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8例回顾性分析

唐丽洁;黄莹

关键词:脑膜炎, 细菌性, 传染病, 惊厥, 婴儿, 新生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血培养阳性15例,18例脑脊液外观呈清亮、微混或混浊;18例患儿中痊愈12例,好转4例,2例自动出院.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小儿体质特点与性早熟的关系

    小儿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五脏不足有余等体质特点与小儿性早熟发病的相关性较为密切,而小儿偏颇体质影响儿童性早熟的发病和证型的判定.通过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可以指导儿童性早熟的预防、药物治疗及采取相应的综合调理措施.

    作者:李蕙;高树彬;杨一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自编早期干预方案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效果.方法 对早产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主要包括体疗、电疗以及家庭操作指导,运用Peabody运动发展量表、Gesell发展量表及气质测查量表对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商数、精细运动商数及总运动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早产儿Gesell发展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气质类型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干预后难养型气质早产儿比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对提高早产儿智能发育有效,对早产儿气质的塑造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照根;许祥永;林正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用氟磷酸凝胶和2%氟化钠溶液预防学生第二恒磨牙龋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磷酸凝胶(APFI)和2%氟化钠溶液(NaF)预防学生第二恒磨牙龋病的效果.方法 将135名学生的392颗第二恒磨牙随机分为3组:A组45名学生135颗目标牙,B组45名学生131颗目标牙和C组45名学生126颗目标牙.B组涂布APFI、C组涂布2%NaF溶液涂布第二恒磨牙,于涂布2年后进行龋病情况的观察,并对比两种材料预防龋病的效果.结果 2年后B组+C组与A组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4.98%和32.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与C组龋齿患病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龋病的发生与氟化物对牙釉质的作用有相关性,氟化物对龋病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局部涂布氟化物可以大大降低龋齿的发病率,是一种预防龋病的良好措施,且APFI的预防效果优于2%NaF溶液.

    作者:刘艳君;张桂荣;丛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为康复疗效评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选取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进行中药熏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应用改良Ashworth(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超评定股四头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股四头肌厚度(MTQ).结果 (1)治疗1.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略有降低,GMFM-88分值略有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TQ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明显降低(P<0.01);GMFM-88分值明显增加(P<0.01);MTQ值明显增加(P<0.05).(3)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5个月、治疗3个月后MTQ值与GMFM-88分值有相关性(r=0.734,P<0.01).结论 B超可以通过反映局部肌肉厚度的变化,为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申晓娜;李晓捷;孙奇峰;郭岚敏;吕智海;李海华;吕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儿科疾病应用举隅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优质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取浓缩而成的单味颗粒,与传统汤剂相比,具有不需煎煮、直接冲服、疗效确切、卫生安全、携带保存方便等优点,在儿科临床应用较广.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特征、用药特点,应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儿科多种疾病取得一定疗效,进一步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艳虹;张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8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均使用阿奇霉素粉针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明显好转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宋建平;王启荣;关有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米力农联合多巴胺治疗儿童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脑钠素变化

    目的 观察米力农联合多巴胺治疗儿童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脑钠素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力衰竭衰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28例.在常规洋地黄、利尿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多巴胺,按5~10 μg/(kg·min)持续静脉用药;观察组合用米力农+多巴胺,米力农按0.5 μg/(kg·min)持续静脉用药,疗程至多3 d.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和脑钠素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脑钠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脑钠素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多巴胺治疗儿童心力衰竭有协同作用,短期应用见效快、安全,其疗效优于单用多巴胺;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力衰竭患儿的神经内分泌失调,治疗前后脑钠素明显改变.

    作者:王风莲;蔺萃;张永法;孟凡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王霞芳教授运用止嗽散经验

    介绍王霞芳教授运用止嗽散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经验.王师在临证中辨证论治,对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通过本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此方为治疗外感咳嗽平稳轻灵之剂,对于小儿尤为适用.

    作者:李华;王霞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李燕宁教授治疗小儿肺炎发热经验

    发热是小儿肺炎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对于肺炎发热患儿,李燕宁教授根据感受温热、湿热病邪之偏重,采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方法,详审病位之深浅,细辨湿热之偏重,择遴经方验药,斟汗退热,效果显著.

