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周玺
目的:探讨CD44v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膀胱癌组织芯片150芯(包括70例膀胱癌组织和5例癌旁组织)中 CD44v6的表达。采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染色分析后的数据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膀胱癌组织中 CD44v6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CD44v6在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董艳;张端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处于几种常见新生儿疾病病理状态下患儿凝血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PSS软件回顾性分析了183例处于6种不同疾病病理状态下的首次新生儿(患儿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与20例同期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结果:①处于疾病病理状态下的患儿组整体凝血功能指标(PT、PT-INR、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1)。②各疾病组患儿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患儿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各患儿组PT、INR、AP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结论:多种新生儿疾病病理状态下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应加强监测凝血功能筛查指标,避免病情恶化和药物滥用。
作者:唐洁;于文亮;赵凤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脊麻剖宫产术中对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足月第一胎 ASAI~Ⅱ级,年龄20~24岁,体重65~85kg的孕妇60名。随机分成2组。选择 L3-4间隙,采用针内技术,常规作脊硬联合麻醉操作。Ⅰ组(3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加0.6ml生理盐水的混合液,Ⅱ组(3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加1%利多卡因0.6ml的混合液,注药时间8~10秒,记录感觉阻滞高平面,达到感觉阻滞高平面的时间,从感觉阻滞高平面到消退两个节段以及消退至L1和S2平面的时间,和平面消退至 L1和S2时的运动阻滞评分,并比较2组新生儿的 Apgar评分及麻醉并发症。结果:2组产妇达到感觉阻滞高平面的时间相似,Ⅱ组产妇的感觉平面消退两个节段和消退至 L1和 S2水平的时间较Ⅰ组显著缩短,2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相似,均未出现脊麻后头痛及短暂神经症状。结论:复合应用1%利多卡因0.6ml ,能够缩短布比卡因(7.5mg)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间,对新生儿无影响,不增加麻醉并发症。
作者:王江兵;李齐心;周进军;高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了解SPSS 近似法随机抽样与精确法随机抽样的抽样效果,通过实例研究,将用两种随机抽样方法所得抽样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点估计值对两种抽样方法进行比较。在不需要精确样本含量的前提下,采用SPSS的近似法随机抽样会更加方便、实用。
作者:程园园;程多娇;朱桂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单纯肺结核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与加用口服阿卡波糖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肺结核合并IG T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将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者168例,平分为1、2组;其中1组给予口服阿卡波糖,并设单纯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100例为对照组(3组),对抗结核治疗6月、12个月痰菌情况及1,2组IGT向正常糖耐量的转化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痰菌阴转率:6月末1、3组与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36.92,P<0.005)而1组与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08,P>0.75);2组12月末与3组6月末差异无显著性(χ2=0.01,P>0.90);2组12月末与6月末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2月末,1组与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GT向正常糖耐量的转化率:6月末1组与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8.39,P<0.005);12月末1组与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3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与抗结核疗程长短是肺结核合并IGT患者结核病治疗成功的关键,肺结核合并IGT患者抗结核疗程应≥12个月,若口服阿卡波糖则抗结核疗程可与单纯初治菌阳肺结核相同,且因缩短了抗结核疗程而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IGT于结核病控制后亦有相当的向正常糖耐量的转化率。故口服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50mg,三餐中嚼服)的同时采用2HREZ(S)/4HR标准化疗方案抗结核治疗是肺结核合并IGT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
作者:张瑾;周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高校护理专业专科生的病理学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式、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相对照,通过学习动机策略问卷调查,从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信任感、考试焦虑感、认知策略的使用和自我调节能力5个方面展开调查,比较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秀芝;亢春彦;王黎;肖红;薛玉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flurbiprofen axetil injection ,FA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兔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磷脂酶 A2(PLA2)、前列腺素 E2(PGE2)水平的影响,探讨 FA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于L3-4和L4-5节段椎间盘用18 G 针头行纤维环穿刺,制作兔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术后3周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检查,确认造模成功32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硬膜外注射给药,治疗组注射 FAI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治疗前后的自由行走痛行为学评分;治疗结束后第7天处死动物,获取椎间盘组织,ELISA 法测定其中的 PLA2、PGE2水平,HE 染色行形态学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痛行为学评分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中 PLA2和 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内可见肉芽组织生长,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内无肉芽组织生长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FAI能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兔椎间盘髓核组织中 PLA2和 PGE2水平,降低腰椎间盘组织病理损伤,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王育斌;樊舒豪;郭晓轶;徐亮;胡浩;李彦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介绍并讨论数学模型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婴幼儿糖尿病的诊断、并发症及发病三个方面。文章将通过正态分布、线性回归、微分方程、概率分布等数学方法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作者:王京旗;张金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2006~2010年新疆乙肝月发病率数据分析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短期内新疆乙肝的流行情况,对乙肝的流行情况进行预警,提前做好预防控制的准备。
