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10例胃镜活检印片与石蜡切片的对比分析

张智武;李莲花;郝树远

关键词:胃镜活检, 印片, 石蜡切片诊断,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诊断结果, 胃镜检查, 对比分析, 病理工作, 组织, 小块, 送检, 门诊, 急诊, 患者
摘要:对疑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活检送病理,这是门诊、急诊病理工作的一部分.为使送检的小块组织也能快速准确地得到诊断,我科自1984.9-2000.7开展印片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110例印片诊断结果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诊断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组化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

    介绍常用免疫组化标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基底细胞消失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形态学指标之一,高分子量CK(34βE12)是前列腺基底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它用于判断有结构异常的腺体基底细胞是否已经消失,从而有助于鉴别腺癌和绝大多数良性增生性病变.但它不是鉴别腺癌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的绝对指标,也无法鉴别基底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雄激素受体(AR)标记用于确定肿瘤是否来源于前列腺,对于诊断特殊类型前列腺癌有重要价值,对诊断膀胱、骨骼和其他脏器内转移性前列腺癌也极有帮助.KP-1和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有助于将低分化前列腺癌、经放疗或激素治疗后空泡变性的残余前列腺癌与以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相鉴别.S-100显示穿刺标本中的神经纤维,它和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可提高神经周围癌浸润的检出率.神经内分泌标记Svn、CgA 与PSA、PAP合并应用,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原发于前列腺或直肠的类癌和神经内分泌癌,也有助于诊断恶性度较高的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CD34、CD117则有助于诊断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起源的间质肿瘤,并可与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作者:陈洁晴;蒋智铭;张惠箴;周健华;刘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宫颈恶性淋巴瘤2例

    例1女性,60岁.因白带量增多1个月就诊.妇检:右侧宫颈管组织增厚,接触性出血明显.活检病理报告:宫颈管B细胞淋巴瘤.例2女性,54岁.因绝经7年,阴道出血月余就诊.妇检:宫颈轻度糜烂,宫颈管见一绿豆大息肉.活检病理报告:宫颈管B细胞淋巴瘤.

    作者:王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具有假菊型团结构的树突样细胞神经纤维瘤(DCNP):一种形态独特尚未认识的神经纤维瘤变异型18例报道

    作者:姜恩峰;刘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肺嗜酸细胞类癌2例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瘤细胞胞质内有多量嗜酸性细颗粒.免疫组化:角蛋白、NSE、CgA、Syn 呈阳性表达,S-100呈阴性表达.电镜:瘤细胞胞质内见多量神经内分泌颗粒和增多的线粒体.结论肺嗜酸细胞类癌具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和电镜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陆鸣;陈书媛;宋红梅;张长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膀胱原发透明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阐明膀胱透明细胞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和诊断依据.方法运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探讨.结果瘤细胞胞质透明,呈腺管状与实性巢状浸润生长.间质见红染的团块状结构.瘤细胞 PA8染色阳性,免疫组化CK、EMA及CA125阳性,vimentin、CEA、CgA阴性.电镜见胞质叶大量糖原颗粒聚集,并见特征性的致密电子小体.结论膀胱原发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低分化癌.可以来源于苗勒管上皮.

    作者:王晓虹;陆江阳;佟欣;杨毅;李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NK/T细胞淋巴瘤的概念与病理诊断

    NK/T 细胞淋巴瘤是1997年WHO新的淋巴瘤分类中确立的一组特殊性外周T与NK细胞淋巴瘤.包括:①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②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③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④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等.其起源于NK与细胞毒性T细胞(CIL).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已往概念不清,命名不统一,诊断标准不一致.本文重点将此类淋巴瘤的概念和病理诊断要点作一专题介绍.

