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2例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中医证候调查分析

许华;赖东兰;刘均澄;胡小英

关键词:黄疸, 胆道闭锁, 中医征候, 儿童
摘要:目的 总结小儿胆道闭锁(BA)肝门空肠吻合(Kasai)术后中医证候规律,为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编制BA术后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全面收集42例患儿中医四诊及相关资料,对常见症状、体征、证侯进行频数分析,用相关系数矩阵显示证侯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证候的影响,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 (1)发病时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黄、目黄,其中大多为出生后3~7 d发现皮肤黄染.(2)手术日龄小41 d,大者92 d,多于出生后61~90 d行手术治疗.(3)BA术后主要中医证候依次为为肝功能异常、黄疸、便溏、疲倦乏力、腹胀膨隆、纳差等;主要舌象为舌质淡,苔白厚腻,或有灰黑苔;指纹表现多为淡、红、滞、达气关.(4)气血阴阳虚证中以气虚+阳虚者多,且两者可与其他虚证相兼存在,阴虚证、血虚证无单独存在;五脏虚证中脾虚者39例,其中单纯脾虚者26例,脾+肾虚者8例,脾+肺虚者2例,脾+肺+肾虚者4例;脾虚多以单纯气虚或气虚+阳虚表现为主;肾虚多以气虚+阳虚为主;肺虚多以单纯气虚表现为主.实证以气滞者多,均与其他证候相兼出现,其中气滞+血瘀+寒湿者32例,气滞+血瘀+湿热者6例.(5)各证候相关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次数及胆管炎为血虚证的影响因素;性别、手术日龄为阳虚证的影响因素;胆管炎为血瘀证的影响因素.结论 BA术后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证以脾气虚、脾肾阳虚多见,标实证以气滞、寒湿、血瘀为主;各种证候相互相关、相互影响,常相兼出现;其病位主要在脾、肾、肺与肝胆;主要病性要素为湿、气虚、阳虚、气滞、血瘀;常见证型为脾虚湿困、气滞血瘀.建议对于BA术后的中医治疗,当以攻补兼施为治则,健脾益气、温阳化湿、行气祛瘀为主要治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陈昭定教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经验

    婴儿肝炎综合征属中医“胎黄”胎疸”范畴.陈教授认为胎黄的病因病机为胎禀湿蕴,多由湿热、寒湿、气滞血瘀造成,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辨证论治认为:阳黄近于实热,阴黄偏于虚寒.利湿虽是治疗黄疸的基本大法,但胎黄除与湿热郁蒸有关,尚与气血有关,治疗中强调使用活血化瘀之药.临床分为湿热熏蒸,寒湿内蕴,瘀积发黄三型.治疗首先利胆退黄,尔后清热解毒,降酶,并注意活血通络药的使用,顾护脾胃,防止正气耗伤,收到很好疗效.

    作者:侯林毅;甄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婴儿CMV肝炎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黄疸期予清肝利胆汤口服,黄疸消退,转氨酶升高期予益肝降酶汤口服;同时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前2周剂量为5 mg/kg.12h 1次;3~8周每周静脉滴注5d,剂量为5mg/kg,每日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剂量及方法同治疗组)及口服肝泰乐50 mg,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后2、4、8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服中药治疗婴儿CMV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疗法,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胡艳;陈黎;舒静;幺远;闫慧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中国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尤其以小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为常见.更昔洛韦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副反应.因此应用中成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进行了综述,以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实践.

    作者:吴红敏;曹美玲;王恋;魏克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3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68眼)近视性弱视儿童采用戴镜、遮盖、弱视治疗仪等联合体育锻炼等治疗方法.对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进行矫正.每半年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验光检查结果.结果 轻度近视性弱视(17眼).总有效率100%,中度近视性弱视(45眼)为93.5%,重度近视性弱视(6眼)为66.7%.本组34例(68眼)总有效率为92.7%,定期复查到目前无一例反弹.结论 采用选择传统戴镜、遮盖、弱视治疗仪等方法联合体育锻炼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疗效显著.

    作者:温克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中西医研究近况

    性早熟是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由于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所致.此病的西医治疗多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能有效抑制性腺轴及性腺发育,延缓骨龄成熟;中医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而肾常不足,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或由情志因素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疏泄失调,导致天癸萌发过早,即发为此病.治疗多采用滋阴降火等法,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激素水平,延缓第二性征过早发育,且安全性高.

    作者:杨丽珍;侯冠楠;高丽娟;陈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沈阳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总结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自拟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1286名儿童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根据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沈阳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7.3%(223/1 286),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21.3%、12.5%,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行为问题受多种因素等影响,本市儿童中母孕期危险因素、围产期因素、生长发育因素均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 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儿童出生前后、家庭和社会环境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廖新;李智永;文江舸;宋亮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5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患儿按入院时间次序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5mL,每日3次,连用14 d.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黄疸、肝脾增大等临床表现;血巨细胞病毒抗体1gM、尿巨细胞病毒DNA拷贝数、肝功: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BIL与DBIL、ALT与AST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尿CMV-DNA转阴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MV-IgM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菌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CMV肝炎在退黄、降酶、保肝、病毒转阴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美玲;刘颖;吴红敏;王雪峰;穆亚萍;魏克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性瘫痪患儿家长71例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71例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家长(混合型22例,痉挛型26例,不随意运动型23例)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71例脑瘫患儿家长SCL-90评分结果除人际关系因子与偏执因子外,其他项目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患儿家长除阳性项目均分、人际关系、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脑瘫患儿家长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及表现存在差异.

