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联合盐酸纳布啡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免疫功能影响

蒋留琴;靳乐

关键词:乌司他丁, 盐酸纳布啡, 髋关节置换术, 免疫功能,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盐酸纳布啡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12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盐酸纳布啡组(N组)及乌司他丁联合盐酸纳布啡组(WN组),每组各40例.W组于切皮前、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乌司他丁;N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盐酸纳布啡;WN组于切皮前、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乌司他丁,麻醉诱导前给予盐酸纳布啡.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入室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6 h(T2)、手术结束后24 h(T3)及手术结束后72 h(T4)的外周血CD3+、CD4+、CD8+含量、CD4+/CD8+值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 与T0时比较,W组、N组在T1~T4时的CD3+、CD4+含量及CD4+/CD8+值明显降低,WN组在T2~T4时的CD3+、CD4+含量及CD4+/CD8+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N组在T2~T4时的CD3+、CD4+含量及CD4+/CD8+值均明显大于W组、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盐酸纳布啡能够明显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术(PCI)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60例.A组直接转入手术室行PCI治疗,B组患者PCI术前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功能指标、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结果 B组术后TIMI3级血流分级及术后4周LVEF、LVEDD、LVESD值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内皮细胞凋亡数、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心功能以及内皮细胞功能,降低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志林;史静怡;任旭爱;涂晓彤;魏维;伏晓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45岁以下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目的 探讨45岁以下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连续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青年(年龄≤45岁)患者29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n=2768)与女性组(n=20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男性组患者年龄及脑血管病家族史患者比例低于女性组,而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以及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均高于女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患者肌酐清除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小板计数低于女性组,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高于女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组,其中,下后壁梗死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组,前壁梗死患者比例低于女性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比例高于男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经桡动脉路径患者比例低于女性组,应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低分子肝素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单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患者比例低于女性组,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以男性为主,女性平均年龄大于男性.男性体质量、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多于女性组.男性患心肌梗死、住院期应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患者比例均高于女性.男性中多支病变患者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左主干病变患者比例高于男性.

    作者:方毅;李毅;王贺阳;王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机械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房无扩大的心房颤动患者心房机械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PAF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PAF组,另选取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常规超声测量心功能参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应变及应变率(LAS-S,LASR-S)、左心房收缩期应变及应变率(LAS-A,LASR-A)、右心房心室收缩期应变(RAS-S)、心房收缩期应变(RAS-A).测量左心房整体达峰值应变时间,测量并比较两组各个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LAS-S达峰时间标准差记录为SDs,LAS-A达峰时间标准差记录为SDa.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PAF组的E/E′显著增加,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TEF)、A′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的LAS-S、LAS-A、LASR-S、LASR-A、RAS-S、RAS-A较健康组显著减低,SDs、SDa显著大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早期检测出心脏未出现形态学改变的PAF患者心房功能变化,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为患者预后打下基础.

    作者:焦晓芳;周微微;李阳;李雪;张婷婷;王艳秋;王美一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乌司他丁联合盐酸纳布啡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免疫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盐酸纳布啡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12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盐酸纳布啡组(N组)及乌司他丁联合盐酸纳布啡组(WN组),每组各40例.W组于切皮前、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乌司他丁;N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盐酸纳布啡;WN组于切皮前、手术结束时分别给予乌司他丁,麻醉诱导前给予盐酸纳布啡.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入室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6 h(T2)、手术结束后24 h(T3)及手术结束后72 h(T4)的外周血CD3+、CD4+、CD8+含量、CD4+/CD8+值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 与T0时比较,W组、N组在T1~T4时的CD3+、CD4+含量及CD4+/CD8+值明显降低,WN组在T2~T4时的CD3+、CD4+含量及CD4+/CD8+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N组在T2~T4时的CD3+、CD4+含量及CD4+/CD8+值均明显大于W组、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盐酸纳布啡能够明显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蒋留琴;靳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心内科急诊患者救治中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心内科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2016年青海省交通医院收治的98例心内科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分子量组(n=40)和普通组(n=58),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近期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低分子量组显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好转率明显低于普通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低分子量组的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得分明显高于普通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DL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肝素相比较,低分子量肝素救治心内科急诊患者的疗效更佳,药效更强,且治疗后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更优.

