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丹;白晓红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抢救措施.方法 对2008-06/12周口市中心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重症患儿均分别合并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或)循环系统等并发症,其中4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病情、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14例治愈.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多为婴幼儿,以起病急、病程短、发展快为特点;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给予呼吸机支持,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激素冲击治疗,积极进行降颅压、亚低温疗法,改善全身微循环等综合抢救.
作者:刘廷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盐酸溴已新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0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溴已新,疗程为2~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中有7例恶心,4例腹泻,减量或停药后消失.结论 盐酸溴已新佐治小儿肺炎效果显著,缩短病程,但应注意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金学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血培养阳性15例,18例脑脊液外观呈清亮、微混或混浊;18例患儿中痊愈12例,好转4例,2例自动出院.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唐丽洁;黄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小儿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五脏不足有余等体质特点与小儿性早熟发病的相关性较为密切,而小儿偏颇体质影响儿童性早熟的发病和证型的判定.通过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可以指导儿童性早熟的预防、药物治疗及采取相应的综合调理措施.
作者:李蕙;高树彬;杨一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滋阴泻火法对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疗效.方法 用滋阴泻火法对53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性征、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53例中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8%;治疗后性激素水平,血浆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较治疗前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滋阴泻火法治疗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疗效确切.
作者:陈赛斌;李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与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轮状病毒性肠炎住院患儿10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对照组44例以常规治疗,3~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病情变化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显著高于对照组7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与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清国;幸耀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医对女童真性性早熟的认识,分析中医药治疗现状,总结现代中医药治疗儿童性早熟的优势.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检索2006-01-01/2010-12-31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获取全文,从临床应用角度对中医药辨证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的方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25篇文献中,西医诊断标准主要参考儿科专著,中医诊断标准仍以证候诊断为主;女童真性性早熟中医辨证以阴虚火旺型多,治疗上多采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肝郁化火型以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痰湿困脾型主要采用健脾燥湿药物灵活配伍治疗.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博;黄伟;王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均使用阿奇霉素粉针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宋建平;王启荣;关有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发热是小儿肺炎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对于肺炎发热患儿,李燕宁教授根据感受温热、湿热病邪之偏重,采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方法,详审病位之深浅,细辨湿热之偏重,择遴经方验药,斟汗退热,效果显著.
作者:吴金勇;周朋;刁娟娟;李燕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HN法、TW2法中日英3种标准、TW3法5种骨龄测定方法 对中枢性性早熟(CPP)患儿的诊断价值及正常值临界点的确定.方法 由两名医师采用盲法回顾性分析CPP患儿61例(病例组),与每一个CPP患儿性别相同,年龄、身高、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同期体检者61例、8岁以后出现乳房发育的女童6例(均为对照组)治疗前左手腕部X线片,用CHN法、TW2法中英日3种标准和TW3法进行骨龄判定,计算骨龄与年龄的差值,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结果 (1)两名医师骨龄测定结果 的Kappa值为0.776(u=16.128,P<0.05);(2)5种骨龄测定方法 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CHN法0.921±0.024,95%可信区间为0.875~0.967;TW2法中国南方人标准为0.947±0.019(0.910~0.983);TW2法日本人标准为0.937±0.023(0.892~0.982);TW2法英国人标准为0.931±0.022(0.888~0.975);TW3骨龄测定法为0.924±0.023(0.879~0.969);5种方法 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P>0.05);(3)CHN中骨龄与年龄的差值≥1.25岁、TW2-CHN中差值≥1.25岁、TW2-JP中差值≥0.65岁、TW2中差值≥1.15岁、TW3中差值≥0.25岁,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5种骨龄测定方法 对于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诊断价值都较高;而TW2法中国人标准(TW2-CHN)的诊断价值高.
