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翻身的临床探讨

陈凌莹

关键词:剖宫产, 术后卧位, 舒适, 排气, 泌乳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何时开始取随意卧位对促进乳汁分泌、肛门排气、提高产妇舒适度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4年2月本院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入院号为单号者60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头垫枕头平卧后早期采取随意卧位,即侧卧、平卧、左右半侧卧位、低半卧位,术后产妇意愿选择.同时以入院号为双号者60例产妇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8 h后随意体位.观察2组产妇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随意卧位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早.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部对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做法与体会

    我院护理部为保证对患者护理过程和病情转归记录具有科学、简明、真实、客观性,结合<规范>要求,自2003年7月,对一般患者、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重新制订后应用于临床并逐步完善,使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基本符合<规范>的总体要求,现将我院护理部对<规范>落实的具体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美福;齐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系统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早期干预及社区随访指导能增添患者的康复信心,降低社会功能残疾,对预防复发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1].因此,目前各大精神病医院均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早期干预手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3].我院自2001年开始实施院内康复和院外随访指导相结合的系统早期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青;陈冬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甲状腺癌并发颅骨转移的护理3例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但在人体癌肿中却相对少见,不足1%.它具有广泛的恶性病谱,并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预后不同,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后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它常可累及腺外组织,发生远处转移,发生颅骨转移者则较少见.但应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如将原发灶与转移灶一并彻底切除仍可获得较长期生存.本院在近20年中收治25例甲状腺癌骨转移病例,其中有3例为颅骨转移,均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缪建平;祝鸣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静脉穿刺针拔出速度的临床研究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解决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1~4],目前静脉穿刺拔针仍以快速拔出为通行[5], 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快速拔针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为减轻静脉穿刺针快速拔出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拔针,我们试用缓慢拔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吉爱平;郜晓红;武国涛;梁文红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静脉输液加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以往护士在进行加压静脉输液时,常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空气后,向输液瓶内注入,同时夹紧输液器通气管道使瓶内压力增高而达到快速输液的目的.其缺点是操作复杂,反复注入空气容易造成液体外流和微粒污染.为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液体外流和微粒污染,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我们于1999年6月设计了静脉输液加压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娟;谭新玲;包新华;王雪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0例4胎妊娠围产期管理及妊娠结局分析

    近年来,由于辅助生育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临床应用,4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虽然有许多4胎妊娠经妊娠早期或中期减胎而变为双胎或单胎,但晚期4胎妊娠仍时有发生.4胎妊娠母体并发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1].1990年6月~2003年10月,我科通过对10例4胎妊娠孕妇的综合管理,减少或减轻了孕产妇的并发症,明显延长了孕周,显著改善了围产儿的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燕霞;高文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腰椎穿刺束缚带的研制及应用

    我们根据临床工作需要研制了腰椎穿刺束缚带,并经过临床试验,证明了它可以确保腰椎穿刺的顺利完成,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鸿雁;李洁;金海珍;杜小红;刘爱斌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焦丽;崔朝勃;高秀玲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安瓿折断器的制作

    护理人员医疗职业伤害问题倍受护理人员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姜华等调查显示,玻璃伤与针刺伤占医疗锐器损伤种类的前2位,分别为54.5%和39.6%.不同级别医院玻璃伤的发生没有显著差异[1].医务人员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自2002年5月我院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安瓿折断器以来,在预防玻璃伤方面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玲;王顺英;杨隽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举证责任倒置实施后护士职业紧张的调查研究

    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实施,使护士的职业紧张因素增加,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为了探讨该制度对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和应对措施,2002年3月~2003年6月,我们对四川省和重庆市12所医院的护士进行了职业紧张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龙霖;王永玲;胡定伟;吴玉琼;李泉清;李健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翻身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何时开始取随意卧位对促进乳汁分泌、肛门排气、提高产妇舒适度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4年2月本院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入院号为单号者60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头垫枕头平卧后早期采取随意卧位,即侧卧、平卧、左右半侧卧位、低半卧位,术后产妇意愿选择.同时以入院号为双号者60例产妇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8 h后随意体位.观察2组产妇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随意卧位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早.

    作者:陈凌莹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实用型多功能架的研制及应用

    2003年,我院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一物多用,能取代现有输液架的可调式、可储藏、可与医用床连为一体的多功能架,有利于多种治疗操作集中进行,省时、省力,达到治疗、护理的佳效果,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已获专利),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林风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弹性排班与人力资源在中心ICU中的应用

    我院护理部从2001年起对ICU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经过3年实践,得到较好评价,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力群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全麻俯卧位2种操作方法效能的比较

    为深化护理改革,探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模式,我科护理人员全方位实施对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手术配合让手术医生100%满意.2003年5~12月,对50例骨科手术病人在全麻下行俯卧位的安置方法采用2种方式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文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如饮食行为、服药、躯体活动和社会心理行为等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饮食的不依从行为、漏过或缩短透析治疗、抑郁和缺少社会支持等与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3].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为自我管理行为干涉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本研究中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是指血液透析患者为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和提升健康而采取的行为,包括饮食行为、躯体活动、社会心理行为和治疗行为.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门诊输液病人的查对管理

    门诊输液是门诊病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门诊输液病人密度大,时间紧,工作忙闲不均,难以做到计划安排,给查对带来一定的困难,是差错的多发场所.我院就门诊输液病人的查对加强了管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黎小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骨肉瘤的护理9例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ve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无创性局部高温治疗肿瘤的新技术.随着HIFU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研究的完善,对一些肿瘤治疗是确切有效的,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同样至关重要,2002年10月~2003年2月,我院对9例患者实施HIFU,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雪梅;张菁;李全玉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鼻腔位置对提高置胃管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我科对100例胃肠手术病人采用探测鼻腔位置置胃管,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敏;周慧洁;舒少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PDCA循环管理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为全面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我们将1998年2月~2003年4月41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PDCA组,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振莉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新护士长在ICU轮流锻炼的体会

    我院于2003年1月起实行新护士长在ICU轮流锻炼的尝试,实现了护理部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04年第15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