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祚邦
目的:为了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机率和死亡率。方法:将522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分成3组:314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1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147例收缩期、舒张期均高的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包括腔隙性脑梗塞、脑缺血、脑出血)的老年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机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1]。结论: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并积极治疗。
作者:李兰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确保乌头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方法:对乌头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止乌头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应对策。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乌头类药物不良反应是可以防止或避免的。
作者:周祯祥;刘晓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研究喘平胶囊对豚鼠离体气管螺旋条及肺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结果表明,喘平胶囊能松弛由于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螺旋条及肺条平滑肌痉挛,具有良好的解痉作用。
作者:张茂林;邱幸凡;田代志;游秋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实验材料及来源 实验材料及来源见表1 以上3份材料于40°C干燥,碾碎,过40目筛,备用。2 薄层条件2.1 吸收剂 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薄层层析用),0.03M硼酸(1∶3)。用0.03M硼酸水溶液调制硅胶,利用硼酸与糖分子中羟基的铬合作用,可以改善分离,增加样品载量,效果较佳。2.2 展开剂 用正丁醇-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水(7∶20∶12∶9∶67)混匀即可[1]。2.3 显色剂
作者:黄必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时间医学,亦称时间治疗学,主要研究时间对人体生理、病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以及时间与发病、诊断、预防、治疗的关系。纵观《伤寒论》397条原文,论及时间者达百余条,其中有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都属时间医学的范畴,可初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病理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时间医学认为,病理变化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时间在疾病的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伤寒论》十分注重病理变化上的时间特点。1.1 以时间判断疾病的传变与否 《伤寒论》中六经病证的传变,有一定的时间性。注意病理变化中的时间特点和长短,结合其它表现,可以判断疾病传变与否。如太阳病伤寒证的第二或第三日,是传变之期,若过二至三天后不见阳明、少阳证,就表明虽到传变之期,而未传变,仍可从太阳治之(见原文5条)。又如阳明病见证是“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如果发热于“日晡”时盛,或“六七日”或“五六日”不大便,伴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则是经证变为腑证(见原文214、217条)。在观察少阴、厥阴病的病理变化中,时间性更为重要。如少阴病得之“五六日”,见自利而渴者,是病仍在少阴;若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即见口燥咽干者,此为伏热在里,灼伤肾阴,如不急下,易致肾阴枯竭;或少阴病得之“六七日”,见腹胀不大便,亦是邪从热化伤津之象,亦宜急下;或少阴病得之“八九日”,不应发热,而见一身尽热,亦是寒邪化热,病由阴转阳(见原文282、320、322、293条)。再如厥阴病,若出现厥“四日”,热“三日”,又复厥“五日”,是主阳气退,病势进。这即是以厥的“日数”多于发热的“日”数来判断的。
作者:江淑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湖北省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区和商品基地,中药材的生产、供销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其主要地道中药材有黄连、茯苓、独活、厚朴、南苍术、射干、续断、山麦冬、湖北贝母、皱皮木瓜等20余种。这些地道药材质量好、品质优,在全国中药材商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有些还是出口创汇的品种,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九五期间,我省已基本形成了一批优质骨干地道药材生产基地。但是,我省目前中药材生产和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还很低,距国际市场和中药现代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生产出的药材难以保证质量,影响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当今国际市场上植物药(含中药)的需求量正以年增长10%以上的速度递增。这些都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在十五期间,按我国即将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建设一批我省地道中药材示范基地,在全省逐步做到中药材生产标准化、工程化和现代化,为湖北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者:刘合刚;詹亚华;陈家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M)的特征性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糖有密切关系。微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的血瘀证相类似。本文试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血瘀病理和活血化瘀疗法作一探讨。1 糖尿病血瘀证的病因病机 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传统观念多认为是阴虚燥热。然而临床观察DM—2型患者以肥胖者居多,少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等阴虚燥热症状,而常见形体肥胖,精神抑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暗黑,胸胁闷痛,四肢刺痛,舌质暗淡或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沉细或细涩等气虚血瘀证候。
作者:徐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研制理想的、能较快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多孔复合陶瓷(PCC)结合研制成BMP/PCC人工骨,并将BMP/PCC和PCC人工骨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12周时取材,分别作大体、组织形态学、新骨形成定量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BMP/PCC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CC人工骨,术后12周时,BMP/PCC侧植入部位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PCC侧。结论:BMP/PCC人工骨能更快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作者:石晓兵;梁克玉;王善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许多中草药有效成分经分离或合成代用品后,其溶解度小,而且溶剂的稳定性差。通常采用加入某些表面活性物质(如吐温类)来增强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提高药液的澄明度。但吐温类在不同中药注射液中用量不同,一般在0.02%~2%。实际工艺过程中常以经验或目测加以确定。由于吐温类在中草药注射液中的含量达到临界胶团浓度(CMC)便可起到增容作用,故测定CMC便可确定吐温类的用量,并以CMC作为佳用量标准。药液中增溶剂含量达到CMC时,反映在宏观上的理化性质,如表面张力(σ)、粘度(η)、电导率(χ)等,均会发生明显变化。1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DDS—12 电导率仪,乌氏粘度计,表面张力装置。 药品:吐温—80(日本产,广州化学试剂分厂)、吐温—40(zur-synthese)、氯化钠。
作者:史克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几年来,我院招生规模逐年扩大。1998年招生400多人,2000年达900多人,两年翻了一番。面对这种超常发展的局面,我们是既喜又忧:喜的是扩招适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忧的是这种扩招需要靠学院挖潜来解决,短时间里投入难以跟上,加之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质量难免受到冲击。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院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加快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安方;童思雄;黄必胜;黄保希;孙玲;胡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通过对耳穴特异性及相对特异性的论述,探讨耳穴作用的规律。主张应从耳穴的作用机能上去理解其相对性,从组织结构上看其特异性。在临床辨证选穴时不忽视耳穴的相对性,在实验研究时注意耳穴的特异性,方可在临床运用和实验研究中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作者:王祚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微量元素与临床辨证诊断 近几年来,人们对某些微量元素与中医临床某些证型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探索。 人体由许多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各有不同,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上者,如碳、氢、氧等称为宏量元素;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下者,称为微量元素。其中铁、锌、铜、锰、钼、钴、硒、镍、钒、锡、氟、碘、锶等14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常人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水平。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微量元素也随之变化。