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与治疗

胡琴;施先艳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诊断, 治疗
摘要: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titis,SAP)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titis,AP)中病情危重且病死率高的一种类型,其诊断与治疗经过长期的探索及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近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了SAP 救治的多学科协作理念(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在疾病早期阶段及时控制病情,避免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pancreatitis,MAP)发展为SAP,有效降低治疗难度和缩短住院时间.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选择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和SGRQ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使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史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D-二聚体、FDP联合检测对早期DIC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FDP联合检测对早期DIC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3月 ~2017年3月收治的32例DI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21例疑似病例为对照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28例健康人员为正常组.对三组人员体内D-二聚体、FD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内D-二聚体、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但两组体内的FDP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FDP联合检测在DIC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真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诊断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S)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并对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110例患者中45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 mm,均无子宫内膜癌;69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 mm,其中13例为子宫内膜癌.良性病变患者与恶性病变患者的表现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良性病变者通常无明显血流,RI在0.53~0.67间;而恶性病变者则可见丰富血流信号,且RI<0.50.结论 子宫内膜厚度以5 mm为临界值,采用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当RI<0.5时则需考虑为子宫恶性病灶.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56例作为研究组,本院同期行传统根治术的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5年,比较其1、3、5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更短,术后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而术后随访发现,两组术后1、3、5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创伤小,外形较美观,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乳腺癌较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钟仰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帆状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帆状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5月 ~2016年5月我院确诊的帆状胎盘产妇33例,对所有产妇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彩超检查显示为帆状胎盘的共有23例,符合率达到69.70%,漏诊5例,误诊5例,15例合并血管前置;其中较为典型的声像图特征为脐带胎盘入口距离胎盘较远,脐血管在胎膜下延伸进入胎盘实质等;25例剖宫产,8例经阴道分娩,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帆状胎盘产妇进行诊断可详细判断实际胎盘情况,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元欣;平玉卓;王丹;赵秀芹;杨鸿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人单侧下肢手术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镇静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对老年人单侧下肢手术联合镇静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 ~2017年4月收治的108例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异丙酚镇静麻醉者作为对照组(54例),与此基础上联用咪唑安定镇静麻醉者作为研究组(54例),比较两组镇静期Ramasy评分、麻醉起效及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前、诱导期Ramasy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术中、术毕Ramas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人单侧下肢手术应用咪唑安定联用异丙酚麻醉,能够有效提升镇静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水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胃肠扭转的成因、诊断与处理

    胃扭转和肠扭转是空腔脏器扭转中常见的疾病,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在临床早期诊断和处理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现对胃扭转和肠扭转的成因、诊断与处理的现状进行笔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申培君;王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安全管理在麻醉苏醒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麻醉苏醒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 ~2016年6月手术麻醉患者62例,按护理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31例,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和对照组(31例,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8%)显著高于对照组(70.97%)(P<0.05);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23%)显著低于对照组(22.59%)(P<0.05).结论 针对麻醉苏醒室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相应措施可减少各类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叶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对直肠癌患者性生活和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对直肠癌患者性生活和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45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55例(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含量以及性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含量及性生活恢复情况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直肠癌行腹腔镜微创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滕达;李松岩;王宇;卫勃;杜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取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 ~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修复疗法)与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各43例,观察两组疗效、牙齿功能恢复及牙齿美观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前牙覆盖与覆牙合良好率、后牙咬合状况良好率、牙齿排列整齐率及吞咽、语言、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物嵌塞、无咬合性接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采取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显著提高牙齿美观及修复效果,优化牙齿功能.

    作者:李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早期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 ~2017年4月86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初产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产妇的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作者:蔡桂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的建议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能力从事医学检验、医学实验室技术、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五年制的检验医学变更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模式的变化,我们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尝试,目的是寻找适合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需要的新型检验人才.

