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超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

崔鑫;徐美花;尹香玉;朴莲花

关键词:侧副韧带, 创伤和损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摘要:病例男,15岁.因右膝部疼痛来院就诊.1天前上体育课时扭伤右腿后出现右膝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明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移植肾超声研究进展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方法,但肾移植术后排异和各种并发症常导致移植肾功能障碍和丧失,移植肾排异和与移植有关的并发症常表现为形态改变、血供缺失和血流动力学紊乱.

    作者:叶艺;龚渭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鼠种植型肝癌外周血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了解大鼠种植型肝癌生成前后血清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动物模型,应用CT或MRI观察大鼠种植型肝癌的影像学特点,应用免疫试剂盒检测大鼠荷瘤前后外周血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大鼠肝癌种植后7天,种植肝叶均可见类圆形、单发瘤灶影,大小约0.6~0.8cm,CT平扫为低密度,MRI扫描T1WI为低信号.荷瘤大鼠TNF-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随肿瘤增大而进一步升高.结论:大鼠种植型肝癌TNF-α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人相似,TNF-α为肝癌疗效评价提供一个有价值指标.

    作者:邵成伟;王培军;田建明;张火俊;左长京;郝西彦;王敏杰;陈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宫外孕与妊娠黄体

    凡受精卵在宫腔外的器官或组织中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罗慧;吴瑛;王慧芳;佘志红;徐金锋;宋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T灌注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缺血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附20例分析)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CTPI)在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缺血性疾病的应用.方法:对20例缺血性中风发作2~24小时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及CT灌注成像.结果:20例中超急性期5例,急性期13例,CT平扫均未发现病灶.急性期有2例在CT平扫时出现缺血灶;CT灌注成像共检出23个病灶,均经随访CT、MRI证实.23个病灶表现为大峰值时间(PT)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较对侧延长,相对血流量(RF)明显减低(P<0.001).结论:结合常规CT及MRI扫描,CT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缺血性疾病性脑卒中病灶,区分可逆性(半喑带)与不可逆性缺血区,为超急性期及急性期患者溶栓和其他药物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代景儒;韩帮成;郑书刚;庞军;张兆福;王福海;杨庆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MR扩散张力成像原理及其在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有关脑肿瘤研究的MRI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以及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脑功能成像研究在脑肿瘤的影像评价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智勇;伍建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门部胆管癌的CT与MRI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CT与MRI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与MRI检查且为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6例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14例肝门部见软组织肿块,2例MRI见胆管壁增厚呈鼠尾状改变,4例门脉受累,6例CT发现淋巴结肿大.CT与MRI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及对病灶的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CT与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手段.MRI在显示肝门部肿块的大小、范围及沿胆管壁浸润方面比CT优越,尤其对早期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更具价值.

    作者:谭华桥;周晓峻;章士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肌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骨骼肌肉系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骼肌肉系统病变319例.结果:273例获得病理诊断,占85.6%(273/319),29例穿刺取得的病理组织不足,占9.1%(29/319),17例穿刺活检不成功,占5.3%(17/319).257例具手术病理结果的病例中,212例穿刺结果和手术结果相符,45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的准确率为82.5%(212/257).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骨骼肌肉系统病变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使大多数患者避免切开活检;诊断的准确性和病变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少见病和取材的局限性是病理确诊困难甚至误诊的主要原因,而囊性和硬化性病灶是活检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丁晓毅;陆勇;吴达明;金晓龙;张伟滨;潘自来;吴振芳;江浩;陈克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T、MRI及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临床价值评价

    胆道结石是国人常见病、多发病,超声检查可以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而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受肠道气体干扰,超声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陆明园;赵幼冰;杨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对照研究

    目的:提高室管膜瘤的CT及MRI诊断水平.方法:进行77例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光镜、电镜超微结构与免疫组化对照研究.结果:位于脑室32例,脑内45例.CT显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混合密度肿块或稍高密度肿块伴斑点状钙化,境界清楚,边缘分叶状.MRI显示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选择乳头型室管膜瘤的电镜显示:在胞质见微绒毛呈直棒状或形成菊形团,常见胶质丝.免疫组化检查:Vimentin显示阳性;Cytokeratin、EMA显示阴性.结论:进行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有助于CT及MRI诊断及鉴别.

