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伶
化疗性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经大剂量药物化疗后口腔溃疡发生率为42.00%~46.67%[1,2].其发生机理还不太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化疗药物影响增生活跃的黏膜组织,直接破坏口腔黏膜屏障有关.化疗性口腔溃疡一般发生在用药3 d后,持续2周左右[2].溃疡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因严重的黏膜反应导致化疗中断乃至失败.其发病过程与化疗过程相伴生,根据临床观察,多表现为较强的阶段性,个体差异不明显.为此,2003年以来,我科尝试对化疗性口腔溃疡患者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实现护理内容时同步实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凤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过分的紧张、焦虑,担心新生儿健康等诸多因素,对母乳喂养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科于2001年开始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主动实施乳房护理干预,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芳;秦瑛;金得燕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腮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腮腺与面神经在解剖上密切关连,术后采用不同的护理观察方法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影响较大.1997年9月~2003年10月,我科对6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加压包扎与单纯负压引流方式采取了对比观察等相应的措施,使病人的舒适度和愈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并发症,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英;金凤竹;崔彩娟;张丽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静滴KCl所致疼痛,目前尚无满意方法预防和缓解.近年临床上采用的中药活血化淤喷剂利多卡因粘膏贴敷,主要是针对药物渗漏血管外所致的疼痛,且使用有诸多不便,而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主要是由于药物对静脉内膜的刺激所致.本研究在临床中观察抬高静脉穿刺部位,预防和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经1年多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简便易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汪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90%是出院后在家庭中生活的,患者因病情复发而导致再入院是精神科棘手的问题,社区-家庭干预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相关研究甚多.1999年3月,我院在精神病患者相对集中的5个社区成立了社区康复护理服务社,现就社区康复(以下简称社康)护理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作一相关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波;李尚兰;苏华;陈悦霞;樊立凤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从密封瓶内吸取药物是护理人员常见的操作之一,在操作中我们会遇到针头堵塞或瓶塞碎屑脱落到注射器针筒内.韩芳的2种配药方法比较中,传统的垂直配药方法针头堵塞率为16.04%,斜面法为5.25%,王丽霞等预防加药时针孔堵塞的方法致针头堵塞率为1.11%[1].张碧淦等采用垂直插入法致瓶塞碎屑发生率为19.33%,侧插入法为7.33%,斜面背侧加压法为1.33%[2].注射器针筒内混有瓶塞碎屑的药液,如果不加检查就会注入到输液瓶内,或造成药液的浪费;或当病人或家属看到输液瓶内有异物时,必将造成病人或家属的紧张、恐惧,甚至引起医疗纠纷.通过改良配药方法,我们尽可能地减少瓶塞碎屑脱落到针筒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相继在各大医院开展,治疗范畴也不断外延.2003年,我科开展2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病例,试图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肌组织中增生替代坏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沈吉梅;陈泳;汤卫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外周关节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伴关节外多系统损害,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1].由于病因不清,目前尚无特异疗法,致残率很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2年1月~2004年3月,我科用同位素制剂云克治疗RA患者7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英;陈红;梁燕;袁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心搏、呼吸骤停是急症科紧急的突发事件[1],尤其是发生在夜班,仅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值班时.现在,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值夜班的主要力量,这些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差,而心搏、呼吸骤停又事发突然,往往抢救过程比较混乱,延误抢救时间,而复苏的及时与否与复苏措施的切实性是影响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2],为使低年资护士熟悉整个抢救过程,增强抢救步骤的条理性,紧密衔接抢救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提高复苏成功率,我科根据心肺复苏抢救技术(CPR)结合护士的临床操作经验制订了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流程图).我们对15名低年资护士是否应用流程图进行抢救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应用流程图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
作者:王宁;金海燕;程海荣;张泉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PICU的适应证、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PICU危重症建立静脉通道困难患儿30例,采用7号骨穿针或7~9号头皮针于胫骨粗隆下1~2 cm穿刺、固定,接人医嘱液体,记录穿刺所需时间、入液速度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等.结果28例1次成功,2例用头皮针者有堵塞,换针后重新穿刺成功,穿刺、固定到接入液体平均时间(30±10)s.速率:一般压力(8±3)ml/(kg体重·h),加压下(17±6)ml/(kg体重·h),所有病例均达到了医嘱要求.骨髓输液持续时间3~22h,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骨髓输液在PICU危重症抢救中可迅速建立液体通道,争取抢救时间.头皮针比骨髓穿刺针易于固定,使用更方便.