    作者:沈海宁;郭珺;陆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单中心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单中心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1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4例接受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腹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围术期指标和近、远期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平均近端支架直径为(23.79±2.45)mm,平均远端支架直径为(13.36±1.59)mm,平均支架长度为(93.93±17.75)mm.其中,6例患者在同侧髂动脉置入延长腿支架.患者围术期存活率为100.0%(14/14).平均住院时间为(16.57±10.03)d.平均随访时间为(39.11±25.06)个月,随访成功率为92.9%(13/14).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9个月死于腹主动脉破裂.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单中心置入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张萍;刘艳杰;王效增;周铁楠;荆全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介入封堵联合电转复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先后进行介入封堵及心脏电转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6年9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8例PDA合并持续性AF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行PDA介入封堵术,术后3个月再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AF.封堵术后1、3、6个月随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复律后1年电话随访AF复发情况及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封堵,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复查主动脉造影显示3例存在微量分流,其余均完全封堵.封堵后24 h及第1、3、6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收缩压、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复律后1年,患者NYHA心功能持续改善.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以及栓塞事件.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AF电复律治疗,成功率100%.术后1年电话随访时,仅有1例左心房内径50 mm患者于复律后8个月再次出现AF,其余均维持窦性心律.结论 合并持续性AF的PDA患者,先后进行PDA介入封堵及AF电复律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肖家旺;王琦光;张端珍;韩秀敏;张坡;陈火元;崔春生;孟立立;朱鲜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早期肺癌术后感染及疼痛状态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感染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0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10 h的疼痛程度;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术后7、14 h的认知功能;结果 B组患者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0.0%(1/10),明显低于A组的30.0%(3/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10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h,B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显著降低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的感染率及疼痛状态,安全性高.

    作者:梁璐;苏保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评价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67例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返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梗死程度将38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返流患者分为A组,2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返流患者分为B组,同时选取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C组.二维超声测量二尖瓣返流的流颈宽度及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左室各节段射血分数,比较各组间相关参数.结果 A组患者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为(24.90% ±2.34%),显著高于B组的(18.20% ±6.68%),A组患者的流颈宽度为(4.60±1.04)mm,显著高于B组的(3.00±2.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节段射血分数较B、C两组均减小,其中,前侧壁基底段、中间段,下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后间隔中间段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后间隔基底段、中间段较C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可无创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准确评估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王星懿;周微微;王效增;刘楠楠;焦晓芳;李雪;李贵申;于春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段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后<12 h及12~48 h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64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发病<12 h行PPCI,n=747)和B组(发病12~48 h行PPCI,n=117),比较两组患者P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级及院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KILLIPⅡ级(10.3%比5.0%,P<0.05)及KILLIPⅢ级(5.1%比1.3%,P<0.05)比例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桡动脉入路(92.3%比79.4%,P<0.05)比例高于A组,单支病变(9.4%比16.8%,P<0.05)比例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IMI≤2级血流、TIMI 3级血流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为术后无复流(TIMI≤2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发病12~48 h的STEMI患者行PPCI并未明显增加术后TIMI≤2级的发生率,发病12~48 h行PPCI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关绍义;黄光华;李娜;刘美丽;李毅;韩雅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钠通道蛋白迁移障碍与心律失常

    电压门控钠通道是通过控制动作电位起始和传播的关键因素.分布于心肌组织的钠通道主要为1. 5 亚型(NaV1. 5),其对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心脏的协同收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通道蛋白在心肌细胞闰盘和侧膜的分布存在差异:闰盘处NaV1. 5 所贡献的电流在动作电位传播中远大于侧膜;而侧膜处NaV1. 5 主要影响动作电位的异向传播的产生和维持.

    作者:尹元立;李泱;高永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18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经口或经肛的进镜方法,其中,经口67例,经肛97例,双向进镜19例.若发现病变,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经口进镜67例,经肛进镜97例,双向进镜19例.阳性病变检出率为85.2%(156/183).其中,小肠溃疡占17.4%(32/183);小肠息肉占13.1%(24/183);克罗恩病占9.2%(17/183),小肠良、恶性肿瘤占8.7%(16/183),小肠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占6.0%(11/183).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后,65.3%(64/98)患者可明确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所有患者检查过程中及结束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有少数患者有咽部不适、轻微腹胀等,均可自行缓解.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较高,检查安全有效,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田野;邵晓冬;任丽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3例,均随访1~2年,失访3例.终纳入研究患者60例,其中,13例患者未给予曲美他嗪治疗为A组,47例患者给予曲美他嗪治疗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心脏结构及功能学指标.结果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的心功能分级评估心功能,A组心功能Ⅱ级患者2例,心功能Ⅲ级患者6例,心功能Ⅳ级患者5例;B组心功能Ⅰ级患者4例,心功能Ⅱ级患者23例,心功能Ⅲ级患者17例,心功能Ⅳ级患者3例.B组患者年龄、收缩压及使用硝酸甘油患者比例明显高于A组,使用利尿剂及洋地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A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左室射血分数差值、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差值、每搏输出量差值及B型脑钠肽下降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常应用于病情较轻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有改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趋势.

