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酸相关性疾病的分类与发病机制

郑萍

关键词:酸相关性疾病, 分类, 消化性溃疡病, 胃食管反流病, 上胃肠道疾病, 病理生理机制, 器质性疾病, 功能性疾病, 消化不良, 攻击作用, 胃酸
摘要:酸相关性疾病是指一类与胃酸攻击作用密切相关的上胃肠道疾病,包括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酸相关性疾病主要分为消化不良(dyspepsia)、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消化性溃疡病(PUD)三大类.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囊腺癌7例报道

    胰腺囊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国内外报道较少,临床上对这类肿瘤认识不足,易与胰腺假性囊肿相混淆,以致延误诊断及治疗.近10年作者收治胰腺囊腺癌7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重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跟骨钢板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附47例报告)

    跟骨是足部大的骨,在人体负重与行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1],占骨骨折的60%[2].我院1997年以来共对47例(59足)跟骨骨折进行了手术复位和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良礼;刘合振;王贤月;王屯君;彭方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食管裂孔疝内镜诊断(附32例报告)

    我院应用电子胃镜诊断了32例老年人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现就其临床及镜下特点进行讨论,以便加深其认识.

    作者:吴瑶;黄梅芳;邓长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25例临床体会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施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绪红;何文法;张华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0例严重脱垂性痔病行PPH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均在1年以上.结果 早期并发症有尿潴留100例(20.0%),术后下腹坠痛120例(24.0%),严重疼痛25例(5.0%),暂时性排便感觉异常10例(2.0%),5例血栓形成(1.0%),术后大出血1例(0.2%),吻合口附近肠壁内大血肿1例(0.2%).远期并发症有复发2例(0.4%),吻合口肉芽肿1例(0.2%).结论 PPH是治疗严重脱垂性痔的新的、安全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汤华;钱群;江从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03株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观察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1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03株不动杆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株不动杆菌中,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外科伤口次之.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1.9%);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类耐药率均较高,特别是对氨曲南和哌拉西林分别为75.7%和73.8%;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不动杆菌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率正在上升;临床应加强对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

    作者:郭晓东;姜玲;周益;李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多涎28例

    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们通过中医辨证,应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多涎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局部应用康复新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需拔除智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43颗)和对照组(45例,60颗).观察组在拔牙创上放置康复新明胶海绵,对照组不放置任何药物.观察2组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未发生干槽症;对照组有8颗(133%)发生干槽症.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局部应用康复新明胶海绵能很好地预防干槽症.

    作者:钟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人HNPCC临床病理及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特点

    目的 检测和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和临床病理特点,并探索高效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31个国人HNPCC家系,采用PCR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筛查hMSH2和hMLH1基因的突变,对DHPLC图形异常的样本用377DNA测序仪测序.结果 31个国人HNPCC家系132个病人中共发现180例恶性肿瘤,其中胃癌19例(10.6%);同时性癌少见,仅占所有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3.0%.8个家系携带hMSH2或hMLH1基因序列改变,其中包括第一个带有hMSH2基因突变的蒙古族家系.结论 国人中胃癌是发病率仅次于CRC的HNPCC相关肿瘤;DHPLC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筛选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的方法;在中国hMLH1基因尤其是其前9个外显子的突变较hMSH2基因的突变更为常见.

    作者:赵博;王振军;黄筵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7例报告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上少见,该病早期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早期确诊较困难.我院1980~2004年共收2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艳军;吴彦;周宗进;刘学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中心静脉置管已广泛用于输液、给药、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等.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却成为临床医务人员较为棘手的问题.为此,我科对2001年12月~2004年8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540例进行分析,其中63例(8.57%)并发院内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学兰;王俊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工种植牙修复牙缺失的效果观察(附30例报告)

    目的 探讨CDIC种植系统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CDIC种植系统修复30例40颗牙.结果 随访1~6年,成功率为90%.结论 人工种植牙具有舒服、美观,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成功率高等优点.

    作者:杨文忠;李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胆系疾患致急腹症154例分析

    胆系疾患引起的急腹症发病率较高,病情凶险,在外科急腹症中占第二位[1].胆系疾病所引起的急腹症有4种: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急性肝内胆道大出血.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胆系疾患所致急腹症154例,报告如下.

    作者:阮长山;郭鹏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酸相关性疾病的分类与发病机制

    酸相关性疾病是指一类与胃酸攻击作用密切相关的上胃肠道疾病,包括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酸相关性疾病主要分为消化不良(dyspepsia)、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消化性溃疡病(PUD)三大类.

    作者:郑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 GDM组(病例组)选取GDM58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阳性对照组),选取T2DM34例,正常对照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84例.测定他们的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清胰岛素及IL-6;多元回归法分析IL-6与IR、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孕妇相比,GDM组及T2DM组的IL-6、IR均显著升高(P<0.05,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GDM组及T2DM组中,IL-6与IR、甘油三酯(TG)、HbA1C成正相关.结论 GDM与T2DM有共同的发病基础;IR及炎症因子参与了GDM的发病.

    作者:项黎明;柳利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OSCO药片扩散法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菌研究

    目的 了解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活性现状,为选择药敏试验方法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送检标本用TTC-沙保罗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常规法或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进行鉴定;ROSCO酵母样真菌药敏药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96株白色念珠菌对特比奈酚、伊曲霉素、氟胞嘧啶、益康唑、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游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4%、47.9%、34.6%、38.7%、39.7%、27.5%、29.5%、29.5%、10.2%、2.0%.结论 白色念珠菌对游霉素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对特比奈酚和伊曲霉素耐药性高,咪唑组和三唑组吡咯类近30%~40%耐药程度;提示临床不能再靠经验用药,要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王崇玉;杨永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克罗恩病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临床联系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与溃疡性结肠炎(溃结),其内科治疗的共同特点是以药物进行诱导缓解及相当长期的预防复发(维持缓解)治疗.

    作者:郑家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创口开放、创口缝合和断管缝合内口开放法在肛门瘘管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肛门瘘管切除原则是将整个瘘管壁从外口到内口全部切除,这样在肛缘、肛管和低位直肠处会留下一契形创面.创面的大小、深度、瘘管成因以及一些外在因素决定了创口的愈合时间、创缘的瘢痕大小、肛门的功能状态等[1].

    作者:司徒光伟;吕警军;夏玉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鞘内注射吗啡对创伤大鼠模型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创伤大鼠模型鞘内注射吗啡对IL-6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组,18只),一侧下肢股骨骨折固定术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0μl;B组(镇痛组,18只),骨折固定术后鞘内注射吗啡50μl(5μg);C组(超前镇痛组,18只),术前肌肉注射芬太尼50μg,再骨折并行外固定术,术后鞘内注射吗啡50μl(5μg),正常对照组(6只),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检测骨折前及术后、3、6、9、12、15、18 h血中IL-6水平.结果 术后A、B、C组血清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组IL-6在术后3 h达峰值,而B、C两组的峰值延迟到术后6h;除术后6h外,B、C组各时点的IL-6均低于A组.B、C组间血清IL-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注射芬太尼,术后鞘内注射吗啡能降低IL-6的水平,在术后早期促进促/抑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回复.

    作者:田胜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酸相关性疾病与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组包含常见上胃肠道症状的总称.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早饱、食欲不振、反酸,烧心、暧气、恶心或呕吐等.

    作者:侯晓华;杨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