    作者:周俊英;裴慧临;郭清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意义

    目的 探究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L-FABP)对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 ~2017年5月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者102例,依据2012年KDIGO指南对AKI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将其分为AKI组40例与非AKI组6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6、24、48 h uL-FABP及血肌酐(Scr)的浓度.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的总发生率为39.2%;AKI组术后24 h Scr明显上升,而uL-FABP在2~48 h均出现显著升高,与非AKI组及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组uL-FABP水平与血肌酐的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1).术后2、6、24 h uL-FABP诊断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80、0.78.结论 uL-FABP可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AKI早期诊断的较为可靠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付锴;胡凯;郭爱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住ICU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住ICU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8月 ~2017年6月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300例,其中入住ICU者80例(观察组),未入住ICU者220例(对照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胃肠道症状、意识障碍、胸痛、发热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不张、多叶病变、大片阴影等影像表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胸腔积液影像表现占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合并糖尿病、心脏疾患和肝硬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入住ICU的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意识障碍、胸痛、发热等临床症状和肺不张、多叶病变等影像学表现及合并糖尿病、心脏疾患和肝硬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入住ICU患者.

    作者:方德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联合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1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踝关节后外侧加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后pilon骨折19例,均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加后内侧联合入路,行接骨板及螺钉内固定.结果 19例患者随访6~10个月,骨折均I期愈合,均无软组织感染,无接骨板及螺钉断裂、松动、移位,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良率94.7%.结论 联合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刚;贾胜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伴有胸痛的消化疾病的诊断方法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除胸部疾病外,腹部疾病也可引起胸痛.由除心脏疾病外其他因素引起的复发性胸骨后疼痛称非心源性胸痛,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可引起胸痛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包括食管的炎性病变、物理刺激、化学刺激、食管运动异常以及临近器官病变引起的胸痛.

    作者:魏佳;王晓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肾脏通过恒定血液供应维持正常的再吸收功能.出血休克、创伤、败血症或大手术,可以导致肾脏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引起缺血性肾损伤并损害肾功能.然而,恢复血液供应虽然对恢复肾功能至关重要,但往往会引发一系列有害反应,对肾血管和肾实质细胞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1],称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预防策略及支持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且已经提出了许多治疗策略来改善肾脏 IRI所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但治疗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临床研究表明,肾脏IRI 是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AKI)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大约为40% ~ 50% [2].故如何有效防止肾脏 IRI 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已成为目前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作者:黄卫东;李倩;熊路;沈绍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 ~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46例.分别对146例患儿实施头颅CT、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MRI、脑电图检查,分析异常率发生情况.结果 脑电图检查异常率高于头颅CT、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岁者脑电图异常率高于>3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脑电图检查对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能获得较头颅CT、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MRI等检查更为理想的效果;年龄≤3岁者脑电图异常率较>3岁者高,需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贾莉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肠内营养患者误吸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对神经外科肠内营养患者误吸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 ~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250例肠内营养患者,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对照组为10%,观察组为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风险.

    作者:刘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激性黏膜病变与PPI的应用

    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 related mucosal disease, SRMD)是与应激有关的,以胃黏膜损害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出血性病变.从病理角度看,它含盖了糜烂(黏膜固有层以上受损)、溃疡(累及黏膜肌层)甚至穿孔(浆膜层受损)等不同严重程度的损害.病变以胃底、胃体多见,也可见于胃窦、十二指肠、食管及空肠等.出血形式表现多样,其中隐性出血发生率为15% ~ 50%,显性出血发生率为 5% ~ 25%,严重出血发生率为 2% ~ 6% [1].患者如合并 SRMD,可使全身情况进一步恶化,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病死率上升.包括PPIs(质子泵抑制剂)在内的多种药物可用于预防 SRMD,但其疗效、用药指征、成本效益比、副作用等问题仍需要探讨.本文从 SRM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机制、PPIs药物预防的特点及副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帮助临床更高效合理地进行SRMD的预防.

    作者:李鹰飞;聂玉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