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8例分析

王立;李昭荣;韩玉环;雷俐

关键词: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围生儿死亡, 恰当处理, 病死率, 诊治, 杂化, 病例
摘要:早产和胎膜早破经常同时存在,但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变得复杂化,且早产并胎膜早破的围生儿病率和病死率相当高。所以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premature la-bor complicated with premature rapture of membrane, PPROM)将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本文将我院1996~1999年内早产并胎膜早破病例108例诊治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时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2例未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100mg/d,共5天)。第六天手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LSAB法)检测用药前后内膜癌组织Fas、FasL表达的变化。用半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semiquantitative 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测定用药前后内膜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后子宫内膜Fas表达明显升高(P<0.01),FasL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但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兰守敏;温泽清;张晓菁;赵兴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孕4个月双附件切除后继续妊娠足月产1例

    患者27岁,G1P0,住院号200198,孕16周+2,因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2小时,急诊于2000年1月2日入院,末次月经:1999年9月8日,预产期:2000年6月15日。患者1年前因卵巢囊肿行左侧附件切除术,1个月前因妊娠伴轻度下腹痛行B超检查,发现右侧附件区有-5.0cm×4.8cm大小囊性占位病变,未予治疗。查体:急性病容。妇科检查:宫底脐下两横指,右附件区可触及手拳大小囊性肿物,活动好,蒂部压痛明显,全腹肌张力稍增高。急查血常规:WBC 12.3×109/L。

    作者:罗春花;田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指血中催乳素(prolactin,PRL)高于正常值,包括显性高催乳素血症(24小时血中PRL持续升高)和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夜间睡眠时PRL值超过生理范围或月经周期的某一时间一过性升高)。高催乳素血症常导致闭经、溢乳、生殖功能下降或不孕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究其原因可分为生理性、药物性和病理性三大类,是由于下丘脑产生的催乳素的生理性抑制物多巴胺(DA)与刺激物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5-羟色胺(5-HT)、小肠血管活性多肽物(VIP)等失去平衡所致。

    作者:邢福祺;刘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巨大阔韧带平滑肌瘤伴出血囊性变1例

    患者35岁,孕2产1流1,住院号213132,因腹部胀大1年于1999年9月20日入院。查体:BP14/10kPa,心肺正常,腹膨隆,可触及巨大之囊性肿物占据腹腔,上至剑突,下至盆腔,光滑无触痛。另于脐左触及10cm×8cm×8cm之实性结节状肿块。内诊:阴道前壁下膨隆似胀大之膀胱,宫颈被推至耻骨联合左上方而窥器不能暴露。脐左之实性肿物为增大的子宫。B超:子宫明显增大,形态不规则,内见多个实性团块回声,宫腔内见节育环,盆腹腔内见巨大液性暗区,上界平剑突下,内见众多宽带强回声分隔。囊壁厚处为66mm,B超提示为子宫实性占位病变,卵巢囊肿(粘液性?)。初步诊断为:①巨大卵巢肿瘤(右侧),阔韧带囊肿不能排除。②子宫肌瘤。

    作者:孙选;解梅林;李忠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是指月经期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发生的下腹疼痛、坠胀及其他不适感,常见于初潮6~12个月后,初建立排卵周期时,主要表现为经期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外阴、肛门及大腿内侧,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水肿甚至虚脱。本文就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作一简述。

    作者:曹云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媒体技术在生殖健康咨询中的临床应用

    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生殖健康专家咨询系统(以下简称专家咨询系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素文;孟培;孔立科;郑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53例输卵管绝育术后腹痛原因探讨

    输卵管绝育术后出现腹痛是长期困扰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对术后腹痛的353例病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针对查出的原因进行相应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华峰;侯玉枝;吴英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巨大子宫峡部平滑肌瘤1例

