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军队院校学员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张永亮;宋立新;牛丽红

关键词:军队院校学员, 学习情况, 调查与分析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的自我要求高,对学习环境要求高.通过讨论与分析,文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建议: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开展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二是丰富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三是增加硬件投入,建设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500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肝肾功能不全、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考察其是否为危险因素.结果:高龄、住院天数超过7天、留置导管时间超过7天、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等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留置导管时间过长、住院天数久、伴随有并发症且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应予以充分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作者:杨远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实施护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项人才培养的有力措施目前在国内逐渐兴起,并被各高校所认同和接受.我院为了提高护理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在护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范宇莹;李秋洁;沈晓颖;仰曙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PDG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见习讨论课中的应用

    目的:为提高“西医内科学见习讨论课”(简称“讨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尝试改良PDG教学.方法:选择2009级和2008级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在“讨论课”行改良PDG教学.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住院病历书写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结论:改良PDG教学,值得在中医院校的本科生临床各科见习课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灵聪;许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轮转医师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探索CBL在肿瘤内科临床轮转医师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肿瘤科162名内科轮转医师被随机分配至LBL组与CBL组.轮转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肿瘤相关知识的考核.结果:CBL对六项调查指标的正面影响均优于LBL.两组医师轮转结束后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临床肿瘤内科轮转医师带教中应强调CBL的应用.

    作者:李琴;车娟娟;李卉惠;闫涵;曹邦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效果与分析

    目的:通过转岗培训全科医生,为社区服务中心培养合格全科医生并取得上海市住院医师全科医学科合格证书.方法:通过分析学员的基本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强过程管理,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强化学员临床技能,培养学员科研及综合素质.结果:上海市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合格率81.4%,不合格18.6%,青浦区社区服务中心五名全科医师考核全部合格.讨论:医学是不断进步科学,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应具有持久性,应定期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医师到大医院进行一年以上的培训.

    作者:黄蔚;朱凤;周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训方式初探

    目的:调查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能力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医学生对于灾害事件的处理能力.结果:对于国内外灾害事件的关注程度67.34%是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的占76.73%;结论: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提高既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作者:李淑兰;吴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学研循环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医学院药学教育为例

    产学研结合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我们前期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温州医学院现有条件,初步建立了一套产学研循环互动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学实验区为载体、产学研循环互动的教学体系,尝试将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贯彻到药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药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作者:王怡;梁广;叶发青;李校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面向农村服务的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实训课程建设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建设定位面向农村,实践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界限,教学内容的设置突出职业的定向性和实用性.将课堂集体教学改革为小组教学、模拟教学,增加了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疾病控制中心的临床见习.实践教学过程渗透执业准入标准,培养执业思维.毕业后与执业助理医生培训合理衔接,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医学人才培养需要.

    作者:白纯;陈芳;许有华;方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病理讨论会中的PCMC教学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采用PCMC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提供依据.方法:以牡丹江医学院2010级本科临床、麻醉学专业2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149人)和实验组(即PCMC教学组,149人).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来调查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并对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采用PCMC教学模式评价较高,两组学生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校教学改革推出一条新路,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安锦丹;赵洪涛;冯华;王洪伟;颜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以学生为中心的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法(Blended Learing,BL)应用到妇产科理论教学中,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2008级本科学生,1班36人,2班36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BL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形成性及总结性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满意度、平时成绩等统计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学生负担增加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助于知识体系建构、期末成绩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BL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体意识、创造性及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江延姣;李瑞兰;宁玉梅;吕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前期酝酿、制度确立、试点工作和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四个阶段,开创了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国家建设高素质的临床医疗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相关问题给出意见建议,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松鹤;蔡志华;李海涛;郭奕君;田丹;张英梅;苏景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卓越医生”的重要平台.围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个核心,在医学教育基础阶段,挖掘学生潜能,实施“一个目标、两种能力、三个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医学教育实验教学新模式作出有益探索.

    作者:王秋威;张鹏霞;蔡连顺;祝丽玲;田国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本科护理1、2班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习结束前由带教老师负责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规范考察,并进行医生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生护理安全知识平均成绩与操作技能与规范平均成绩明显均高于对照组护生(P<0.05);手术医生对观察组护生手术配合满意程度(97.8%)高于对照组(81.2%)(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安全教学效果,使护生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透室新晋护士的带教体会

    目的:加强对到血透室轮转以及新进修护士教育以及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合格优秀的护士.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期间血液透析室轮转包括新晋护士共46名采取规范带教,一方面集中教育基础知识,一方面一对一的单独带教理论知识或者操作方法.带教结束后统一考核.结果:全部46名轮转以及新晋护士都通过了考核要求,及格率百分之百,其中优秀良好率达到了93.48%,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达到了应有的要求.结论:对新晋护士实施规范带教的方法对其成为合格的护士有很大帮助,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红艳;胡伟清;舒国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试析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出路

    首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已完成一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11所院校在第七届全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代表了现阶段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对交流院校调研并掌握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提出八年制医学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出路,期望能对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邹丽琴;黄建军;黄继东;罗长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口腔医学实习生社会适应性与患者拒绝诊疗率的关系研究

    目的:为培养和谐医患关系,研究口腔医学实习生的社会适应性与患者拒绝治疗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54名大学生进行研究,计算实习期间被患者拒绝诊疗的概率.结果:口腔医学实习生的社会适应性总体状况良好;口腔医学实习生在被患者拒绝诊疗的概率上没有性别、生源地等的差异,却与自我评判身体健康相关:身体状况良好的被试在被患者拒绝诊疗的概率上显著低于身体状况一般的被试;结论:口腔医学实习生的社会适应性的各个方面与被患者拒绝诊疗的概率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作者:李超伦;刘建榕;刘大力;葛琳华;束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妇产科进行实习的5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组)28名和观察组(逐步递进模式组)28名,然后将两组带教前与带教后出科前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及护理操作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带教后出科前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及护理操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步递进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改善护生的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能力.

    作者:杨小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修复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46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有1例因继发感染性休克死亡,5例下肢坏死截肢.对其余病例做6个月-2.5年随访,4例发生骨不连,行二期植骨后愈合,3例发生下肢体缺血性痉挛,其余病例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在进行修复时应根据血管损伤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

    作者:王远平;陈文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两种吸痰法对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法的吸痰效果以及对患者黏膜损伤程度的比较.方法:将112位病人随机分为口鼻吸痰组和口咽通气管吸痰组.结果:口咽通气管吸痰组病人吸痰效果优于口鼻吸痰组,口咽通气管组气道粘膜损伤小于口鼻吸痰组.结论:口咽通气管吸痰优于口鼻吸痰.

    作者:朱瑶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挖掘医学高职院校德育渗透教学的内容与切入点

    通过分析医学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特点和德育渗透教学的优势,挖掘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与切入点.针对专业课教材内容,开发具有高度针对性和教育性的德育内容,使德育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思想,掌握好教育要点的切入时机和火候,使德育渗透真正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张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