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餐次分配的降糖效果

王培圣;王教娥;窦素莲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降糖效果, 分配比例, 现报告如下, 饮食管理, 热量分配, 控制病情, 定时定量, 并发症, 配对
摘要:饮食在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严格和长期执行饮食管理,进餐定时定量,在热量分配上按1/3、1/3、1/3或1/5、2/5、2/5的分配比例,也可按1/7、2/7、2/7、2/7的四餐分配比例[1].为了探讨不同餐次分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的差异,我们就1/3、1/3、1/3和1/7、2/7、2/7、2/7的2种分配比例,观察了5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白血病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1].传统认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仅仅是化疗、放疗之外的一种非必须的辅助疗法,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建筑在人性心理学基础上的整体心理治疗思想的确立,有目的的治疗性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白血病整体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杨莉;郑谊晶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X线透视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心脏病严重心力衰竭的危重病人,不仅要依据病人尿量、临床表现等观察指标,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结果,调节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和指导用药治疗,为了使导管准确置入上腔静脉测到准确的中心静脉压,2000年以来,我们对106例病人在导管室X线透视下进行操作观察,发现采用改进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1],仍有16例病人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因此,我们对该操作进行了改进,即穿刺成功后将针头斜面向心脏方向旋转40°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美莲;陈健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的探讨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过分的紧张、焦虑,担心新生儿健康等诸多因素,对母乳喂养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科于2001年开始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主动实施乳房护理干预,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芳;秦瑛;金得燕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在低年资护士中的应用

    心搏、呼吸骤停是急症科紧急的突发事件[1],尤其是发生在夜班,仅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值班时.现在,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值夜班的主要力量,这些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差,而心搏、呼吸骤停又事发突然,往往抢救过程比较混乱,延误抢救时间,而复苏的及时与否与复苏措施的切实性是影响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2],为使低年资护士熟悉整个抢救过程,增强抢救步骤的条理性,紧密衔接抢救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提高复苏成功率,我科根据心肺复苏抢救技术(CPR)结合护士的临床操作经验制订了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流程图).我们对15名低年资护士是否应用流程图进行抢救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应用流程图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

    作者:王宁;金海燕;程海荣;张泉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改变的相关因素探讨及护理

    舒适护理是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本文对2002年10月~2004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访谈调查,旨在探讨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舒适改变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程度,以提高护士的预见性舒适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昝新华;郝近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1例胃复安治疗鼻咽癌化疗后呕吐致心室颤动患者的急救护理

    恶心和呕吐是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出现频率高的毒副反应,是癌症化疗患者头痛的症状.尽管恶心、呕吐是自限性的,而且很少危及生命,但是可加重癌症患者的营养障碍及降低生存质量.胃复安是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中枢化学感受区(CTZ)的D2受体而发挥止呕作用,高剂量也阻断5-HT3受体,常用于包括肿瘤化疗、放疗在内的各种呕吐.2003年7月,我们成功抢救了1例胃复安治疗鼻咽癌化疗后呕吐致心室颤动的患者,并让患者按时回院进行放、化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红;周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护理进展

    住院精神病人因幻觉妄想、心理功能紊乱及客观因素等常常发生攻击行为,且往往难以预料,给医护人员的安全及病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威胁,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已引起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对攻击行为的预测及防范做了多方面的探讨,现综述如下.

    作者:殷俊凤;庞桂英;赵慧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应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制作婴儿吸痰管

    在临床护理中,吸痰是常规操作,对于3个月内的婴儿,采用常规吸痰管常因婴儿鼻腔狭窄,呼吸道黏膜柔嫩,吸痰管相对较粗硬等原因造成婴儿不适及呼吸道黏膜损伤.为此,笔者应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制作婴儿吸痰管,经临床60例婴儿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小燕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严重脊柱侧凸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00例

    严重脊柱侧凸是脊柱在三维空间上的严重复杂畸形,冠状面上Cobb角≥90°,表现为头部偏离骨盆中心,双肩不等高,躯干倾斜或塌陷,常伴有心肺功能减退,严重的后凸畸形压迫脊髓引起不全性瘫痪[1].1997年7月我院开展分期手术治疗,重建躯干平衡.护理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现将我科200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正香;沈勤;王倩;陈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1例以颅内出血为突出表现的高血压患儿的护理

    我院于2003年11月收治了1例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儿,经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于小辉;姜艳;胡京晶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老年男性患者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选择及护理

