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

蒋华珍

关键词: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综合护理
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措施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某院2013年9月~12月接诊的3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气道管理,观察组18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气道管理。结果:对照组18例患者,6例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3.3%;观察组18例患者。2例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1.1%;观察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控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管理,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共治疗12周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HbA1c均有改善,但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各有不同。治疗组血清TG及LDL-C降低明显,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等数学“探究式教学”浅谈-以二重积分换元法为例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二重积分换元法,包括极坐标换元法为例,阐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同时为这一重要高等数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作者:王红勇;廖茂新;杨德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豆异黄酮的摄入与乳腺癌发病率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饮食摄入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使用Stata11.0软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近13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发病率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异质性检验,合并OR,并进行偏倚评估与敏感性检验。结果: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一共有10项,其中包括4500名乳腺癌病例。以摄入大豆异黄酮的量分为常食组与偶食组,异质性检验结果为I2<3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OR=0.89,95%CI为0.81-0.97,Z=2.55,P=0.01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摄入大豆异黄酮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李譞婷;华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在门诊输液护理室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某院进行门诊输液室护理的患者共计6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患者的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如环境护理、输液护理等。在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投诉人数。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6.67%,而投诉率达到了13.33%;采用了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为96.67%,投诉率仅仅为3.33%。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患者的投诉率,大大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出现,能够提高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度与和谐度,有着较为实用的意义。

    作者:吴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神康复工作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因素分析和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工作治疗小组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和安全管理。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模式。结果:精神康复工作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是可以减少和预防的。结论:加强精神康复过程中病人和环境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

    作者:王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城乡双向转诊的现状及对策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连年攀升,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中,双向转诊制度是帮助肿瘤患者获得佳的诊疗模式、符合现代医学需要、协助解决当今医疗卫生事业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阐述恶性肿瘤患者城乡双向转诊的现状与解决途径。

    作者:蔡刚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20例患者护理及体会

    目的:总结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护理帮助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例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结果:20例患者疗效满意,未发生感染、尿瘘、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膀胱全切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措施,手术疗效与术前术后护理紧密相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秀兰;牟宗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29例髋部关节疾病患者,对其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进行治疗,并对取得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1~2.5年之间对患者进行随访,按照关节功能相关标准将治疗效果分成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发现22例为优,5例为良,1例为可,1例为差,优良率为93.1%。结论: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对髋部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保留患者的股骨颈、颈干角和前倾角,这样有利于治疗,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但是远期疗效仍待观察。

    作者:梁英军;孟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3年5月1日~2014年7月1日间收治的32例包皮过长或不完全包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病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18.8%;对照组中有5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31.2%。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控制并发症率,为患者术后的恢复提供了条件,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铋量法测柳酸毒扁豆碱滴眼液的含量

    目的:寻求一种相对简易的柳酸毒扁豆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查阅国内文献,查到一种未公开发表,可用而又相对简易的铋量法。结果:经实验,铋量法是一种相对简易而又可行的方法。结论:铋量法是一种可用于药房制剂和制药企业中间体控制质量的方法。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某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妇产科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0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与过程,自制问卷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两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痛疼分级及产程时间,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及心理情况的比较,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分娩方式、患者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服务模式。

    作者:张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效果研究

    目的:对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期精神病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之后观察效果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之后,7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所有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之后全部消失。结论:奥氮平对于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星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提高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针对并发呼吸衰竭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某院6例神经内科疾病中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在机械通气前后的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和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结论: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时,应该尽早进行机械通气,以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梁新明;张保朝;付国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8月验配RGP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312人(556眼)。在裂隙灯下进行荧光素染色配戴评估后确定处方,定期复查随访6~12个月。结果:556眼均一次配适成功,平均佳矫正视力RGPCL好于框架眼镜(P<0.05)。随访未发现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RGPCL的视觉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并有较高的安全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谢小华;常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手术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某院收治的108例行手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手术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恢复及心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情况明显改善,其SAS评分(39.78±6.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2.57±5.39)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5kHz、1.0kHz及2.0kHz语频气导听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临床影响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的情况下提高手术治疗依从性,对患者听力改善具积极影响。

    作者:姜春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下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健康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应用健康护理的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护理干预,观察组老年患者则在临床护理路径下进行健康护理。对比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对护理干预措施满意程度。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更具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程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程度为78.0%,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进行健康教育不但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且有助于进一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朱敏林;梁丽珠;谢玉梅;黎兴瑞;张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比较分析TCD与DS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可行性

    目的:比较分析TCD与DS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TCD与DSA检查颅内动脉闭塞或下摘编情况,并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做对比分析。结果:TCD与DSA检查诊断一致,动脉数量194支,其中22支TCD检查正常,另外DSA发现36条狭窄动脉TCD检测正常。以DSA结果为标准, TCD敏感性85.03%,特异性98.84%,假阳性率1.46%,TCD误诊漏诊比率15.27%。结论:TCD与DSA诊断脑动脉狭窄均具有可比性,但是互有利弊,二者联合检测效果佳。

    作者:武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孕中期使用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单脐动脉的形态和血流信号特征进行观察,与产后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脐血管和脐内静脉血流,其检查意义明显优于产后病理检查、染色体检查(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显示两只血管血流情况,从而对畸形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在中期孕检中对单脐动脉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维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疗纠纷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对某市近年来医疗纠纷现状及产生原因调查分析,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提出防范产生医疗纠纷的策略。方法:选取某市2010年~2013年间发生的384例经第三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备案的医疗纠纷,从涉及医院等级、分布科室、解决途径、赔偿金额及患者来源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市医疗纠纷发生在三级医院的比例为70.32%,赔偿金额占总金额的78.00%,主要分布于骨科、普外科、妇产科等手术科室。来源于市区的患者占52.08%,郊区或市属县的患者占47.92%。结论:医疗纠纷防范的重点单位是三级医院,重点科室是骨科、普外科等手术科室。医疗机构应加强沟通、注重人文关怀,以防范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志刚;郑大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冷敷的疗效观察

    目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冷敷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自制小冰袋局部冷敷,术后1h开始,每8h1次,每次0.5h,每天2次,共3d,在第1次冷敷后24h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冷敷后72h观察局部肿胀度,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术眼疼痛度方面,术后第1次冷敷24h,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0,P<0.05)。在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方面,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56.50,P<0.05)。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冷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何鸿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