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高燕;叶波;么冬爱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血脂, 代谢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体检人群血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本院体检的人群6 869例,根据14C呼气试验将研究对象分为Hp阳性组(2 304例)和阴性组(4 56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要求禁食8h,并抽取空腹静脉血做检测.采用t检验和x 2检验进行基本统计描述,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与血脂代谢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分段、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血浆空腹葡萄糖和Hp感染均与血脂异常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去红细胞、血小板和空腹血浆葡萄糖无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阳性组偏回归系数为0.128,OR值1.136(95%CI:1.003-1.286,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人群血脂异常之间存在着关联,提示有必要在人群中开展幽门螺杆菌的普查工作.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癫痫共患病的早期识别

    儿童癫痫共患心理行为问题病因复杂,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癫痫患儿生活质量,早期使用相关心理行为学量表识别异常尤为重要,对于探索病因及干预起到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姚宝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道下裂术后两种不同尿道支架引流方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材质的尿道支架管在尿道下裂修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多孔硅胶尿道支架管,试验组术后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管,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区感染率、术后尿道狭窄和尿瘘发生率、初次排尿痛发生率、膀胱刺激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刺激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区感染率、术后尿道狭窄和尿瘘发生率、初次排尿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具有引流和支架的双重作用,有利于减少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尿瘘、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在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曾金敏;周家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研究

    目的:评估癫痫儿童的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用问卷(P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癫痫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评估,分析影响癫痫儿童行为及情绪的可能因素.结果:共纳入癫痫组50例,正常对照组52例;癫痫组男女比例27/23,平均年龄(8.25±2.5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7/25,平均年龄(8.62±2.55)岁.行为问题方面,癫痫组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情绪障碍方面,癫痫组的SAS量表标准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检出率为12.0%,对照组检出率为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癫痫组的SDS量表标准分高于对照组,抑郁检出率为26.0%,对照组检出率为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癫痫儿童无焦虑组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均高于健康儿童无焦虑组,而癫痫儿童伴焦虑组的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多动指数均高于健康儿童无焦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癫痫儿童伴抑郁组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儿童无抑郁组,癫痫儿童无抑郁组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儿童无抑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发作频率、抑郁是影响癫痫患儿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4.899(1.750-126.874)、3.100(1.397-6.876)、10.595(1.077-104.272).结论:癫痫儿童较正常儿童更易出现行为异常及情绪障碍,且情绪障碍以抑郁为主.癫痫主要影响内在行为,焦虑及抑郁主要影响外在行为,癫痫共患焦虑及抑郁可加重多动异常.剖宫产、发作频率、抑郁是影响癫痫患儿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婷婷;姚宝珍;朱恒博;叶静萍;牛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癫痫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障碍的研究及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及学习障碍的发生率,并研究行为问题与学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及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对(PRS)50例癫痫儿童及5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评及结果分析.结果:癫痫组行为问题检出率34%,学习障碍检出率14%,癫痫伴学习障碍儿童中行为异常发生率为42.86%,不伴学习障碍的癫痫儿童中则为32.56%,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0.285,P=0.011),剖宫产、发作频率高是癫痫儿童出现行为问题的高危因素,OR(95%CI)分别为18.618(1.596-217.181)、2.566(1.249-5.273),PRS得分高是保护因素,OR(95%CI) =0.900(0.832-0.973).结论:癫痫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学习障碍发生率高,共患学习障碍的患儿更易表现出行为问题.

    作者:叶静萍;朱恒博;余诗倩;王舜;姚宝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癫痫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癫痫是一种涉及神经、精神、心理行为等多个层面的儿童神经系统常见慢性疾病.药物的应用、疾病认知的局限性,甚至家长的忽视,往往使得癫痫患儿较正常儿童更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长久以来,人们对于癫痫治疗的关注点在于药物治疗、控制癫痫的发作,却忽视了神经、发育行为及心理多个层面的综合管理.深入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而早期发现癫痫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随之给予积极的干预及治疗,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作者:陈燕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癫痫共患病的现状及其研究意义

    癫痫患儿共患心理行为异常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患儿病情,加重患儿家庭和社会负担,是目前癫痫的研究热点之一.该研究紧跟当前热点研究,致力于更加深入认知当前癫痫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高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致病基因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3个中国土家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色素变性(ARRP)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对3个ARRP家系先证者进行病史采集、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及全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绘制家系图,收集先证者外周血抽提DNA,全外显子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筛选突变基因,对符合条件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家系共分离分析.结果:收集3个中国土家族ARRP家系的先证者.患者表现为自幼或青少年发病,夜盲,进行性周边视力受损.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骨细胞样沉着.全视野ERG显示a、b波振幅明显下降甚至记录不到.其中家系A和家系B均有近亲结婚史.家系B的患者自幼伴有耳聋.家系C为双胞胎姐妹患病.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RETNET网站上提供的基因数据,进行基因筛查和突变筛查排除后,在家系B中发现USH2A基因的突变符合条件,但Sanger测序验证,不符合家系共分离.结论:通过对3个中国土家族ARRP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分析,发现一个可能的致病基因,但终不符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说明全外显子组测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三个ARRP家系的遗传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印;李拓;李家璋;但汉东;张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在氧化锆和钛表面黏附性能的比较

