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爆裂性眼眶骨折68例临床分析

吴成哲

关键词:眼眶, 骨折,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病因、病情、治疗.方法 对68例爆裂性眼眶骨折病因、病情,治疗进行分析.对早期眶上壁和眶外壁骨折者根据视功能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对内侧壁和下壁骨折面积大,或已经出现眼球凹陷明显还有肌肉嵌顿于骨折缝隙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通过脱人于筛窦或上颌窦的眼眶软组织疝的还纳、骨折塌陷区适当体积MEDPOR材料的垫放,对眼球凹陷和复视治疗得到较满意效果.对视功能正常的眶上壁和眶外壁骨折早期不必施行手术.对已经出现视力丧失的眶上壁和眶外壁骨折致视神经挫伤者即使做视神经减压,效果不是很理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巩膜转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HA)因其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高,排斥反应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眼部整形和眼窝成形术中,具有优良的临床效果[1].但由于HA义眼台植入手术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导致术后不同并发症的发生[2].我科采用巩膜转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红;张瑞君;刘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全麻下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小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全麻下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小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依照术前所测得有关数据作手术标记线对31例36眼确诊为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小儿实施全麻下改良额肌瓣悬吊术,记录并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1例36眼中矫正满意者33眼(91.7%),欠矫者2眼(5.6%),过矫者1眼(2.8%),回退者3眼(8.3%).结论 在手术标记线引导的全麻下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小儿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肯定,是目前治疗重度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孙常峰;兰志辉;高淑琴;董光美;张剑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注射静脉血对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贫血的治疗

    目的 探讨注射静脉血对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贫血的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 将36例(42眼)均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或小梁切除术后(术中均使用丝裂霉素C,MMC)出现滤过贫血的青光眼行静脉血注射,随访3-12个月.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滤过泡形态,并行结膜囊荧光染色.治疗成功标准:滤过泡贫血区改善与周围正常滤过泡无明显界限.每日注射1-2次.结果 36眼一次注射成功,5眼2次注射成功,1眼因术后1年就诊,贫血区的滤过泡包裹而注射无效行滤过泡修补术.成功率97.7%,治疗成功的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治疗后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升高18例(43.9%),升高范围≤5ramHg,Ⅰ°前房积血2例(4.9%),41眼均无滤过泡旁注射针孔渗漏.结论 静脉血滤过泡贫血区内注射是一种可以治疗青光眼抗瘢痕药物应用术后滤过泡贫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晓云;王瑞夫;贺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前后中心视野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中心视野检查在评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激光治疗后视网膜功能恢复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行激光治疗的单眼发病的CSC患者30例30眼,分别在行激光治疗前后用瑞士Interzeag公司生产的Octorpus1-2-3型自动视野计进行双眼中心视野的检查.结果 激光治疗前CSC患眼中心10°的平均光敏感度为21.533±8.635,激光治疗后的平均光敏感度为27.133±5.68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治疗前渗漏区的平均光敏感度为13.767±4.939,激光治疗后的平均光敏感度为26.327±4.32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前后中心10°视野平均光敏感度与视力呈正相关.结论 自动视野检查在评价CSC激光治疗后的视功能恢复时稳定、可靠、安全、方便且能定位、定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陶少武;申然;杨丽萍;王根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硅油取出后远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分析硅油取出后远期随访(≥1年),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再次手术的方法.方法 检索我院1993年-2005年住院病史数据库,行硅油取出术2771例(2771眼).其中9例9眼在1年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眼在硅油取出后24.11月4±16.22月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其中5眼有明确视网膜裂孔,8眼有视网膜前膜的再增殖.9眼再次行视网膜复位术,8眼再次硅油填充,1眼C3F8填充.术后随访55.67m±31.80m,9眼视网膜完全复位.结论 硅油取出后1年发生的远期视网膜脱离,主要原因为视网膜前膜的再增殖,尤其位于下方眼底和玻璃体基底部.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可能是另一个主要因素.再次手术的解剖成功率仍令人满意,大部分眼需再次行硅油填充.

