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效果与分析

黄蔚;朱凤;周朝晖

关键词:全科医师, 转岗培训, 综合能力
摘要:目的:通过转岗培训全科医生,为社区服务中心培养合格全科医生并取得上海市住院医师全科医学科合格证书.方法:通过分析学员的基本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强过程管理,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强化学员临床技能,培养学员科研及综合素质.结果:上海市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合格率81.4%,不合格18.6%,青浦区社区服务中心五名全科医师考核全部合格.讨论:医学是不断进步科学,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应具有持久性,应定期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医师到大医院进行一年以上的培训.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中的疲劳状况,提出护理策略.方法:对2010-2011年在我院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08名患者的疲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深入访谈法调查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劳状况,并与同期急性短期透析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中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108例患者全部存在疲劳现象,疲劳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中急性短期透析患者有疲劳现象19例,疲劳发生率为35.8%.二组患者的疲劳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7.8,P<0.01.另外,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治疗CRF患者共存在三种疲劳状况:体力疲劳、情感疲劳、认知疲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疲劳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楼爱仙;章友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通过对本科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授课形式、授课内容、考试办法等项目的调查分析及对双语教学班与非双语教学班专业课成绩的比较分析,阐明双语教学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探讨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目前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崔淑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雷贝拉唑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时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6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经验性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治疗并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组患者则额外采用雷贝拉唑.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GMBF,胃粘膜NO2-/NO3-,血浆NO2-/NO3-和胃液pH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中能够迅速提高患者胃液pH,起到止血和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志仁;朱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学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以医学教育认证标准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通过课程整合、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学业成就评价、课程考核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建设等六个方面,构建“六位一体”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新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

    作者:吴红燕;程益群;孙业桓;张蔚;卜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恶性脑胶质瘤手术后采用现代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2009年就诊于某三甲医院,高度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共102例.根据手术后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B组:单纯放疗.收集两组病例生存率、无瘤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和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较B组均有明显延长.结论:采用现代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放疗.

    作者:裴冲;汪美岐;姚永华;安莲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修复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46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有1例因继发感染性休克死亡,5例下肢坏死截肢.对其余病例做6个月-2.5年随访,4例发生骨不连,行二期植骨后愈合,3例发生下肢体缺血性痉挛,其余病例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下肢闭合性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在进行修复时应根据血管损伤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

    作者:王远平;陈文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以学生为中心的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法(Blended Learing,BL)应用到妇产科理论教学中,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2008级本科学生,1班36人,2班36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BL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形成性及总结性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满意度、平时成绩等统计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学生负担增加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助于知识体系建构、期末成绩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BL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体意识、创造性及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江延姣;李瑞兰;宁玉梅;吕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前期酝酿、制度确立、试点工作和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四个阶段,开创了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国家建设高素质的临床医疗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相关问题给出意见建议,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松鹤;蔡志华;李海涛;郭奕君;田丹;张英梅;苏景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七氟烷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前,分别使用七氟烷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者的麻醉效果,评价七氟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异物堵塞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例患者.实验组手术前给予七氟烷进行麻醉,对照组则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现挑喉困难的有1例,对照组3例;实验组出现术中呛咳的有1例,对照组则有5例;实验组出现术后舌后坠有1例,对照组则有4例;实验组出现术后呕吐的有2例,对照组则有6例.实验组的麻醉时间与苏醒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小于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手术中使用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化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化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药物流产并出现产后子宫出血症状的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新生化颗粒,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流产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76.5%(x2=5.86,P<0.05).治疗组清宫率为1.9%,对照组清宫率为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P<0.05);治疗组子宫出血平均时间(10.83±3.33)d短于对照组(18.07±5.21)d.结论:新生化颗粒可缩短子宫出血时间、减少子宫出血量,用于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两种吸痰法对老年卧床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法的吸痰效果以及对患者黏膜损伤程度的比较.方法:将112位病人随机分为口鼻吸痰组和口咽通气管吸痰组.结果:口咽通气管吸痰组病人吸痰效果优于口鼻吸痰组,口咽通气管组气道粘膜损伤小于口鼻吸痰组.结论:口咽通气管吸痰优于口鼻吸痰.

    作者:朱瑶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立体化平台构建的摸索

    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从启动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在“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整体提高”的总体教育方针指引下,针对医学部八年制学生和第三临床医学院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摸索出了一套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以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为主,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逐步加强网络教学和模拟教学”的立体化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

    作者:张祺;曾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军队院校学员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的自我要求高,对学习环境要求高.通过讨论与分析,文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建议: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开展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二是丰富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三是增加硬件投入,建设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作者:张永亮;宋立新;牛丽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训方式初探

    目的:调查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能力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医学生对于灾害事件的处理能力.结果:对于国内外灾害事件的关注程度67.34%是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的占76.73%;结论:医学生应对灾害事件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提高既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

    作者:李淑兰;吴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美医学创新能力教育的差异

    为了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对比了中美医学教育,发现后者在以下方面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1)自由的知识获取途径:①选课自由;②启发式教学;③学习时间机动,;(2)与兴趣物密切接触的机会:①实验室开放;②社会实践多;③协作的能力培养;(3)探索与冒险精神:①探索的文化氛围;②易获基金的支持.

    作者:陈仲;杨刘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透室新晋护士的带教体会

    目的:加强对到血透室轮转以及新进修护士教育以及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合格优秀的护士.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期间血液透析室轮转包括新晋护士共46名采取规范带教,一方面集中教育基础知识,一方面一对一的单独带教理论知识或者操作方法.带教结束后统一考核.结果:全部46名轮转以及新晋护士都通过了考核要求,及格率百分之百,其中优秀良好率达到了93.48%,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达到了应有的要求.结论:对新晋护士实施规范带教的方法对其成为合格的护士有很大帮助,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红艳;胡伟清;舒国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当前医学生临床实习调查研究

    为了充分了解目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现状及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实习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数据能够直接的、鲜明的反映出一些临床实习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目前医学生在实习中的实际情况,进而更好地为医学实习生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终提高医学实习生实习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作者:杨平玲;方幸幸;吴帆;张忠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起病以胃肠道受累为主要表现,肉眼为实体瘤,经手术切除,未服药物,长期生存,现为肺部、胃肠道先后受累,记录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入院后予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明显改善.结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疗效显著,预后较好.

    作者:丁懿;丁勇敏;董志春;柳国恩;王军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PDG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见习讨论课中的应用

    目的:为提高“西医内科学见习讨论课”(简称“讨论课”)的教学效果而尝试改良PDG教学.方法:选择2009级和2008级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在“讨论课”行改良PDG教学.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住院病历书写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结论:改良PDG教学,值得在中医院校的本科生临床各科见习课中进行推广.

    作者:王灵聪;许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病理讨论会中的PCMC教学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采用PCMC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提供依据.方法:以牡丹江医学院2010级本科临床、麻醉学专业2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149人)和实验组(即PCMC教学组,149人).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来调查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并对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采用PCMC教学模式评价较高,两组学生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成绩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在临床病理讨论会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校教学改革推出一条新路,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安锦丹;赵洪涛;冯华;王洪伟;颜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