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分析

李强;张然;鲍国东;姜海燕

关键词:聋哑大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聋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158名聋哑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聋哑大学生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值全部显著高于1986年全国常模,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筛查率也显著高于其它各种群体.但同1999年大学生修正常模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只有躯体化、焦虑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分略高;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聋校学生.②家庭经济状况和所学专业是影响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性别、年级、城乡地区、残疾等级、残疾年限等因素对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应重视聋哑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加强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提高对聋哑大学生的社会支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为高中心理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对不同地区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共402人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与全国常模或他人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与常模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自我和谐量表的结果显示:自我经验性和谐因子显著低于常模;同以前的结果比较,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受惩罚和丧失因子对高三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减小,差异非常显著,而健康适应因子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增大,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杨业兵;刘芳娥;马骏;王焰磊;杜柳薪;朱超;陈海威;张济;姚季;张兆瑞;刘博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

    目的分析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特征,研究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总体学生的人格、动机特征.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人格和动机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在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有恒性、宜人性、公正性和智力开放性上与总体学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自律性、情绪性、新环境成长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学生在动机的几项指标上都低于总体学生.其中,在认知驱动力、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上与总体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 网络成瘾者中,男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都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结论要积极开展科学的网络心理教育,加强对网络迷恋者的心理干预.

    作者:张宏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师生考试焦虑与应付方式和自我接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师生考试焦虑与应付方式和自我接纳的关系.方法以考试焦虑量表(TAS)、特质应对问卷(TCSQ)和自我接纳问卷(SAQ)对181名新入学的中师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TAS得分与消极应付方式呈正相关(r=0.5582,P<0.01)、与积极应付方式、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呈负相关(r= 0.2036~-0.3631,P<0.05~0.01);35.36%的中师新生为重度考试焦虑者.结论中师生是问题性考试焦虑突出的群体,其消极应付方式和低自我接纳与低自我评价是形成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明辉;黄高贵;杨文华;何如宽;阮成昌;王孝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同个性特征医学生自我评价水平比较

    目的探讨个性特征与自我评价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45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外向型性格者自我评价较内向型和中间型性格好;情绪稳定性愈高,自我评价愈好;多血质者自我评价佳,粘液质及抑郁质较差.结论个性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

    作者:叶明志;王玲;温盛霖;陶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系统性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设研究组和对照组,并用BPRS、IPROS和国内统一4级疗效标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3月末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精神衰退、意志缺乏和社会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相近(BPRS、SANS、IPROS 评分两组间比较均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2个月和3个月时BPRS、SANS、IPRO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均<0.001;且与对照组比较,BPRS和SANS分以及IPROS的总分和各因子分的降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除社交能力因子P<0.05外,其它量表分和因子P均<0.001.治疗3个月后国内统一4级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构成比的比较,χ2=128.5,P<0.001.结论系统性康复疗法对改善慢性精神病人的阴性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帮助患者重返社会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志兵;郑小荣;万志莉;何斌;王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法轮功痴迷者痴迷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法轮功痴迷者痴迷原因.方法对30例法轮功痴迷者用SCL-90及一般自制调查表时行调查.结果 90%以上的法轮功痴迷者认为练功后身体有较大的或很大的变化,SCL-90提示:法轮功痴迷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常模,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法轮功痴迷者练功前后自觉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是他们痴迷于法轮功的主要原因.

    作者:曲洪芳;樊洁;欧阳华;张大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利培酮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7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70例年龄<14岁首次发病患儿用利培酮治疗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监测评价安全性,于基线时,实验第1、2、4、6周末分别评定各量表.统计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70例,其中基本痊愈34.3%(24/70),显著进步45.7%(32/70),好转10%(7/70)和无效10%(7/70).BPRS总分、PANSS总分、PANSS各分量表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利培酮对阳性、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性症状均有良好疗效.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对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作者:曹红军;尤海峰;范凤兰;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现状综述

    个体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积极适应和个人发展有显著影响.本文概述了社会支持的概念、划分、研究方法,并从提供支持的人数、来源、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青少年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程虹娟;龚永辉;朱从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应用丁螺环酮治疗30例焦虑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并作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SAS、HAMA分值均明显下降,临床疗效评定显示痊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0%,除出现口干5例(16.67%)、头昏及眩晕3例(10%)、嗜睡1例(3.33%)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且症状轻微,勿须作特殊处理.结论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疗效肯定,且副作用轻微.

    作者:徐静;于相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分析

    目的了解聋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158名聋哑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聋哑大学生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值全部显著高于1986年全国常模,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筛查率也显著高于其它各种群体.但同1999年大学生修正常模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只有躯体化、焦虑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分略高;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聋校学生.②家庭经济状况和所学专业是影响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性别、年级、城乡地区、残疾等级、残疾年限等因素对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应重视聋哑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加强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提高对聋哑大学生的社会支持.