    作者:关长群;刘雪虹;杨本强;刘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螺旋CT咽部动态扫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3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20例健康人的咽部进行螺旋CT扫描,比较两者的上气道截面积,以及比较OSAS患者在清醒与睡眠状态下的上气道截面积,客观评价螺旋CT检查OSAS患者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螺旋CT在扫描咽部后,用螺旋CT的随机软件对上气道进行测量和重建,观测OSAS患者上气道狭窄的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发现OSAS患者的上气道截面积明显小于健康人,且OSAS患者在睡眠状态下上气道截面积进一步缩小甚至闭塞,这种狭窄主要是由于口咽部周围软组织增生及软腭肥厚引起.结论:咽部螺旋CT检查可确定OSAS患者局部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高航翔;陈彬;苗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发病率占乳腺癌的1%[1-2].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晚期,预后较女性乳腺癌差.现将我院从1989年4月~2002年8月间收治的11例男性乳腺癌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谷青;王金洲;张玲;谢军;高庆梅;宋丹绯;宁廷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彩超诊断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

    病例男,15岁.因右膝部疼痛来院就诊.1天前上体育课时扭伤右腿后出现右膝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明显.

    作者:崔鑫;徐美花;尹香玉;朴莲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地中海贫血骨骼改变2例

    地中海贫血骨骼改变较少见,现将我院遇见2例报告如下.

    作者:汪珍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发性四肢、躯干恶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四肢、躯干恶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诊断特点.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42例原发性四肢、躯干恶性软组织肿瘤MRI资料与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肿瘤T1WI、T2WI上分别以中等信号(47.6%)和高信号(81%)为主,边界不清楚为73.8%.脂肪肉瘤11例(26.2%),滑膜肉瘤8例(19%),恶性神经鞘瘤7例(16.7%),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例(16.7%),纤维肉瘤6例(14.3%),横纹肌肉瘤3例(7.1%).结论:MRI能反映原发性四肢、躯干恶性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边界、累及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判断肿瘤复发和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明华;郝秉香;范清宇;马保安;周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PVA颗粒超选择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

    目的:评价聚乙烯醇(PVA)颗粒超选择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行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了解子宫动脉近端开口及走行,用PVA颗粒与表柔比星混悬剂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随访3~12个月,观察栓后症状缓解情况及子宫与肌瘤体积缩小程度.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100%,全部病例症状改善率92.8%,其中月经完全恢复正常占88%,下腹部、腰腿胀痛80%消失,轻中度贫血全部恢复正常,重度贫血明显改善.栓后3、6、12个月瘤体平均缩小47.2%,61.7%,78.4%,有3例粘膜下小肌瘤完全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VA颗粒超选择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临床上安全、有效.

    作者:栾绍余;刘兆玉;卢再鸣;林爱军;王心田;杨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频彩色能量图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本文对82例乳腺肿块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高频彩色能量图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任艳;于芳;李贵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4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X线征象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SARS病例发病过程中胸部X线平片表现的变化过程,探讨SARS疾病在X线影像学上的特点.方法:按照<广东省SARS病例临床诊断标准(草案)>筛选出我院收治的41例确诊SARS病例,对其发病前后胸部X线平片表现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SARS胸部X线表现以肺内大面积明显浸润为多见(85.4%,35/41),可见于单侧肺(56.1%,23/41)或双肺(43.9%,18/41).双肺病灶出现及发展可不平衡,病灶变化快.SARS影像表现可分为出现期、加重期和吸收期.结论:SARS虽然特征性胸部X线表现较少,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早期预警诊断.

    作者:刘雪峰;江雯;凌毅泰;胡亚涛;傅家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发性上颌骨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病例 女,68岁,右侧颌面部渐进性增大包块4月余.查体:右侧颌面部肿胀,可触及3.5cm×4.0c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压痛明显,右侧鼻腔外侧壁向内隆起,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睥肋下未及.

    作者:胡兴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肝癌微波凝固治疗的疗效及声像图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MCT)肝癌的声像图改变及疗效.资料与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25例,共32个结节,进行单次或分点多次凝固治疗,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声像图改变、病理、AFP及ALT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结节回声增强,直至覆盖整个病灶.术后结节以不均质低回声为主.MCT后有20个结节进行病理检查,80%(16/20)完全坏死,其中直径<3.5cm的结节坏死率100%(5/5).随访半年,71.9%结节缩小.CDFI显示治疗后肿瘤血供消失68.8%,减少31.2%.治疗后AFP 81.3%(13/16)降低或恢复正常.ALT呈一过性升高,3周内96%(24/25)恢复术前水平.结论: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可以有效灭活单发、直径<3.5cm的肝癌结节,对直径≥3.5cm的结节,多次凝固可不同程度控制肿瘤增长.声像图表现有助于判断微波治疗的疗效.

    作者:王学梅;刘艳君;欧国成;周旭;李平;董鲜普;陶春梅;杨向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巨大脾脏转移瘤1例

    病例 女,65岁,1996年9月行卵巢癌根治术.近来患者自觉腹胀,时有腹部不适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状态良好,身体略瘦,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部膨隆,左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作者:张洪峰;孙春煜;于海龙;周秀丽;孙长理;王凤英;姜泰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