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毓青;张珏华
本文对160例甲状腺疾病的超声特征、边界以及周围血管及淋巴结情况与术后病理进行综合评估,希望通过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技术,总结甲状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特点.1 资料与方法收集1994~1999年甲状腺疾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95例.年龄11~78岁,平均42.1岁.临床发现颈部肿块143例,颈部疾病疼痛7例,有甲状腺手术史10例,少部分病人由超声体检时发现,无症状.使用TOSHIBA SSA-250A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患者置仰卧位,颈部置枕,使颈大限度伸展,必要时使受检者作吞咽动作.
作者:张霖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肺癌化疗后疗效判定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分析和了解化疗后病的影像学动态变化对判定疗效、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卫平;刘刚;李洁;王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T1WI图像肾皮质-髓质分界(CMD)的观测和应用磁共振肾灌注成像对肾功能损害进行测定.材料与方法:46例用重T2WI FASE序列作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的患者.在T1WI图像上,对肾皮质-髓质分界(CMD)进行观测.应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EPI)对12例进行磁共振肾灌注成像,测定肾功能损害.结果:正常肾皮质-髓质分界(CMD)消失0/46例,病肾CMD消失43/46例,经X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05).肾灌注曲线呈反抛物线形,正常两侧的肾灌注曲线几乎是重叠的.病肾与正常肾肾灌注曲线相比,波始时间、达波谷时间均延长,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P<0.001),并且病肾的波幅小于正常肾.结论:对肾皮质-髓质分界(CMD)的观测,可反映肾功能损害.应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EPI),进行肾灌注成像,可进一步评价肾功能.
作者:肖志军;郭平珍;刘怀军;池琛;黄勃源;王兆琪;贾树民;陈薇;高国栋;杨海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例男,9岁,发现右睾丸肿物7年,逐渐长大,由黄豆粒大小至乒乓球大小,无疼痛.查体:右侧睾丸增大,约3.0cm×3.0cm×3.0cm,质硬,活动良好,无触痛,左侧睾丸未触及肿物.B超检查:右侧阴囊内见大小约1.6cm×2.1cm弧形强回声光带,后方衰减明显(图1),正常睾丸回声消失,左睾丸大小约1.1cm×1.5cm,回声均匀.右腹股沟可见0.8cm×0.6cm椭圆形低回声结节
作者:郑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实验方法.材料与方法:30只家兔分两组,分别经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灌注5-Fu,门静脉置管采血.实验方法包括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穿刺注药术和门静脉置管采血术两部分.结果:本组麻醉意外占3.3%,套管脱出占6.7%,术后1日内死亡占6.7%,3日内死亡占10%,3日后恢复进食进水占73.3%.总成功率达90%.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安全、创伤较轻,为经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局部给药治疗消化系肿瘤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
作者:田锦林;郭顺林;杜富会;王文辉;王莲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例男,25岁,因右下颌骨无痛性肿物伴面部不对称8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无特殊发现.口腔颌面外科情况:右侧下颌角部至中线范围内可触及一大小约8.0cm×7.0cm×3.5cm的肿物,边缘质韧,中央部质软,无压痛,与下颌骨粘连,不活动.表面不光滑,皮肤无明显充血,皮温略高于周围.开口度正常.右侧下颌骨龈沟6+1区隆起、变宽、变浅,局部粘膜色泽正常.54 I°松动,无叩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作者:石利强;孟庆江;史无例;王艳清;史庆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描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表现,探讨MRI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平扫、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和术前诊断.结果:5例均为单发肿块,术前3例正确诊断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诊断为肝腺瘤,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T1WI:4例呈低信号伴斑片状高信号,1例为低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高信号3例完全消失,1例大部分消失伴多囊状改变;T2WI:5例为不均匀高信号.