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若用推拿须下午”

田志伟;高树彬;李晓霞

关键词:推拿, 时间医学, 中医药疗法, 幼科铁镜, 外治法, 儿童
摘要:《幼科铁镜·卓溪家传口诀》中谓“若用推拿须下午,推拿切莫在侵晨”,有其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小儿推拿疗效机制的理论基础,是对中医“天人相应、脏气法时”观念的灵活运用,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医“时间医学”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基础,遵循自然界、人体固有的时序特点,选取特定的时间点,增强了中医药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探索小儿推拿疗法与中医时间医学新的结合点,促进时间医学观念在小儿推拿临床中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高小儿推拿疗法的临床疗效,使得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艾灸拔罐三法治疗小儿面瘫4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艾灸、拔罐三法对小儿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面瘫患儿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20 d为1个疗程,治疗1~5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肌电图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儿痊愈38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原来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障碍的神经功能恢复常态.结论 针刺配合艾灸、拔罐法治疗小儿面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英;喻闽凤;曹祖清;舒毅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小儿非特异性脑动脉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小儿非特异性脑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脑动脉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香冠心注射液0.5~1 mL/(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9.1%(57/64)、98.4%(63/64),高于对照组79.7%(51/64)、96.9%(6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小儿非特异性脑动脉炎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万雅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益肾活血药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益肾活血药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间2000-01/2011-07,纳入国内外有关益肾活血药治疗NS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Jadad评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选择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1a、CD3、CD4、CD8、CD4/CD8、复发率、临床疗效、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皮质醇等13项结局指标,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725例患儿.Jadad评分均为3分.Meta分析显示,除皮质醇1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联合益肾活血中药治疗NS,在一定程度上优于西药治疗,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益肾活血药治疗NS有一定的效果.受纳入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其疗效和安全性期待更多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邱彩霞;郑健;黄苏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几分为婴幼儿组(0~3岁)50例和年长儿组(~14岁)36例,对比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胸部X线、实验室检查、肺外表现情况的差异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婴幼儿组有痰咳嗽、湿啰音、喘鸣例数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长儿组干咳者多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热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表现为小斑片或扇形浸润例数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质浸润例数也多于年长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长儿组表现为肺段实质浸润例数多于婴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门阴影增浓、胸腔积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肺外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临床痊愈33例,好转17例;年长儿组临床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1例.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等方面有各自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兰;王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风寒煎剂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风寒煎剂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1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熏洗组113例,温水浴组103例,中药口服组105例.各组均口服利巴韦林,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风寒煎剂熏洗、温水浴、口服风寒煎剂饮片.疗程2d,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中药熏洗组总有效率为97.3%(110/113),温水浴组84.5%(97/103),中药口服组96.2%(101/105),中药熏洗组、中药口服组疗效优于温水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熏洗组与中药口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风寒煎剂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退热时间,改善伴随症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晓燕;武琪琳;张艳梅;刘娟;许晓强;郑宏;韩雪;陈丽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温病学“防传变”理论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决策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医温病学“防传变”理论在小儿手足口病防控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2008-03/2009-12收治的4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0-01/2011-09收治的1 059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当年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于出现“重症倾向”表现患儿提前给予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布洛芬等免疫干预治疗,观察两组间由“重症倾向”转化为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132例“重症倾向”患儿转化为重症71例(54.0%),危重症13例(9.9%),死亡4例(3.0%);观察组231例“重症倾向”患儿转化为重症29例(12.6%),无危重症及死亡病例.两组比较“重症倾向”患儿转化为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中医温病学中“防传变”理论,对出现“重症倾向”表现的手足口病患儿及时应用免疫调节等方法干预,能有效减少转化为重症、危重症及死亡病例.

    作者:林创兴;林广裕;冯晶;陈派镇;周晓华;马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及脐血ADMA对预测NRDS的意义.方法 以胎龄<35周、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18例NRDS为实验组,其中分2级以上RDS组14例,1级RDS组4例;17例同期住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脐带血,生后7、14 d桡动脉血各2mL,用ELISA法进行ADMA检测.结果 (1)ADMA变化: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脐血ADMA无明显相关关系;(2) ADMA与NRDS的关系:2级以上RDS组脐血中ADMA明显高于1级RD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和14d的ADMA水平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级以上RDS组脐血ADMA与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532,0.663,P<0.05).结论 脐血ADMA是独立于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母亲是否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指标;脐血ADMA可能是2级以上NRDS的预测因子,脐血ADMA越高,机械通气和吸氧时间越长.

    作者:黄惠娟;陈玮琪;郑铠军;杨秀芳;陈敬国;叶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沈阳市铁西区入托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铁西区2~6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以便更好地保护学龄前儿童免受乙肝病毒侵袭.方法 对2011年1 953名入托体检儿童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结果 2~3岁、~4岁、~5岁、~6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1.1%、65.4%、51.1%、50.4%.各年龄段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岁组与~5岁组、~6岁组比较,~4岁组与~5岁组、~6岁组比较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2~3岁组与~4岁组比较,~5岁与~6岁组比较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 3).结论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会随着接种疫苗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每年检测-次乙肝表面抗体,当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低于保护性以下时,应加强接种疫苗.特别是3~4岁时加强一针比较合理.