    目的:比较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在氧化锆和钛表面的黏附性能.方法:制作6.8 mm×6.8mm×1.5 mm的块状氧化锆和钛样本,碳化硅砂纸逐级打磨、清洗、消毒.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材料表面形貌,检测材料表面粗糙度与湿润性.利用SEM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在氧化锆和钛材料表面的黏附,采用MTT法间接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在氧化锆和钛表面黏附的量.结果:SEM的结果表明氧化锆表面黏附的致病菌数量少于钛表面,MTT结果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氧化锆表面黏附的数量明显少于钛表面,而溶血性链球菌在氧化锆和钛表面黏附的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氧化锆表面,种植体周围炎常见致病菌更易黏附于钛表面.

    作者:王敏;张爽;王贻宁;夏海斌;邹海啸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IPK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胞质再定位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99例OSCC组织中HIPK2的表达,利用real-time PCR及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OSCC细胞系中HIPK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IPK2在99例OSCC组织的肿瘤中心、肿瘤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上皮(P<0.05);肿瘤中心伴淋巴结转移比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表达低(P<0.000 1).HIPK2具有胞核阳性、胞核及胞质均阳性及仅胞质阳性3种表达模式,癌旁正常上皮主要表现为胞核阳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胞核及胞质均阳性或仅胞质阳性.HIPK2的表达模式与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而与性别及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OSCC的总体生存率与HIPK2的表达模式有关,胞核及胞质均阳性、仅胞质阳性相对较强、仅胞质阳性相对较弱者的总体生存率依次降低(P=0.000 6).HIPK2在OSCC细胞系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上皮细胞系(HIOEC) (P<0.01).结论:HIPK2在OSCC中表达升高,且以仅胞质阳性表达为主.HIPK2的表达及胞质再定位与OSCC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盘月梅;陈新明;张佳莉;孙雅楠;郑雪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体检人群血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本院体检的人群6 869例,根据14C呼气试验将研究对象分为Hp阳性组(2 304例)和阴性组(4 56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要求禁食8h,并抽取空腹静脉血做检测.采用t检验和x 2检验进行基本统计描述,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与血脂代谢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分段、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血浆空腹葡萄糖和Hp感染均与血脂异常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去红细胞、血小板和空腹血浆葡萄糖无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阳性组偏回归系数为0.128,OR值1.136(95%CI:1.003-1.286,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人群血脂异常之间存在着关联,提示有必要在人群中开展幽门螺杆菌的普查工作.

    作者:高燕;叶波;么冬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严重的中心视力损伤.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治疗DME.本文对激光、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系统治疗以及玻璃体手术、新兴药物等多种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DME治疗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时圆圆;吴建华;李朝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前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的影像学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直接前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的差异,并与Lewinnek等人描述的安全范围比较,评估使用两种手术方法安放髋臼假体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科的9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其中45例采用直接前侧入路(DAA),45例采用后外侧入路(PLA).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初次置换,股骨近端严重畸形、髋臼后方缺损、僵直髋、以及Crown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需要使用特殊假体的病例均被排除.手术由熟悉两种术式的同一医师完成.术后摄取X线片,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外展角、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差异,从而评价假体位置.结果:直接前侧入路组和后外侧组的外展角、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分别为(41.97±6.36)°和(35.58±5.12)°,(16.38±4.75)°和(13.49±3.9)°,(4.1±1.25)mm和(3.9±1.1)mm,(3.7土0.9)mm和(4.2±1.1)mm.其中,两组入路臼杯外展角对比,直接前侧入路组大于后外侧入路(P<0.05),两组入路臼杯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对比无差异(P>0.05);上述各指标在安全范围内视为可接受,可接受率分别为93.33%和77.78%,86.67%和91.11%,86.67%和88.89%,84.44%和86.67%,其中,两组入路臼杯外展角可接受率对比,直接前侧入路组大于后外侧入路(P<0.05),两组入路臼杯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直接前侧入路相比后外侧入路,臼杯外展角较大,且具有更高可接受率;两组入路臼杯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及股骨偏心距无明显差异.

    作者:施家奇;李皓桓;李建平;周思齐;彭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ADAM17基因RNAi重组慢病毒对小鼠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

    目的:建立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ADAM17 shRNA的重组慢病毒对炎症的抑制作用,为人工干预炎症过程提供依据和手段.方法:将ADAM17 shRNA的重组慢病毒作用于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TNF-α的表达,并取肝、肺、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重组慢病毒对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动物实验证明重组慢病毒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膜表面mTNF-α增加,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该慢病毒可降低LPS诱发的小鼠肝、肾、肺组织的炎症反应.结论:ADAM17重组慢病毒降低了sTNF-α的分泌,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抗炎药物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作者:何兵;庹虎;连文静;李小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重视癫痫儿童共患精神行为问题

    癫痫是一个谱系疾病,癫痫共患病组成其核心症状并影响了癫痫患儿的社会功能和预后.因此对癫痫共患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是尤为重要的.不同组合形式出现的癫痫和癫痫共患病,往往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包括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失衡,离子通道、神经胶质细胞及免疫异常等.目前癫痫共患精神行为异常的治疗主要参照精神科的诊断和药物,只有深入探讨其背后共同的生物学基础、遗传、精神和社会环境影响,充分考虑癫痫本身和共患病之间的相互影响,才能为患儿制定合理的诊治策略.

