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娟;岳子勇
甘草酸苷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 多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同时也经验性地用于急、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 已知甘草酸苷具有非特异性的细胞膜保护作用, 可抑制补体激活和下调多种炎症因子水平等.近年来, 随着对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发现甘草酸苷可以改善线粒体和内质网应激状态, 直接与HMGB1 结合下调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 进而减轻细胞损伤和凋亡, 并能通过对T 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的调节起到平衡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甘草酸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颖;韩秀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椎管内麻醉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 但麻醉后腰背痛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 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 同时, 在围术期镇痛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地塞米松在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预防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刘晓娟;岳子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长链脂肪乳致严重迟发性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 例中/长链脂肪乳致严重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中/长链脂肪乳中的大豆蛋白可能是患者出现严重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诱因, 临床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结论 对于使用脂肪乳的患者, 医务人员应当仔细询问其过敏史, 加强用药监测, 对于可能出现的迟发性过敏反应须提高警惕,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朱昆;刘玉梅;李忻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 (PIM) 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 和Web of Science 的相关文献 (截止至2017 年3月).纳入文献类型为回顾性, 对象是中国老年住院患者, 并且使用了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筛查工具.排除只关注一种不合理问题或只针对某种疾病老年患者的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TATA 软件.结果 共纳入文献26 篇, 潜在不适当用药的总体发生率为33. 9% (95% CI: 24. 5% ~ 43. 2%; 范围: 13. 3% ~ 82. 8%).其中有20 篇研究使用了Beers 标准, 2 篇使用了STOPP/START 标准, 4 篇联合使用了Beers 标准和STOPP/START 标准.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用药种类、合并疾病种类、住院天数、付费方式等; 常见的不适当用药的药物种类: 苯二氨卓类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胆碱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和甲氧氯普胺.遗漏率较高的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及二甲双胍.结论 中国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发生率仍然很高.高龄、多重用药、合并症数量及住院天数是影响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侯凯旋;邢晓璇;闫素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Brivaracetam, 中文名:布瓦西坦, 作为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及其他类型癫痫的新一代辅助用药, 于2016 年1月19 日、2月19 日相继在欧盟及美国批准上市.本文结合国外近些年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 旨在对布瓦西坦作用机制、给药途径、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用人群等进行总结, 供读者参考使用.
作者:张玉;闫荟羽;王婷婷;周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松花粉对急性汞中毒大鼠肝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 染汞模型组, 松花粉低、中、高剂量组 (2、4、8 g/kg).通过皮下注射HgCl2 建立急性汞中毒模型, 末次染汞后, 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 2 次/d, 共5 d.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测定肝汞、肾汞、血汞和尿汞的含量.通过试剂盒, 测定尿素氮 (BUN) 、尿蛋白、尿乳酸脱氢酶 (LDH) 、尿碱性磷酸酶 (ALP),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以及肝、肾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谷胱甘肽 (GSH) 和丙二醛 (MDA) 的含量或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染汞模型组大鼠的肝汞、肾汞、血汞、尿汞、BUN、尿蛋白、尿LDH、尿ALP、血清ALT、血清AST、血清TBIL、肾脏MDA 和肝脏MDA 含量或活性均升高 (P<0. 01), 肾脏和肝脏SOD、GSH-Px、GSH 含量或活性降低 (P<0. 01).与染汞模型组比较, 松花粉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尿汞含量增加 (P<0. 05 或P<0. 01), 上述其余指标均能显著地向正常对照组的数值变化 (P<0. 05 或P<0. 01).结论 松花粉具有清除体内汞蓄积、修复急性汞中毒诱导的急性肝肾损伤的作用, 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相关.
