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晓;席修明;王晓燕;杨佳;马晓
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患者关注的就医关键接触点和对各接触点的感受,为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树立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4-6月江苏省南京市某医院共28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主要通过亲友介绍、亲身经历了解医院,通过媒体了解的比较少;治疗费用的性价比、床的舒适和床单等用物的整洁、各项检查安排的合理性是患者关注度高但满意度较低的关键接触点。住院患者的总体就医感受程度与医护人员对病情的关注程度的相关性高,变量重要性为17.37%。结论:整合传播媒体,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提供人性化服务;优化病房环境,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发展;合理安排检查项目,维护患者健康权益;关注术后护理,保障身心康复。
作者:谈佳佳;赵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健康体检的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创新性农村居民健康体检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样本,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572位农村居民中,进行过体检的有124人,体检率为21.7%,标化体检率为22.2%;不同性别的体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健康体检情况主要与其健康知识水平、年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有关(P<0.05)。结论:目前农村居民健康体检状况较差,受多种因素影响,体检率还有待提高;建议国家将健康体检项目纳入新农合保障范畴,降低农民体检费用;并定期对农村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知识宣传教育,鼓励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参加体检。
作者:凌雅;马少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通过研究健康相关内容传播主体的特征,形成理论框架,为健康传播产业发展、企业经营和政府管制提供参考,为健康传播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借鉴传统传播学理论,结合卫生计生事业及健康产业规律,分析互联网数字传播的新规律和新现象,形成了逻辑分析框架思路。不同群体健康内容传播需求差异明显,且具有动态演变的特征;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介在内容传播中均发挥作用,数字化平台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从业人员是整个传播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政府主管部门应支持、培育重点网络数字传播平台,形成权威内容发布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传播理念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和考核激励,发挥从业人员交互式内容传播作用;运用市场手段,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健康内容传播体系建设。
作者:汪孔亮;刘哲峰;张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难点,而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基层单位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当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应当以支付方式变革作为支点,改变补偿模式、破除以药养医,同时去除行政化管制、推行法人治理,实现路径与目标的统一。
作者:杨大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其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满意度。现有的公立医院运行模式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补偿机制不完善、公益性缺失等。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顶层设计并创新管理体制。
作者:叶青跃;杨杨;程鹏飞;张明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流程与患者就诊时间的关系,将门诊流程再造,从而减少患者无效等待时间、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方法:对南京某三甲医院某一天门诊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同时运用文献检索分析法和流程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有95.8%的患者以现金支付,62.5%的患者未咨询直接挂号,患者在挂号处的平均等待时间为6.96分钟,划价和交费次数多;医生问诊时间不超过15分钟;患者平均门诊总时间为88.13分钟;门诊过程较繁琐。结论:对门诊流程进行网络化再造和优化,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无效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静;缪轶;肖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沟通对护患关系的影响,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对河南省某三甲医院16名护士进行访谈,现场录音,对录音内容进行整理,运用类属分析法归纳主题,提炼关键词。结果:沟通对良性护患关系的影响提炼为5个主题:合适的称呼、自我暴露、选择时机、获得信任、健康指导。结论:沟通是良性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而沟通方式、沟通时机、沟通能力影响良性护患关系的建立、发展和保持。
作者:杨巧芳;吕欢;刘纬华;张洁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章在对医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针对医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和在学生今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系统地分析了二者间的差异与内在联系,并着重探索了医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医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即医学院校应转变医学教育观念,从狭隘封闭型的医学教育理念走向宽广开放型的医学教育理念;改革医学教学模式,由共生教育走向共融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主体间互动等发展路径。
作者:刘胜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模式( Staged Diabetes Target Management ,SDTM))对陕西省某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0月体检后确诊的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SDTM追踪管理模式的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66例的基线状况,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FBG)的变化。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其进行心理测评,分析SDTM追踪管理前后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管理后HbA1 c及FBG分别降至(6.75±1.20)%和(6.64±1.39)mmol/L(P<0.01), HbA1c≥9.5%组(n=21)降至(7.52±1.54)%,改善患者比例达88%。干预后患者SAS、SDS得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SDTM追踪管理可以调整老年空巢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显著改善葡萄糖代谢水平。