    患者48岁,住院号407016,孕2产1,因妇科普查发现盆腔肿物4年,明显增大伴月经增多2年,于2000年10月5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月经量中,无痛经史,用避孕套避孕。末次月经2000年9月2日。患者4年前妇科普查发现子宫肌瘤,当时B超提示直径0.5cm。 入院妇科检查:阴道畅,见少许暗红色血性液,阴道后壁上1/2被肿物顶起。未见宫颈,可于耻骨弓后方触及宫颈的边缘。触及子宫及肿物上至脐上1指偏向右侧,肿瘤似孕24周子宫大小,下至阴道上1/2处,肿物质硬,可上下推动,左右活动度差,表面不光滑,无压痛。双附件触诊不满意。临床诊断:子宫肌瘤。本院B超报告:宫体被推向右上腹与脐平,约7.0cm×5.9cm×3.3cm大小。肌层回声均质,宫腔线隐约可见,呈线样居中,宫体下段可见一巨大团块样回声,上界平脐,下界达耻骨上,大厚径12.2cm,团块内由多个大小不等结节组成,各结节间可见包膜,围绕各瘤节间可见呈点状血流信号,为静脉血流。宫颈探查不满意。右卵巢回声正常。左卵巢显示不满意。B超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浆膜下)。

    作者:周琦;赵友萍;姜淑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ax基因在正常与异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Bax基因具有促凋亡作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Bax基因表达的研究较少[1],而异常病变子宫内膜中Bax基因的表达及意义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正常月经周期、增殖症及癌变子宫内膜中Bax蛋白的分布及含量变化进行检测,以期探讨Bax蛋白的变化与子宫内膜凋亡及病理改变的可能关系。

    作者:周从容;陈贵安;薜爱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管性假血友病伴卵巢破裂腹腔内大出血病例分析

    1 病例简介 患者15岁,住院号:66456。因突发下腹胀痛1天,腹痛加剧4小时,伴头晕、呕吐1次,B超发现子宫左侧一6.8cm×5.5cm以实质性为主的混合性包块,于1997年10月13日收入院。体格检查:T 36.8℃,P 96/min,R 18/min,BP 12.0/8.0kPa,神清,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可疑。肛查:宫颈举痛,子宫前位略小,子宫左上方似扪及一边界不清的实质性肿块,大小不清,触痛明显。检查中改变体位时患者出现休克表现,BP 10.6/6.7kPa。复查B超:盆腹腔见游离液性暗区,示盆腹腔积液。诊断:卵巢黄体或肿瘤破裂出血。于16时30分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大量积血及血块,子宫略小,右侧附件正常,左侧卵巢内血肿5cm×5cm×6cm,上有4cm长的破口,有活动性出血。清除卵巢血块后,行卵巢修补术,但术中卵巢修补处弥漫渗血,反复缝扎、压迫无效,故行左侧附件切除术。术中大网膜、腹膜、切口处皮下筋膜及腹直肌广泛渗血,经大量输血、输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后渗血渐止。术中失血共2800mL(包括腹腔积血)。

    作者:丁惠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雄激素血症

    妇女血中雄激素水平过高、活性增强称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emia,HA),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其病因较复杂,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生殖系统发育及功能异常的症侯群,治疗较棘手。1 病因及发病机制 妇产科常见的HA主要来自卵巢和肾上腺病变,其他较少见的病因为:靶器官局部雄激素异常、使用外源性雄激素或具有雄激素作用的药物、高催乳素血症等。

    作者:陈晓燕;曹缵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尿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分析

    我们从1999年5月至11月应用ELISA法测定4l例异位妊娠和42例正常早孕妇女尿中的β-hCG含量,并进行了检测的第l天、第3天2次观察,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收集 选择本院住院异位妊娠(停经36~56天,平均47天)41例,门诊正常早孕(35~49天,平均47天)42例,分别于就诊第l天和第3天留晨尿送检。4l例异位妊娠者6例伴有阴道流血1~10天,平均4天;14例有腹痛;B超检查:l0例提示腹部混合性包块,3例提示卵巢囊肿蒂扭转,28例提示不排除宫外孕。