作者:白万晶;宁刚;曲海波;吴康敏;向承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关节活动度变化来探讨牵伸运动持续时间与关节活动受限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动物取4周龄Wistar系雄鼠50只,正常组10只,固定组(踝关节用石膏固定1周保持大跖屈位)10只,牵伸组(每日1次进行持续牵伸运动,持续1周)30只,将牵伸组根据牵伸时间不同分为10、30、60 min组,每组各10只,观察踝关节背屈角度.结果 从第1天和第7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来看,30 min牵伸组和10、60 min牵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min牵伸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关节活动受限.
作者:李海华;孙颖;吕洋;郭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自编早期干预方案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效果.方法 对早产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主要包括体疗、电疗以及家庭操作指导,运用Peabody运动发展量表、Gesell发展量表及气质测查量表对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商数、精细运动商数及总运动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早产儿Gesell发展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气质类型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干预后难养型气质早产儿比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对提高早产儿智能发育有效,对早产儿气质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照根;许祥永;林正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直接四色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24例患儿(其中活动期11例,非活动期13例)和20例健康儿童组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及非活动期比较,活动期SLE患儿CD3+、CD4+、自然杀伤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B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活动期SLE患儿CD8+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SLE细胞免疫功能存在异常,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可作为诊断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儿一项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高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临床高危因素以提高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早产儿ROP筛查结果,以ROP为观察组,非ROP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OP发生率18.39%(41/232),胎龄及出生体质量与ROP发生率成反比;吸氧时间、高血氧分压、低血氧分压、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贫血、输血、光疗、败血症与ROP发生相关(P<0.05).结论 ROP的发生与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氧疗、贫血、感染、光疗等多种高危因素有关.预防早产,规范用氧,积极治疗并发症,重视ROP筛查是防治ROP的关键.
作者:高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氟磷酸凝胶(APFI)和2%氟化钠溶液(NaF)预防学生第二恒磨牙龋病的效果.方法 将135名学生的392颗第二恒磨牙随机分为3组:A组45名学生135颗目标牙,B组45名学生131颗目标牙和C组45名学生126颗目标牙.B组涂布APFI、C组涂布2%NaF溶液涂布第二恒磨牙,于涂布2年后进行龋病情况的观察,并对比两种材料预防龋病的效果.结果 2年后B组+C组与A组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4.98%和32.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与C组龋齿患病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龋病的发生与氟化物对牙釉质的作用有相关性,氟化物对龋病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局部涂布氟化物可以大大降低龋齿的发病率,是一种预防龋病的良好措施,且APFI的预防效果优于2%NaF溶液.
作者:刘艳君;张桂荣;丛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制定儿童保健服务规划.方法 对2001/2010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较2001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率与200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的提高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的直接重要因素.
作者:谭振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为康复疗效评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进行中药熏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应用改良Ashworth(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超评定股四头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股四头肌厚度(MTQ).结果 (1)治疗1.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略有降低,GMFM-88分值略有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TQ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明显降低(P<0.01);GMFM-88分值明显增加(P<0.01);MTQ值明显增加(P<0.05).(3)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5个月、治疗3个月后MTQ值与GMFM-88分值有相关性(r=0.734,P<0.01).结论 B超可以通过反映局部肌肉厚度的变化,为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申晓娜;李晓捷;孙奇峰;郭岚敏;吕智海;李海华;吕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药湿敷治疗儿童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中药汤剂湿敷,对照组用2%硼酸溶液湿敷,两组均口服扑尔敏片.观察皮损消退情况及随访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观察组复发率9.38%低于对照组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湿敷治疗小儿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
作者:张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介绍王霞芳教授运用止嗽散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经验.王师在临证中辨证论治,对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通过本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此方为治疗外感咳嗽平稳轻灵之剂,对于小儿尤为适用.
作者:李华;王霞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内服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的自拟翘荷汤,外用中药散剂,疗程为5 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热退、疱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食欲改善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在热退、口腔溃疡愈合及食欲改善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72.22%(26/36),总有效率91.67%(33/36),对照组痊愈率58.33%(21/36),总有效率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徐爱年;齐永福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