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垂体瘤误诊2例

傅佾

关键词:垂体瘤, 肿瘤侵犯, 治疗时机, 视野缺损, 视力障碍, 颅内肿瘤, 蝶鞍区, 视交叉, 眼科, 误诊, 位置, 检查, 患者, 病例, 报告
摘要:脑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位于蝶鞍区.由于视交叉在蝶鞍之上,肿瘤往往会侵犯视路,使患者首先出现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而就诊眼科.但因肿瘤侵犯位置不同及检查的忽视,使之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的病例仍有发生.现将所遇2例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羊膜移植治疗眼睑皮肤缺损

    我院于2001年7月收治1例男患,因外伤致右眼上睑约2×2cm范围的皮肤缺失.我们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覆盖创面,促使自身皮肤上皮组织生长,终覆盖创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丽;王世光;高野;杨玉华;赵艳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

    目的:评价使用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和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5例8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年龄25~71岁,平均55.13±8.83岁.平均眼轴长度29.45±2.07mm,平均等效球镜度数-11.86±4.73D,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平均值为9.19±3.80D.随访6~42个月.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80只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70只眼(87.5%)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44只眼(55.0%)术后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1.96±1.28D,70只眼(87.5%)在预矫屈光度±1D内.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随访中1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可能更适宜于中年以上不愿戴镜和戴镜不能矫治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

    作者:谢立信;姚瞻;王智鹏;孙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后巩膜炎误诊1例

    巩膜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变态性反应有关,因常与胶原性疾病并存,亦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近来,我门诊部遇到1例单眼后巩膜炎患者,曾在多家医院误诊为上颌窦炎、视神经乳头炎、眼眶内肿物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亭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2例分析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是引起婴幼儿白瞳症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我科2001年6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病例两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爽乐;李正时;古世芳;侯叔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首诊眼科的小脑幕脑膜瘤并幕上积水、小脑扁桃体疝

    患者卡××女 57岁维族头痛、头昏1年,半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右眼视力下降明显,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双眼视神经乳头炎,双眼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病收住眼

    作者:胡长涛;张莉;李忠荣;孔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ICGA引导激光治疗渗出型AMD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ICGA引导激光治疗AMD的疗效.方法:本组27例(30只眼)AMD患者.根据FFA、ICGA的结果,对不同的AMD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①有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及渗漏者,采取拱环外直接光凝;②合并有视网膜水肿者用格栅状光凝;③可见明显滋养血管者,则直接封闭该血管.在光凝后2月复查FFA、ICGA,如仍有CNV,渗漏者再次光凝.结果:本组27例,随访3~10个月:①显效4例,视力提高0.4~0.8,CNV消失;②有效10例,视力提高0.15~0.3,CNV基本消失或有明显减轻;③无变化有10例,视力在0.01~0.1,CNV变化不明显;④退步有2例,视力由0.1下降到指数/眼前,CNV增加,伴有视网膜水肿.结论:①ICGA能发现FFA中不能显示的滋养血管,直接光凝滋养血管,就可治疗黄斑下的新生血管膜,既可使疾病得到治疗,又能较好地保存原有视力.②在出血或渗出遮盖的情况下FFA不能发现CNV,而ICGA检查,则能早期发现这种隐匿性CNV,及时光凝就可防止CNV的漫延,保护中心视力.本组资料显示,病程短者其效果明显好于病程长者.因此,对AMD患者,应早期用ICGA检查,发现CNV后及早采用光凝,病变不致扩大而影响中心视力.

    作者:杜立芳;喻长泰;巩丽青;余运娴;朱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那素达滴眼液治疗非感染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那素达滴眼液(Naphcon-A)治疗非感染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应用那素达滴眼液治疗140例266眼非感染性结膜炎病人,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0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3天、7天、14天评估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共11项指标),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经那素达滴眼液治疗后,眼痒、流泪、烧灼感、异物感、睑痉挛、畏光、结膜充血、分泌物及总分于用药后10分钟积分即明显下降(P<0.0000),睑结膜乳头与滤泡(P<0.0000)、角膜荧光素染色(P<0.0000)、角膜缘胶样增生(P<0.002)于用药后3天积分下降.除结膜充血于用药后三天较用药后1小时积分有轻微反弹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积分均逐渐下降.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有效率逐渐上升(P<0.05).用药两周有效率为96.99%,其中显效77.44%,有效19.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用药前后视力、瞳孔、眼压、脉率和血压变化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 结论:那素达滴眼液能迅速、有效地缓解非感染性结膜炎(特别是变应性结膜炎)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药物.

