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海莲;冯晓玲;谭肖兰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干细胞采集具有方便、创伤小、短期内可重复采集等独特的优点,在临床的应用日见广泛,也逐渐被志愿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无关供者所接受.
作者:蒋秀美;陆风云;李建勇;钱思轩;濮益琴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和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经口咽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技术日趋成熟.寰枢椎脱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颅颈交界区的畸形,多为先天性,其机理主要是齿状突或C2椎体后上缘从前方压迫延髓-颈髓.
作者:吕秀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行口底癌切除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总结7例行胸大肌肌皮瓣舌再造术患者的护理观察重点,包括皮瓣的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及皮瓣蒂根部血运情况;再造舌体伤口周围皮肤及渗出物的性状;而呼吸道的观察在于患者的呼吸和血氧监护.结果7例移植皮瓣均成活,再造舌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术后4 h肌皮瓣颜色变白,经及时处理后缓解.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和呼吸道并发症.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行舌再造术后护理观察的重点在于皮瓣、口腔伤口和呼吸道观察,细致、全面的护理观察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徐晨;朱易凡;余素梅;陈礼云;刘俊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联合瓣膜置换的患者由于术前存在严重的肺血管病理改变,体外循环过程加重,肺泡及血管内皮损伤,使其术后较普通体外循环患者更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撤机风险高.
作者:林汉慧;孔海燕;林碎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射频消融是近几年来推广的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它是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升温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具有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1].
作者:李春红;李俊芝;王志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2005年7月,我们尝试用液体石蜡油为80例腹部手术患者清理肚脐内污垢,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洪芝;李丽;张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前医院吸氧常用的塑料湿化瓶管芯,由于长期频繁使用,不易进行消毒处理而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湿化瓶发出的噪音很大,尤其在夜间声响非常明显,影响患者睡眠.
作者:张爱华;努尔亚;刘新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护理经验.方法观察组危重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监测值指导和实施液体复苏;对照组50例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观察组治愈44例,死亡9例,其中肺水肿、ARDS、DI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对照组治愈36例,死亡14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达24.0%,2组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在危重患者的液体复苏过程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能提供直观、连续、可靠的指导依据,并为及早建立监测系统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莫蓓蓉;刘海丘;韩雪飞;李新利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选择正确的静脉输液工具是每位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要技能,它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还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郑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迁延,活动范围局限,长期脱离家庭和社会生活而导致了行为退缩[1].对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减轻社会病残程度的研究已成为精神康复研究的核心课题[2].
作者:黄妹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髓内钉术后感染的护理.方法对19例患者进行术前的饮食指导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的宣教.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9例患者髓内感染都得到控制,窦道创面愈合.除1例患者出现足下垂外,其余患者的患肢都达到理想的功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交锁钉术后髓腔感染是一种相对经济,控制感染效果又好的治疗方法,通过精心护理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郑荷娟;袁玉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冠脉搭桥术(CABG)是对患有严重冠脉疾病患者采取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严重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二支病变累及前降支近段或左室功能受损,对巨大或壁薄室壁瘤,内科药物治疗不理想或内科介入治疗后再狭窄者都应积极选择冠脉搭桥[1].
作者:颜海莲;冯晓玲;谭肖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寰枢椎脱位危及生命中枢,其病因主要有3大类,在我国以外伤性寰枢椎脱位为多见.外伤性寰枢椎脱位又以Ⅱ型齿状突骨折为多见[1],此种骨折属不稳定性骨折,其不愈合率较高,日后不稳定的持续存在,可能导致急性或迟发性颈脊髓压迫而危及生命[2],应及早手术治疗[1].
作者:张学娟;周庆华;朱霞;王克云;纪建玲;于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更适用于婴儿24 h十二指肠胆汁监测的置管方法.方法将2002年6月-2005年9月行24 h十二指肠胆汁监测的94例婴儿分为传统组44例和新方法组50例.分别采取不同的置管方法,比较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和插管的长度.结果新方法组无论在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次数,还是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新方法更适宜对婴儿行24 h十二指肠胆汁监测.
作者:李瑞琼;叶丽彦;徐信兰;罗丽红;谢丽芳;钟微;夏慧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镇痛泵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及时发现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时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以达到佳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由3种不同给药途径使用镇痛泵进行术后疼痛治疗的患者1 042例,使用可视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治疗效果、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给予评分,并对所发生的副作用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结果3组疼痛治疗方法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组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3种疼痛治疗期间发生不同副作用组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每种疼痛治疗方法所发生的不同副作用组内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术后使用镇痛泵疼痛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无论选择何种镇痛泵进行疼痛治疗都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通过对进行术后疼痛治疗患者的随访,及时发现镇痛泵的操作问题、疼痛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范里莉;王恒林;王卓强;刘秀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的术后护理方法,探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后护理特点及措施.方法分析45例OPCAB与35例CCABG患者术后在血液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监护、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内出血量、电解质、血糖、血压、尿量及术后康复等方面的情况.结果OPCAB较OCABG术后患者在呼吸循环、血液动力学等方面相对稳定,且术后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活动早,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OPCAB较CCABG术后护理相对容易,护理工作量较轻,工作效率较高.而且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ICU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低,患者生命质量较高.
作者:张云霞;荣春芳;时成英;郑洁;高振双;刘建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Lenbur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护士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1].
作者:叶天惠;陈锦秀;易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瓦仑伯格(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变累及三叉神经脊束、脊束核及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脑侧束.患者多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交叉型感觉障碍、同侧的霍纳征阳性(一侧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可伴同侧面部少汗)、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1].
作者:张靓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动物模型(山羊)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以山羊为模型,用阶梯状联合钻一次成形建立股骨倒置瓶颈状隧道,以髌腱-胫骨结节骨块为移植物,胫骨壁外口骨桥打结固定.做好手术前、中、后的配合,保障手术顺利结束.结果手术进程顺利,术后动物顺利康复,无麻醉死亡和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结论科学、细致的手术配合,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田玥;周密;黄靖香;许文静;孙明学;刘玉杰;卢世璧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脑血管病是目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1].颅内外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植入术被证明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是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趋势[2].
作者:谷月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