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岳
1989~1999年,我科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462例,其中宫内宫外复合妊娠4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0.86%.
作者:段金良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心肌炎是指心肌有局限或弥漫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心肌炎临床表现取决于心肌病变的广泛程度与部位,重者可致猝死,而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困难.近年来 ,由于对心肌炎病原学的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 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心肌炎以年轻人较易发病,所以,近年来妊娠合并心肌炎及其后遗症的患者也相应增加[1,2].故提高对妊娠合并心肌炎的认识,正确诊断、处理妊娠期心肌炎及其后遗症极为重要.
作者:杨慧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发病情况与病理改变.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1~1995年15年间211例输卵管性不孕症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1981~1985年(A组)、1986~1990年(B组)、1991~1995年(C组)三组 . 结果三组病例分别占同期妇科住院病人数的0.947%、1.598%和4 .092%,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P<0.05.输卵管病变以输卵管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导致管腔闭塞或狭窄为主,三组分别占63.64%、83.33%及68.96%.有人工流产史者分别占继发不孕的16.67%、25.00%及55.42%,C组高于B组与A组,P<0.05. 结论医院输卵管性不孕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人工流产可能是继发不孕的一个影响因素.其主要病因是输卵管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其次为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结核及管腔纤维闭塞.
作者:张帝开;杨冬梓;余妙真;陈学煌;邝健全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病原因. 方法对208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妇检、盆腔B超、感染因素的检查(支原体、衣原体、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性激素水平测定,患者丈夫进行精液常规检查 ,患者夫妇同时检查染色体核型、ABO血型及血清IgG抗体滴度水平、抗精子抗体并进行HLA 相容性研究.结果在病因明确的反复自然流产中,解剖学因素占首位(20.2%), 其次为感染性因素(10.6%),ABO血型不合(9.1%)及内分泌因素(7.2%)等.原因不明者占4 4.2%.结论对反复自然流产夫妇应进行系列检查,尽可能确定病因学诊断,以免漏诊,同时也有利于早期针对部分病因进行处理,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率.
作者:李萍;彭倩;张元珍;曹玉兰;邓春元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患者27岁,住院号991295.孕8+月常规行B超检查.B超检查结果:胎头左枕前,双顶径8.8cm,脊柱连续完整,胎动正常,胎心160/min,四肢正常,羊水3cm,胎盘附于子宫前壁,胎盘Ⅱ度.胎儿左心室腔内探及1.8cm中等回声的圆形团块,并随心脏搏动而摆动,右心室及三尖瓣根部探及0.6cm的小光团,三尖瓣弹性略差.
作者:龚旭坚;唐敏;黄蓉;邱瑞成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对母儿预后的影响和围生期处理原则.方法对165例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先心病孕产妇死亡2例(2/165,1.21%),围生儿死亡 9例(9/171,52.63‰),小于胎龄儿(SGA)31例(31/171,18.13%),早产儿20例(20/171,1 1.70%),均明显高于同期非心脏病孕产妇死亡数(8/9041,0.09%),围生儿死亡数(171/91 60,18.67‰),SGA(157/9160,1.71%)及早产儿(231/9160,2.52%),P均<0.005. 46例妊娠前行心脏矫治手术组1例巨大儿(4045g),无SGA、早产儿、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结论多数先心病患者能够胜任妊娠.剖宫产术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作者:牛秀敏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产妇(VMC)剖宫产和阴道分娩过程中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VMC组不同分娩方式(剖宫产者26例,阴道分娩6例)分别与无心脏病(NHD)组阴道分娩者15例心排量(CO)、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室射血时间(VE T)、射血速度指数(EVI)等心功能指标在分娩过程中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VMC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两组,在分娩过程中心排量等各项参数的变化过程与NHD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都表现为在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后心排量显著升高,而在产后1小时内都已回变.结论无明显心肌缺血性损伤且不伴恶性心律失常的病毒性心肌炎孕妇其心脏功能能很好地耐受正常阴道分娩的需要.
作者:胡琦;汤希伟;苗竹林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由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心脏四个瓣膜受累情况与其所承受负荷有关,一般以二尖瓣病变常见,主动脉瓣病变较少见.国内有资料表明,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占100%,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占46.7%,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占34.5%,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病变占12.3%,合并肺动脉瓣病变占6.5%.目前多数风心病患者如心功能为Ⅰ~Ⅱ级,可在严密监视下安全地渡过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但若合并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则危险性增大.
作者:林其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既往人们普遍认为,妊娠期心脏手术是比较危险的.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在现今良好的医疗条件下,孕期心脏手术对孕妇的危害已降到接近非孕女病人水平,然而胎儿病死率仍高达20%.在孕期内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时(一般是由于母体生命受到威胁,如发生心力衰竭等),有一些与非孕时不同的特点和问题需要面对,本文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汤希伟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在全部育龄妇女中,约有19%患月经过多疾患[1],其中部分患者有严重内科病 .我院应用子宫热球系统治疗月经过多伴严重内科合并症患者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郑杰;夏恩兰;冯力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近年开始试用单叶产钳助产,发现其操作简单,助娩快捷,对母儿损伤小.
作者:边爱平;崔世红;李红雨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异位妊娠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正在国内外普遍开展.本文前瞻性对比研究了米非司酮(Ru486)、氨甲喋呤(MTX)以及两者联合使用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和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勤;卞度宏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在妊娠晚期(多数是后1个月) 或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或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该病的真正发病率不清, 据估计约为1∶1300~1∶15000,有的国家发病率高,如尼日利亚可高达1%[1].虽然该病不多见,但其危害极大,孕产妇往往由于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或肺栓塞等而导致死亡,病死率可高达25%~50%[1],围生儿病死率也明显增高.
作者:刘淑芸 刊期: 2000年第07期
我院自1997年以来在异丙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350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艳文;张雅金;任春;刘亚滨;孙英;李光实;任静;吴蕊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为了有效地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我院试用碳酸利多卡因宫颈旁注射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经与传统的盐酸利多卡因比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旭;尹菊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自1996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合成线皮内缘连续缝合技术进行会阴伤口缝合,明显地减少了传统缝合的缺点,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尹文娟 刊期: 2000年第07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患有心脏病的育龄妇女,孕前就应向医师进行咨询,通过医师指导,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妊娠后应加强孕期保健以保证母儿安全.
作者:吴味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近年来宫内节育器(IUD)与异位妊娠的关系已逐渐引起国内外重视.我们采用PCR方法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组织沙眼衣原体(CT)-DNA,以探讨带器CT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晓鸥;曲陆荣 刊期: 200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母体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足月胎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232例正常孕妇于妊娠(20±2)周、(3 2±2)周、足月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血清及产后3~4天与42天乳汁中的DHA水平,对其婴儿于生后2~3天由专人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简称NBNA),于出生后3~4个月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制定的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进行评价,得出精神和运动发育指数(M DI和PDI).结果母血DHA与孕周正相关.脐血DHA显著低于母血,但与足月母血、初乳DHA正相关.足月母血DHA与婴儿PDI正相关,与MDI有相关趋势(r=0.139).脐血 DHA与婴儿MDI、PDI正相关.纯母乳喂养组MDI、PDI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结论母血、母乳DHA水平与胎婴儿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忠桢;薛芳菁;徐虹;孙雪丽;李泠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重度妊高征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降低妊高征发病率是保障孕产妇健康、提高围生儿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对我院20年来127例重度妊高征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重度妊高征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结局.
作者:梁心玲;朱坤仪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