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方永奇;景学安;王君林;王鑫

关键词:医学生, 早期接触临床, 预见习, 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让医学生尽早进入医生角色,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学院安排临床本科二年级学生在暑假期间开展早期接触临床预见习活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矛盾,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血透室新晋护士的带教体会

    目的:加强对到血透室轮转以及新进修护士教育以及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合格优秀的护士.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期间血液透析室轮转包括新晋护士共46名采取规范带教,一方面集中教育基础知识,一方面一对一的单独带教理论知识或者操作方法.带教结束后统一考核.结果:全部46名轮转以及新晋护士都通过了考核要求,及格率百分之百,其中优秀良好率达到了93.48%,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达到了应有的要求.结论:对新晋护士实施规范带教的方法对其成为合格的护士有很大帮助,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红艳;胡伟清;舒国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提升烧伤科见习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烧伤科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性,更加需要在采取各种医疗措施以及护理的过程中,重视人文关怀.因此,提升烧伤科的见习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烧伤科见习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且分析了如何在教育以及见习的过程中,提高其人文素质.

    作者:赵忠芳;董祥林;马少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修复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46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有1例因继发感染性休克死亡,5例下肢坏死截肢.对其余病例做6个月-2.5年随访,4例发生骨不连,行二期植骨后愈合,3例发生下肢体缺血性痉挛,其余病例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在进行修复时应根据血管损伤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

    作者:王远平;陈文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阴沟肠杆菌中acc(6')-Ib-cr基因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调查我院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acc(6')-Ib-cr基因的分布以及与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2011年1-9月分离的阴沟肠杆菌46株进行acc(6')-Ib-cr基因检测,并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分析两种耐药基因在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及测序分析,46株阴沟肠杆菌中共有aac(6')-Ib基因阳性菌株15株,阳性率为32.6%;对阳性菌株进行DNA测序、BLAST比对,其中6株为aac(6')-Ib-cr,2株为aac(6')-Ib的变异株,变异株为第119位氨基酸与第173位氨基酸的突变.其余7株均为aac(6')-Ib野生型.15株aac(6')-Ib阳性菌中12株携带有整合酶基因.结论:我院分离阴沟肠杆菌耐药严重,氟喹诺酮耐药主要通过aac(6')-Ib-cr基因介导,多伴随携带整合酶基因.

    作者:王雪春;宋秀兰;于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结合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结合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181例患者采用CT立体定向结合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总血肿抽吸率、术后再出血率、颅内再出血率和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立体定向结合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定位精确,疗效明显,手术损伤小,术后的并发症较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里杨;郭峰;罗科辉;郭熙雄;张美彪;夏小龙;孙钒;郑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本科护理1、2班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习结束前由带教老师负责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规范考察,并进行医生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生护理安全知识平均成绩与操作技能与规范平均成绩明显均高于对照组护生(P<0.05);手术医生对观察组护生手术配合满意程度(97.8%)高于对照组(81.2%)(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安全教学效果,使护生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病理讨论会中的PCMC教学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采用PCMC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提供依据.方法:以牡丹江医学院2010级本科临床、麻醉学专业2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149人)和实验组(即PCMC教学组,149人).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来调查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并对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采用PCMC教学模式评价较高,两组学生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校教学改革推出一条新路,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安锦丹;赵洪涛;冯华;王洪伟;颜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化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化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药物流产并出现产后子宫出血症状的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新生化颗粒,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流产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76.5%(x2=5.86,P<0.05).治疗组清宫率为1.9%,对照组清宫率为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P<0.05);治疗组子宫出血平均时间(10.83±3.33)d短于对照组(18.07±5.21)d.结论:新生化颗粒可缩短子宫出血时间、减少子宫出血量,用于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校学生卫生经济学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校学生卫生经济学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某医学院校的学生,获取的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结果:卫生经济学课程的实用性、难易度、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及课堂的师生互动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结合学生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有效运用课堂互动,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作者:于倩倩;尹呈良;张红刚;尹文强;黄冬梅;孙宏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新护士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合作性学习模式在新护士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级新护士32名作为实验组,采用合作性学习模式培训,以实施传统培训方法的2009级新护士35名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的10项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除院内CPR、无菌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操作考核成绩及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大部分被调查护士对合作性学习模式持认可态度.结论:合作性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效果,促进新护士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尽快适应临床环境,完成角色转换.

    作者:周红娣;盛芝仁;柳春波;祝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为了让医学生尽早进入医生角色,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学院安排临床本科二年级学生在暑假期间开展早期接触临床预见习活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矛盾,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方永奇;景学安;王君林;王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病的筛查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临床监测乳腺疾病的特点.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仪器对受检的1000位女性进行乳腺疾病的检查,并按照不同年龄阶层将1000位受检者分成3组,对比分析3组受检者之间出现不同乳腺病的概率.各年龄层的女性发生乳腺病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不同年龄层女性患乳腺病的种类不同,其中30-39岁女性患乳腺增生症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20-29岁的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率较高.结论:多普勒超声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快速、价格实惠,检测准确等优势,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女性的乳腺病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在基层推广.

    作者:徐立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效果,旨在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84名护生,随机分为传统带教组和分层带教组,每组各42名,实习结束后对所有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及教学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分层带教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的分数明显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带教组护生的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静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眼科专业研究生显微手术基本技能培训模式初探

    眼科专业研究生显微手术基本技能培训由理论培训、视频教学、操作培训和考核系统四部分组成,是让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重要步骤,弥补了眼科临床显微手术实践机会欠缺的不足.理论培训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动物实验和实际手术相联系,使眼科专业研究生更快地掌握显微手术基本技能,为眼科专业研究生手术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模式.

    作者:胡旭颋;张宗端;郑斌;陈鼎;徐栩;沈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着力加强培训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的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以适应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科学、严格的管理决定着培训质量与培训效果,也直接决定着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管理人员只有在实践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总结,寻找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才能使得培训工作取得预期目标.

    作者:刘铮然;何金鑫;王素华;白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通过对本科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授课形式、授课内容、考试办法等项目的调查分析及对双语教学班与非双语教学班专业课成绩的比较分析,阐明双语教学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探讨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目前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崔淑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体验模式在临床医护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前,体验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已在各种课堂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并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通过探讨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现状,提出了体验式教学法下的临床医护英语教学的实践思路,以希望能对体验教学的研究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冉超;王奕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两种吸痰法对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法的吸痰效果以及对患者黏膜损伤程度的比较.方法:将112位病人随机分为口鼻吸痰组和口咽通气管吸痰组.结果:口咽通气管吸痰组病人吸痰效果优于口鼻吸痰组,口咽通气管组气道粘膜损伤小于口鼻吸痰组.结论:口咽通气管吸痰优于口鼻吸痰.

    作者:朱瑶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目标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教学

    目的:观察目标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护生共76名,依据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将76名护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法,实习结束时采用护理部制定的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相同操作项目的考核.结果:所有护生顺利完成实习,观察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93.23±6.51)分,对照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8.26±4.38)分,观察组护生技能操作考核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患者可成功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同时可显著提高实习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值得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葛艳;赵超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术室新护士带教的实践与研究

    手术室工作专业性强,新护士毕业上岗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带教培训才能独立工作,在带教中注重培训方法的选择(集中培训和分散带教),关注人文素养的培训,细节化的指导以及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均可提高培训效果,使新护士尽快适应手术室环境,掌握手术室各项配合工作,并树立工作的信心.

    作者:朱岚泓;王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