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迅;向楠
目的:观察银杏叶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术后再狭窄以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胶囊。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 CAG)等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冠脉造影再狭窄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每搏输出量( SV)、每分输出量( CO)值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银杏叶胶囊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同时能有效改善其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心输出量。
作者:刘毅;傅强;江腾春;黄焕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以彰显胜任能力为主的培训方式已成为全球各类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在阐释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初步提出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及奖惩机制,为当前中医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作者:马骅;王长青;申俊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急诊手术后洁尔肛洗剂联合消痔合剂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急性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外切内扎”的手术方式进行处理后,治疗组给予洁尔肛洗剂联合消痔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洁尔肛洗剂联合地奥司明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洁尔肛洗剂联合消痔合剂治疗的嵌顿痔急诊手术患者临床疗效较高,术后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均较高,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封以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骶管封闭、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方口服。两组连续治疗30d后观察治疗前后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梅莎莎;宋恩峰;项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而中医英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译文语言的过程。顺应论对中医英译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译者应从时间、文化语境和语言结构等多角度对源语和译文作出动态调整,从而确保不同文化间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作者:邹爽;余朝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治疗仪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TDP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SA积分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电针结合TDP治疗仪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
作者:王小丽;吴群;吴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改善心肌供血药物和抗栓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疗程均为14d。主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血脂变化。结果两组心绞痛症状均有所缓解,且试验组较对照组症状缓解明显(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表现均有改善,且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均有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绞痛的症状,改善血脂等指标,较单用西药为优。
作者:刘克俭;夏豪;李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安神合剂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抑郁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联合治疗组还予以安神合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进行抑郁和睡眠评分,通过对比前后评分来观察抑郁、失眠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改善抑郁症状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的有效率也由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神合剂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失眠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俊力;梅俊华;邵卫;魏丹;陈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KKAy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肝脏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和KKAy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黄芪多糖治疗组,采用高脂饲料建立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黄芪多糖700mg/(kg· d)灌胃,每周监测体重和随机血糖值。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黄芪多糖治疗组小鼠的体重和血糖值均较低,小鼠肝脏组织中的SOD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显著降低KKAy小鼠体重和血糖,有效提高其肝脏抗氧化能力,是一种潜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作者:汪佳佳;毕会民;刘敏;秦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喂食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之冠心病的动物模型。观察当归川芎合剂对大鼠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面积的百分比的影响。从而阐明当归川芎合剂在防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喂饲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复方丹参组、当归川芎组均喂饲高脂饲料,平均每天每只20g,在给与高脂饲料的同时,当归川芎组每天灌胃给予当归川芎合剂,复方丹参组每天灌胃给予复方丹参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与同体积水。给药40d后测定HDL、LDL、TC、TG的含量,冠状动脉AS斑块面积的百分比。结果在血脂水平方面,当归川芎组HDL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LDL、TC、TG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复方丹参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指数(PAI)方面,当归川芎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复方丹参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当归川芎组合具有降血脂与减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梅琼;李全胜;张静;曾祥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茯苓、茯神、茯神木及松根中茯苓酸及总萜类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法,测定茯苓酸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萜类成分含量。并对不同产地及来源的样品进行成分分析比较。结果茯苓酸含量:茯神木>茯神>茯苓,松根无;总萜含量:松根≈茯神木>茯神>茯苓。结论为茯苓不同饮片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奠定了基础,并为临床选用茯苓不同饮片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蒙;聂磊;沈佳瑜;王光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DC-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肝动脉造影化疗栓塞、中药综合治疗肝癌有效性、安全性。方法82例肝癌患者,采用前瞻性、对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肝动脉造影加化疗栓塞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DC-CIK细胞免疫疗法以及中药辨证施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临床疗效、生化指标、3年生存率、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ALT、AFP下降较治疗前明显(P<0.01),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3年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NK细胞比例升高(P<0.01)。结论 DC-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介入、中药综合治疗肝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治疗的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ALT、TBIL、AFP,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刘黎明;张建军;周莹;余世敏;戴丹;余海静;胡东辉;黄橘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周继刚主任医师临证从虚、瘀、毒辨治黄褐斑,认为黄褐斑的主要病理是“无瘀不成斑”、“无虚不成斑”、“无毒不成斑”,临证中注重补虚、化瘀、解毒三法灵活配合运用,疗效显著。
作者:罗涛;温涛;周创;周继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复方红豆杉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 C18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37、203、227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采用HPLC法测定了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复方红豆杉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贺薇薇;王懿睿;李永霞;付美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该病近年来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学者的重视。现对中医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供同仁参考。
作者:林连美;计佳敏;刘建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消风散治疗风热型湿疹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108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风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疗效、麻疹程度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风散治疗风热型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瘙痒程度,无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孙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对其发病机理、治疗及预防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方法,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饮食治疗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疗效。从糖尿病足早、中、晚3期的饮食规律结构入手,并通过典型病案探讨在糖足饮食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对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作者:魏汉林;张倩;马建伟;马新英;董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王小云教授从事中医治疗妇科疾病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总结其治疗木火刑金之“子嗽”的经验,并附以验案,有利于名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发扬。
作者:朱敏;王小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在疾病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干预病程后,可使肺功能得以改善。从COPD患者的常见体质入手,结合“治未病”思想,在COPD早期及稳定期积极调节和改善体质,“未病者”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既病者”可阻止病情进展,防止其传变。辨识体质在COPD早期干预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金延强;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穴疏导加痛点揉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经穴疏导加痛点揉拨推拿手法治疗CSR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以IL-1β水平作为判断CSR病情变化的一项参考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推拿结合颈椎牵引)和对照组(单纯颈椎牵引)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情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IL-1β水平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经穴疏导加痛点揉拨推拿手法可以使CSR患者的IL-1β水平明显降低,IL-1β水平可以作为判断CSR病情变化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高扬;杨文广;李乾;陈昌欢;乔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