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艳芳;曹易
采取文献回顾方法,全面系统回顾中国医学伦理学状况.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可以划分为阶段明显的3个时期,每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明显;并从学科的独立、学术组织、刊物出版、领域的拓展、制度化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仍需本土化理论、更多的实践研究以及向生命伦理学的转化等.
作者:董灿;张东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可以对产妇实施针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措施并对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00名符合条件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产后行为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或行为的识别以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和管理的强化.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随机分组前、分娩后3周、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产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3次调查结果分别为:8.6%vs16.3%,8.2%vs15.7%,8.8%vs1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为健康教育能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性,产后3周、3个月和6个月的OR值分别为:0.35、0.44、0.52.结论:行为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文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艾滋病实名制在全国的实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赞同者认为实名制有利于艾滋病人的治疗和社会的整体防护.反对者认为实名制会使感染者讳疾忌医,或导致艾滋病感染者的隐私泄露.只有严格的隐私保护措施的实行,才能保证艾滋病实名制的顺利实施.
作者:梁忆非;刘鹤瑞;王丽;张思扬;白波;宁燕;顾丽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医院体制改革的关键,也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前提.通过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保持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根据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背景和运行情况,结合该省卫生统计年鉴和试点县市运行数据等,从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方面出发,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运行机制的必要性、改革目的、成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重点探讨浙江省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主要政策框架:推进“四项改革”,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机制,促进“四个提升”,将县级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
作者:周正哲;应争先;魏晋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网络依赖(IA)中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校中学生1200名,以Young设计的网络依赖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和SCL-90自评量表选取100名IA者为研究组,选取100名非IA者为对照组,以家庭干预和学校干预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EMBU评分比较显示,母亲在过分干涉保护、惩罚严厉上,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父亲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上,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前SCL-90评分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在心理行为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的评分除躯体化、强迫因子外,其它因子分均有明显减退(P<0.05).结论: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有一定的差异,IA学生有较多的偏执、敌对倾向,主要表现出高焦虑、抑郁情绪,对人际关系敏感;IA学生干预后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改善,心理行为治疗可纠正IA行为.
作者:张晓;田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以国内外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现状为研究背景,在借鉴ABC分类管理理念和大数定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单病种临床路径分组管理的新理念,即将每个病种分3套路径进行管理.通过引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运行机制,有效解决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纳入率低和变异率大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不合理费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改革目标.
作者:赵要军;谢双保;吴建;冯占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长春市公务员的睡眠状况和行为生活习惯,分析影响公务员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公务员睡眠质量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40名长春市某直属机关在职公务员为调查对象,在调查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使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理事李建明编制的《睡眠状况自测量表》(SRSS),采集调查对象的睡眠状况,总分≥23分为睡眠障碍;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和生理健康状况等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并通过单因素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与睡眠质量是否存在关联.结果:长春市公务员SRSS平均22±6分,睡眠障碍率为40.4%,x2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值夜班情况共3个因素与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和值夜班情况为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结论:长春市公务员睡眠质量不良情况非常普遍,应重点关注女性和值夜班的人,提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并减少值夜班次数.
作者:赵嘉珩;张秀敏;王桂茹;李晶华;王昕晔;李琳;徐丹;黄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SWOT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评估,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定位.通过介绍SWOT概况,对医疗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调解机制进行了SWOT分析,对优势劣势共存,机遇威胁并重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探讨了4种发展策略,其目的在于推动医疗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纠纷调解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郭永松;方雅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卫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距模型,分析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通过开展调查和文献回顾,借鉴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建立卫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距模型.结果:卫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在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及与用人单位沟通等方面存在差距.结论:缩小卫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把握用人单位需求,同时,还应科学设计培养方案,严格执行培养方案,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夏保京;吴少平;王凤鸣;李晓庆;何军;于洪典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山东省新农合政策实施后,分析高血压患者在不同级别医院住院费用及补偿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择山东省2005-2010年间3个县7,904名高血压患者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对高血压患者在不同级别医院住院费用及补偿情况调查,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在县级医院住院费用呈负增长;县级医院和县级以上医院住院天数呈下降趋势;高血压患者在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自付费用差异逐年缩小;乡镇医院患者的实际补偿比例增长多.结论:参合高血压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差异逐渐缩小,新农合政策的实施逐步减轻了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杨帆;于保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新医改对我国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医学教育应帮助学生树立服务基层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观念的转变.为此,医学院校应以学生为本,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社会活动、就业需要等情况;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围绕新医改的发展要求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以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
作者:叶利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育期进入老年期的重要的过渡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女性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女性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女性围绝经期主要症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究如何帮助女性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同时对女性围绝经期保健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科学的建议.