    作者:黄道连;黄惠伦;向燕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卵巢良性实体性肿瘤112例分析

    本文对(作者在中国医大一院进修期间所收治的)112例卵巢实体性肿瘤患者诊治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发生率 1980年至1996年(中国医大一院)共收治卵巢良性实体性肿瘤112例,占同期收治卵巢肿瘤的6.2%(112/1807),占卵巢良性肿瘤的9.1%(112/1231)。1.2 发病年龄本组年龄6~73岁,平均发病年龄51.1岁,发病于绝经期后者51例(占45.5%)。各类型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Brenner′s瘤57岁、纤维瘤52岁、甲状腺瘤50岁、卵泡膜细胞瘤49.5岁、卵巢平滑肌瘤47岁。

    作者:王玉霞;李成勇;孙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8例分析

    早产和胎膜早破经常同时存在,但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变得复杂化,且早产并胎膜早破的围生儿病率和病死率相当高。所以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premature la-bor complicated with premature rapture of membrane, PPROM)将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本文将我院1996~1999年内早产并胎膜早破病例108例诊治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李昭荣;韩玉环;雷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及其副反应的防治

    促超排卵通常有两个层次的治疗:其一是诱发排卵(induced ovulation),指在患者存在排卵障碍的情况下采用药物或手术(如多囊卵巢的楔形切除)的方法诱导排卵的发生,一般以诱发单卵泡或少数卵泡的发育为目的;其二是超排卵(superovulation).又称控制的卵巢刺激(controHed o-varian stimulation)技术,指以药物的手段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诱发多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治疗的对象可能本身有正常的排卵功能。

    作者:周灿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抑癌基因研究现状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endometrium)是中老年妇女常见肿瘤之一,近年发病有上升趋势。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深入研究是揭示子宫内膜癌致癌机制,寻找新的基因疗法和制备新的抗癌药物的必由之路。现将近年来有关抑癌基因与子宫内膜间关系的报道作一综述。

    作者:其木格;张秋实;王桂香;史肇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理生理和处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分为有排卵性出血和无排卵性出血,以无排卵性出血为多见。近年来本病无突破性进展,但各种治疗均能控制出血。

    作者:朱楣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继发性闭经定位定性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闭经是妇科某些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继发性闭经是指以往曾有过正常的月经周期,因某些疾病使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1 继发性闭经病因的诊断1.1 病史除一般病史外,要询问闭经前的月经史;是否使用过避孕药或其它影响正常月经的药物;有无流产、清宫史;有无产后出血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精神创伤或环境变迁等情况。1.2 体格检查发育营养状况,肥胖者要注意脂肪分布,有无多毛及其分布,有无泌(溢)乳,妇检注意阴毛的分布,阴蒂是否肥大,卵巢是否增大,盆腔有无包块以及视野有无改变。

    作者:彭丽珊;孙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女阴假性湿疣病因探讨

    目的探讨女阴假性湿疣致病因素。方法对321例女性下生殖道赘生物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皮损的形态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免疫组化、PCR检测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女阴假性湿疣患者绝大多数无不洁性接触史,临床症状以白带增多为主。阴道镜下观察:赘生物多为颗粒状、指状,大小均一,分布对称。组织病理:表皮有少许典型空泡样细胞。免疫组化:HPV-Ag(-)。A组PCR检测HPVs阳性率为12.79%。结论女阴假性湿疣为一种非性传播性疾病,与HPVs感染无相关性。

    作者:李季;张锡宝;梅卓贤;林汉良;曹文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状腺肾上腺功能紊乱与卵巢和生殖功能的关系

    1 甲状腺功能紊乱 甲状腺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 (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反T3(γT3)。T4含量多于T3,而T3活性较T4高3~5倍,γT3则几无生物活性。甲状腺素前体是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血中绝大部分的甲状腺素与血浆蛋白相结合,游离状态很少,它主要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GB)结合,结合形式的甲状腺素无生物活性,且不易从肾排出。

    作者:顾美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