    作者:干德康;徐格致;王文吉;陈钦元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干眼症患者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分析

    目的 验证干眼症泪液EGF的含量及与健康人的差别.方法 对干眼症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泪液中的EGF的含量,所得数据利用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分析,结果干眼症组泪液中EGF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统计学意义上的降低(P=0.012).结论 干眼症患者泪液中的EGF含量都比健康人的低,为干眼症的诊断治疗开阔了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孙士章;伍军姣;刘玉莲;孙红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不同术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35例病例随机分为无包裹组19例和自体巩膜包裹组16例,通过不同手术方法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随访3m~18m.结果 术后眼窝饱满度、义眼座活动度良好.主要并发症为结膜囊裂开,义眼座暴露,无包裹组暴露原因与全身营养不良有关,自体巩膜包裹组暴露原因与巩膜自溶有关.结论 不同术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原因各不相同,提倡直接植入无包裹义眼座.

    作者:董凌燕;陆上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托吡卡胺眼液防治儿童假性近视的疗效分析

    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们随机对初步诊断为近视的儿童应用0.25%托吡卡胺眼液治疗,经临床观察,现回顾性抽取100例(200眼)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谭广棉;杨秀章;方俊宏;彭绮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雷帕霉素不同剂型治疗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能否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药物间的效果.方法 用119只(119眼)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模型;分为A、B、C、D、E、F和G7组,每组17只,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为健康灰色家兔.A组为同源对照组;B组为未治疗组;C组术后空白纳米粒滴眼液每天点眼2次共28天;D组术后1%RAPA滴眼液每天点眼3次共28天;E组术中前房植入RAPA缓释膜;F组术后0.5%RAPA纳米粒滴眼液每天点眼2次共28天; G组术中前房植入环孢素A(Cyclospoime A,CsA)缓释膜.术后隔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和程度.分别于术后7,14、28天应用高效液相法检查D、E、F组兔房水中RAPA药物浓度;3、14、28及35天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A组(100.0±0.0)d、E组(44.89±8.95)d、F组(45.22±5.52)d、G组(45.89±10.33)d兔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B组(11.11±1.69)d、C组(11.78±3.19)d、D组(17.78±8.41)d明显延长(P<0.01).房水中RAPA浓度:D组始终为0 ng/mL;E组7、14、28天分别为(12.01±0.83)ng/mL、(11.14±1.04)ng/mL、(10.26±0.47)ng/mL;F组7、14、28天分别为(10.41±0.08)ng/mL、(10.87±0.40)ng/mL、(10.92±0.85)ng/mL.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C组术后14d,角膜植片聚积了大量CD4+和CD8+T淋巴细胞,并随时间增加而增多;E、F,G组至术后28~35d,角膜植床及植片基质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开始出现并增加.结论 RAPA纳米粒滴眼液组房水中RAPA浓度与前房植入RAPA缓释膜组相近且更恒定,能显著延长兔穿透性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与CsA局部应用效果相近;RAPA纳米滴眼液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姜伟;原续波;孙慧敏;李筱荣;乔丽萍;张姝贤;田恩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虹膜部分缺损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后Ⅱ期虹膜隔型人工晶体植入一例

    患者 男 47岁 2006年2月左眼被铁片弹伤,在当地医院行左眼角膜穿孔修补术,1w后在同一医院行左眼晶体囊.内摘除术,操作经过不详.2006y3m来本院要求进一步治疗.左眼视力眼前手动,无法矫正,下方视野视物不见,角膜下方中央有约6mm弧形瘢痕,前房正常,上方虹膜缺如约120°,残余瞳孔散大,直径约8mm,对光反射消失,晶体缺如,玻璃体轻度混浊,上方视网膜脱离,11-12点钟处有马蹄孔,脱离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累及黄斑,活动度好,未见视网膜前增殖.

    作者:陆融;徐丽芳;包欣;张自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超声乳化摘除透明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9例103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将切口选在陡子午线上可以矫正术前存在的部分散光.平均年龄35.37±4.32岁,术前矫正视力0.15~1.0,平均近视度数-13.10±3.15D,平均散光度数-1.36±0.83D,平均眼轴长度27.82±2.13mm,平均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7.22±3.71D.结果 术后88只眼裸眼视力≥0.5,其中19只眼视力≥0.8;14只眼视力<0.5,但较术前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1只眼术后视力无提高,查眼底见黄斑变性.术后平均近视度数-2.13±0.31D;平均散光度数-1.21±0.26D.术后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3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黄斑囊样水肿1只眼.结论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高及稳定性好,可通过切口的选择减少散光等优点.可用于高度近视眼的屈光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准分子激光无法治疗的超高度近视尤为适用.