    作者:周雪;李晓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126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126例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 急性感染性喉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为婴幼儿,以1岁以下婴儿多见68例(54.0%);患儿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喉鸣音;所有病例均使用超声雾化、氢化可的松、抗炎、对症治疗,除1例死亡病例外,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急性感染性喉炎多发于婴幼儿,发病年龄有偏小的趋势,感染以病毒多见,对超声雾化、氢化可的松治疗效果好.

    作者:温春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童病毒性脑炎87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脑脊液及头颅CT检查结果.方法 分析8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头颅CT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发热78例(89.7%).呕吐67例(77.0%),头痛63例(72.4%).嗜睡和精神差17例(19.5%),抽搐5例(5.7%),意识恍惚1例(1.1%).87例患儿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17例(19.5%);9例(10.3%)腰椎穿刺有损伤,脑脊液外观呈现微混,淡红色,其余外观均呈无色透明状.蛋白质呈轻度增高者33例(37.9%),有核细胞增多者64例(73.6%),均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均未见细菌.2/86例头颅CT检查显示脑实质低密度影.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轻重不一.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诊断.腰椎穿刺检查前,常规检查头颅CT,尽早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有条件的尽量同时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提高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袁长亮;黄玉柱;周征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4例肺外并发症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肺外并发症,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分析168例MPP患儿中64例有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儿主要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浆膜腔、泌屎系统等受累.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少数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作者:范瑞英;曹艳华;袁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不典型肺炎78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不典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78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联合应用阿奇霉素/红霉素、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单味中药喜炎平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 78例患儿经联合治疗均有效,大多数热退在1周内,但咳嗽等症状大多数在1~2周消失,且多数患儿出院时肺部片状阴影未完全吸收.结论 不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故疑似患儿应早做胸片检查,以免漏诊,确诊后应给予综合治疗.

    作者:杨显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上肢评估训练系统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E-LI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作者:孙瑞雪;汤敬华;刘鹏;孙晓薇;臧明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敷胸散外用治疗小儿肺炎60例皮肤护理

    目的 观察敷胸散外用治疗小儿肺炎皮肤反应,总结皮肤护理要点.方法 60例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敷胸散外敷于肺部罗音明显处,每日1次.观察贴敷部位皮肤反应.结果 皮肤潮红无痒感6例,皮肤潮红伴瘙痒2例,轻度皮疹1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敷胸散外敷治疗小儿肺炎安全、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但治疗时应注意皮肤护理.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川崎病3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川崎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川崎病患儿以男孩多见,典型川崎病23例,不完全型川崎病7例.不完全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发热时间≥10d、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异常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密切相关.(2)30例均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0g/(kg·d)治疗,其中3例无效,再次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0 g/(kg·d)后有效.(3)23例追踪随访2年,1例冠状动脉瘤已随访3年.随访期心脏彩超检查异常3例,运动负荷心电图异常7例.不完全型川崎病运动负荷心电图异常较典型病例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以典型为主,不完全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肛周脱皮可作为早期诊断线索之一.发热时间超过10 d就诊,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血小板异常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是冠状动脉损伤的高危因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对川崎病随访很有必要,运动负荷心电图可作为随访期检查的重要方法.

    作者:章礼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常克教授诊法咳嗽辨治“新十闻”

    常克教授善用闻诊论治小儿咳嗽,临床实践中创新闻诊内容提出“新十闻”诊法.从咳声近、咳空鸣、咳破声、咳痰响、破痰音、咳嘶哑、咳吼鸣、连串咳、偶单咳、咳声吠10种典型咳声,病机,治则,方药方面人手,论述十闻诊法在小儿咳嗽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王欠;常克;韩志敏;陈佳;郭军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的可喜前景

    新生儿黄疸既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出生后多种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在中国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据全国新生儿专业学组近期进行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在2005-01/12中国88所城市医院住院新生儿中,新生儿黄疸疾病占48.2%,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占0.9%.

    作者:魏克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研究现状

    国内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儿童肥胖已成为保健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中国儿童少年肥胖检出率明显增高,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儿童少年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并增高成人慢性病的患病风险.本文就近年来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情况做一综述,指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因素,防治重点,望引起关注.

    作者:夏楠;杨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采用PDMS-2评估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疗法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认知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作者:程灏;罗华英;高丽芳;赖学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大叶性肺炎106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0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特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68例;病原学上感染率高是肺炎支原体68例(64.2%),其次分别为:肺炎链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液链球菌、粪肠球菌、嗜血流感杆菌.X线全部可见到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106例治疗2~4周达到临床治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7~14 d.结论 自2006年以来大叶性肺炎明显增多.对于发热和(或)咳嗽1周以上者,不论有无肺部体征应常规做X线胸片检查及痰培养.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贾占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