作者:辛艳芳;曹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广西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分布的公平性状况,为优化广西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绘制Lorenz曲线和测算Gini系数从人口分布及地理分布角度来评价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分布公平性状况.结果: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人口公平性要优于地域公平性.结论: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到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公平性,也应考虑到地理公平性,以提高不同居住环境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作者:朱平华;赵梅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分析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衔接的可行性.方法:对两种医保制度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归纳整理,综合比较.结果:两种制度的终目标都是建立全民医保;基本原则都是要求多制度协调发展,自愿参加保险,采用收支平衡和以收定支、财政专户和专款专用的方法管理资金;参保对象都是无工作单位的非从业者,且在同一个统筹县区内,收入及生活水平相差不大;筹资模式都是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且政府承担主要责任;报销待遇都是大病医疗为主,住院按医疗机构的三级转诊制度逐级报销,且报销比例逐级下降.结论:制度衔接在政策制定、社会效益、财政支持方面具有可行性.可以通过统一统筹范围、扩大参保对象和建立多层次标准等办法让两种制度更好地衔接.
作者:程岘;刘博;程茂金;梁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医疗服务的“碎片化”不利于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而造成医疗服务“碎片化”问题的根源主要与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医疗机构间的分散经营、信息系统分割、机构内的部门繁多、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强、综合技能弱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从整合的视角,提出通过整合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信息、机构内的服务流程和医学及相关学科等措施,以解决当前我国医疗服务“碎片化”问题.
作者:苗豫东;张研;李霞;史丹翔;张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研究国内外历史上医德规范的形成和发展,借鉴其积极作用,服务于当今的医德规范建设,对医疗卫生工作发展所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医德规范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适应了医学科学的发展,确保了医务人员行为的正确性.
作者:张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生老病死是人类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临终关怀是我国传统孝道与现代医德的综合体现.医生的仁德之心不仅体现在对生命的救治上,在患者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刻,更需要医务工作者用优秀的医德来慰藉患者孤独绝望的心灵,给患者以生命的尊严和人性的温暖.
作者:赵玮;赵玥;方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贵州省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信息公开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大方县3个乡镇卫生院,对其合理用药信息公开内容数目、公开对象、公开方式进行分析.结果:3家卫生院合理用药信息公开的内容很少,均公开的数目和均未公开的数目分别占所需要公开内容总数的5/17和4/17;同时具有公开对象和公开方式的分别只有2、8、9项;同一公开内容,3家卫生院采取的公开对象和公开方式各不相同.结论:贵州省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信息公开状况不理想,透明程度低.
作者:熊玉琦;张小鹏;张新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亦是当代学者的责任与使命.“为时而著”,意味着对时代的关注,对科学决策、促进社会进步的学术良心.由李恩昌、郭继志、张杲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健康观与健康型社会》即是这样一部力作,更是做好卫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作.著名医学家吴孟超院士在给该书作的序中说道:“本书提起的观点不但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将会对我国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杨同卫;陈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安乐死的研究者往往强调死得“安乐”,但是安乐死首先面对的问题仍然是“生”与“死”的问题,本文从儒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来探讨安乐死问题,儒家世界观认为“天人一体”,在死亡面前,应该坦然接受死亡,这为安乐死研究提供了一个逻辑起点.儒家人生观认为,并非存在持续性的痛苦的患者都可以申请安乐死,只有疾病已阻止到了对人格理想的追求时才可以申请安乐死,并且痛苦不包含精神上的痛苦.生命权的地位问题是安乐死的一个热点问题,儒家价值观认为,生命权并不是绝对神圣的,还对安乐死所附带的功利主义效果予以肯定,虽然这种功利主义效果不能作为实行安乐死的理由.
作者:田甲乐;罗会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