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郭米嘉;姚辉
目的调查急诊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急诊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灾害救治相关经验、掌握灾害救治相关知识程度、学习需求及途径.结果大多数护士未参加过灾害应急救治工作;灾害救治知识的掌握正确率不高;职称、学历高的护士掌握灾害知识的程度高些,知识掌握与工作年限无关;90%以上的护士认为有必要且希望获得灾害救治知识的培训.结论护理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加强平时灾害救治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灾害的能力.
作者:王玉玲;刘钰;黎檀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利用计算机强大功能和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人工智能成果,研制多媒体护理知识库系统,为护理人员提供准确、快捷、方便、灵活的获取护理知识和技术的佳渠道,可满足广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需求,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传平;刘志香;南秀荣;刘慧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静脉输液须严格控制输液量、输液速度及药物浓度,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1].以往教科书及临床工作中,按1ml相当15滴计算输液量及输液速度.近年来,随着一次性输液器的普及,许多学者发现输液管的莫菲氏滴管内径大小影响每毫升相当滴数.目前,新版教科书规定滴口内径约为3mm,每毫升约15滴;滴口内径2.0~2.5 mm,每毫升约20滴[2].经临床观察,用上述规定计算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误差较大.笔者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有关口径与每毫升相当滴数的关系尚有争议,但未曾有关于药液本身及温度对每毫升相当滴数影响的文献报道,学者普遍认为每毫升相当滴数是常量.本研究对5种药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对每毫升相当滴数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婕;王红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通过对早产儿采取早期干预的手段,促进早产儿尽可能地发挥其潜在能力,使早产儿的智力发育达到正常新生儿的发育水平.方法收集早产儿30例为干预组,正常儿30例为对照组,并排除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的有关生物及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在早产儿0~2岁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视、听、触觉及前庭功能训练等教育活动,促使早产儿身体和智能发育.结果早期干预组经过2年的训练,从第2年就可以看出早产儿身体及智能发育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干预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有效方法.
作者:包彩玲;高明艳;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开始对自己的现实情况及周围环境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开始考虑较多的实际问题,受困情绪活跃,情绪波动较大,心理状态失去平衡,这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因此,为了改善该期精神病患者的受困情绪,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和家庭,笔者于2005年7-10月对30例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情感支持干预措施,收到了较为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巧玲;李遵清;胡春凤 刊期: 2006年第17期
许多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外科开胸术后往往伴有一些肺血管残余梗阻病变,对这部分病例行外科再次开胸手术的风险很大,即使开胸手术,有些病变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内外科镶嵌治疗复杂先心病已是目前国外先进的技术,内科球囊扩张术对肺动脉分支狭窄效果欠佳,由此支架安置术应运而生[1~4].我院心内科于2005年8月9-13日成功为1例法洛四联征(TOF)术后残余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患儿施行了肺动脉分支内支架安置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蓁;沈海英;金黎洁;唐晓静;邵丽英 刊期: 2006年第17期
无痛胃肠镜检查因其具有无痛苦、安全性较高、操作不复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1].我院自2004年以来,在将无痛胃肠镜检查术应用于临床的同时,针对胃肠镜诊疗过程中患者较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小丽;宁云凤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的卧位类型,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5月-2002年5月收集的60例PCI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A组),2002年8月-2003年8月的80例同类患者设为实验组(B组).A组术后采用常规医嘱进行护理,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 kg砂袋压迫8 h,保持术侧肢体制动,平卧24 h后下床活动;B组术后床抬高30°,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对无血管并发症者可根据患者需要取术侧卧位、仰卧位或半卧位交替,12 h后下床活动.比较2组患者的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B组的舒适程度显著优于A组.结论B组的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心理压力.