    作者:刘祖国;孙秉基;孙兴怀;晏晓明;谢汉平;肖启国;黄挺;张梅;陈家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Stargardt's病的临床观察(附69例报道)

    目的:探讨Stargardt's病的临床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138眼Stargardt's病的临床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资料,分析其视力损害程度、年龄分布状态及病灶表现形态.结果:视力0.02~0.1者115眼(83.33%),0.2~0.5者23眼(16.66%);近视力高Jr=2、低Jr=0.其中10岁前起病者33例、11~20岁起病者26例、21~30岁起病4例、31~40岁起病6例.病灶形态:①单纯黄斑病灶型24例48眼;②黄斑病灶联合眼底黄色斑点型29例54眼;③黄斑病灶与后极部色素脱失相融合型16例32眼.第三型病灶形态与前两型病灶在起病年龄与病程长短方面差别无明显意义(P>0.05).三种病灶形态的病变程度差别亦无意义(P>0.05).结论:①Stargardt's病对视力的影响较大,但暂未见到视力全部丧失的病人;②Stargardt's病主要出现于青少年时期,亦可在成年人后期发病;③黄斑病灶与后极部色素脱失融合为一体的特殊病灶可能是Stargardt's病的另一种特殊的FFA变异形态.

    作者:唐朝珍;姜德咏;聂爱光;曹丹;蒋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在老年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4例,行囊外或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取中央部晶状体前囊膜,分别行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改变有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扁平细胞多无正常细胞结构,低柱状及柱状细胞,细胞结构大体正常,但细胞间隙增大,胞浆内可见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溶解坏死,部分细胞皱缩,呈早期细胞调亡改变.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坏死与凋亡均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有关.

    作者:庞辰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聚肌胞和氟美松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性深层角膜炎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由单疱病毒Ⅰ型(HSK-1)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角膜病,其发病率日益增多,治疗困难,临床表现复杂.该病的特点是HSK-1具有在人体三叉神经节永久潜伏,并可经轴浆运输到角膜,产生复发感染.

    作者:张晓将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转移性眼内容炎3例

    转移性眼内容炎起病急、发展快,早期易漏诊而致视力丧失.本文就我院所遇由于肝、胆道系统感染并发转移性眼内容炎3例,报告如下.

    作者:曹复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A型肉毒杆菌在治疗斜视中的应用

    A型肉毒杆菌是一种具有肌肉麻痹作用的神经毒素.1980年Scott首先在人的眼外肌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作为斜视手术的一中替代疗法取得成功后,许多学者进行了该疗法治疗各种类型斜视的探索,显示这种疗法对某些类型的斜视是有效的[1~4].

    作者:房学军;孙一凡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累及眼部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附22例分析)

    目的:对22例累及眼部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作一初步临床分析.方法:收集1990~2000住院的SJS病例105例.回顾性分析其中眼部受累的患者22例(占20.95%).根据致敏药物、发病前所患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总结分析其可能的病因、眼部表现规律及治疗.结果:累及眼部的22例SJS病人中,肯定或可能是药物过敏引起的占86.36%,其中,抗生素类占45.45%.眼部充血是常见的体征占100%,有50%的病人结膜和/或角膜形成假膜,视力下降占31.82%.眼部治疗主要是应用抗感染和人工泪液治疗.结论:药物过敏是SJS常见的原因.以结膜充血和假膜形成为特征的卡他性结膜炎是SJS眼部受累的常见表现,重者可导致视力下降,早期合理的眼部治疗对预防晚期并发症非常重要.

