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首次换液模式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影响

彭德新;陈自谦;白伟;刘耀;倪萍

关键词:首次换液, 贴壁分离, 纯度, 周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首次换液模式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首次换液方式分为以下6组:A.24 h 半量换液;B.24 h 全量换液;C.48 h 半量换液;D.48 h 全量换液;E.72 h 半量换液;F.72 h 全量换液,以后每48 h 全量换液.记录各组P0~P3培养时间及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及成骨、成脂诱导鉴定,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各组培养总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455,P<0.05),D组短(16.61±1.61)d,B组长(21.50±1.70)d,B、D组与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代纯度均高,P3纯度达(90.84±2.19)%.E组各代细胞纯度均为低,P3纯度为(76.04±3.21)%.P3代纯度比较,B、E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获细胞CD29、CD90阳性、CD34、CD45阴性,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MTT检测显示细胞增殖能力良好.结论 首次换液方式能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周期及其纯度,48 h 半量换液为佳首次换液方式.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四磨汤联合电针足三里促进高原阑尾切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2007年4月-2010年11月,我院对阑尾切除术后患者口服四磨汤口服液,并联合电针足三里穴,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阑尾切除术后患者44例均为第一次腹部手术,排除术前肠梗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8例,年龄21~56岁,平均(26.0±2.6)岁;对照组男16例,女6例,年龄18~61岁,平均(29.0±3.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种类、麻醉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龙海明;陈义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外科危重病人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危重病人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普外科ICU收治的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呼吸衰竭、MODS、休克的死亡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合并MODS(P=0.005)和呼吸衰竭(P=0.020)是与死亡率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伴MODS的患者,衰竭器官数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 外科危重病人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死亡率很高,合并MODS和呼吸衰竭是死亡的显著性相关因素,对于高危患者,立足预防,早期综合治疗,尽可能的阻断或减缓MODS的进程,改善呼吸功能,对于提高生存率是有意义的.

    作者:瞿金龙;林兆奋;李文放;郑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自体倒立牵引对正常人腰椎长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角度自体倒立牵引对正常人腰椎长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重量牵引方式,对20名健康军校学员进行脊柱牵引,测量不同角度(-15°、-30°、-45°)牵引时的腰椎长度、脉搏和血压.结果 三种角度牵引后与牵引前比较,腰椎长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15°牵引与牵引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0°和-45°牵引与牵引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种角度牵引之间相比腰椎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本方式牵引对收缩压和脉搏影响较小,但是可以引起舒张压的升高.结论 -30°和-45°自体倒立牵引均可以使腰椎长度明显增加,且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由于会引起舒张压的轻度升高,故该方式牵引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当慎用.

    作者:陈志兵;任普阳;胡万华;李莉;郭群;耿佳;张作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肺挫伤患者TNF-α、IL-6和IL-8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急性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急性肺挫伤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ARDS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7 d 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显著减少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杨剑虹;陈晓娟;唐忠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绦虫性澜尾炎1例

    病人,女,44岁,维族,农民.右下腹疼痛进行性加重1d,伴恶心、发热入院.查体,体温39.4℃,腹部平坦,右下腹局限性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时显,无移动性浊音.

    作者:赵红艳;陈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健康疗养飞行人员SAS调查分析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1].部队飞行训练是一种高应激活动,健康飞行人员来院疗养时常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常可导致不良的心理、生理反应.特别是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可出现意识范围狭窄、判断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甚至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2].同时,也可引起躯体某些功能的变化.因此,重视飞行人员的应激状态并正确处理,对保障飞行安全和飞行人员的心身健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健康疗养飞行人员的应激特征,本研究对106名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应激状态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作者:赵春华;王开辉;王煜蕙;刘玉华;杜长伟;戚菲;石莹;周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MSCT尿路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SCT尿路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症状并行CT尿路造影的病例50例,通过常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MPR、MIP、CPR及VR三维重建.然后对获得的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可成功重建出双肾、输尿管和膀胱的三维图像,能够通过旋转、放大等清晰显示全尿路及其局部细微结构、形态、走形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通过MSCT对全尿路的适当扫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种三维重建,能够大大提高病灶检出的阳性率和诊断率.

    作者:罗金香;田龙海;刘玄辉;陈光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正畸牵引在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与探讨正畸颌向牵引对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龈下牙折患者17例,共18颗患牙,断端均位于龈缘下2~5 mm.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2周,黏接方丝托槽开始正畸牵引,使其达到直接修复高度,牵引后保持3个月行修复治疗.测量分析不同阶段根尖片上断根根尖区相对骨密度改变.结果 18颗患牙经正畸牵引1~2个月后,断端伸长2~5 mm,保持3个月后,无明显松动,通过烤瓷冠修复均达到理想的美观效果.牵引后保持3个月,根尖区骨密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半年后随访,牙周正常未见异常及复发.结论 正畸牵引可有效用于龈下牙折病人的修复前牙根牵引,疗效可靠.

    作者:李霞;时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重度及特重度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重度以上烧伤合并四肢骨折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5例重度及特重度烧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早期抗休克同时作骨折部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或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 34例烧伤创面及骨折部位愈合良好,1例发生骨髓炎,改用外固定架,经开创引流等综合处理治愈.结论 重度以上烧伤病人合并四肢骨折者,好在休克期边抗休克、边立即进行骨折内固定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作者:翁旭豪;张勇;杨学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胃镜用磁化活检钳取上消化道6枚缝衣针1例

    病人,女,23岁.因吞入缝衣针6枚3 h 来院就诊.经腹部X线片检查确定缝衣针均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以上.故行急诊胃镜检查,术前常规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口咽部麻醉,10 min 后按胃镜检查操作程序进镜.胃腔内见较多食物残渣及胃液,给予反复冲洗及吸引后,按照腹部X线片的提示于胃体大弯侧见6枚缝衣针,散布于食物残渣中,失去原有光泽,部分呈紫黑色,其中1 枚缝衣针刺入胃壁约1/4,与胃腔纵轴垂直.