    作者:朱梅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介绍一种组织蜡块防蛀的方法

    在档案管理及对病理组织蜡块的回顾性研究中,经常发现蜡块中组织有蛀噬现象.这样的蜡块不能重新制片,既影响正常工作,又使病理原始资料遭到破坏,不能保证病理档案的完整性.为此,我们在组织脱水及浸蜡过程中,加入甲醛和氯氰菊酯杀虫剂,用甲醛保证组织充分固定,用氯氰菊酯石蜡液对组织进行浸蜡处理,经过10年的观察,证实防止蜡块蛀噬的效果很好.

    作者:楚广民;罗伟;刘华;魏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合并小细胞癌1例

    患者女性,65岁.直肠绒毛状腺瘤切除术后一年半,局部复发,行肠镜活检.查体:双颈淋巴结肿大,右扁桃体肿大,左肘皮下结节.B超示:左肾、左肾上腺、升结肠肿块.临床诊断:淋巴瘤.病理检查巨检:送检绒毛状直肠肿物1个,体积1cm×0.5cm×0.5cm.镜检:大部分组织为绒毛状腺瘤,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核假复层化及栅栏状,部分上皮呈异型增生,在黏膜下层内可见少量不规则腺癌,癌巢呈筛孔状结构,癌细胞高柱状,层次增多,胞质丰富透亮,核浓染,核仁增大清晰,核分裂象多见.

    作者:温海滨;云径平;吴秋良;梁小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110例胃镜活检印片与石蜡切片的对比分析

    对疑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活检送病理,这是门诊、急诊病理工作的一部分.为使送检的小块组织也能快速准确地得到诊断,我科自1984.9-2000.7开展印片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110例印片诊断结果与石蜡切片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张智武;李莲花;郝树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患者女性,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2个月,伴腹痛发热2天人院.查体: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约3cm,表面光滑.B超:脾增大,可见14cm×2 7cm×9.6cm巨大不均匀的实性占位,腹膜后、胰周淋巴结肿大.CT:脾内低密度占位,侵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骨髓常规:骨髓增生活跃,骨髓象大致正常.超声引导下行脾穿刺活检术.

    作者:王淑芳;饶晓松;苏荣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右上腹肿块、腹痛、呕吐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0岁.因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加重半个月人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隐痛,时轻时重,可自行缓解,无发热、黄疸、腹泻、呕吐等,未予特殊处理.半月前,患者意外摔倒后即出现右上腹部隐痛,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纳差、呕吐胃内容物.在当地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B超:右上腹部巨大包块待查.

    作者:段光杰;柳凤轩;阎晓初;于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黏膜黑色素瘤的常见临床病理特点

    黏膜黑色素瘤较皮肤黑色素瘤少见,日常诊断工作中较易引起误诊.本文以黏膜黑色素瘤好发部位为主线,归纳整理其临床及病理特点,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纪小龙;徐薪;申明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超声波快速石蜡制片技术在活检组织中的应用

    在外科病理工作中,术中快速诊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自1992年开始,我科应用超声波水浴快速制片技术,迄今已完成了近6000例术中快速诊断,制片质量稳定.由此,于1999年初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活检组织快速诊断.经过2年的实践,共完成各类活检组织快速诊断818例次,效果良好,诊断可靠.本文就具体方法及工作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钱建忠;汪娟;徐洪明;陆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滑膜肉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形态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原诊断为滑膜肉瘤的病例 66 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0例、纤维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13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10种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6例原诊滑膜肉瘤的病例中,终确诊为滑膜肉瘤者27例,诊断准确率40.9%.易误诊为滑膜肉瘤的肿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占31.8%.5例滑膜肉瘤初误诊为其他梭形细胞肉瘤.组织学双向分化是其主要特点,分单相纤维型,双相型和低分化型,未见单相上皮型病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和/或EMA,同时vimentin阳性,S-100和PGP9.5也有一定阳性率.bcl-2蛋白阳性率高,多为弥漫性.其他几种梭形细胞肉瘤不表达CK和EMA,bcl-2蛋白阳性率低或局灶阳性.结论滑膜肉瘤是一种容易误诊的软组织肉瘤,免疫组化同时表达上皮性和间叶性标记.易误诊的肿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bcl-2蛋白检测对滑膜肉瘤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魏永昆;朱虹光;周平;许祖德;王坚;朱雄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星形细胞瘤中Ki-67,VEGF,bcl-2,cyclin-D1及p16的免疫组化检测

