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感染性结膜炎的感染因素分析

侯孟彦;王司娥;赵华

关键词:新生儿, 结膜炎, 感染因素, 分析
摘要:感染性结膜炎是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文献报道约有40%的婴儿感染上此病[1].为了采取更好的防治措施,我们对34例重度患儿做了眼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分析感染因素.并根据感染因素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发病率由原来的35.1%降至16.2%,而且无重症发病患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感染性结膜炎的感染因素分析

    感染性结膜炎是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文献报道约有40%的婴儿感染上此病[1].为了采取更好的防治措施,我们对34例重度患儿做了眼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分析感染因素.并根据感染因素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发病率由原来的35.1%降至16.2%,而且无重症发病患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侯孟彦;王司娥;赵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118例

    我科1994年1月~2001年5月诊治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8例,并将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总结.1 临床资料1994年1月~2001年5月本科经过监护明确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118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33例,年龄26~92岁.其中原发病为冠心病52例,心肌病36例,QT间期延长8例,电解质紊乱5例,药物中毒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3例.经单纯药物治疗控制37例,除颤转律加药物治疗成功52例,安置ICD(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11例,射频消融终止室速2例,经治疗无效死亡17例.

    作者:包淑媚;李军;章莉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发展高职护理双语教学

    随着WTO的加入,我们既要看到护理教育面临挑战和冲击,也不可忽视其机遇所在.这就给我们的护理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要求.现就新形势发展高职护理双语教学提出一些想法,以供各界同仁共同探讨.

    作者:李伟;商磊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串联透析救治有机磷中毒的护理87例

    1991年9月~2001年3月,我院采用血液灌流(HP)串联透析(HD)对8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102例次抢救,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87例,男性52例,女性35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2岁;口服中毒80例,服药量30~200 ml;7例皮肤黏膜中毒、胆碱酯酶活力10例为10 U,其余为0;浅昏迷10例,中度昏迷26例,深度昏迷26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15例.中毒至治疗时间3~52 h.

    作者:董素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成人无关脐血移植病人的护理1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的佳方法之一.但近年来独生子女增加,异基因骨髓移植寻找HLA相合的供者越来越困难,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脐血移植因脐血易取得,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危险性降低等优点,使得脐血移植在全世界广泛开展[1~5].目前,国内儿童进行脐血移植较多,成人无关脐血移植也已开展但尚少.我科2000年10月成功进行了1例成人无关脐血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海英;薛凤珠;艾建红;银慧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四季分布调查与防护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方法对370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的524例次上消化道出血的四季分布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结果四季出血发生率比较,冬季高,春季、秋季次之,夏季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出血的发生率可能与四季变化有关.提出护士在出血高发季节应加强预防护理.

    作者:王肃清;习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他们不仅要具有完备的专业素质,更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有超前的意识观念,保护护理人员的生理、心理健康;作为护理人员本身要学会不断调整自身,使其达到并保持佳的身心健康状态.

    作者:曲梅;张春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呼吸机湿化器加水方法的改进

    1997年11月以来,我们改进了湿化器加水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用物瓶装无菌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无菌输液器( 末端外径与加水口内径相适,无头皮针)、网套、开瓶器、输液架.2 方法`采用常规输液法进行操作至排气结束.然后打开呼吸机湿化器加水口,把输液管末端插入此口,打开输液器调速夹,使蒸馏水流入湿化器至所需刻度,后关闭输液器调速夹.再次加水时,只需打开此夹.

    作者:张春燕;杨春玲;赵凤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的术中护理及相关因素分析180例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证的扩大,剖宫产率也随之急剧上升,因此,加强剖宫产术术中护理,能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现将我院180例剖宫产术术中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0年12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180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7岁;初产妇156例,经产妇82例;足月产166例,过期产10例,早产4例;双胞胎3例,低体重儿8例,巨大儿15例;羊水污染Ⅱ度12例,Ⅲ度18例;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0~3分2例,4~7分12例,8~10分169例;均行L2-3硬膜外持续阻滞麻醉,手术时间平均45 min.

    作者:王智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妊娠期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护理配合1例

    妊娠期伴发子宫肌瘤,国内报道较少,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3%~2.6%,若不手术治疗,肌瘤可变性、扭转或造成产道阻塞,自然流产发生率为40%[1],而手术剜除肌瘤可导致不可控制的出血、流产、宫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危险性很大.2001年4月我院成功施行了1例妊娠期子宫肌瘤剜除术,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停经5个月,发现右下腹包块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妊娠22周,子宫肌瘤.2001年4月7日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剜除整个肌瘤,手术历时1 h.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宫缩,胎心正常,1周后康复出院.院后随访,患者于10月13日顺产一女婴,母婴健康.

