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血清BDNF、S100B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飞;姚欣耀;聂杰

关键词:丙泊酚,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S100B蛋白, 术后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老年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S100B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6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试验组)和异氟醚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24、72 h检测血清BDNF、S100B蛋白,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BDNF、S100B蛋白水平及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 h两组血清BDNF水平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 <0.05或P<0.01),且丙泊酚组下降幅度低于异氟醚组(P<0.05);两组术后6、24 h血清S100B蛋白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试验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BDNF、S100B蛋白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6、24 h MoCA评分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 <0.05或P<0.01),且试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 MoCA评分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试验组麻醉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MoCA评分与血清BDNF水平呈正相关(r=0.371,P<0.01),而与S100B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72,P<0.01).结论 两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均有影响,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BDNF下降、S100B蛋白升高有关,但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影响更小,其作用与降低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T组麻醉诱导后术前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200 mg双侧TAP阻滞;S组麻醉诱导后术前双侧TAP阻滞,术毕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75 μg/kg;O组麻醉诱导后术前双侧TAP阻滞,术毕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075 mg/kg;C组术前不行TAP阻滞,术毕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术后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总体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T组、S组和O组术后VAS评分和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与T组比较,O组术后VAS评分和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术后1 h Ramsay评分增高(P<0.05).与C组比较,T组、S组和O组术后总体镇痛满意度增高(P<0.05);与T组比较,O组总体镇痛满意度增高(P<0.05).四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有效缓解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疼痛,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方波;包娜仁;皮晓丽;谭文斐;马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西瑞香素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西瑞香素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Transwell小室分析西瑞香素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西瑞香素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西瑞香素作用于A549细胞后MMP-2、MMP-9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提示,西瑞香素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划痕实验结果提示,西瑞香素对A549细胞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西瑞香素抑制MMP-2、MMP-9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MMP-2、MMP-9表达减少,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西瑞香素对A549细胞体外侵袭及迁移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抑制MMP-2、MMP-9表达有关.

    作者:姜洪芳;白雪;牛慧彦;何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14年医院临床送检各类标本检出的病原菌构成比、标本来源、科室分布、MDR、XDR、PDR菌株分离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出非发酵菌5 270株,占全部分离菌株的27.48%.分布构成比: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50.70%),铜绿假单胞菌占38.3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4.95%.5 270株非发酵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占66.26%,其他标本类型均在7%以下.科室分布主要以第一重症监护病房(占21.14%)和第一呼吸内科病房(含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占12.33%)为主;其余科室分离率均在10%以下.MDR、XDR、PDR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除痰标本外的标本类型分离率远低于总分离率.3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大多数耐药率>8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超过4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率总体上升比较缓慢.除痰标本外,其他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总耐药率(P<0.05),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总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耐药机制多样复杂,临床在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时,应结合实验室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王军;刘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定喘止咳糖浆中5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定喘止咳糖浆中苦杏仁苷、和厚朴酚、厚朴酚、橙皮苷和川陈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依利特C18柱,流动相为乙腈(A)-0.2%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λ1=210 nm(苦杏仁苷),λ2=254 nm(和厚朴酚、厚朴酚),λ3=283 nm(橙皮苷、川陈皮素).结果 苦杏仁苷、和厚朴酚、厚朴酚、橙皮苷、川陈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10~ 242.00 μg/mL(r=0.999 8)、7.65 ~ 153.00 μg/mL(r =0.999 3)、6.37 ~ 127.40 μg/mL(r =0.999 7)、4.29 ~ 85.80 μg/mL(r=0.999 9)、3.90 ~ 78.00 μg/mL(r=0.999 2);5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62%、96.94%、99.17%、96.85%、97.84%,RSD分别为0.88%、1.12%、1.10%、1.04%、1.55%.结论 定喘止咳糖浆中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刘孝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左心衰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左心衰(A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26例A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的治疗均按AHF指南进行,治疗组在指南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200 mg/d,疗程14 d.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进行血清B型脑钠肽(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结果 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8).治疗组住院天数中位数低于对照组(7 dvs.9d,P=0.030).治疗14 d后,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不能降低AHF患者住院死亡率,但能够改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毅;吴龙飞;刘芙蓉;李林;杨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叶酸缺乏与出生缺陷相关性研究进展

