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潘芝梅
妊高征性心脏病是在重度妊高征基础上发生的,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心力衰竭症候群, 是妊高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高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高征性心脏病发病隐匿, 早期症状易被忽视,但病情凶险,处理上与一般的心衰有所不同.
作者:董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97年以来在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350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艳文;张雅金;任春;刘亚滨;孙英;李光实;任静;吴蕊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自1996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合成线皮内缘连续缝合技术进行会阴伤口缝合,明显地减少了传统缝合的缺点,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尹文娟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由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心脏四个瓣膜受累情况与其所承受负荷有关,一般以二尖瓣病变常见,主动脉瓣病变较少见.国内有资料表明,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占100%,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占46.7%,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占34.5%,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病变占12.3%,合并肺动脉瓣病变占6.5%.目前多数风心病患者如心功能为Ⅰ~Ⅱ级,可在严密监视下安全地渡过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但若合并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则危险性增大.
作者:林其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超声法测定妊娠中晚期跟骨骨密度. 方法对170例不同孕期孕妇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量跟骨骨密度(BM D),同期选择20例正常健康非孕期妇女做对照.结果各孕期BM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各孕周之间BMD 呈明显负相关,P<0.01;不同新生儿体重组别的BMD无差异,P>0.05. 结论妊娠中晚期BMD下降,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孕期BMD简便易行, 安全无创.
作者:杨建波;谢红宁;黄顺英;陈敏玲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症之一,而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0%以上[1].我院 2年间共行电视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手术121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华;余宁珠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例1.患者45岁,住院号41633.1987年2月来院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直径5.6c m,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如孕80天大,表面多个突起,双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粘连, 双骶骨韧带增粗.
作者:马向红;师振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选择国内国家级妇产科专业期刊<中华妇产科杂志>为研究对象,用引文分析法评价和核定<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在现阶段我国妇产科专业领域中的地位.
作者:王文凤;李玉梅;潘华;张琳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产妇(VMC)剖宫产和阴道分娩过程中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VMC组不同分娩方式(剖宫产者26例,阴道分娩6例)分别与无心脏病(NHD)组阴道分娩者15例心排量(CO)、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室射血时间(VE T)、射血速度指数(EVI)等心功能指标在分娩过程中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VMC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两组,在分娩过程中心排量等各项参数的变化过程与NHD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都表现为在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后心排量显著升高,而在产后1小时内都已回变.结论无明显心肌缺血性损伤且不伴恶性心律失常的病毒性心肌炎孕妇其心脏功能能很好地耐受正常阴道分娩的需要.
作者:胡琦;汤希伟;苗竹林 刊期: 2000年第07期
1989~1999年,我科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462例,其中宫内宫外复合妊娠4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0.86%.
作者:段金良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心肌炎是指心肌有局限或弥漫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心肌炎临床表现取决于心肌病变的广泛程度与部位,重者可致猝死,而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困难.近年来 ,由于对心肌炎病原学的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心肌炎以年轻人较易发病,所以,近年来妊娠合并心肌炎及其后遗症的患者也相应增加[1,2].故提高对妊娠合并心肌炎的认识,正确诊断、处理妊娠期心肌炎及其后遗症极为重要.
作者:杨慧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近年来宫内节育器(IUD)与异位妊娠的关系已逐渐引起国内外重视.我们采用PCR方法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组织沙眼衣原体(CT)-DNA,以探讨带器CT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晓鸥;曲陆荣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既往人们普遍认为,妊娠期心脏手术是比较危险的.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在现今良好的医疗条件下,孕期心脏手术对孕妇的危害已降到接近非孕女病人水平,然而胎儿病死率仍高达20%.在孕期内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时(一般是由于母体生命受到威胁,如发生心力衰竭等),有一些与非孕时不同的特点和问题需要面对,本文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汤希伟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重度妊高征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降低妊高征发病率是保障孕产妇健康、提高围生儿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对我院20年来127例重度妊高征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重度妊高征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结局.
作者:梁心玲;朱坤仪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患有心脏病的育龄妇女,孕前就应向医师进行咨询,通过医师指导,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妊娠后应加强孕期保健以保证母儿安全.
作者:吴味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输卵管阻塞是妇产科常见病,在美国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1].1985 年Platia[2]首先报道了输卵管阻塞导管介入治疗,以后,国内外各医院逐渐开始应用.
作者:李强;潘芝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在全部育龄妇女中,约有19%患月经过多疾患[1],其中部分患者有严重内科病 .我院应用子宫热球系统治疗月经过多伴严重内科合并症患者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郑杰;夏恩兰;冯力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除剖宫产术外,需要手术治疗的孕期外科疾病约占孕妇的0.2%~2.2%.由于孕期母体解剖、生理的变化,以及疾病对母胎的潜在性影响,给孕期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当妊娠合并心脏病伴有外科疾病时,临床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注意事项显得十分重要[1] .
作者:张秀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患者27岁,住院号991295.孕8+月常规行B超检查.B超检查结果:胎头左枕前,双顶径8.8cm,脊柱连续完整,胎动正常,胎心160/min,四肢正常,羊水3cm,胎盘附于子宫前壁,胎盘Ⅱ度.胎儿左心室腔内探及1.8cm中等回声的圆形团块,并随心脏搏动而摆动,右心室及三尖瓣根部探及0.6cm的小光团,三尖瓣弹性略差.
作者:龚旭坚;唐敏;黄蓉;邱瑞成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和围生期处理原则.方法对165例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先心病孕产妇死亡2例(2/165,1.21%),围生儿死亡 9例(9/171,52.63‰),小于胎龄儿(SGA)31例(31/171,18.13%),早产儿20例(20/171,1 1.70%),均明显高于同期非心脏病孕产妇死亡数(8/9041,0.09%),围生儿死亡数(171/91 60,18.67‰),SGA(157/9160,1.71%)及早产儿(231/9160,2.52%),P均<0.005. 46例妊娠前行心脏矫治手术组1例巨大儿(4045g),无SGA、早产儿、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结论多数先心病患者能够胜任妊娠.剖宫产术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牛秀敏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