作者:郑彦玲;郑艳梅;张利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引起个体老年痴呆的各个危险因素的贡献权重。方法:依据贝叶斯公式,建立通过相对危险度(RR )来测定多因素暴露的情况下单个危险因素对老年痴呆发病贡献权重的方法。结果:研究方法可用于衡量各危险因素对个体发生老年痴呆的作用大小。结论:将贝叶斯公式应用于老年痴呆的研究,有助于病因的寻找和预防措施的有效开展。
作者:惠晓萍;单海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给出了在变异系数相同的条件下,两正态总体均数的一致优势无偏检验。
作者:赵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鼻腔冲洗剂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冲洗的疗效分析观察,认为鼻腔冲洗剂的合理选择是鼻内镜鼻-鼻窦手术后恢复期治疗的重要临床措施。方法:选取100例择期鼻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冲洗液,依次为海水,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注射液药水,中药水,后生理盐水或清水(纯净水),半年为期限;对照组:生理盐水。追踪半年观察比较其手术疗效即观察其粘膜修复情况和鼻腔粘连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粘膜修复时间和鼻腔粘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鼻窦炎患者术后不同阶段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既缩短了治愈时间,又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庆文;陈清;袁小兰;刘爱国;肖才文;徐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手法松解治疗外伤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手法松解治疗外伤关节僵硬68例,治疗时间短3周,长12个月。结果:68例中优40例,良16例,可8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82.35%。结论:应用中药熏洗结合手法松解治疗外伤关节僵硬,可显著改善僵硬关节活动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内多数学者的医学论文中的统计分析是用SPSS软件完成的,绘图大多使用Excel ,虽说SPSS软件专业、Excel绘图功能强大,但完成统计分析及绘制复杂及专业的统计图表时,对于医生或者研究者来说也有不小的挑战。本文介绍一款更适合科学统计及医学期刊发表的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
作者:孙芳;高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随机区组设计多组样本资料非参数 Friedman M 检验后,各组样本的多重比较。方法:采用秩转换方差分析方法和调整检验水准做多次相关两样本的配对Wilcoxon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 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实现SPSS 软件对同一数据资料非参数检验的多重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论相同。
作者:关红阳;郭轶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60例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酮咯酸组和芬太尼组,均采取全凭静脉麻醉,于雷米芬太尼停止泵入前15min分别静脉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或芬太尼50μg,观察术后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30min3.2±1.3vs3.4±1.5,60min2.0±1.1 vs2.8±2)及出血情况(鼻出血 VAS评分6.6±3.1VS5.1±3.1,痰中带血 VAS 评分3.1±1.8vs3.4±1.8,更换敷料 VAS 评分5.2±3.5vs4.3±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可以较好的替代麻醉性镇痛药用于预防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成年患者术后镇痛而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作者:熊双宝;周德祥;熊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便秘(constipation )是常见病的消化道症状[1],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排便次数减少。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便秘与年龄,性别,地域性等各种因素有关。便秘不分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生,但女性,老年人,儿童及手术后患者是高危人群。我国发生率大约在10%~15%,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发生率的18%~23%[2]。文献报道便秘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4~6,其次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也不低,国外为0.3%~8%[3],国内为3.8%[4]。
作者:吴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肝癌的死亡现状和有关因素。方法:用肝癌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湖北省2007年监测点居民死亡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2007年监测点共有1106例肝癌死亡病例,其中男性796例,女性310例,男女比为2.57。总死亡率为30.18/10万,男性为42.64/10万,女性为17.25/10万,居2007年湖北省抽样地区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肝癌死亡率基本随年龄增加,城市肝癌死亡率为22.34/10万,农村肝癌死亡率为33.59/10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肝癌死亡的PYLL 为15548.38,位居恶性肿瘤第一。其中,男性肝癌PYLL 为10527.52,女性肝癌PYLL为4184.5,男性肝癌死亡的PYLL 与女性肝癌死亡 PYLL的比率是2.02:1。结论:2007年肝癌在湖北省的引起的死亡情况不容忽视,应该加强对于肝癌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朱茜;刘俊;张庆军;郭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公英片中咖啡酸的含量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250mm ×4.6mm ,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1.56g ,加水使溶解成1000ml ,再加1%磷酸溶液调pH4.2)(23:77),检测波长:323nm ,流速为1.0mL ﹒min -1。结果:咖啡酸的回归方程为:Y =47965х+52746,г=0.9997(n=6),线性范围为:8.084μg/mL~202.1μg/mL ,平均回收率为99.59%,RSD为1.39%(n=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将其作为蒲公英片的质控指标之一。
作者:朱德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不同时期实行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指征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足月初产妇100例,根据宫口开大情况实施分娩镇痛,其中潜伏期组60例,活跃期组40例。取同期未实施分娩镇痛因试产失败而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10例为对照组。记录3组剖宫产指征、术中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①潜伏期行分娩镇痛剖宫产指征依次为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剖宫产指征依次为活跃期停滞、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对照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②潜伏期和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后,镇痛组因活跃期停滞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不同时期行剖宫产术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出血量、24小时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后在不同时期行剖宫产指征依次为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胎方位异常。在行分娩镇痛同时,应加强产程管理,进行适当干预,还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