作者:王蕾;谢月群;张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 例自体干细胞动员方案均为环磷酰胺 (CTX) 联合粒细胞刺激因子 (G-CSF), 采用以马法兰和 (或) 硼替佐米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其中1 例第3 次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余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2 例患者三次造血干细胞均成功植入, 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王建芳;康慧丽;冯丹;腾果;张华南;刘静茹;张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 (ADR) 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等.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6 年12月使用参麦注射液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 记录患者基本信息、ADR 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结果 共纳入监测病历1 425 份, 用于心肌梗死、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其中共发生 ADR 34 例, ADR 发生率为2. 38%, 主要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 与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经统计学检验,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给药浓度在0. 08 ~ 0. 32 mL/mL范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肿瘤患者、用药时间≤1 d 的ADR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所有不良反应给予相应对症干预措施后明显好转, 无加重或死亡患者.结论 临床中应严格按照参麦注射液说明书中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同时, 建议厂家及时完善药品说明书.
作者:李惊雷;郑君君;张曼;马松林;杨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脱除白及多糖中的植物色素, 确立佳脱色工艺.方法应用30% H2O2 为脱色剂, 以 H2O2 的体积分数、脱色温度、脱色时间、pH 值为试验因素, 采用L9 (34) 正交试验设计, 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为考察指标.结果 在H2O2 体积分数为6%、脱色温度为50 ℃、pH 值为7、脱色时间为90 min 的条件下, 白及多糖脱色率为66. 80%, 多糖保留率为68. 60%.结论 该脱色工艺能使白及多糖脱色效果达到佳.
作者:车向前;常明泉;陈芳;江蓉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恶性淋巴瘤的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通过阻断免疫抑制信号的传递, 提高T 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激活抗肿瘤的免疫效应,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持久的临床效应, 成为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新选择.现已发现的免疫检查点主要有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death-1, PD-1) 、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4, CTLA-4) 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本文简要综述了PD-1 抑制剂、CTLA-4 抑制剂及PD-Ll 抑制剂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以及免疫的耐药机制和应对方法.
作者:宋丹;高宏宇;杨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慢性肾衰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大鼠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100 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 大蒜素5、10、20 mg/ (kg·d) 组, 采用腺嘌呤溶液250 mg/ (kg·d) 灌胃21 d 的方法建立CRF 大鼠模型, 大蒜素5、10、20 mg/ (kg·d) 组腹腔注射给药治疗, 疗程为28 d.测定24 h 尿量、24 h 尿蛋白量及血清肾功能指标 (BUN、SCr、UA 含量), 计算肾脏指数; HE 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化学比色法测定肾脏组织匀浆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 (MDA) 含量, 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 (T-AOC) 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AOPPs) 水平; ELISA 法测定血清炎症细胞因子C 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介素 (IL) -1、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 、血管间黏附分子-1 (VCAM-1) 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大蒜素10、20 mg/ (kg·d) 组24 h 尿量减少、24 h 尿蛋白量降低 (P<0. 05 或P <0. 01), 肾脏指数降低 (P<0. 01), 血清BUN、SCr、UA 含量降低 (P<0. 05 或P<0. 01).大蒜素治疗明显改善 CRF 大鼠肾脏组织病变.大蒜素10、20 mg/ (kg·d) 组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升高, 但MDA、血清 AOPPs 水平降低 (P<0. 05 或P<0. 01); 20 mg/ (kg·d) 组肾脏组织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和血清T-AOC 水平均升高 (P<0. 05).大蒜素10、20 mg/ (kg·d) 组血清CRP、TNF-α、sICAM-1、VCAM-1 含量降低 (P<0. 05 或P <0. 01); 20 mg/ (kg·d) 组IL-1、IL-6 含量显著降低 (P<0. 05 或P<0. 01).