    作者:李强;张然;鲍国东;姜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万拉法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万拉法新治疗惊恐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设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并对两组进行HAMA、CGI、TESS和国内统一4级疗效评定和比较.结果两组间HAMA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末均P>0.05;治疗后1周末和2周末均P<0.001;治疗后4周末与治疗前两组HAMA均降分明显,均P<0.001.两组间SI、GI比较,均为P>0.05;EI比较,P<0.05;TESS比较,P<0.001.两组疗效构成比的比较,P>0.05.结论万拉法新具有快速、有效和药物副反应相对轻微的特点,治疗依从性较好,不失为治疗惊恐障碍的首选药物.

    作者:万志莉;钟志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男性人群商业性行为方式的人格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人群的人格因素与其发生商业性行为及其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收容教育所1998年7月~1999年3月收容的165名参与商业性行为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测试.结果调查对象的16种人格因素与常模没有差别;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首次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原因与有恒性、忧虑性和实验性人格因素有关,商业性行为发生次数与实验性因素有关,世故性、忧虑性因素得分与男性在商业性行为中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关系密切,而幻想性得分高低是男性在商业性接触中是否主动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男性是否有行为改变意愿,则与怀疑性和独立性关系密切;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聪慧性、敢为性得分与商业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呈负相关,幻想性得分高、独立性得分低的男性不容易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而行为改变的意愿与人格因素无关.结论建议提高男性人群对于性病/艾滋病有关传播途径和危害性的认识,以增强那些在人格方面有危险行为倾向的男性其行为的理智性.

    作者:左群;单广良;何蓓;张孔来;刘民;刘德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昆沪两地住院精神病人使用精神药物比较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住院精神病人使用精神药物的情况.方法采用1日法对昆明的261例住院精神病人的一般情况、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并与1997年上海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地精神分裂症仍居诊断首位,单用1种精神药物上海明显高于昆明;联用3种或3种以上药物者昆明明显高于上海(P<0.001);精神药物使用频度前4位两地相比完全相同,两地氯氮平使用频度皆为首位;抗抑郁药物氯丙咪嗪、氟西汀的使用昆明明显少于上海(P<0.001);昆明组治疗方案偏少;两地用药平均剂量均偏小,联用抗胆碱能药者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值得注意.结论提示两地精神药物的使用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仍有不同之处,可能与人们对精神疾病及药物的认识和地域的经济有关.

    作者:姚坚;李小龙;蒋陆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云南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其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云南198名贫困学生为研究组,相对应的20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测评.结果贫困生心理控制感外倾和SCL-90各因子得分与非贫困生差异显著.与内控倾向的学生相比,外控倾向者社会支持度较低,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结论贫困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改善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感可能有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陈嵘;秦竹;李平;赵宗翼;楚更五;杨玉芹;姚政;杨卫东;陈普;许秀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多维度分析

    目的探讨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方法采用选点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应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进行多维度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完成调查277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中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及安乐死态度上存在差异,各组中学生对对自杀态度4个维度持矛盾或中立态度的人数在42%~89%之间.结论中学生对自杀问题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文化背景与性别的差异对中学生的自杀态度有一定影响.

    作者:陈茂卉;周建国;王宏刚;黄生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4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及电针合并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加麦普替林组(简称合并组)和电针组,治疗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第2周后两组的HAMD、SDS、SAS评分的降低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1),其中,合并组HAMD的降分率显著大于电针组,但第4、6周降分率无明显差异,用传统疗效评定标准,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差异,但合并组的副反应多于电针组.

    作者:徐春丽;王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万拉法新治疗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验证万拉法新治疗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36例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给予万拉法新治疗,共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有效率为91.67%,显效率为80.56%.常见的副反应有恶心、口干、兴奋、失眠、头晕、厌食等,其程度较轻.结论万拉法新治疗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疗效确切,副反应轻微.

    作者:冷月美;顾绘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石杉碱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障碍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记忆功能及石杉碱甲治疗其记忆障碍的疗效.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人和60例恢复期分裂症病人进行临床记忆量表评分,并将60例恢复期分裂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分别用石杉碱甲200~400ug/日和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记忆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记忆障碍,与健康人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恢复期分裂症病人分别接受石杉碱甲和安慰剂治疗12周,石杉碱甲对恢复期分裂记忆障碍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P<0.05),而副反应与安慰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普遍存在记忆障碍,石杉碱甲能有效改善其记忆功能,且副反应微,毒性小.

    作者:马建东;郑华;王永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灸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分为氟西汀合并针灸治疗组(A组)与单独服用氟西汀治疗组(B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HAMD、CGI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第4周末HAMD总分和因子分、疾病的严重程度SI及HAMD总分减分率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6周末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A组的HAMD总分减分率为82%,B组为69%.结论针灸辅助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恶劣心境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恶劣心境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采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的MMPI及其附加的防御机制量表,对33例恶劣心境患者和3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3例正常人对照研究.结果①恶劣心境组和抑郁症组较正常对照组更多地使用退行、否认、转移、投射的防御机制(P<0.05或P<0.01),而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恶劣心境组和抑郁症组的MMPI结果中的疑病量表、抑郁量表、癔病量表和社会内向量表分值与退行、否认、转移方式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恶劣心境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模式相似,均较多地使用退行、否认、转移和投射方式.

    作者:吴志江;刘金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