作者:赵红梅;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国部分大型公立医院对新入职行政管理人员实行轮岗培训。本文结合国内部分医院的管理实践,分析了现行的轮转培养方式特点及其局限性:培训规范性不够、职业生涯发展缺乏规划等。在此基础上,参考总结武汉市某公立医院实践经验:设计轮转制度及内容、整合院内外优质培训资源、规划职业生涯等,提出“能力导向型”青年管理人员轮转培养方式,以供参考。
作者:丁宁;南京辉;彭义香;张进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国现行的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着政府、社会、个人等主体职责不明确,各主体之间如何衔接配合规定不明确等问题。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应实行国家、企业与个人共同参与的积极福利政策,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的责任与义务共担。本文在阐述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强调个人责任等措施,完善我国医疗救助体系,促进国家、社会和个人高度参与,共担风险,以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
作者:刘亚孔;张霄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健康促进前后社区居民(包括健康群体和慢性病群体)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个社区1130名2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慢性病健康促进干预前后的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干预5个月后居民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7.14%提升到46.08%,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0.21%提升到33.33%。结论:慢性病健康促进策略能提高居民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并能促使整个人群的健康行为更加规范。
作者:纪娇;王高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各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分析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制约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沙坪坝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医护人员及公共卫生人员配置不合理;慢性病诊治基础药品配备不齐;医疗服务能满足基本需求,但设施设备配备不足;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结论:应优化整合卫生资源,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药品、诊疗及辅助检查设施设备配备,提高慢性病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
作者:李兰馨;张民;刘虹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出于诊疗安全的考虑,卫生行政管理制度故意扩张了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范围,当损害赔偿制度借用上述概念时,理应根据损害赔偿制度的要求加以限缩。基于患者的认知能力限制、医疗过失制度的影响等,损害赔偿制度中的医疗产品应限定于直接接触或进入人体的药品、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
作者:马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从患者视角了解医患信任现状,探讨改善村落医患信任的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H区抽取12个行政村,运用参与式与非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观察。结果:北京市H区村民对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和城市大医院医生的信任评价得分分别为4.042±1.042、3.438±1.192、4.042±0.624,村民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信任程度明显低于其对城市大医院医生和乡村医生的信任程度。结论:总体上,村落医患信任度较高,但仍有一些导致医患不信任的因素存在。结合村卫生室的具体情况,各方应为改善村级医患信任作出共同努力。
作者:邓晓晓;席修明;王晓燕;杨佳;马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分析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医师资质、工作、学习、科研等方面的情况。方法:综合运用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的方法,现场调查我国两类医院各820名、3109名医师,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医师整体资质较低,待遇较差,人员流动性较大,科研成果较少,工作强度较小,差异具有显著性。医师考虑离开本单位的主要原因为工资待遇差、工作压力大、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和晋升机会少。结论:鼓励民营医院发展,为民营医院医师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推进医师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多点执业。
作者:孙宇;陈举亮;谢金亮;方鹏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章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健康观为基础,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健康管理的特点,即健康管理不仅关注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综合考虑个人、家庭、社会与环境等因素,使人类健康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以此为基础运用健康管理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健康管理模式。从建立基本信息档案、评估环境风险因素、进行生态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进行健康管理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建立起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作者:金英子;郑毅;赵红梅;李力力;杨爱荣;李树森;陈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江苏省某部队战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索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江苏省某部队250名战士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战士职业倦怠在性别、服役时间、学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女性战士的职业倦怠感高于男性战士;服役时间越长、学历越高,成就感低落越明显。工作性质、生活环境对战士职业倦怠的影响不明显。结论:部队管理者应从战士性别、军龄、学历等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士兵的职业倦怠感,维护军队稳定。
作者:梁霄;王挺;杜文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监狱医疗卫生模块将改变药房做账、医嘱和领药单手工书写现状。远程医疗能让服刑人员接受异地医疗专家会诊,提高了基层医务民警诊疗水平,使高端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拓宽合作机构的范围。监狱医院起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建立民警职工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监狱民警职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相关服务。服刑人员纸质健康档案容易造成资料遗失、查找不便的情况,引起就诊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老弱病残服刑人员增多,医疗费用水涨船高。服刑人员健康档案电子化迫在眉睫,但干预手段需要创新。
作者:竹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