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虹;陆江阳;佟欣;杨毅;李玲
在外科病理工作中,术中快速诊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自1992年开始,我科应用超声波水浴快速制片技术,迄今已完成了近6000例术中快速诊断,制片质量稳定.由此,于1999年初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活检组织快速诊断.经过2年的实践,共完成各类活检组织快速诊断818例次,效果良好,诊断可靠.本文就具体方法及工作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钱建忠;汪娟;徐洪明;陆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性,68岁.发现左侧前臂包块5年伴轻压痛.查体:左侧前臂近端挠侧皮下可见一直径3cm大小的肿块,与皮肤界限不清,质硬,活动性差.手术切除送病理.病理检查巨检:分叶状肿物一个,体积2.5cm×1cm×1cm,切面灰白,部分区域灰黄色,质较硬,均质,边界不清,无包膜.镜检:瘤细胞体积大,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排列较紧密,被梭形细胞、胶原纤维或血管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巢索状(图1).瘤细胞境界清楚或不清楚,部分呈合体细胞状,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状,多数颗粒小而一致,少数颗粒较大呈圆形小滴状红染小体,经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显示胞质内颗粒及小体阳性反应.
作者:曲飞;张秀兰;刘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儿男性,1个月.因出生后颅骨进行性增大1个月入院查体:大头畸形,颅缝增宽,前囟增大.脑CT示:左额颞部扁圆形囊实性病变,约7cm×6cm × 4cm,边界清楚,其内见散在钙化点,诊断为颅内畸胎瘤.行左额颞部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额颞部脑实质表面,7cm×6cm×4cm大小,边界清楚,向右下挤压脑组织至对侧.肿瘤为囊实性,表面光滑,切面紫红色烂肉状,有大小不等囊腔,可见毛发、骨及软骨.
作者:王娟红;王琪;杜鸿飞;刘蓉;刘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性,50岁.发现右大腿内侧包块半年.检查:右大腿内侧中上段触及一包块,突出皮肤,约6cm×5cm×4cm大小.术中见肿瘤位于表皮下真皮层内,完整切除送检.病理检查巨检:肿块体积5cm×4cm×3cm,包膜完整,切面实性,灰白灰褐色相间,见多个小出血囊.镜检:瘤组织由成片的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充满血液的腔隙组成(图1).腔大小不等,内壁无内皮细胞,由肿瘤细胞围绕形成;腔间为成片或成团的组织细胞.
作者:樊元春;楼建军;陈诚;张国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7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7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男:女=3:4,平均43岁,肿瘤大小4.6~23cm,平均10cm.4例混合型,2例梭形细胞型,1例上皮样型.7例均HMB-45(+),3例desmin(+),5例actin(+).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3种成分分布、比例及病理形态变化多样,并易见髓外造血,HMB 45阳性细胞是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宏图;孙耘田;邹霜梅;刘秀云;沈桂华;郭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乳房乳头部腺瘤的形态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1991-2000年间15例乳头部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乳头部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多数患者伴乳头溢液,镜下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以乳头状或腺瘤样增生为主,外周肌上皮细胞免疫标记,如8MA、S-100对肌上皮辨别有帮助.结论乳头部腺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认识其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对湿疹样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汗腺样腺瘤和乳腺浸润性癌的鉴别很重要.
作者:夏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瘤细胞胞质内有多量嗜酸性细颗粒.免疫组化:角蛋白、NSE、CgA、Syn 呈阳性表达,S-100呈阴性表达.电镜:瘤细胞胞质内见多量神经内分泌颗粒和增多的线粒体.结论肺嗜酸细胞类癌具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和电镜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陆鸣;陈书媛;宋红梅;张长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档案管理及对病理组织蜡块的回顾性研究中,经常发现蜡块中组织有蛀噬现象.这样的蜡块不能重新制片,既影响正常工作,又使病理原始资料遭到破坏,不能保证病理档案的完整性.为此,我们在组织脱水及浸蜡过程中,加入甲醛和氯氰菊酯杀虫剂,用甲醛保证组织充分固定,用氯氰菊酯石蜡液对组织进行浸蜡处理,经过10年的观察,证实防止蜡块蛀噬的效果很好.
作者:楚广民;罗伟;刘华;魏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62岁.1998年1月因患直肠癌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诊断为直肠中~高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转移(0/5),肠两端未见癌组织.术后进行6次化疗.2000年4月18日胸片发现肺转移,未做病理检查.2000年10月行肺部介入治疗.2001年再次胸片未见明显包块.
