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久病从补脾升清论治

杨维华

关键词:慢性病, 脾虚, 补脾升清, 儿童
摘要:从小儿脾常不足、病久脾气更易耗伤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小儿久病脾气更易大伤乃至清气下陷,其治宜以补脾升清为大法的理论.小儿平素即脾常不足,易患脾病,久病则虚者更虚,虚极气陷,提出“小儿久病从补脾升清论治”,并用升陷降痰汤治疗久嗽痰多的有效病案为例进行佐证.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干扰素α1b足三里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5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0例小儿秋冬季腹泻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按秋冬季腹泻常规治疗(抗病毒、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疗程3~7 d,观察两组疗效和水样便以及全身症状的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37.50%,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分别为14.82%、7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操作简单,能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郝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清热解表法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型)肾损害10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热解表法中药方剂对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型)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确诊为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型)的患儿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3例.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清热解表法,口服银翘止血汤加减1个月,对照组予肝素100~120 IU/(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7~14 d,观察两组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3.21%(7/53)和18.87%(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银翘止血汤与肝素治疗作用相似,可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孙慧娟;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E-LI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作者:孙瑞雪;汤敬华;刘鹏;孙晓薇;臧明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童病毒性脑炎87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脑脊液及头颅CT检查结果.方法 分析8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头颅CT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发热78例(89.7%).呕吐67例(77.0%),头痛63例(72.4%).嗜睡和精神差17例(19.5%),抽搐5例(5.7%),意识恍惚1例(1.1%).87例患儿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17例(19.5%);9例(10.3%)腰椎穿刺有损伤,脑脊液外观呈现微混,淡红色,其余外观均呈无色透明状.蛋白质呈轻度增高者33例(37.9%),有核细胞增多者64例(73.6%),均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均未见细菌.2/86例头颅CT检查显示脑实质低密度影.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轻重不一.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诊断.腰椎穿刺检查前,常规检查头颅CT,尽早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有条件的尽量同时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提高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袁长亮;黄玉柱;周征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性瘫痪患儿家长71例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71例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家长(混合型22例,痉挛型26例,不随意运动型23例)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71例脑瘫患儿家长SCL-90评分结果除人际关系因子与偏执因子外,其他项目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患儿家长除阳性项目均分、人际关系、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脑瘫患儿家长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及表现存在差异.

    作者:周雪;李晓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52例疗效观察

    目的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并与传统方法对照,观察其各自疗效.方法 将无黄疸型58例和黄疸型52例患儿按病历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中无黄疸型25例作为观察1组,黄疸型27例作为观察2组;对照组中无黄疸型33例作为对照1组,黄疸型25例作为对照2组.对照组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加用茵栀黄制剂治疗;观察组巩固期均给予口服或直肠灌注茵陈利胆汤辨证施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查肝功和巨细胞病毒核酸( HCMV DNA)载量,出院后随访4个月,观察药物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2周,观察1组和对照1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氮酶(AST)和HCMV DNA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HCM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和对照2组治疗前后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2组治疗前后瘀胆指标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后HCM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个月两组HCM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易复发.

    作者:汤淑斌;王霄伦;刘敏宁;焦爱萍;林格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川崎病3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川崎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川崎病患儿以男孩多见,典型川崎病23例,不完全型川崎病7例.不完全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发热时间≥10d、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异常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密切相关.(2)30例均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0g/(kg·d)治疗,其中3例无效,再次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0 g/(kg·d)后有效.(3)23例追踪随访2年,1例冠状动脉瘤已随访3年.随访期心脏彩超检查异常3例,运动负荷心电图异常7例.不完全型川崎病运动负荷心电图异常较典型病例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以典型为主,不完全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肛周脱皮可作为早期诊断线索之一.发热时间超过10 d就诊,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血小板异常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是冠状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对川崎病随访很有必要,运动负荷心电图可作为随访期检查的重要方法.

    作者:章礼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敷胸散外用治疗小儿肺炎60例皮肤护理

    目的 观察敷胸散外用治疗小儿肺炎皮肤反应,总结皮肤护理要点.方法 60例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敷胸散外敷于肺部罗音明显处,每日1次.观察贴敷部位皮肤反应.结果 皮肤潮红无痒感6例,皮肤潮红伴瘙痒2例,轻度皮疹1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敷胸散外敷治疗小儿肺炎安全、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但治疗时应注意皮肤护理.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大叶性肺炎106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0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特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68例;病原学上感染率高是肺炎支原体68例(64.2%),其次分别为:肺炎链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液链球菌、粪肠球菌、嗜血流感杆菌.X线全部可见到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106例治疗2~4周达到临床治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7~14 d.结论 自2006年以来大叶性肺炎明显增多.对于发热和(或)咳嗽1周以上者,不论有无肺部体征应常规做X线胸片检查及痰培养.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贾占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研究现状

    国内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儿童肥胖已成为保健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中国儿童少年肥胖检出率明显增高,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儿童少年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并增高成人慢性病的患病风险.本文就近年来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情况做一综述,指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因素,防治重点,望引起关注.