    患者在术前留置导尿过程中,常遇到老年男性患者因尿道狭窄、前列腺增大、紧张等原因致使导尿插管困难,造成导尿失败并引起尿道黏膜水肿,出现血尿等副损伤,既给下一次导尿造成困难,增加感染机会,又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严重的心理负担.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导尿一次成功率,我们在术前腰麻或全麻满意后,尿道平滑肌完全松弛的状态下行留置导尿术,既可提高导尿的成功率,又可在患者无痛的情况下完成导尿,避免了不必要的副损伤,从而减轻了导尿术及手术创伤为患者带来的极度恐慌心理.我们分别对腰麻或全麻前、后行留置导尿术各30例老年男性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海玲;赵岩;郭清阳;王喜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简易人工肛门袋的设计与应用

    人工肛门患者现在使用的人工肛门袋有多种款式,但一般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更换也比较复杂.我们设计的简易人工肛门袋,经临床使用21例,价格低廉,而且应用简单方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敏;何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氧气加温及二次湿化装置的研制及使用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某些慢性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等需要长期吸氧.由于氧气要从中心供氧站经过很长的室外管道才能到达病房,所以每当到了冬季,氧气既凉又干燥,病人在吸入时感到不舒服,往往不愿意接受长时间的氧疗.为大限度地减少病人在冬季吸入干燥、冷凉氧气对呼吸道的刺激,2000年1月~2003年8月,我们在原中心吸氧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加温及二次湿化装置,经临床试用1 050人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凤华;张学菊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22例涉及护患纠纷争议案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北京医学会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正式受理的22例涉及护患纠纷争议案进行分析,归纳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作者:刘理燕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外周血干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护理2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相继在各大医院开展,治疗范畴也不断外延.2003年,我科开展2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病例,试图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肌组织中增生替代坏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沈吉梅;陈泳;汤卫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美国国立卫生院科研工作见闻

    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是以科研工作为主导,集科研、教学、临床工作为一体的政府部门.每年,美国国家向NIH投入巨额款项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由于经费充足,NIH的科研条件与设备都是世界顶尖的;由此,NIH也吸引了世界各国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会聚于此.同时,NIH又是教学机构,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临床Fellow和实验室Fellow来NIH进修.2001~2003年,我有幸到NIH的风湿免疫(NIAMS)临床中心工作,在美国2年的生活,使笔者受益匪浅,现将所见所闻介绍如下.

    作者:曹海茹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改良NCPAP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临床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o airway pressure,CPAP)系统至患儿气道的装置有多种,包括面罩、鼻塞、气管内导管、鼻咽导管等.2000年3月~2003年8月,我院儿科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及临床实用性,采用鼻塞式CPAP(NCPAP)临床使用10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巫斯芳;孙明翠;李普;姜洁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化疗性口腔溃疡患者同步心理康复护理程序研究

    化疗性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经大剂量药物化疗后口腔溃疡发生率为42.00%~46.67%[1,2].其发生机理还不太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化疗药物影响增生活跃的黏膜组织,直接破坏口腔黏膜屏障有关.化疗性口腔溃疡一般发生在用药3 d后,持续2周左右[2].溃疡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因严重的黏膜反应导致化疗中断乃至失败.其发病过程与化疗过程相伴生,根据临床观察,多表现为较强的阶段性,个体差异不明显.为此,2003年以来,我科尝试对化疗性口腔溃疡患者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实现护理内容时同步实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凤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测量注射器乳头及针头所含药液的方法

    肌肉注射中,注射器乳头及针头中含有药液已被护理同行所公认,但准确的含量各家众说纷纭.陈惠云认为,肌注时加入0.2~0.3 ml空气,于药液注完后空气后推入乳头及针头,可防止药液浪费.焦学兰认为,加入0.2 ml空气可防止药液浪费,但这些方法都只是一种大概的估计,并没有根据注射器的大小而分别对待,现介绍一种测量方法.

    作者:许美芳;许勇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抬高穿刺部位预防静脉补钾致痛的临床研究

    静滴KCl所致疼痛,目前尚无满意方法预防和缓解.近年临床上采用的中药活血化淤喷剂利多卡因粘膏贴敷,主要是针对药物渗漏血管外所致的疼痛,且使用有诸多不便,而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主要是由于药物对静脉内膜的刺激所致.本研究在临床中观察抬高静脉穿刺部位,预防和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经1年多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简便易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汪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