    作者:彭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Th17/Treg细胞平衡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h17/Treg细胞平衡关系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oJIA患儿活动期、缓解期外周血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L-17、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以健康儿童和化脓性关节炎患儿作正常和疾病对照组比较观察.结果:活动期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为(3.73±1.55)%,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化脓性关节炎患儿组和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组、缓解期组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分别为(3.49士1.73)%和(4.01±1.81)%,均低于健康儿童组和化脓性关节炎患儿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期患儿组血清IL-17、IL-6含量分别为(14.01±5.63) ng/L和(10.56±4.67) ng/L,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化脓性关节炎患儿组和缓解期患儿组(P<0.05);活动期、缓解期组患儿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221.30±43.77) ng/L和(210.60±39.12) ng/L,均高于健康儿童组和化脓性关节炎患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缓解期组患儿血清IL-17与IL-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238,P<0.05;r=0.299,P<0.05),但TGF-β1与IL-17、IL-6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oJIA患儿体内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且随疾病的活动和炎症缓解而趋于正常.Th17/Treg细胞失衡期,Th17细胞比率升高,Treg细胞比率降低,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作者:胡玲娟;吴春江;周旭炜;刘燕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长链非编码RNA HUL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ULC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ULC在结直肠正常黏膜上皮细胞NCM460和CRC细胞,以及在35例CR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HULC在CRC细胞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M460,在CR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6.801±0.294(n=35),癌旁组织中为3.883±0.309(n=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ULC低表达组CRC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LC在CRC细胞和组织内过表达,可作为CRC预后判断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徐飞;刘九洋;黄超群;彭春伟;熊斌;杨肖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ART免疫疗法中慢病毒拷贝数检测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特异探针检测慢病毒拷贝数,在CART免疫治疗中准确区分携带不同靶点的CART细胞在体内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CD19和CD22 CAR结构的慢病毒重组质粒;通过流式和ELISA技术检测两种CART细胞在体外与Raji共培养时的杀瘤效率;通过TaqMan技术检测293T细胞及病人基因组中的病毒拷贝数.结果:CD19和CD22的慢病毒载体成功构建,并收集具有高滴度的病毒颗粒;体外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病毒的T细胞(CD19-CART和CD22-CART)分别与Raji共培养组的杀瘤效率和IL6释放水平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在293T细胞中,转染了病毒与重组质粒组的慢病毒拷贝数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P<o.05);CD19-CART和CD22-CART序贯回输20 min后,均可在体内检测到102-104个病毒拷贝,到第10天显著上升(P<0.05),随后变化平稳,且均高于初始回输水平.结论:跟踪监测病毒拷贝数,能确定特定CART细胞在体内的存续时间,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代洋;石伟林;宋如晦;徐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G-CSF诱导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表达Bv8促进U14宫颈癌细胞成瘤及血管生成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PMN)生成Bv8的作用,以及其对肿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Bv8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MN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磷酸化改变.体内实验:PMN与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混合成瘤,G-CSFR真核表达载体干扰G-CSF作用,抗Bv8抗体阻断Bv8作用,比较各组瘤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密度.结果:体外实验中:G-CSF刺激后,PMN中By8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05),PMN中ER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06 7).在G-CSF作用时加入特异性ERK抑制剂PD98059后,By8的mRNA水平、PMN中磷酸化ERK蛋白的水平与G-CSF刺激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08 9和0.009 8).体内实验中:NBM-PMN抑制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TBM-PMN促进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加入G-CSFR及抗Bv8抗体后,TBM-PMN的促肿瘤生长及促血管生成作用减弱.结论:G-CSF刺激骨髓PMN生成Bv8,参与了宫颈癌肿瘤微环境改变小鼠骨髓PMN功能的过程,使其具有促进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潜能.

    作者:颜彬;高晗;彭秋子;汪莹;徐檬;戴璇;郭玉琳;邹苗;王超男;吴绪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Meta分析

    目的: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8月.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246例患者(试验组n=123,对照组n=12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频rT-MS治疗能够改善VCIND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SMD=1.15,95%CI(0.59,1.71),P=0.000 1],缩短了P300潜伏期[SMD=-7.68,95%CI(-11.66,-3.71),P=0.000 1],提高了MBI评分[SMD=0.53,95%CI(0.05,1),P=0.03].结论:低频rTMS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

    作者:陈卓;李颖;郝赤子;廖维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重视癫痫儿童共患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癫痫共患病正逐渐被儿科临床医师认识,但认知度不够充分,有时会造成诊断及处理不全面.本文从共患病的内涵及意义、癫痫儿童共患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癫痫儿童共患病的干预策略等方面积极探讨癫痫与共患病的内在关系,探索癫痫与共患病协同治疗原则,以大程度地提高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钟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