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训方式初探

李淑兰;吴瑛

关键词:医学生, 灾害事件, 能力, 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能力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医学生对于灾害事件的处理能力.结果:对于国内外灾害事件的关注程度67.34%是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的占76.73%;结论: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提高既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普鲁卡因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带状疱疹患者1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结果: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水疱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鲁卡因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良好,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口腔医学实习生社会适应性与患者拒绝诊疗率的关系研究

    目的:为培养和谐医患关系,研究口腔医学实习生的社会适应性与患者拒绝治疗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54名大学生进行研究,计算实习期间被患者拒绝诊疗的概率.结果:口腔医学实习生的社会适应性总体状况良好;口腔医学实习生在被患者拒绝诊疗的概率上没有性别、生源地等的差异,却与自我评判身体健康相关:身体状况良好的被试在被患者拒绝诊疗的概率上显著低于身体状况一般的被试;结论:口腔医学实习生的社会适应性的各个方面与被患者拒绝诊疗的概率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作者:李超伦;刘建榕;刘大力;葛琳华;束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以浙江大学医学部文化建设为例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在文化建设中有其特有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为培养具有高尚医学文化意识和道德品格的优秀医务人才,浙江大学医学部在文化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既积极突出专业特色,又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优势.

    作者:任桑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客观、全面、完整、可测量为原则,将Mini-CEX和OSCE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估,建立了科学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全程考核评估体系,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董靖竹;张东华;方明;方传龙;周佳;李凌;薄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通过对本科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授课形式、授课内容、考试办法等项目的调查分析及对双语教学班与非双语教学班专业课成绩的比较分析,阐明双语教学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探讨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目前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崔淑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病理讨论会中的PCMC教学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采用PCMC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提供依据.方法:以牡丹江医学院2010级本科临床、麻醉学专业2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149人)和实验组(即PCMC教学组,149人).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来调查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并对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采用PCMC教学模式评价较高,两组学生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校教学改革推出一条新路,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安锦丹;赵洪涛;冯华;王洪伟;颜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交互式资源平台的课外CBL在临床医学见习教学中作用观察

    研究基于交互式资源平台的课外CBL教学对提高临床医学见习教学的效果.根据目前临床医学见习教学时间相对固定,但病人病种不固定的现实,继而缺乏足够的CBL教学条件,在交互式资源平台上建立教学资源库,提供完整案例教学病例素材,在课后开展CBL教学,课程考试证实采用此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务实基础.因此,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临床医学见习教学效果.

    作者:冯欢;李靖;李洪艳;周燕;王威巍;黄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专业方向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学习过程、学习风格现状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方向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学习动机与策略、学习风格现状与特点及其之间相关性,以期为护理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应用Fisher护生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Biggs学习过程问卷、Kolb学习风格量表对354名护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不同专业方向护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三个层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方向护生具体经验与感知信息维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专业方向护生自主学习水平相当,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对自主学习的主观态度较好;护生学习动机与策略以深层型为主,即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为弄懂和掌握知识而进行学习.不同专业护生学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专业方向特征.

    作者:张扬;王燕;张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提升烧伤科见习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烧伤科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性,更加需要在采取各种医疗措施以及护理的过程中,重视人文关怀.因此,提升烧伤科的见习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烧伤科见习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且分析了如何在教育以及见习的过程中,提高其人文素质.

    作者:赵忠芳;董祥林;马少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起病以胃肠道受累为主要表现,肉眼为实体瘤,经手术切除,未服药物,长期生存,现为肺部、胃肠道先后受累,记录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入院后予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明显改善.结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疗效显著,预后较好.

    作者:丁懿;丁勇敏;董志春;柳国恩;王军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PDG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见习讨论课中的应用

    目的:为提高“西医内科学见习讨论课”(简称“讨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尝试改良PDG教学.方法:选择2009级和2008级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在“讨论课”行改良PDG教学.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住院病历书写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结论:改良PDG教学,值得在中医院校的本科生临床各科见习课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灵聪;许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卓越医生”的重要平台.围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个核心,在医学教育基础阶段,挖掘学生潜能,实施“一个目标、两种能力、三个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医学教育实验教学新模式作出有益探索.

    作者:王秋威;张鹏霞;蔡连顺;祝丽玲;田国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化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化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药物流产并出现产后子宫出血症状的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新生化颗粒,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流产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76.5%(x2=5.86,P<0.05).治疗组清宫率为1.9%,对照组清宫率为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P<0.05);治疗组子宫出血平均时间(10.83±3.33)d短于对照组(18.07±5.21)d.结论:新生化颗粒可缩短子宫出血时间、减少子宫出血量,用于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校学生卫生经济学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校学生卫生经济学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某医学院校的学生,获取的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结果:卫生经济学课程的实用性、难易度、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及课堂的师生互动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结合学生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有效运用课堂互动,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作者:于倩倩;尹呈良;张红刚;尹文强;黄冬梅;孙宏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法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法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位普外科护理实习学生,将他们随即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观察组则实行临床路径法.实习前后分别测试100位学生的成绩,包括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能力两部分,分析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总结采用临床路径法带教的特点.结果: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可得在教学中结合临床路径法的观察组学生实习后的成绩优于对照组,尤其是临床操作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临床路径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养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临床带教的质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编歌诀用于心血管内科学临床教学的研究

    目的:观察歌诀教学法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影响.方法:将心内科见习、进修医师,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教学组、歌诀教学组.歌诀教学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将心内科专业知识编成歌诀,用于心内科临床教学.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模拟测试,分析其对该教学方法的接受度、教学内容的掌握度.结果:(1)两组在调查中有显著差异:82%调查者认为歌诀对自已在心内科学习中有促进作用,87%调查者认为歌诀对心内科知识记忆有明显帮助;(2)歌诀教学组医师对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采用歌诀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帮助记忆,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卢新政;侯麦花;杨安琪;孔祥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实施护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项人才培养的有力措施目前在国内逐渐兴起,并被各高校所认同和接受.我院为了提高护理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在护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范宇莹;李秋洁;沈晓颖;仰曙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国内外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比较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的新型医学科学分支,它以现代医学模式为基础,以预防医学为主导,防治与保健一体化,为人们提供主动的、综合的、连贯的、协调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全科医学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经济、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文章系统的阐述了几个国家的全科医师基本概况,从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个方面介绍了几个国家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并对我国全科医师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短分析.

    作者:王鹏鹏;韩冰;仰曙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示教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影像专业某班68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良PBL教学模式进行示教教学,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结果:改良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改良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示教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俭;田兄玲;马娟;姜春晖;刘文亚;木合拜提·买合苏提;李白艳;贾文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挖掘医学高职院校德育渗透教学的内容与切入点

    通过分析医学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特点和德育渗透教学的优势,挖掘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与切入点.针对专业课教材内容,开发具有高度针对性和教育性的德育内容,使德育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思想,掌握好教育要点的切入时机和火候,使德育渗透真正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张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