    作者:霍丽君;廖瑞端;吴善宏;陈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尼莫地平对开角型青光眼视乳头筛板血流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观察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开角型青光眼视乳头筛板血流的作用.方法:选择31例60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年龄30~77岁,平均52岁,其中女性12例23眼,男性19例37眼.A组口服尼莫地平20mg/次,每日三次,17例(34眼),连续服用,平均随访4.3月.B组口服尼莫地平40mg/次,每日三次,总共为14例(26眼)平均随访5.3月.用药前后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仪测量视乳头筛板的血流参数.结果:口服20mg尼莫地平组,血供改善,血流量从9.29±5.69提高到13.99±7.46;血液流速从159.41±90.15提高到225.70±87.81:红细胞移动速率从0.58±0.33提高到0.92±0.57.口服40mg尼莫地平组,血流量从6.70±3.23提高到8.57±3.93;血液流速从113.25±56.36提高到168.97±74.57;红细胞移动速率从0.42±0.20提高到0.61±0.26.经过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A、B二组服药后血流参数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地改善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乳头筛梅区的血流.

    作者:肖明;孙兴怀;沈颖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全眼球深低温冷冻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评价

    目的:评价两种全眼球深低温冷冻保存法保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效果,为临床应用长期保存材料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奠定基础.方法:将60只兔眼球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全眼球深低温冷冻保存.一组采用前房注气法,二组采用前房注DMSO法.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小组,分别保存7d、30d、60d.通过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电镜检查及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染色,判定两种方法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状态.结果:①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注气组在复温结束后角膜中央厚度比保存前明显增厚(P<0.01),7d、30d、60d组保存前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399.6±26.7μm、406.0±31.6μm、404.8+40.7μm,复温后分别为511.6±69.5μm、515.3±45.7μm、506.2±31.4μm.前房注DMSO组在复温结束后角膜中央厚度比保存前明显变薄(P<0.01),7d、30d、60d组保存前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为419.2±30.3μm、419.3±41.8μm、403.7±33.0μm,复温后分别为352.2±32.0μm、362.3±64.3μm、346.2+25.2μm,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一种方法不同保存时间的角膜厚度变化无显著差异性.②电镜检查:两实验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程度明显不同.前房注气组电镜下见大面积角膜内皮细胞膜破裂,胞核裸露,核染色质固缩,但无核溶解现象.前房注DMSO组电镜下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器存在,只有少量细胞发生破裂性改变.同一种方法不同保存时间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基本相似.③活性染色:前房注气组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广泛破坏,测不出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前房注DMSO组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均匀,边界清楚,保存7d、30d、60d后,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8.0±6.3)%、(84.8±6.6)%、(86.1±5.7)%,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1.前房注DMSO法深低温保存全眼球可长期保持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具备了临床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条件.2.前房注气法深低温保存全眼球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基本破坏,不适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作者:祁辉;洪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应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眼内压以达到缓解症状和消除疼痛.其方法大致为两类,一类是增加房水排出量的手术,如周边虹膜切除术,各种滤过性手术,外路小梁切开术等;另一类是减少睫状体分泌房水量的手术,如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高强度聚焦超声术等.

    作者:胡博杰;季建;孙慧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观察其视力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90.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佳矫正视力≥0.3者17眼,约占81%;其中佳矫正视力≥0.5者12眼,占57.14%.两眼术后视力无提高,其中一眼为陈旧性黄斑病变,另一眼为视神经萎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陶润平;郑景华;梁文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Ahmed阀引流盘包裹致眼压升高的分析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引流盘机化包裹致眼压升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引流盘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行硅管调整术,并将剪除的机化膜送病检.结果: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15.4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8.6mmHg,成功率为81.8%.病理报告:镜下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退行性改变,小血管腔内可见中性白细胞聚积.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引流盘包裹与患者的体质、多次手术史、丝裂霉素配置后放置的时间及在术中的使用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汪晓宇;杜持新;孙丽;张舒心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眼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视觉器官特别是视网膜、视路以及分布于视器各组织中的支配神经是人类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管怀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角膜塑形术致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

    患者男 18岁学生患者因近视,于3月前开始配戴角膜塑形术(OK镜).配戴后视力明显提高.1周前,左眼疼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在外诊治无效,来我院.

    作者:王冰;蔡福;李茜;王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