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泽元;林怿昊;邵豪;施侣元;邹钢;赖丽萍;庄雄杰
淋巴网状组织(简称淋巴组织)是由T、B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树突细胞及Langerhan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组成,它受到抗原性刺激以后会发生增生活跃.同时淋巴组织结构不像上皮组织有基底膜、增生与恶变很难识别.由抗原刺激引起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eactive hyperplasia,RH)组织象复杂多变,其与恶性淋巴瘤组织学鉴别诊断十分困难,误诊率相当高.但如能够对RH与恶性淋巴瘤的实质,与组织学变化的特征及规律深入了解,绝大多数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作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作者:朱梅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30例特纳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的核型、临床表现及其关系.方法 1991~2004年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诊治30例Turner综合征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检查染色体,G显带、R显带技术分析核型.记录每例的核型及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 Turner综合征的核型可分为4类,即单一型、嵌合型、X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含Y染色体核型;绝大多数为嵌合型.核型异常越明显,性发育不全等症状越典型.结论典型Turner综合征患者有身材矮小、闭经及性发育不全、特殊体型等表现,不同核型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核型异常的程度及异常核型和正常核型细胞系的比例.含Y染色体者多有两性畸形,应早期行预防性性腺切除术.
作者:陈东晓;陈懿青;陈慎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多项临床试验方法的作用.方法收集1995~200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104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生化检查、体位激发试验、影像学检查与肾上腺静脉插管在诊断中的阳性率及符合率.结果 (1)血醛固酮升高为筛选PA阳性率高的检测指标.(2)醛固酮腺瘤患者生化异常较明显.(3)与手术病理比较,B超在醛固酮腺瘤和双侧肾上腺增生中的诊断符合率分为95.77%及73.33%;CT为98.51%及31.03%;体位激发试验以升幅30%为标准时在醛固酮腺瘤和双侧肾上腺增生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1.11%及57.14%,以50%为标准时为72.22%及42.86%;肾上腺静脉插管的符合率为83.33%及100%.结论 PA的诊断中,典型患者经血钾、血尿醛固酮及血浆肾素活性等筛查可明确诊断,但部分患者上述生化改变并不典型.体位激发试验结果在醛固酮腺瘤及双侧肾上腺增生中有部分重叠.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灶者可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
作者:张炜;汤正义;胡仁明;方文强;王卫庆;赵咏桔;罗邦尧;宁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糖尿病(DM)组按1999年WHO标准,选住院或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61例,男28例,女33例,年龄(53.67±11.31)岁.入选条件除外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急性代谢紊乱及其它器质性疾病.除外发热剧烈活动等影响因素.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30mg,经心电图、下肢血管彩超等检查除外大血管病变.经眼底检查或荧光照影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53.82±12.24)岁;
作者:杨岩;高岩;王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恶性淋巴瘤是来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实体肿瘤.其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更具异质性.由于表现复杂及各家观点不一,其分类长期以来比较混乱,以至形成多方案并存局面.
作者:赵继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间质性肺病(ILD)分为病因已明与病因未明两类,其中以职业性接触为致病原因者常见,而接触无机类粉尘致病情况为多.近几年,国内对ILD临床观察报告日渐增多,但多数病因未明.本次报告28例均为氨气中毒,其中致ILD 16例.
作者:孙树梅;徐伟善;张仲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01~2003-03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5例.结果急性轻型胰腺炎12例,重型胰腺炎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痊愈5例,好转5例,死亡5例.结论 (1)急性胰腺炎是SLE病情活动的表现;(2)胰腺血管病变是导致胰腺炎的主要致病机制;(3)糖皮质激素可能不是导致胰腺炎的病因;(4)中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伟光;史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持续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作者: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靶向治疗的定义及其由来靶向治疗尚无统一和公认的定义.广义地说,凡是针对疾病发病机制中某一环节(靶点),应用相应的药物治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都可称为靶向治疗或靶向疗法.
作者:王振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概念与历史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边缘区B细胞分化和表型,低度恶性的淋巴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侵犯范围、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于其他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宫立众;田小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们于1999~2004年对急性胰腺炎(AP)36例心肌酶谱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在临床的意义.1 资料和方法本组36例AP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31~79岁,平均(52±6)岁,其中轻症AP 23例,重症AP 13例.轻重症AP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因方面比较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28名健康体检者,与AP两组性别、年龄比较P>0.05,具可比性.方法:入院后24h内抽肘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采用酶活性速率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
作者:陈晓琴;周力;王岚;吕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基因治疗和生物导弹的应用,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广泛开展,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已取得了瞩目的进展,NHL已成为一类可以治愈的疾病.
作者:张巧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是以横纹肌受累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中,肺间质病变(ILD)是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5%~30%.因可引起肺功能衰竭,病死率增高,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PM与DM并发间质性肺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多见于20~40岁女性.
作者:侯岩峰;张源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2002-01~2002-12收治9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李芹;李丹;卢霞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反映胰岛素抵抗(IR)的佳血脂指标.方法引用福田人民医院2003-11体检中无糖尿病史且空腹血糖<5.6mmol/L的人群1002例参加本研究,根据甘油三酯(TG)按百分位数法将研究对象均等地分为3组,以稳态模式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IR.结果 HOMA-IR随TG升高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以HOMA-IR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脂指标中仅TG进入回归方程;TG对IR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 TG是反映IR的佳血脂指标.
作者:陆泽元;林怿昊;邵豪;施侣元;邹钢;赖丽萍;庄雄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高血糖是危重症和(或)ICU患者的常见问题,可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病死率产生不利的影响.许多因素可以导致高血糖,包括应激、糖尿病、肥胖、增龄、应用激素、败血症、胰腺炎以及使用营养支持等.
作者:李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9-03~2004-08我院采用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2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发现有63例合并2型糖尿病(DM).本文将合并DM与未合并DM(ND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作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李霞;姜大明;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肝胆疾病中少见但后果严重的一种手术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有所增加.本文分析总结2000~2005年收治的由外院转入我院,应用内镜微创治疗的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人27例,报告如下.
作者:麻树人;杨波;张宁;李顺明;周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