    作者:吴金勇;周朋;刁娟娟;李燕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1世纪10年代营口市5岁以下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制定儿童保健服务规划.方法 对2001/2010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较2001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率与200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的提高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的直接重要因素.

    作者:谭振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儿万灵急性中毒11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万灵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万灵中毒患儿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 11例患儿均出现毒蕈碱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9例出现烟碱样症状.血胆碱酯酶活力均下降.所有患儿均予洗胃、导泻、利尿、补液及应用阿托品治疗,对胆碱酯酶活力<30%者给予氯解磷定治疗,11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万灵中毒与有机磷中毒症状类似,均有毒蕈碱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治疗关键是及早洗胃,及早应用阿托品.

    作者:王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儿童鼻出血367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鼻出血治疗经验,探讨治疗中存在问题.方法 对367例儿童鼻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及维生素缺乏造成的鼻出血患儿外,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儿童鼻出血由全身因素造成的较少见,局部因素造成的鼻出血较多,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法 是治疗关键.

    作者:王选胜;尹学金;贾灵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9例抢救治疗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抢救措施.方法 对2008-06/12周口市中心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重症患儿均分别合并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或)循环系统等并发症,其中4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病情、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14例治愈.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多为婴幼儿,以起病急、病程短、发展快为特点;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给予呼吸机支持,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激素冲击治疗,积极进行降颅压、亚低温疗法,改善全身微循环等综合抢救.

    作者:刘廷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运脾化湿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运脾化湿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辨证分型予运脾化湿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疗程5 d.在治疗前、后进行大便次数、腹胀等症状评分及大便乳糖改良班氏试剂法定性检测.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乳糖不耐受症状及大便乳糖含量检测改善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无副反应发生.结论 运脾化湿方具有良好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作用.

    作者:胡小英;许华;周红爽;许双虹;张媛媛;罗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王晓燕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举隅

    中医学对多发性抽动症多从风痰论治,以平肝熄风为基本法则,王晓燕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在平肝泻肝的同时须疏肝柔肝、顾护肝之气阴及脾胃之气,在具体治疗用药时力求精准、周全,辨证不仅要从脾肾肝入手还须从肺论治,并强调治疗调护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娟;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斯奇康注射液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斯奇康注射液(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1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按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6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斯奇康注射液肌肉注射,3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斯奇康治疗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减少,感染时间缩短,症状减轻.观察组总有效率94.1%(64/68);对照组总有效率56.8%(2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斯奇康注射液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免疫调节剂.

    作者:王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持续牵伸运动与关节活动受限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关节活动度变化来探讨牵伸运动持续时间与关节活动受限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动物取4周龄Wistar系雄鼠50只,正常组10只,固定组(踝关节用石膏固定1周保持大跖屈位)10只,牵伸组(每日1次进行持续牵伸运动,持续1周)30只,将牵伸组根据牵伸时间不同分为10、30、60 min组,每组各10只,观察踝关节背屈角度.结果 从第1天和第7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来看,30 min牵伸组和10、60 min牵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min牵伸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关节活动受限.

    作者:李海华;孙颖;吕洋;郭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重症手足口病38例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38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和皮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76.3%)、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81.6%),血糖升高(60.5%),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以精神差(78.9%)、惊跳(76.3%)、肢体抖动(68.4%)为常见,危重病例均有循环和呼吸系统异常表现.治愈35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主要由EV71感染引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戴文;尹松楠;朱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幼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

    目的 检测幼鼠随年龄增长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改变.方法 将动物中心提供的实验小鼠按照单双号法抽选幼鼠(2月龄),成年鼠(10月龄)和老龄鼠(18月龄)各10只,雌雄各半,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SOD活性.结果 各组鼠龄的肝组织中SOD含量有所不同:幼年组与成年组、老年组相比SOD呈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幼鼠年龄增长,其肝组织中SOD活性逐渐下降.

    作者:张中林;郑剑玲;孙宏伟;齐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从肝肾论治儿童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是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时毓民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认为性早熟的发病在于患儿饮食不当或过食膏粱厚味,加之阴虚内热体质易感,内外因互动,致阴阳失衡,相火妄动,天癸早至.临床采用滋元阴,泻肝肾火原则治疗,则乳房早发育得消,相火妄动得平.

    作者:时毓民;俞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