    作者:李晓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Rasmussen 脑炎研究新进展

    Rasmussen 脑炎是一种罕见的后天获得性进展性疾病,多在儿童期起病,具有严重致残性.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早期诊断困难,药物治疗效果差,目前治疗Rasmussen 脑炎的有效方法仍是大脑半球切除术,但因其较大的创伤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而难以令患儿接受,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尚待探索.

    作者:张璠;郑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浅谈“若用推拿须下午”

    《幼科铁镜·卓溪家传口诀》中谓“若用推拿须下午,推拿切莫在侵晨”,有其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小儿推拿疗效机制的理论基础,是对中医“天人相应、脏气法时”观念的灵活运用,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医“时间医学”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基础,遵循自然界、人体固有的时序特点,选取特定的时间点,增强了中医药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探索小儿推拿疗法与中医时间医学新的结合点,促进时间医学观念在小儿推拿临床中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高小儿推拿疗法的临床疗效,使得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田志伟;高树彬;李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退热药的合理选择

    幼儿在成长阶段,各个功能脏器、神经系统逐步趋于完善,在此过程中,会对许多药物极其敏感.考虑到小儿自身脏器特点,选用合适的解热镇痛药,合适的剂型,正确的剂量;以保证有效性大化,不良反应小化.

    作者:陈华;沈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刘小凡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经验

    探讨刘小凡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经验,分析中医药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独特优势.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病历,分析总结刘小凡教授的临床用药经验.麻黄附子细辛汤相对于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喘息、痰鸣症状;疗效明确、简便价廉,可减轻患儿痛苦及其家庭的精神、经济负担.

    作者:刘翔;汪雅;刘小凡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68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在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26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以及电复律;室性心律失常25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7例,包括5例窦性心动过缓和12例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山莨菪碱、阿托品、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治疗,其中2例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疗效满意,其中1例房颤药物复律无效,电复律成功;室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疗效优于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也有效,其中1例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自动出院;缓慢性心律失常10例患儿用激素等药物治疗很快恢复正常的心脏起搏与传导功能,另外2例患儿安置临时起搏器,1周左右,心率达70次/min以上,撤除临时起搏器.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正规治疗;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两种药物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较理想药物,电复律、临时起搏器是有效、简单的急救措施,及时应用,可挽救患儿生命.

    作者:王梅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及肝功能损害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及肝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为观察组,同期因腹泻住院,轮状病毒阴性,大便培养阴性的患儿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静脉血测定心肌酶及肝功能.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及肝功能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较非轮状病毒肠炎更易合并心肌及肝功能损害,需早期测定心肌酶及肝功能,及时加用营养心肌及肝脏的药物治疗.

    作者:邵金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例儿童皮肤炭疽误诊报告

    目前炭疽在牧区仍曾地方性流行.发达国家由于普遍疫苗接种和广泛动物类医疗工作的施行,动物和人类炭疽病几乎消灭;在发展中国家,本病仍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全球每年发病数估计为1万~20万,中国近两年的年发病人数为600人次左右.由于炭疽杆菌芽胞抵抗力极强,本病有可能卷土重来,且本病人群普遍易感,应引起重视.本文详细报告1例儿童皮肤炭疽误诊过程、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各科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避免再发生误诊.

    作者:滕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踝足矫形器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研究

    目的 观察踝足矫形器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踝足矫形器治疗动静态尖足.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和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踝足矫形器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几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能提高粗大运动能力.

    作者:吕智海;张震;李莹莹;时人杰;张士领;范艳萍;栾天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应用妥洛特罗贴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妥洛特罗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妥洛特罗贴剂,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胺泵吸.疗程5~7 d,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控制情况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4%(42/44),对照组97.6%(4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妥洛特罗贴剂患儿出现副反应2例,明显少于泵吸的患儿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妥洛特罗贴剂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轻型胃肠炎伴惊厥30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轻型胃肠炎伴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 从起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分析30例轻型胃肠炎伴惊厥患儿的特点.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均在6个月至3岁,秋冬季多见,占70.0%.主要症状为轻度腹泻或(和)非喷射性呕吐伴无热惊厥,便轮状病毒检测70.0%为阳性,血生化、血气分析均正常,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脑电图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头CT、MRI均未见异常,经对症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轻型胃肠炎伴惊厥多见于婴幼儿,秋冬季多发,表现为轻度腹泻和(或)非喷射性呕吐伴无热惊厥,是一短暂发作的良性过程,急性期对症治疗均预后良好.

    作者:杨晓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皮中药贴敷辅助治疗儿童肺炎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中药经皮给药治疗仪贴敷辅助治疗,根据不同的年龄设置不同的治疗时间,3~5 d为1个疗程.每日记录两组患儿体温、咳嗽、肺部啰音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学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小儿食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口服涤痰化瘀汤治疗;对照组口服保和丸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8.23%(30/34),高于对照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涤痰化瘀汤治疗小儿食积疗效显著.

    作者:李立新;庄玲伶;李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