    叶酸缺乏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唇腭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还和某些出生缺陷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对叶酸的生理功能、代谢途径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及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出生缺陷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云小云;欧凤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尿病对肌松药肌松效应的影响探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围术期影响肌松药的肌松效应,导致糖尿病患者术中应用肌松药后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加之糖尿病本身就可损伤呼吸系统,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本文探讨糖尿病对肌松药肌松效应的影响机制,并就糖尿病对临床常用肌松药(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及顺式阿曲库铵)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李青;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480份使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的病例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给药剂量及给药途径不适宜,适应证不明确等.未发现与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我院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作者:陶娌娜;张四喜;柯巍;李月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吲达帕胺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工艺研究

    目的 制备可以在体内缓慢释放、发挥疗效的凝胶骨架片.方法 以体外释放度的测定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填充剂、骨架材料和干粘合剂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 通过对主要辅料的筛选和优化得到终处方,其中MCC占32.4%,HPMC K4M占25%,HMC K100M占12%.结论 所制备的缓释片外观良好,体外释放行为符合要求.

    作者:刘莉;卢奕璇;朱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期NSTEMI患者的疗效及血栓抑制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疗效及血栓抑制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期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常规剂量联合组和低剂量联合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加用单纯替格瑞洛治疗,常规剂量联合组患者加用常规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低剂量联合组患者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各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单项终点事件,各组血小板聚集率缓解情况,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情况,药物治疗安全性等.结果 药物治疗30 d时,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替格瑞洛组患者降低(P<0.05);与单纯替格瑞洛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效果更显著(P <0.01或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更显著(P<0.01或P <0.05).低剂量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联合组、单纯替格瑞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的疗效优于单纯替格瑞洛,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能够较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能够减少高剂量替罗非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是急性期NSTEMI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周觉;陈之力;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子宫切除患者皮质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子宫切除患者皮质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B组接受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术毕0、2、24 h皮质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IgG、IgA、IgM及CD4 +T细胞含量低于B组,CD8+T细胞含量高于B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可更好地降低应激,改善患者皮质醇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高明涛;周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UDCA组)36例和对照组(UDCA组)36例,治疗组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 250 mg、水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250 mg、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TUDCA组血清TBIL、AST、ALP和GGT有明显改善(P <0.05);UDCA组治疗结束时,血清TBIL、ALP和GGT水平有明显改善(P<0.05).不考虑肝功能Child-Pugh分级,TUDCA组同UDCA组比较,肝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A级患者TUDCA组AST改善优于UDC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C级患者中,无论TUDCA组还是UDCA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无明显改善(P>o.05).结论 TUDCA可以有效降低丙肝肝硬化患者TBIL、AST、ALP和GGT水平,在Child-PughA级患者中,TUDCA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的效果可能优于UDCA.

    作者:赵骥越;张良;邓宝成;朱宁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Smac/DIABLO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Smac/DIABLO与胰腺癌对TRAIL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构建Flag-pc3.1-Smac外源表达质粒,在SW1990细胞中过表达SMAC,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Smac mRNA水平;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和Bcl-2蛋白水平;利用MTr法检测转染Flag-pc3.1-Smac和TRAIL、吉西他滨处理后SW1990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Flag-pc3.1-Smac后SW1990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转染Flag-pc3.1-Smac后,SW1990细胞中Smac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TT试验显示,过表达Flag-pc3.1-Smac的SW1990细胞在1~5d的培养期中490 nm处吸光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Smac/DIABLO促进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并增加对TRAIL和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宏峰;曾淑媛;钟碧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托泊替康单药及与奥沙利铂联用治疗铂耐药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与托泊替康单药在铂耐药性卵巢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铂耐药性卵巢癌患者41例,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方案患者21例,托泊替康单药方案患者20例.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组给药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 d1,托泊替康1.75 ~2 mg/m2 d1、d8、d15,每3周重复1次;托泊替康组给药方案:托泊替康1.75~2mg/m2 d1、d8、d15,每3周重复1次.每组的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疾病控制率[CR+ PR+疾病稳定(SD)]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化疗副反应事件,包括: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及肝肾功损伤.每2~3个化疗周期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临床缓解率;化疗副反应事件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版评价.结果 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组、托泊替康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33.3%、15.0%(P=0.17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35.0% (P <0.05),平均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1、2.3个月(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及肝功能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方案为铂耐药性卵巢癌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朱慧婷;高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苯扎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苯扎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ACS且伴TG升高和(或)HDL-C降低的患者16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81例)和联合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苯扎贝特200 mg,2次/d,8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和12周检测TC、TG、LDL-C、HDL-C等水平,并记录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周和12周后,TG、TC和LDL-C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6周和12周后,TG、TC和LDL-C明显降低,且治疗12周后下降更为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TG、TC、LDL-C和3项指标的达标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苯扎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伴TG升高和(或)HDL-C降低的ACS患者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高.