    作者:夏楠;杨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应用甲强龙7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应用甲强龙的疗效.方法 分析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88例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均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根据是否早期应用甲强龙(每次1~2 mg/kg,每日2次,疗程3~7 d)分为激素组和非激素组,对比两组的退热时间、X线肺部实变影及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激素组退热时间(4.3±1.9)d、X线肺部实变影及胸腔积液吸收时间(11.2±2.6)d和住院时间(12.2±2.8)d均明显短于非激素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使用小剂量甲强龙可以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王凯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IMFeD工具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IMFeD工具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临床指导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IMFeD工具对苏州两所幼儿园中幼儿存在的饮食行为问题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并予相关指导.结果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多为胃口差,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不良进食习惯,以及父母过度关心有关.结论 IMFeD工具使用方便,对儿童饮食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生儿败血症64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将64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早产组与足月组各32例,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对其发病时间、感染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的发病时间无明显区别,发病高峰期均在出生7 d后;两组患儿的感染途径有明显区别,足月儿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皮肤和脐部感染,早产儿的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实验室检查早产组有30例(93.75%)患儿表现为CRP增高,足月组29例(90.63%)表现为CRP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18例(56.25%)新生儿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高,足月组9例新生儿(28.12%)中性粒细胞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并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尽早确诊,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阻止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进展.

    作者:丁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陈昭定教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经验

    婴儿肝炎综合征属中医“胎黄”胎疸”范畴.陈教授认为胎黄的病因病机为胎禀湿蕴,多由湿热、寒湿、气滞血瘀造成,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辨证论治认为:阳黄近于实热,阴黄偏于虚寒.利湿虽是治疗黄疸的基本大法,但胎黄除与湿热郁蒸有关,尚与气血有关,治疗中强调使用活血化瘀之药.临床分为湿热熏蒸,寒湿内蕴,瘀积发黄三型.治疗首先利胆退黄,尔后清热解毒,降酶,并注意活血通络药的使用,顾护脾胃,防止正气耗伤,收到很好疗效.

    作者:侯林毅;甄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常克教授诊法咳嗽辨治“新十闻”

    常克教授善用闻诊论治小儿咳嗽,临床实践中创新闻诊内容提出“新十闻”诊法.从咳声近、咳空鸣、咳破声、咳痰响、破痰音、咳嘶哑、咳吼鸣、连串咳、偶单咳、咳声吠10种典型咳声,病机,治则,方药方面人手,论述十闻诊法在小儿咳嗽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王欠;常克;韩志敏;陈佳;郭军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的可喜前景

    新生儿黄疸既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出生后多种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在中国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据全国新生儿专业学组近期进行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在2005-01/12中国88所城市医院住院新生儿中,新生儿黄疸疾病占48.2%,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占0.9%.

    作者:魏克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穴脉冲联合中药清热宣肺贴片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清热宣肺贴片配合经穴脉冲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清热宣肺贴片配合经穴脉冲仪双侧肺俞穴治疗,4~7 d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观察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95/100)和75%(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2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但无皮疹发生.结论 清热宣肺贴片配合经穴脉冲仪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作者:王德虎;台光耀;孙燕;郭鹂;胡东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3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68眼)近视性弱视儿童采用戴镜、遮盖、弱视治疗仪等联合体育锻炼等治疗方法.对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进行矫正.每半年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验光检查结果.结果 轻度近视性弱视(17眼).总有效率100%,中度近视性弱视(45眼)为93.5%,重度近视性弱视(6眼)为66.7%.本组34例(68眼)总有效率为92.7%,定期复查到目前无一例反弹.结论 采用选择传统戴镜、遮盖、弱视治疗仪等方法联合体育锻炼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疗效显著.

    作者:温克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久病从补脾升清论治

    从小儿脾常不足、病久脾气更易耗伤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小儿久病脾气更易大伤乃至清气下陷,其治宜以补脾升清为大法的理论.小儿平素即脾常不足,易患脾病,久病则虚者更虚,虚极气陷,提出“小儿久病从补脾升清论治”,并用升陷降痰汤治疗久嗽痰多的有效病案为例进行佐证.

    作者:杨维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不典型肺炎78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不典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78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联合应用阿奇霉素/红霉素、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单味中药喜炎平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 78例患儿经联合治疗均有效,大多数热退在1周内,但咳嗽等症状大多数在1~2周消失,且多数患儿出院时肺部片状阴影未完全吸收.结论 不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故疑似患儿应早做胸片检查,以免漏诊,确诊后应给予综合治疗.

    作者:杨显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