结论 大蒜素可能通过抑制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而对CRF 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雅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替吉奥和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2 年1月1 日至2015 年6月30 日经我院确诊的82 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替吉奥组 (40 例) 和卡培他滨组 (42 例), 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随访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 (32. 5 % vs. 35. 7%, P = 0. 759) 及疾病控制率 (72. 5% vs. 81. 0%, P = 0. 36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吉奥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 个月, 卡培他滨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 个月, Log-rank 检验显示两组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 250, P = 0. 617);两组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疲劳乏力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替吉奥组手足综合征 (5. 0% vs. 35. 7%, P = 0. 001) 及恶心呕吐 (7. 5% vs. 23. 8%, P = 0. 043) 的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吉奥和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替吉奥可降低手足综合征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俊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通过调节FGF21/adiponectin 轴改善高脂诱导NAFLD 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方法将25 只SD 大鼠予以高脂饮食喂养8 周后, 取5 只证实NAFLD 模型建立;继将剩余20 只大鼠分为模型组 (HF 组) 、二甲双胍干预组 (HF + M 组), 每组10 只, 并继续给予高脂饮食;另取10 只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 (NC 组).于灌胃8 周末,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及空腹血糖 (FBG);酶免法测定肝脏TG 含量、血清胰岛素 (FINS)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21) 及脂联素 (Adiponectin) 水平, 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 采用Real-time PCR 法检测肝组织FGF21、AMPK mRNA 表达及脂肪组织adiponectin mRNA 表达.结果 与NC 组比较, HF 组大鼠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及轻度肝功能受损, 伴明显胰岛素抵抗、肝脏TG过度沉积及血清Adiponectin 水平下降;二甲双胍干预后, 可降低HF 组大鼠血清TC、TG、FBG、ALT、AST、肝脏TG含量及HOMA-IR (P<0. 05), 升高血清adiponectin 及FGF21 水平; HE 染色提示肝脏脂肪变较模型组明显好转;与HF 组比较, 二甲双胍可增加肝脏AMPK-α 及FGF21 mRNA 表达 (P<0. 05), 而adiponectin mRNA 表达无明显变化 (P > 0. 05), 但脂肪组织adiponectin mRNA 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与高脂喂养组比较, 二甲双胍可有效减轻高脂诱导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及外周胰岛素抵抗, 推断其机制与二甲双胍通过AMPK 途径上调肝脏FGF21 mRNA表达有关, 但其并非直接作用于肝细胞, 可能是通过刺激脂肪组织adiponectin 分泌而发挥降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申甜;雷涛;陈琳;徐碧林;夏娟;汪红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 年10月至2016 年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86 例, 随机分成2 组.试验组用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 对照组单纯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 1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 个月, 实验组有效率98%, 对照组有效率9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8. 5 d, 红斑持续时间为16. 6 d, 满意率为91%;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 4 d, 红斑持续时间为18. 6 d, 满意率为86 %,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能够减少不良反应,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小燕;聂磊;刘科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辨证分型与CHA2DS2-VASc 评分的相关性, 以及初步分析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其一般情况、合并症、心脏超声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房颤患者133 例, 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心脏超声相关指标, 根据临床症状分辨中医证候, 其中非瓣膜性房颤123 例, 以CHA2DS2-VASc 评分评定血栓风险评分.结果 CHA2DS2-VASc 评分1 ~ 2 分组心血不足证型20 例, 5 ~ 9 分组水饮凌心证型25 例, 均明显高于其他分值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水饮凌心证型组射血分数 (EF) 明显低于心血不足证型组和瘀阻心脉证型组, 左房内径明显高于心血不足证型组和瘀阻心脉证型组, 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心血不足证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不同中医证型组中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 瘀阻心脉组77%, 水饮凌心组48%, 心血不足组23%;不同中医证型组中合并心衰的比例为: 水饮凌心组94%, 心血不足组30%, 瘀阻心脉组23%.结论 房颤水饮凌心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较高, 患者多合并心力衰竭、左心房发生扩大; 房颤瘀阻心脉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正常, 患者多合并冠心病;房颤心血不足证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射血分数多正常.