    作者:秦忠;朱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血清BDNF、S100B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老年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S100B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6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试验组)和异氟醚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24、72 h检测血清BDNF、S100B蛋白,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BDNF、S100B蛋白水平及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 h两组血清BDNF水平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 <0.05或P<0.01),且丙泊酚组下降幅度低于异氟醚组(P<0.05);两组术后6、24 h血清S100B蛋白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试验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BDNF、S100B蛋白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6、24 h MoCA评分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 <0.05或P<0.01),且试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 MoCA评分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试验组麻醉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MoCA评分与血清BDNF水平呈正相关(r=0.371,P<0.01),而与S100B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72,P<0.01).结论 两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均有影响,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BDNF下降、S100B蛋白升高有关,但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影响更小,其作用与降低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王飞;姚欣耀;聂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膀胱结石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同时联用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膀胱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开放手术组(n=45)、气压碎石组(n=39)和钬激光碎石结组(n=37)进行手术,术后应用坦索罗辛(0.2 mg/d)和(或)非那雄胺(5 rag/d)治疗.记录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指标.结果 开放手术组的取石时间、手术时间均较其余两组短(P<0.05);气压碎石组和钬激光碎石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大尿流率、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冲洗及导尿管滞留时间均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碎石组和钬激光碎石组相比,仅在取石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开放手术,气压弹道碎石术和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中出血少、风险较低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植凡;李先承;梁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呼吸科21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测,分析细菌培养后痰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10例患者痰液标本阳性88例,阳性率为41.9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8株(54.55%),肺炎克雷伯杆菌15株(17.05%),鲍曼不动杆菌9株(10.2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株(4.55%),屎肠球菌3株(3.41%),奇异变形杆菌2株(2.27%),肺炎链球菌2株(2.27%),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7%),粘膜炎莫拉菌1株(1.14%),睾丸酮假单胞菌1株(1.14%),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1株(1.14%).药敏测定显示,所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性强.结论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因此,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监测,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漫丽;张毅;李芳菲;赵立;徐小嫚;朱宁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加曲班在不同条件下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条件下阿加曲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及静脉改善循环药物治疗,其中住院期间使用阿加曲班患者92例(观察组),未使用阿加曲班患者101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用药14 d后的NIHSS评分,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用药时间下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 用药后14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性别、卒中部位及用药时间的患者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区别.结论 阿加曲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不同部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12 h后开始用药仍有确切疗效.

    作者:顾健;宋利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院2013-2014年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规范性评价

    目的 了解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规范性.方法 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抽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使用人血白蛋白的1 009例住院患者,收集相关临床信息并统计.结果 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用药原因以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为主;用药前有28.15%的患者未检测血清白蛋白浓度;对比美国UHC指南、台湾人血白蛋白使用规定及中国人血白蛋白使用说明书,适应证符合率分别为15.36%、24.08%、63.83%.结论 我院人血白蛋白使用广泛,但规范性较低,应加强管理.

    作者:王彬辉;章文红;张晓芬;徐晶燚;朱发伟;金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