作者:郑福芹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利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系统指导临床科学分配护理人力资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38例患者随机收入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是根据主观判断患者的病情来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实验组每日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并指导临床科学分配护理人力资源;比较2组在护理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入住ICU平均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护理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患者的满意度、入住ICU平均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分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玉敏;张连荣;冯吉焕 刊期: 2006年第17期
自2001年Strauer首次将干细胞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1].尽管临床应用已经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2],但目前有关干细胞移植护理配合的文章鲜有报道[3].我科于2004年10月-2005年11月共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手术12例,经过精心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干细胞移植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淑梅;杨秀兰;曹宏霞;赵爱荣;王秀梅;王海荣;吕烨辉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分别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3、5、9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组患者抑郁状态于护理后3、5、9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状态,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杨丰;陈向梅;何喜春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灌肠是结肠镜检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灌肠法经常达不到老年患者清洁肠道的目的,反而会诱发某些疾病.有报道口服清肠液代替灌肠,即结肠镜检前1 d番泻叶9 g泡茶,200ml/杯,饮用5杯,检前1 h口服2000ml含KCl 1.5g、NaCl 12.28 g、NaHCO3 5.88 g的电解质溶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但短时间饮进大量电解质液易致腹胀、恶心呕吐,部分电解质吸收影响机体内环境有潜在危险[2].为此,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本研究通过改进后的老年人灌肠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德美;梁俊玲;李秀真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采用自体血管建立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的血流旁路,使冠状动脉梗阻远端重新得到血液供应[1].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开展了5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由于大隐静脉切断结扎,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加上血液黏稠度的改变,静脉血流速度的减慢,易致静脉血栓形成,引起术侧下肢肿胀.本研究通过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结合下肢加压包扎、抬高、抗凝治疗、健康教育指导等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志勤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结肠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足将会导致粪便遮蔽病变,污染镜面,影响内镜进镜和观察,是内镜检查漏诊和失败的常见原因.由于不同患者肠道排空能力存在差异,其胃肠排空时间、单位时间的结肠排空率等参数差异很大.虽然常用的肠道准备方法很多,但是否适合每位患者,并能保证肠道准备的效果良好,常难以确定.因此,探讨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优劣,对于结肠镜检查前准备是十分必要的,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勋;刘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7期
血氧饱和度探头是多功能监护仪上的重要传感器,也是临床使用过程中较易出现故障的部件之一[1].临床多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探头,其内部工艺制造复杂,外壳由聚乙烯材料制作,质地较脆,抗震性差,常因各种原因掉在地上而造成开裂松动、感应不良,甚至损坏.临床工作中我们用下面方法对其进行保护,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东延;郑润菊;谢艳红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缩短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安全性和提高术后舒适度的可行性.方法将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90例设为观察组,术后股动脉加压包扎和卧床制动2 h.将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12例设为对照组,术后股动脉加压包扎6 h,卧床制动12 h.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血肿发生率和舒适度、排尿情况.结果(1)2组患者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观察组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术肢麻木不适、失眠、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 h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并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作者:李海燕;亢君;李晓霞;林秋嫣;杨波;盖鲁粤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颈椎后路手术是近年来脊柱领域开展的一项难度较大的手术.因其位置临近较高级神经中枢,血管、神经分布丰富,术区狭窄,故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术中良好的手术体位可保持脊柱功能位置,以确保患者手术中的安全,同时能为术者提供佳的术野显露,为手术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现报道如下.
作者:左振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妇科检查床一般为190 cm×66 cm,临床中除用于妇科检查外,还可用于诊断性刮宫、巴氏腺囊肿切除等手术的操作,以及手术前的准备.过窄的检查床常使患者上臂难以自然放置于身体的两侧,尤其是在输液时更是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我们对妇科检查床进行了改进,经过4 a的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萍;任岚岚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女性患者在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时,因子宫与直肠紧密相邻,在术者分离直肠时不仅手术野无法暴露,也容易造成子宫的损伤.以往的常规方法是在子宫两角缝线吊于腹壁[1],但缝针容易引起子宫出血,而且子宫角的缝线太松影响手术操作,太紧则容易撕伤子宫角.2003年7月-2005年7月,我们在11例女性直肠癌手术中利用妇科腹腔镜手术所用的举宫器调整子宫位置,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相丽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进修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4位进修护士通过评估、计划,严格选择带教老师,实施一对一的专人带教,采用讲解、示范和指导相结合等方法,并于进修结束前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所有进修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均有所提高.结论通过应用护理程序对进修护士的教学管理,可以调动进修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做到因人施教,使进修护士的学习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