    作者:白成;戴林;徐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首次换液模式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首次换液模式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首次换液方式分为以下6组:A.24 h 半量换液;B.24 h 全量换液;C.48 h 半量换液;D.48 h 全量换液;E.72 h 半量换液;F.72 h 全量换液,以后每48 h 全量换液.记录各组P0~P3培养时间及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及成骨、成脂诱导鉴定,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各组培养总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455,P<0.05),D组短(16.61±1.61)d,B组长(21.50±1.70)d,B、D组与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代纯度均高,P3纯度达(90.84±2.19)%.E组各代细胞纯度均为低,P3纯度为(76.04±3.21)%.P3代纯度比较,B、E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获细胞CD29、CD90阳性、CD34、CD45阴性,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MTT检测显示细胞增殖能力良好.结论 首次换液方式能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周期及其纯度,48 h 半量换液为佳首次换液方式.

    作者:彭德新;陈自谦;白伟;刘耀;倪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在肾病早查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检测在肾病早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8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肾小球及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NAG的关系.结果 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46.43%,中重度者占32.14 %,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21.43%.肾小管间质损害与NAG的关系:肾小管间质损害中、重度者尿NAG酶(5.141±1.821)U/(mmol·cr);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尿NAG酶(1.659±1.485)U/(mmol·cr);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尿NAG酶(1.447±1.816)U/(mmol·cr).小管间质中重度损害者同其他两组比较,其尿NAG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常合并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管功能中尿NAG酶改变与肾脏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成对应关系.

    作者:凌侠;王衍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Pilon骨折39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0月的39例Pilon骨折(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3例和Ⅲ型21例)中的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2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21例肿胀消退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25例以植骨修补骨缺损.结果按照Mazur评分标准,优14例,良21例,可3例,差1例.结论 Pilon骨折类型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是否根据骨折分型及软组织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治疗方式、干骺端缺损区充分植骨,术后早行功能锻炼,晚负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薇;唐敏;王建云;姜世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小剂量脊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2008年6月-2010年10月我科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脊髓麻醉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年龄75~103岁,全髋关节置换手术5例,半髋关节置换术8例,男11例,女2例.ASAⅠ或Ⅲ级,体质量43~85 kg,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4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肺气肿1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心肌缺血2例,全部病例EF值(射血分数)均低于60%,,时间肺活量均低于80%,血常规、血糖、总蛋白、肝功能均接近正常范围,术前均行抗凝治疗.

    作者:苏永军;方惠;王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ICU)由于病人病情重,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是主要并发症之一,监测NICU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对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2009-2010年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呼吸道、脑脊液及其他标本(尿液、血液),共分离细菌1 117株.

    作者:关靖宇;熊剑;陈军;贺维珍;季文伟;杜军;卢天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诊CT诊断升结肠癌并存急性阑尾炎14例

    目的 探讨急诊CT对升结肠癌并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升结肠癌并存阑尾炎的急诊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升结肠癌的急诊CT表现为升结肠肠壁增厚,肠腔肿块,肠道狭窄,肠外浸润转移,淋巴结及实质性脏器的转移;阑尾炎的表现为阑尾肿大,阑尾肿大并阑尾周围炎,阑尾区炎性肿块.结论 急诊CT对诊断升结肠癌并存阑尾炎具有很大的价值,能较快地明确诊断及判断病变程度,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张云泉;乔清;李锦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螺旋CT征象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道间质瘤,回顾性分析其在CT扫描中的特征.术前均行平扫、增强双期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14例,小肠5例,十二指肠3例,直肠2例,食管、肠系膜、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良性5例,直径在3~5 cm,增强强化均匀;交界性5例,直径在4~7 cm,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17例,肿块直径均>5 cm,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不规则坏死、囊变区域.螺旋CT对该组病灶的定位准确度为93%,定性为78%.结论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良恶性判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佳;孙志强;陈信坚;赵林;阳昱恒;韩立志;罗超;陈友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6 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治疗,术后常规行膀胱化疗药物灌注.结果 66 例膀胱肿瘤患者均1 次手术切除.手术时间3~55 min,平均(22±15)min,术中均未输血,有2例在肿瘤切除时发生穿孔.术后留置F22 三腔单囊管3~5 d 拔管,术后有2例行膀胱点滴冲洗24 h,无经尿道电切(TUR)综合征发生,无死亡病例.2例术后并发尿道外口狭窄,经尿道扩张后治愈.随访3~48个月,12例复发(18.18 %).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作者:杨宝龙;关维民;张勇建;徐衍盛;刘萃龙;鹿尔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肝癌1063例介入治疗并发症处理的研究

    目的 总结及研究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0年3月-2010年2月确诊的1 063例肝癌患者,其中男671例,女392例,原发性肝癌907例,转移性肝癌156例.均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 并发症包括胸闷、腹胀、热源反应、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胆囊炎、肝癌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全组共发生肝癌破裂5例,占0.47%,3例死亡;上消化道出血13例,占1.22%,4例死亡;肝脓肿6例,占0.56%;普遍发生胃肠道反应,发热等栓塞综合征.结论 研究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改进介入治疗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独建库;李冠海;张明德;李珂;马小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bFGF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FGF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F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IN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bF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有关.结论 bFGF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作者:肖有为;许彩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