作者:王雪;陈苏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阿司匹林皮肤过敏脱敏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 例阿司匹林皮肤过敏脱敏的药物治疗过程, 并对患者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结果 医生采纳临床药师建议, 脱敏治疗成功, 使患者能够继续用药.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 可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李哲;付婷;赵靖;邹明;石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利塞膦酸钠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 - 2016 年经我院确诊的108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 (53例) 和对照组 (55 例), 试验组患者应用PFNA 联合利塞膦酸钠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施行PFNA 并给予安慰剂.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值、Harris 评分及VAS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 (14. 31 ± 2. 24) d vs. (16. 75 ± 3. 12) d, P = 0. 022]和骨折愈合时间[ (4. 10 ± 2. 67) 个月vs. (5. 24 ± 2. 43) 个月, P = 0. 028]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髋关节Harris 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两组术后1、2、4 周VAS 评分均下降; 两组术后1 d 和术后1、2、4 周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与术前比较, 试验组在术后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髋部骨密度值均上升 (P<0. 05), 且试验组术后6 个月 (- 2. 68 ± 0. 63 vs. - 2. 91 ± 0. 58, P =0. 034) 及末次随访 (- 2. 37 ± 0. 50 vs. - 2. 84 ± 0. 66, P<0. 05) 的髋部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相较于单纯行PFNA 治疗, 利塞膦酸钠联合PFNA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景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丹酚酸B 对血管内皮祖细胞黏附和旁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 鉴定后将其分为对照组 (不含丹酚酸B 体), 20、40、60 μg/mL 丹酚酸B 组, 分组后细胞培养48 h, CCK8 试剂盒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情况; 流动腔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黏附数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基中细胞因子VEGF、SDF-1、IL-8 和MMP9 的浓度.结果 体外培养7 d 后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 和VEGRF-2, 其中内皮祖细胞比例为89. 11% ± 6. 09%; 不同浓度丹酚酸B 组血管内皮祖细胞培养2 d 后, 细胞增殖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流动腔实验结果显示, 20、40、60 μg/mL 丹酚酸B 组每个低倍镜视野的细胞计数分别为235 ± 24、393 ± 28 和551 ± 35, 与对照组 (98 ± 1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不同浓度丹酚酸B 培养4 d 后, 不同浓度丹酚酸B 组培养基中VEGF、SDF-1、IL-8和MMP9 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丹酚酸B 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 增强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功能, 还可以通过旁分泌途径释放VEGF、SDF-1、IL-8 和MMP9.
作者:刘璐菘;王春田;王丽敏;刘君;刘鸿;白剑;张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ARDS 机械通气患者应激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和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6 年4月至2017 年4月在我院ICU 进行机械通气, 时间> 24 h 的90 例危重症患者, 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 (联合组) 、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 每组30 例, 分别采用相应药物进行镇静.观察机械通气1、3、7 d 时三组患者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炎性因子 (TNF-α、IL-6) 的水平, 记录治疗期间各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0. 5 h 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联合组治疗后MAP 为 (70. 7 ± 9. 4) mmHg, HR 为 (60. 5 ± 6. 9) 次/ min, 明显优于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后1、3、7 d, 联合组AD、NE、IL-6、 IL-10 明显优于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 ARDS 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较单独使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显著, 对抑炎因子IL-10 的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 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佳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 -2016 年经我院确诊的110 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高剂量组 (55 例) 和低剂量组 (55 例), 高剂量组患者应用12. 5 mg/d 米非司酮, 低剂量组患者应用6. 5 mg/d 米非司酮, 连续治疗3 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记录复发情况, 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孕酮水平, 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高剂量组的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 (96. 36% vs. 85. 45%, P<0. 05), 复发率低于低剂量组 (3. 64% vs. 14. 55%, P<0. 05); 治疗后高剂量组的雌二醇[ (156. 50 ± 31. 37) vs. (198. 43 ± 37. 30) pmol/L, P<0. 05]、促黄体激素[ (5. 74 ± 1. 86) IU/L vs. (9. 02 ± 2. 11) IU/L, P<0. 05]及孕酮[ (1. 51 ± 0. 27) nmol/L vs. (1. 94 ± 0. 38) nmol/L, P<0. 05]均低于低剂量组;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 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 应用12. 5 mg/d 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较6. 5 mg/L 更好.
作者:周维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