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其含量的测定,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同时对中医辨证亦有一定参考价值。有研究表明[1]:阴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增高,锌/铜比值明显下降;阳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锌/铜比值的变化不及阴虚证患者明显;而阳虚证患者的血清锌低于正常人,其降低程度依次为正常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且各型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这与祖国医学所说的“久病及肾”的发病机理(脾阳虚病情较轻,肾阳虚病情较重,脾肾阳虚型病变已涉及脾、肾两脏),颇为一致。脾气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高于湿热证(实证),脾阳虚患者的血清铜、肾阳虚与肾阴虚患者的血清锌均有不同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微量元素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 微量元素在体内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具有高度的生化效应,其独特的生物学作用,与心血管、免疫等密切相关。有人[2]对冠心病气虚型、痰浊型、阴虚型患者与正常人发中锌、锰、镁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气虚证患者的锌、锰、镁及锌/铜比值降低,铜及铜/铁、铜/锰比值升高,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近几年来,有人对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湿热未尽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胆虚型、肝肾阴虚型、正虚血瘀型)患者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发现除正虚血瘀型组外,各型铁含量均有增高,尤以湿热未尽型含量高。血清铁含量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意义。各型锌的含量降低,特别是血清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且随慢性肝炎,由实转虚的病情发展,锌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此相反,铜含量则有升高倾向。
作者:王立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瘀证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研究分组,血瘀组502例,健康组200人,青年组200人。结果:1.血瘀证组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下降,与健康人和青年人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0.001);健康人组与青年人组对照也有差异(P<0.05)。2.血瘀证组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血瘀的程度及年龄增长呈反比(P<0.05~0.005)。结论:1.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与红细胞变形功能关系非常密切;2.血瘀程度越重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3.年龄越大其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
作者:龚梅芳;张惠珍;霍慧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30年来,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新理论、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出现,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现象的发现,为人类终攻克恶性肿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细胞生物学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相继开设了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
作者:赵刚;方思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内容艰深,难以理解与记忆,被医学生称为难学的一门学科。笔者尝试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小结如下。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首先应注意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强调中医理论以经验为基础,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分析和考察机体的生命活动;而生物化学则以实验研究为基础,运用化学的方法和手段,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两者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互为补充。如通过研究cAMP和cGMP,来探讨中医基础理论“阴”与“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运用生物化学知识理解中药材的治病机制。利用对比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作为一门西医基础课,已成为现代中医学必修的主干课程。
作者:董彩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推拿疗法作为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能行之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没有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手术对人体的危险性,在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中独树一帜。目前,人们对推拿调整机体作用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中医学定性定量分析测试手段的发展和提高,推拿调节机体各系统生理、病理的机理也逐渐被揭示。现将近10余年来,推拿对机体调整作用的实验研究概述如下。1 推拿调整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 推拿后机体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加强,血清中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升高,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从而发挥其免疫功能,朱氏通过对体弱易感家兔模型按摩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时发现,推拿前除C3b-IC外,选模动物IgG、IgA、C3b-R、ANAE药免疫指标均低于正常组(P<0.05)。经推拿后,模型家兔除了IgA外,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处于未恢复状态。在室外耐寒实验及呼吸道致病菌攻击试验中,推拿组的耐寒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易感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推拿具有较强的提高和调整体液和细胞免疫的作用[1]。李氏对实验性接种肿瘤的小白鼠进行选穴推拿治疗,发现推拿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使NK细胞数量升高,寿命延长。表明推拿能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2]。临床上通过对咳嗽患儿和银屑病患者推拿前后免疫指标的观察,同样也证明了推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3][4]。
作者:刘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呈现出它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组织管理和引导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高校团委积极探索的课题。笔者仅就有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浅谈几点体会。1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三项原则1.1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和育人原则 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我们坚持以特色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级文化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倡导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水平较高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思想,增长学生的才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者:段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鉴别湿疹清颗粒中的连翘、地黄、茯苓皮和甘草,测定方中黄芩甙的含量,建立湿疹清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方中四味药物,用HPLC法测定黄芩甙的含量。结果:TLC色谱可明显鉴别方中连翘、生地黄、茯苓皮,但不能检出甘草。HPLC法测定黄芩甙含量的方法简便迅速,重现性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实验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芦金清;韩巧凤;赵享法;刘新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银含漱液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白银含漱液治疗,对照组用珠黄散治疗,设定四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银含漱液既有止痛作用,又有祛腐生肌、促进溃疡愈合、缩短病程的作用。
作者:张志荣;黄秋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对1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复方丹参-1.6二磷酸果糖在治疗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丹参-果糖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和74.1%(P<0.05);意识恢复天数分别为3.86±0.83和5.87±1.18(P<0.01);反射恢复天数分别为4.42±1.14和5.96±1.52(P<0.01);肌张力恢复天数分别为4.20±1.14和5.11±1.14(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9.57±2.73和12.89±3.16(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复方丹参-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
作者:赵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