多时相动态增强发现:动脉期4例明显强化,1例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2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结论:MRI能显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特征性表现,多数肿瘤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作者:谢智峰;金光韦;王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MRI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的食管MRI.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常规行矢状面扫描:视野23cm×23cm~36cm×36cm、层厚3.5~4mm,横断面扫描:视野20cm×20cm~26cm×26cm、层厚6~10mm,矩阵192×256,3~4次采集.结果:正常节段食管在T1WI上显示为低到等信号;在T2WI上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均呈高信号而肌层呈低到等信号,两种信号对比明显,矢状面上可以看到高信号的粘膜线,在横断面上粘膜线呈环形.对于发生肿瘤的节段,矢状面上T1WI可见食管不规则增粗形成肿块,T2WI肿瘤呈低到等或不均匀信号并可看到高信号的粘膜线中断.在横断面上食管壁非对称性增厚形成以管壁为轴心的软组织肿块,食管管腔不规则狭窄,T2WI上环形高信号的粘膜线中断.结论:MRI有很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尤其是在T2WI上可以清晰地区分食管壁的粘膜层和肌层,结合MRI能够矢状面成像观察食管长轴全貌的优势.MRI在食管癌的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新平;徐文玲;于海英;隋邦森;李莉;王淑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99mTc-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左室腔与心肌计数比值(C/M比值)对心肌梗塞(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74例行静息心肌显像的心肌梗塞患者按C/M比值分为C/M比值减低组和正常组,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3月.未发生心脏事件者随访时间≥12月.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肌显像3月后的血运重建术(CABG或PTCA).结果:74例心肌梗塞患者中C/M比值减低41例,C/M比值正常33例,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分别为18例(43.9%),5例(15.2%),C/M比值减低的MI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M比值正常者(P<0.01).Log-rank统计分析两组未发生心脏事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多元回归显示,C/M比值减低是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影响因素(RR=5.38,95%的可信限CI 1.86~16.13,P<0.01).结论:99mTc-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C/M比值对MI患者的预后判断有较重要的价值,C/M比值减低是估测心肌梗塞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王跃涛;王衡;鹿纯芝;孙珍珠;陈兴新;夏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肾盂源性囊肿不常见,系肾脏囊性病变的一种,极易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本病的诊断,现将我院所见12例肾盂源性囊肿作一回顾分析.1 材料和方法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0~55岁,平均39.2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6例,间断尿频、尿急、尿痛3例.查体中患者有患侧腰部叩痛8例,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4例. 12例均做常规腹部平片及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
作者:张承志;李静;蔡云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鼻腔内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评价了CT和MRI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文洲;密亚平;李俊;万家华;刘昌盛;郑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CT对副鼻窦病变诊断有不少文献报道[1-6],笔者收集172例手术病理CT资料完整的鼻和副鼻窦病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对鼻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作者:蒲锘;赵世煜;付凯;陶客言;陈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自然组织谐波成像(NTHI)技术在对冠心病左室心内膜的识别和左室室壁运动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冠心病患者行常规和NTHI二维超声检查.采用胸骨旁左室长轴、心尖四腔、二腔切面,心内膜识别分4级,室壁运动分析采用16节段法.结果:NTHI改善了57.2%(302/528)节段的心内膜识别,改变了12.7%(67/528)节段的室壁运动级别.结论:应用自然组织谐波技术可改善冠心病病人心内膜的超声识别,进而增加对冠心病病人室壁运动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杨军;富维强;任卫东;陈昕;马春燕;齐国先;高明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例女,49岁,因左颈部包块2个月及主诉头晕、头痛就诊.2年前曾被压伤,胫骨骨折.查体:左侧颈部触及4cm×3cm包块,边界尚清晰,球体感,压痛明显,有搏动感.超声所见:左侧颈内静脉梭形膨大增宽,宽处内径3.3cm,其内可见2.9cm×1.6cm的略低回声团块