    作者:张建东;张丽娟;张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硅油眼内充填继发青光眼

    目的 探讨硅油眼内充填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玻璃体切除硅油眼内充填所继发的青光眼22例22眼.结果 继发青光眼分两类,硅油填充术后早期继发急性高眼压6例6眼,晚期继发青光眼16例16眼.前者3眼减少了硅油眼内量,3眼单纯药物控制眼压.晚期继发青光眼16例16眼,3眼表现为继发慢性闭角犁青光眼,余为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结论 早期继发急性高眼压应减少眼内的硅油量,迟发性继发青光眼取出硅油有利于眼压的控制.

    作者:孔宇;马静;张金嵩;王卫群;孔令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半导体激光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半导体激光穿透力强,主要作用于视网膜深层和脉络膜层.组织吸收能量后,因光热效应而发生凝固、汽化、切割等效应,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青光眼、视网膜脉络膜等疾病的治疗,尤其对顽固性青光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更具优越性.

    作者:乔利峰;孙丽萍;樊映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针刺修复术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是滤过手术后滤过功能丧失、眼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局部可应用肾上腺素或双三甲基乙酰肾上腺素(保目明、Propine)、皮质类固醇、眼球按摩等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者经结膜下针刺修复术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慧敏;李勇;胡卫群;岳章显;李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眼科门诊干眼患病率的初步调查及结果浅析

    目的 从我院眼科门诊患者的干眼患病率来了解本市干眼的患病情况及对其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对2006年4~8月份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部份20岁或以上患者324例(男性170例,女性154例)进行干眼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试验Ⅰ(SIt-Ⅰ),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结果 干眼的患病率为31.2%,其中男性患病率29.9%,女性患病率33.8%,20~30岁男性患病率18.1%、女性患病率5.0%,40~59岁男性患病率28.1%、女性患病率44.9%,≥60岁男性患病率37.1%、女性患病率42.2%.结论 人群中干眼的患病率高,且趋向于年轻化.

    作者:叶亲颖;黄晓燕;邓小宁;陈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爆裂性眼眶骨折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病因、病情、治疗.方法 对68例爆裂性眼眶骨折病因、病情,治疗进行分析.对早期眶上壁和眶外壁骨折者根据视功能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对内侧壁和下壁骨折面积大,或已经出现眼球凹陷明显还有肌肉嵌顿于骨折缝隙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通过脱人于筛窦或上颌窦的眼眶软组织疝的还纳、骨折塌陷区适当体积MEDPOR材料的垫放,对眼球凹陷和复视治疗得到较满意效果.对视功能正常的眶上壁和眶外壁骨折早期不必施行手术.对已经出现视力丧失的眶上壁和眶外壁骨折致视神经挫伤者即使做视神经减压,效果不是很理想.

    作者:吴成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慢性高眼压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目的 了解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实验性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青光眼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高眼压3d组;高眼压7d组;高眼压14d组;高眼压21d组;高眼压28d组.浅层巩膜静脉烧灼法制成慢性高眼压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研究HIF-1在慢性高眼压下不同时段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mRNA和蛋白在高眼压的视网膜表达较正常视网膜明显提高(P<0.05).高眼压后7天达到高峰,可维持28天.结论 HIF-1参与了慢性高眼压的视网膜的损伤的信号转导过程,为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缺氧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

    作者:归东梅;陈立中;高殿文;李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囊瘘管的临床观察

    急、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囊瘘管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治疗方法报道较少,现将我院8例泪囊瘘管采用瘘管切除及泪囊鼻腔吻合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长国;刘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科自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用该方法治疗21例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20例患者经该术治疗后,角膜溃疡面愈合,1例因术后10天羊膜溶解脱落,再次羊膜移植后溃疡愈合.未出现角膜穿孔病例.结论 病灶清创+羊膜移植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宝恩;李莉;凌永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异物致巩膜坏死二例

    我院眼科自2000y~2006y收治2例因巩膜异物漏诊致巩膜坏死的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宋英春;张凌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