作者:骆翠媚;彭婉仪;郭小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是以科研工作为主导,集科研、教学、临床工作为一体的政府部门.每年,美国国家向NIH投入巨额款项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由于经费充足,NIH的科研条件与设备都是世界顶尖的;由此,NIH也吸引了世界各国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会聚于此.同时,NIH又是教学机构,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临床Fellow和实验室Fellow来NIH进修.2001~2003年,我有幸到NIH的风湿免疫(NIAMS)临床中心工作,在美国2年的生活,使笔者受益匪浅,现将所见所闻介绍如下.
作者:曹海茹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成本相应增加,患者住院费用随之上涨.虽然一日清单制增加了支出费用的透明度[1],但部分患者仍不能按时交纳住院费用,催交费用也成为护士的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催交方式不同使患者及家属不满,甚至投诉,导致医患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探讨佳的催交费用方式,本文对2种催交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李艳芬;吕东苗;魏蕤荭 刊期: 2004年第21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救中毒之一.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为胆碱脂酶复能剂及抗胆碱药物阿托品等.阿托品的用药浓度、剂量、给药间隔时间等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为探讨对阿托品的不同给药方法的疗效情况,寻求简便有效的给药方法,对2001年1月~2003年月12月在我院急救中心抢救的12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2003年1月1日~12月31日,我科收治70岁以上的高龄胆道结石患者115例,均采用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石春凤;王书智;蔡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通常采用急诊外科手术修补治疗[1].2000年12月~2003年6月,我院采用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22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伟香;朱惠明;黄勋;王立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护理查房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护理活动,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质量的一种基本方法.护理查房实际上是护理评价的一种形式,是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评价方法.护理查房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及弱点,指导护理程序的正确运用和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作者:范玲;王红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儿科的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和手、足背部静脉,但在临床上常遇到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的肥胖儿,上述部位一针穿刺成功相当困难.在实践中我们选用了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和足底细小静脉穿刺,提高了一针成功率.经验的积累使我们体会到,足底细小静脉穿刺对肥胖儿穿刺渗漏率小于手腕及大隐静脉.2000年12月~2003年12月,我科共行肥胖儿静脉穿刺20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翠荣;孙红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体温波动较大,产热少,而散热较多,自身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每天定时测量新生儿体温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临床多采用腋窝、直肠部位的温度作为新生儿的体温监测.而测量腋窝、肛门温度时,为了保证安全及温度准确,使体温计有效的接触皮肤并防止体温计失落或折断,需要护士用手托扶体温计[1].2002年3月,我院开始对100例新生儿进行自身腋窝和背部体温测试的观察对照,证明新生儿背部测量体温是可行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秋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临床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o airway pressure,CPAP)系统至患儿气道的装置有多种,包括面罩、鼻塞、气管内导管、鼻咽导管等.2000年3月~2003年8月,我院儿科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及临床实用性,采用鼻塞式CPAP(NCPAP)临床使用10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巫斯芳;孙明翠;李普;姜洁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饮食在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严格和长期执行饮食管理,进餐定时定量,在热量分配上按1/3、1/3、1/3或1/5、2/5、2/5的分配比例,也可按1/7、2/7、2/7、2/7的四餐分配比例[1].为了探讨不同餐次分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的差异,我们就1/3、1/3、1/3和1/7、2/7、2/7、2/7的2种分配比例,观察了5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培圣;王教娥;窦素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