    作者:蹇蔚红;王闽丽;刘志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无合并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

    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于发病第5天已下床活动[1]. 而且有结果表明,这一方案并不增加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加快患者体力及心理状态的恢复,提高以后的生活质量[2]. 我国目前多数医院,主要是基层医院AMI患者仍卧床3~4周.本文介绍56例无主要合并症AMI患者于发病第4天下床活动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作者:范巧珍;邱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甲亢、肺栓塞、产后出血的护理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自诉3 a前患甲亢,经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现因妊娠36周,近2个月来出现心悸、气促,活动后加剧,夜间难以入眠.于2001年11月1日收入院.入院查体:T 36.8 ℃,P 104次/min,R 24次/min,Bp 128/90 mmHg,甲亢面容,多汗,胎心音正常.入院后给间断吸氧,高氧液及能量合剂静滴.11月2日下午5时30分,改变体位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发绀、三凹征明显,左肺下叶呼吸音消失,心率148次/min,R44次/min,Bp 45/30 mmHg,神志尚清,烦躁,左下肺野区疼痛,经内科会诊确诊为左下肺动脉栓塞,立即给高流量吸氧,镇静止痛,利尿,尿激酶溶栓治疗,晚9时,呼吸明显好转,三凹征消失,心率126次/min,R 26~28次/min,Bp 120/75~128/90 mmHg,胎心音消失.11月3日早8时,孕妇出现规律宫缩,2pm顺娩一男性死婴.产后阴道出血不止,血液不凝,病人出现心慌、气短、头晕、四肢无力,考虑为溶栓后引起的出血并发症.立即按摩子宫,止血药物联合应用,分次输血1 200 ml后,产妇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阴道血性恶露量少,产后第3天,转为浆液性恶露,病情平稳,表明此患者抢救成功.

    作者:丁风霞;张玲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鼻胃管置入法的护理研究进展

    鼻胃管置入法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虽大部分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近年来,常规的鼻胃管置入法已不能满足清醒病人、昏迷病人、特殊病人的置管需要.因此,对鼻胃管置入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现就不同患者鼻胃管置入法进行综述.

    作者:王秀华;杜文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标准及脱敏注射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结果判断标准和注射方法.方法对1 981例门急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传统组802例,改进组1 179例,分别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和注射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传统组阴性120例,阳性682例;改进组阴性918例,阳性252例,强阳性9例,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过敏反应均为1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传统的TAT皮试判断标准阳性率高,需频繁地为患者做脱敏注射,痛苦多,时间长,改进的判断标准阳性率低,注射次数少,耗时短,有利于门急诊病人的救治.

    作者:黄叶莉;朱晓法;黄建萍;杨敏;王文珍;张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之一,其作用为辅助功能衰竭的心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1].1998年10月~2001年8月,我院CCU病区在抢救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时使用了IABP辅助循环技术,由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上机,并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保证了抢救的成功.

    作者:蔡丽;鲍丽;陈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住院患儿气质及其与父母素质的关系和护理

    虽然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个体的气质相对稳定并具有延续性,但在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家庭因素的影响,气质特征也可以发生变化[1].本研究利用住院期间便于连续观察和护理的有利条件,就诸多家庭因素中的父母素质因素对慢性疾病患儿气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患儿及家长气质和素质的不同,分别实施心理--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措施,以期有利于患儿向优良气质特征转化和疾病的康复.

    作者:林茂英;洪新如;任榕娜;徐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输卵管通液术前药液加温探讨

    输卵管不通是造成不孕的常见的原因.输卵管通液术不仅可初步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而且对输卵管内腔有轻度粘连或部分阻塞,起到治疗作用,以恢复输卵管通畅.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防止受冷刺激所致的输卵管痉挛.

    作者:沈珍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优化的护理记录单设计和记录法探讨

    1 优化的护理记录单的格式、内容及记录方法(见表1)2 讨论2.1 运用优化护理记录单记录简单、实用.我们将住院护理评估表、护理诊断项目表、PIO记录单进行优化,设计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优化的护理记录单,遵循分级护理的原则,做到该记不漏、不重复记、有护理问题随时记;格式和内容先进、实用,大大减少护理记录多、重复记、护理专业记录少的问题.经统计每位病人护理记录可节约3 min,全年全院累计节约17 010 h.病历纸张全年可节约共8万张.

    作者:郭小红;郭巧英;吴碧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初步实践

    循证护理发生、发展在西方,我国护理界正在逐步认识与实践.我科护士于2001年4~12月在6项临床新疗法(肺组织瓣代气管行气管成形术、高渗液注射治疗下肢小隐静脉曲张、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经尿道前列腺剥脱术、一次性经肝动脉可植入性注射)系统化疗方法的改进,对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如以胸外科肺组织瓣代气管行气管成形术病人的护理为例,由于该疗法是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后首次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尚无治疗与护理的经验报道.

    作者:宋敏;王鸿雁;王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洗胃时人为后果分析及护理对策

    洗胃是临床常见的急救护理措施[1],目的是清除胃内容物或刺激物,避免毒物吸收,或为某些手术及检查作准备.洗胃基本的操作方法是胃管洗胃和口服催吐法[2],如何通过正确的洗胃,达到佳洗胃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洗胃方法不当,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针对人为后果,正确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计月红;张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