作者:陈晓慧;曲国田;吴帆;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发病率较高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我国西北地区更为常见,地处我区邻省的新疆、青海、内蒙以及本区农、牧县区发病率甚高.肝包虫囊肿又属包虫病的常见类型,随着病情的发展往往迅速增长,甚至破裂造成胸、腹腔广泛种植和(或)占据全肝,出现血管及胆道系统压迫,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而致患者死亡,故临床正确分型及早期积极治疗尤为重要.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大,复发率较高,故寻求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成为包虫病治疗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我院开展研究的98例各型肝包虫囊肿经严格筛选,对其中30例囊性包虫进行超声导引下介入治疗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探讨和总结肝包虫囊肿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天贇;罗菊霞;周新梅;吴惠宁;阎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例孕妇,26岁,第1胎孕38周,行产前常规B超检查.孕妇仰卧,胎头位于宫体左下方,双顶径9.0cm,脑中线居中,颅内及胸腔、腹腔结构未见异常.胎心规律.脊柱颈、胸、腰段排列连续整齐.骶尾部可见15.2cm×14.7cm×14.0cm,以囊性为主,囊实相间肿物.其实质部分6.0cm×5.8cm,外形欠规则,界线清楚,内呈实质强回声,并见强回声斑伴声影,并大部分与骶尾部相连,其下方及周围为一外延囊性赘生物,囊壁光滑、清晰,压之变形,肿物随胎动而动.羊水深径6.0cm.胎盘位于后壁,Ⅱ级.超声提示:胎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2日后引产一女死婴.肉眼见胎儿骶尾部肿物大小为17.0cm×15.0cm×14.5cm,紫红色,切开后内见毛发、胎脂及骨质.临床诊断:胎儿骶尾部巨大畸胎瘤,并经病理证实.讨论本例再次证实胎儿畸胎瘤好发于骶尾部,身体中线附近,呈囊实相间,少伴其他异常,而与胎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有所不同.B超易于明确诊断而利于早期发现,以便尽早终止妊娠.
作者:胡丹为;何为慧;程贵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例男,8个月.患儿哭闹、腹部膨隆来我院,B超检查右肾区未见正常肾结构,右侧腹探及一巨大囊性肿物,大小为14.0cm×8.8cm,界限尚规整,内部见大小不等的密集无回声区,囊肿间未见肾实质及肾盂肾盏结构;左肾和膀胱未见异常.超声诊断:考虑先天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作者:王剑平;高东艳;赵丽;韩福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术前影像学改变,包括全部17例CT所见、6例MRI表现、5例颈动脉穿刺造影和5例DSA检查.本组17例全部经手术治疗.结果:术前10例考虑囊性胶质瘤、2例慢性脑脓肿、2例肿瘤卒中、3例AVM伴慢性脑内血肿;术后病理诊断动静脉畸形伴慢性脑内血肿6例、血管畸形伴慢性脑内血肿5例、不明原因慢性脑内血肿6例.结论:慢性脑内血肿CT表现酷似囊性胶质瘤,CT上占位效应相对较轻的囊性灶、囊壁呈轻中度强化、MRI上T1和T2加权像病灶均为高信号,囊壁见到点状或迂曲的流空信号是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陈伟建;诸葛启钏;郭献忠;张宇;吴近森;瞿宣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兔脂肪肝模型中肝脏脂肪含量与MR成像的肝脏信号强度、肝脏T2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MR定量诊断脂肪肝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造成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的实验组16只家兔和正常对照组4只健康家兔行MRI检查,分别在SE、FS、IR序列下成像,测量各序列MR图像上肝脏信号值并计算出肝脏的T2值.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肝脏内脂滴占肝脏单位体积的百分比(VP值).结果:实验组VP值与SE序列T2WI的肝脏信号强度、肝脏T2值之间存在有显著性意义的线性正向相关关系(r=0.76、0.79,t=4.38、4.79,P<0.01、0.001).结论:MR可以定量诊断脂肪肝的肝脏脂肪含量,但其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邹强;孙西河;王滨;谢海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例男,33岁,右腘窝肿块逐渐增大,伴轻微胀痛不适2年余,近来觉屈膝受限,患肢无发热、剧痛、麻木、??胀,既往无外伤史.体检:右下肢外观无畸形,无肌萎缩,行走无跛行,于右腘窝部可见7cm ×12cm局限性隆起,肿块质硬不活动,周边清楚,患肢血运良好.实验室检查未见特殊.
作者:王海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