    作者:乔锐;李超;乔峰;李春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维生素A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指标影响

    目的 探讨维生素A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显著高于A组的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下降比A组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治愈时间、感染次数、持续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维生素A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促进改善免疫功能指标,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孜维地古丽·买买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效果及防辐射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及防辐射对策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置125 I放射性粒子的6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即刻、2个月、4个月、6个月距离体表0、15、30、50、100 cm处γ射线剂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研究患者放置粒子时间13~34 min,平均放置时间(23.52±5.38)min,室内放射性离子前测试的天然本底γ射线辐射剂量为9.9μSv/h.术后即刻,0 cm辐射剂量为54.50~163.40μSv/h,平均(82.06±23.14)μSv/h,随着距离及时间增加,辐射剂量减少,术后6月,0 cm已接近天然本底辐射剂量.本组患者完全缓解30.1%(19/63),部分缓解49.2%(31/63),稳定15.9%(10/63),进展4.8%(3/63),有效率79.3%(50/63).患者未见明显的急性放射性损伤.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效果理想,安全性好,且有效的辐射防护可有效控制医护人员、患者周围人群的受辐射剂量.

    作者:曹新颖;孟箭;王明玲;王懿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指导希氏束起搏患者房室间期优化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希氏束起搏患者房室间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希氏束起搏器置入的20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房室间期的参数变化.结果 术后3 d调节80~160 ms房室间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减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间机械延迟、左心室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房室间期120 ms时,左心室充盈时间长.结论 希氏束起搏可以改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运动同步性,超声指导优化房室间期简便可行,可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作者:李雪;王星懿;刘楠楠;高越;焦晓芳;李贵申;梁延春;于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基因rs375772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阳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基因rs375772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阳性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101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同期体检的891例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健康组.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测定HDAC9基因SNP rs3757720的基因分型,比较两组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HDAC9 SNP与CAD发生风险之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中rs3757720 T等位基因频率为10.9%,显著高于健康组的4.5%(OR=1.234,95%可信区间1.147~1.327,P=0.025).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状况及血脂水平后,CAD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较(OR=2.344,95%可信区间2.051~2.523,P=0.019),携带TT纯合子和AT杂合子的受试者易感性显著增加.结论 HDAC9基因的SNP rs3757720与CAD的发生有独立相关性,HDAC表达增加可能对TT+AT基因型的CAD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侯智为;田孝祥;赵晓杰;闫承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选择不同方式运动康复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选择不同的运动康复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且愿意接受和坚持运动治疗的3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单次运动指导后家庭运动康复组(A组,n=18)与院内长期指导运动康复组(B组,n=15).有氧运动方案选择功率自行车,每周3~5次,每次20~40 min,运动强度为无氧阈对应心率.运动康复前后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运动试验相关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成随访,中位数随访时间212 d,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患者的峰值公斤摄氧量平均提高达34.8%,其中,B组提高更明显,达54.3%.运动治疗后,A组大通气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治疗后,B组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负荷及大通气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可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运动耐力,鼓励患者进行医师指导下的运动康复,以更好地提高依从性及疗效.

    作者:孙毅;张剑;梁延春;李毅;张权宇;张伊;贺婧斐;韩雅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康复中心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稳斑汤及西医规范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碳(N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90.0%(27/30),显著高于A组的7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医症候有效率为90.0%(27/30),显著高于A组的83.3%(2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OD、VEGF、PGI2、NO水平均显著增加,且B组水平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稳斑汤联合EECP治疗能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上调SOD、VEGF、PGI2、NO表达水平,改善远期预后,为冠心病康复治疗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陈用贵;宫丽鸿;杨柏松;汪雨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复方黄柏液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痔上黏膜环切术后肛门坠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PPH术后出现肛门坠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PPH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B组采用复方黄柏液联合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肛门坠胀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 d后,A组的总有效率为76.7%(23/30),明显低于B组的90.0%(27/3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肛门坠胀症状评分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联合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PPH术后肛门坠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春红;樊平;许方方;石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