务人员经过业务学习、提高退药风险意识,多方努力可以使退药比例下降.结论:院方加强管理,开药医生、药剂师、信息科多方严格把关,设立药事咨询专窗,规范退药流程能有效降低退药率.
作者:郑翰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索CBL在肿瘤内科临床轮转医师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肿瘤科162名内科轮转医师被随机分配至LBL组与CBL组.轮转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肿瘤相关知识的考核.结果:CBL对六项调查指标的正面影响均优于LBL.两组医师轮转结束后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临床肿瘤内科轮转医师带教中应强调CBL的应用.
作者:李琴;车娟娟;李卉惠;闫涵;曹邦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手术室工作专业性强,新护士毕业上岗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带教培训才能独立工作,在带教中注重培训方法的选择(集中培训和分散带教),关注人文素养的培训,细节化的指导以及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均可提高培训效果,使新护士尽快适应手术室环境,掌握手术室各项配合工作,并树立工作的信心.
作者:朱岚泓;王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眼科专业研究生显微手术基本技能培训由理论培训、视频教学、操作培训和考核系统四部分组成,是让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重要步骤,弥补了眼科临床显微手术实践机会欠缺的不足.理论培训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动物实验和实际手术相联系,使眼科专业研究生更快地掌握显微手术基本技能,为眼科专业研究生手术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模式.
作者:胡旭颋;张宗端;郑斌;陈鼎;徐栩;沈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产学研结合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我们前期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温州医学院现有条件,初步建立了一套产学研循环互动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学实验区为载体、产学研循环互动的教学体系,尝试将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贯彻到药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作者:王怡;梁广;叶发青;李校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在文化建设中有其特有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为培养具有高尚医学文化意识和道德品格的优秀医务人才,浙江大学医学部在文化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既积极突出专业特色,又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优势.
作者:任桑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了让医学生尽早进入医生角色,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学院安排临床本科二年级学生在暑假期间开展早期接触临床预见习活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矛盾,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方永奇;景学安;王君林;王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本科护理1、2班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习结束前由带教老师负责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规范考察,并进行医生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生护理安全知识平均成绩与操作技能与规范平均成绩明显均高于对照组护生(P<0.05);手术医生对观察组护生手术配合满意程度(97.8%)高于对照组(81.2%)(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安全教学效果,使护生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首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已完成一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11所院校在第七届全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代表了现阶段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对交流院校调研并掌握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提出八年制医学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出路,期望能对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邹丽琴;黄建军;黄继东;罗长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前,分别使用七氟烷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者的麻醉效果,评价七氟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异物堵塞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例患者.实验组手术前给予七氟烷进行麻醉,对照组则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现挑喉困难的有1例,对照组3例;实验组出现术中呛咳的有1例,对照组则有5例;实验组出现术后舌后坠有1例,对照组则有4例;实验组出现术后呕吐的有2例,对照组则有6例.实验组的麻醉时间与苏醒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小于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手术中使用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探讨通过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以赛促改、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临床技能培训新模式初见成效.
作者:刘丹丹;孟秀香;苏红;王绍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的自我要求高,对学习环境要求高.通过讨论与分析,文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建议: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开展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二是丰富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三是增加硬件投入,建设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作者:张永亮;宋立新;牛丽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