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剑新;俞晓红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57例ED患者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的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前后的IIEF-5评分均有明显提高.57例患者中,显效26例,占45.6%,有效22例,占38.6%,无效9例,占15.8%,总有效率为84.2%.结论:疏肝健脾法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闫安;何金军;孟永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生长期高良姜中总黄酮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高良姜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在414 nm处测定.结果:高良姜中的总黄酮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该方法可为确定高良姜的佳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林乐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参芪软胶囊与颗粒剂治疗气虚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气虚证患者成人59例,儿童53例,分别使用复方参芪软胶囊和颗粒治疗,观察其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和疗效,并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成人与儿童的胶囊组、颗粒组治疗后免疫指标、血清IgG分别平均减少了4.65g·L-1、4.43g·L-1,淋巴细胞转换率平均下降了5.68%、5.70%;两组证候积分平均减少了6.64分、6.28分;而两组制剂作用在不同人群的同一治疗时期,所获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随访出院3个月以内的儿童,两组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显效率分别为59.26% (16/27)、61.53%(17/26).结论:复方参芪制剂无论是胶囊型还是颗粒型,都能改善气虚所致的临床证候,提高免疫指标,尤其对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泽鹤;易佳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疗效、晚期并发症的差异.方法:45例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患者(治疗组)采用多个共面或非共面野等中心三维适形治疗.47例常规放射治疗患者(对照组)采用面颈联合野等常规治疗.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肿瘤局控率(TCP)为88.8%(40/45),常规放疗组5年肿瘤局控率(TCP)为91.4%(43/47);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生存率71.1%(32/45);常规放疗组5年生存率74.4%(35/47),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晚期反应如涎腺功能、颞颌关节功能,后程三维造形放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造形放射治疗在保证局控率同时,可有效保护敏感器官,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明;袁克华;杨胜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在中华文化崛起的大背景下,结合当今中医的发展时势,关注中医兴衰之道,尤望管窥其存废之长缨,而明中医兴潜之得失.
作者:唐雪勇;杨志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葫芦散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药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小儿葫芦散治疗的小儿支气管炎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儿中,痊愈30例,显效21例,好转9例,无效0例.结论:小儿葫芦散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正兰;杨翠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对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以及中药灌肠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以中药灌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P<0.05),但实验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会使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加,同时对精子活动率有影响;相比常规治疗,中药灌肠疗效更佳,患者精液质量有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文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云芝多糖治疗慢性肝病的近期临床效果与免疫学疗效.方法:选取48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干扰素肌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云芝多糖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云芝多糖肌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ALT值较使用干扰素肌注治疗的ALT值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观察组HBeAg阴转率为33.33%,HBV DNA阴转率为29.17%,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9.17%、20.83%.结论:云芝多糖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多数西药说明书都准确标注了药品的有效期,由于中药材存在特殊性,故许多中药材均未对有效期进行明确标注.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应提高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明确其贮存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中药材和饮片的有效期.通过介绍中药材有效期的重要性,研究中药材及饮片的有效期问题.
作者:陈永康;伦俊杰;汪锦飘;尹顺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土壤中铬含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试样经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357.9 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铬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线性范围为0~20ng/mL,回收率为98%~102%,检出限为0.26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6%.结论:该试验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技术条件便于掌握,消解彻底,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作土壤中铬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乾;倪苓苓;祁星星;冯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20例患者,应用紫杉醇行颈外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测量标准和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8例(40%),部分缓解(PR)7例(35%),无变化(NC)5例(25%),进展0例,总有效率(CR+PR)为75%;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20)、50%(10/20),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颈外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嵩;汪琛;刘运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介绍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方法: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经验,对中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具有快捷、实用、高效等特点.结论:掌握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海滨;李春日;张志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超短波合并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VAS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VA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合并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云;王少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I)联合左卡尼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SMI和左卡尼汀,对照组(n=32)采用常规治疗.结果:①按NYHA分级判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血清一氧化氮(N())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SMI联合左卡尼汀可以提高CHF患者的血清NO含量,保护心肌,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汪剑新;俞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环纹污白耙齿菌与人参花共发酵菌质的化学成分变化以及对小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环纹污白耙齿菌接种于人参花固体培养基中共发酵,获得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菌质.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花菌质多糖和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变化.建立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模型,观察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共发酵前后对小鼠胃溃疡的面积以及溃疡抑制率的影响.结果: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菌质多糖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后多糖含量>人参花多糖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后总皂苷含量>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菌质总皂苷含量>人参花总皂苷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人参花、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的70%乙醇提取物及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的水提取物对抑制小鼠胃溃疡有一定疗效.结论:人参花在高压灭菌的过程中增加了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和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共发酵会使多糖含量增加,但人参总皂苷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比单独使用人参花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韩园园;李爱欣;丘佳玲;宋欣;翁丽丽;王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确诊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常规放疗基础上给予多西他赛化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经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IL-6、IL-8、sMICA、CR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好,优于单纯放疗.
作者:臧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以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12例.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氧饱和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局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针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穴,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治愈率.结果与结论:局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董国娟;柳悦;金恩先;姜秀雪;郑旭;杨雨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为临床药师参与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1例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阐述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的要点.结果及结论: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可能与吉非替尼代谢产物及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有关,治疗上可通过减少吉非替尼用量或改用厄洛替尼来缓解肝损伤.
作者:王江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反复发作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加解痉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蒲地蓝消炎胶囊),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蒲地蓝消炎胶囊配合头孢哌酮等头孢三代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启明;高运金;杨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