    目的观察正常大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组织(Ⅰ~Ⅳ)中Ki-67、VEGF、bcl-2,cyclin-D1与p16的表达,探讨其辅助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3例正常脑组织和58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Ki-67,VEGF,bcl-2,cvclin-D1和p16的表达.结果经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Ki-67和VEGF在正常大脑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所有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中均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高,Ki-67的表达增强,VEGF表达阳性的病例增加;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态亦出现相应的变化,每两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bcl-2在4个实验组中均表达,各组间表达差异显著(P<0.01),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强.cyclin-Dl的表达阳性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正常脑组织中p16有一定的表达,阳性率69.2%;在转化为肿瘤细胞后p16的阳性率反而升高.肿瘤组织中,总的趋势是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p16的表达降低.结论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Ki-67,bcl-2的免疫组化检测可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提供非常有意义的依据.而VEGF的作用需结合微血管形态的变化一起考虑.cyclin-D1和p16的免疫组化检测不够敏感,故辅助诊断意义不大.

    作者:王怡;王国英;张华献;孙孟红;施达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乳房乳头部腺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乳房乳头部腺瘤的形态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1991-2000年间15例乳头部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乳头部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多数患者伴乳头溢液,镜下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以乳头状或腺瘤样增生为主,外周肌上皮细胞免疫标记,如8MA、S-100对肌上皮辨别有帮助.结论乳头部腺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认识其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对湿疹样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汗腺样腺瘤和乳腺浸润性癌的鉴别很重要.

    作者:夏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组织病理学实验室的现代化(二)

    3.2.7全自动组织切片封盖机机器手臂灵巧自如,节省人力,对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极为有利.3.2.8自动载玻片标签仪直接将相关号码打印在载玻片的标签位置,省去准备、核对、粘贴标签的麻烦,减少标签与玻片不符的错误.

    作者:马恒辉;周晓军;陈国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氯乙酸酯酶方法的改良

    氯乙酸酯酶(CE)属特异性酯酶,它是在萘酚AS-D-氯化醋酸酯为底物时,酯酶活性主要出现于中性粒细胞系中.故萘酚AS-D-氯化醋酸酯酶(简称AS-D-CE)又称中性粒型酯酶[1].除了在肥大细胞见到活性外,其他细胞成分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系基本阴性.其反应原理为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物与重氮盐结合,引起偶氮偶联,使其形成不溶性沉淀-偶氮染料,以此标识酶的定位.

    作者:钟梅;王芳;吕亚莉;李向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软组织骨外软骨瘤1例

    患者男性,30岁.颈部无痛性肿块5月余,无其他不适.查体:左颈中部有一直径1.2cm大小结节,质硬,活动差,无压痛.行活检术,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与颈椎横突的骨及筋膜无粘连,包膜完整,顺利取出肿块.临床诊断: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淋巴瘤?转移癌?病理检查巨检:肿物灰白,体积lcm × lcm×0.9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实性、橡皮样(图1).

    作者:刘建成;贾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颗粒细胞瘤1例

    患者男性,68岁.发现左侧前臂包块5年伴轻压痛.查体:左侧前臂近端挠侧皮下可见一直径3cm大小的肿块,与皮肤界限不清,质硬,活动性差.手术切除送病理.病理检查巨检:分叶状肿物一个,体积2.5cm×1cm×1cm,切面灰白,部分区域灰黄色,质较硬,均质,边界不清,无包膜.镜检:瘤细胞体积大,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排列较紧密,被梭形细胞、胶原纤维或血管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巢索状(图1).瘤细胞境界清楚或不清楚,部分呈合体细胞状,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状,多数颗粒小而一致,少数颗粒较大呈圆形小滴状红染小体,经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显示胞质内颗粒及小体阳性反应.

    作者:曲飞;张秀兰;刘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主管: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