作者:陆桂君;李建生;金树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是否存在能准确识别先天性巨结肠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的特异性抗体.方法结合HE染色、普通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31例临床拟诊为HD的病变肠段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N8E、S-100蛋白染色,比较它们的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光镜下有116例确诊为HD,其肠壁神经丛cathepsin D表达阴性.余15例肠壁神经丛内的个别细胞虽不具备神经节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但cahep sin D表达阳性.而N8E、S-100只在神经纤维或神经鞘膜(施万)细胞及周围细胞中表达阳性.结论在肠壁神经丛中,cathepsin D只标记神经节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故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用于鉴别HD的可疑病例.
作者:伏利兵;何乐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淋巴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组织学亚型主要有三类: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ymphoblastic lymphoma)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uCL).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儿童淋巴瘤诊断研究的新方法、发病机制如生物致瘤、基因突变等方面的进展.
作者:吕红波;杨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65岁.直肠绒毛状腺瘤切除术后一年半,局部复发,行肠镜活检.查体:双颈淋巴结肿大,右扁桃体肿大,左肘皮下结节.B超示:左肾、左肾上腺、升结肠肿块.临床诊断:淋巴瘤.病理检查巨检:送检绒毛状直肠肿物1个,体积1cm×0.5cm×0.5cm.镜检:大部分组织为绒毛状腺瘤,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核假复层化及栅栏状,部分上皮呈异型增生,在黏膜下层内可见少量不规则腺癌,癌巢呈筛孔状结构,癌细胞高柱状,层次增多,胞质丰富透亮,核浓染,核仁增大清晰,核分裂象多见.
作者:温海滨;云径平;吴秋良;梁小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1岁,已婚.14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右侧大阴唇疼痛,发现有一米粒大小硬结,近2个月肿物增大,约3.0cm×2 0cm×2.0cm大小,疼痛加剧,于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肿块稍缩小,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查体:右侧大阴唇深部可触及4cm×3cm×3cm囊性肿物,边界尚清,触痛明显.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阴道壁近处女膜处,4cm×3cm×2cm大小,包膜完整,将肿物完整剥离.
作者:王占东;陈砚凝;杨会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姜恩峰;刘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形态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原诊断为滑膜肉瘤的病例 66 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0例、纤维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13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10种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6例原诊滑膜肉瘤的病例中,终确诊为滑膜肉瘤者27例,诊断准确率40.9%.易误诊为滑膜肉瘤的肿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占31.8%.5例滑膜肉瘤初误诊为其他梭形细胞肉瘤.组织学双向分化是其主要特点,分单相纤维型,双相型和低分化型,未见单相上皮型病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和/或EMA,同时vimentin阳性,S-100和PGP9.5也有一定阳性率.bcl-2蛋白阳性率高,多为弥漫性.其他几种梭形细胞肉瘤不表达CK和EMA,bcl-2蛋白阳性率低或局灶阳性.结论滑膜肉瘤是一种容易误诊的软组织肉瘤,免疫组化同时表达上皮性和间叶性标记.易误诊的肿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bcl-2蛋白检测对滑膜肉瘤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魏永昆;朱虹光;周平;许祖德;王坚;朱雄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转录因子 E2F 与膀胱癌发病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E2F和PCNA的表达;应用原位凋亡 TUNEL 方法测定膀胱癌中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膀胱癌中E2F阳性率为42.3%,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2.2%(P<0.05).膀胱癌中E2F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PCNA指数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复发和细胞凋亡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2F异常参与膀胱癌的发病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
作者:谢庆祥;张闽峰;林福地;韩聪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黏膜黑色素瘤较皮肤黑色素瘤少见,日常诊断工作中较易引起误诊.本文以黏膜黑色素瘤好发部位为主线,归纳整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纪小龙;徐薪;申明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瘤(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有关.诊断HP有不同的方法,如尿素酶、13C呼吸实验及血清HP抗体检测,这些实验敏感性较差,且不能对胃的形态特征进行评价.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明确有无HP感染常采用组织切片特殊染色,如硝酸银(W-S法)和Giemsa染色等,然而,应用中发现这些方法尚有不足之处.为此,我们根据Hp的结构特点,采用中性红染色,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宁琦;田玉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对疑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活检送病理,这是门诊、急诊病理工作的一部分.为使送检的小块组织也能快速准确地得到诊断,我科自1984.9-2000.7开展印片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110例印片诊断结果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张智武;李莲花;郝树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5岁.因右下腹阵发性渐进性疼痛2个月,加重4天入院.宫内放置节育环4年.查体:子宫右后方可触及一直径8cm质硬包块,活动度差,与子宫右侧壁有分界,压痛(+).B超示:右侧卵巢囊实性包块,以实性为主.遂行右侧附件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卵巢及输卵管组织.卵巢呈椭圆形,5.2cm×3.6cm×2.3cm大小,被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切面中央有一直径1.5cm大小化脓灶,其中可见细小的硫黄颗粒,脓肿周围卵巢组织内还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脓点,周围卵巢组织水肿.
作者:史红;张盛忠;杨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